受訪者:陳惠美 老師 /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春仔花)」技藝保存者
「纏花工藝-春仔花」作為臺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陳惠美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保存了這項傳統技藝,還將其系統化並傳承給下一代。她的工作對於保護臺灣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正如陳老師所說:「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往下紮根,還有國際,往國際去介紹我們的文化,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她希望年輕人能夠重視自己的文化:「不要看輕自己的文化,我們是很有深度的。」請聽本集陳惠美老師和春仔花與台灣生命禮俗的故事...
寶島會客室
陳惠美老師,皮革工藝及纏花工藝師,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纏花」保存者。
陳惠美曾跟隨日本皮雕家生田淑子學習皮革工藝,並赴日研修學習。學成之後在生田淑子的引薦下,於1982~1997年間長期在YMCA、華視訓練中心、文化大學皮雕社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教授皮雕。
1998年陳惠美偶然見到同事所製作的纏花作品,經引薦後向90歲的謝陳愛玉(愛玉阿嬤)拜師學藝。「纏花」又稱為「春仔花」,為早期臺灣閩南與客家族群生活中的手工藝,是一種使用絲線纏繞而成的工藝,結合了剪紙、編織和刺繡的技術。
2010年陳惠美老師獲得了第一張由宜蘭縣政府登錄公告纏花工藝(春仔花),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的證書;2012年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選拔為「臺灣工藝之家」;2019年文化部登錄「纏花」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及認定保存者,陳老師是宜蘭縣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藝師。
為避免「纏花」這項傳統手藝失傳,陳惠美老師致力於教學、傳承,數十年如一日,也出版了《春仔花細工》、《纏花工藝傳承經典:陳惠美的春仔花設計課》兩本書,透過中英對照,作為纏花工藝的指南;此外,更推出「春仔花師資認證機制」。
今天很榮幸邀請陳惠美老師來到「美麗的台灣」節目中,分享關於「纏花工藝(春仔花)」與漢族傳統生命禮俗相關議題。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9 August 2025 at 03:00 UTC
- Season1
- Episode137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