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生商學院

高效人生商學院|EP.0503|經典好書|比溝通更重要的45個開會技巧:解決3大開會問題:恍神、離題、沒結論,議題再多,都能立刻有決策(趙胤丞分享)

改變1萬場無效會議專家,教你——
這樣開會,20分鐘內即可做出決策。

.花了3小時,結論是「確定下次開會時間」?
沒時間準備、開會時沒想法、議程超時沒結論、佔用更多工作時間……
你,是否已陷入「無效會議」的惡性循環?

.協商、溝通很重要,但只會「說」、沒人聽,在會議上狂講3小時,還是沒結論!
如何挑選開會成員、怎麼做一份30秒看完的簡報、不離題不恍神的訣竅……
讓每場會議,花最短時間、做出最好決策!

◎45個開會技巧,避開超時、沒結論的無效會議!

作者別所榮吾是辯論高手,同時也是談判和簡報專家,在他10多年的專題講座經驗裡,蒐集了超過1萬人的問卷調查,經篩選後,挑出了45種最糟糕的會議問題點。開會時,這些比「說服、協商、溝通」還重要的技巧,你一定要學會!

【問題點1】光是把資料看完,會議就結束了?
.技巧1:準備一份30秒看完的簡報。
報告或提案的發言者,要準備一份讓大家30秒就能看完的簡報摘要,在會議上發言時,最多只能花5分鐘的時間講解、補充。

【問題點2】老是有人會離題閒聊,討論就失序了
.技巧2:所有人「冷處理」,不要附和離題的閒聊或玩笑
當有人開始離題,就算只是一句玩笑話,其他人的隨口附和,也可能變成閒聊,中斷會議。這時候,不只是主持人,其他與會成員要有「讓會議進行」的默契,出聲提醒:「嘿!離題囉!」

【問題點3】會議主題失焦,都在討論不重要的小事
.技巧3:簡報時,一律從「結論」說起
發言者在會議上報告前,要先確認一件事:這些資料,有必要現在說嗎?還是會後寄MAIL給大就好?如果需要現場說明,一定要先從「結論」說起,同時提出需要大家提供建議的地方。

【問題點4】常有人不清楚「現在討論到哪了?」
.技巧4:邊討論,邊把重點寫在白板上
白板是開會時的好工具,寫下會議內容時,大家可以同時確認剛剛討論的話題。另外,當討論時間過長時,要讓成員們適時中場休息,休息前可以整理剛剛的討論(白板上)。

【問題點5】部門間互相推拖卸責
.技巧5:讓大家討論做法,而非藉口
已經決議的方針,主管們要告訴部屬:將有多少利益、不採取行動的風險……等,當有人表示「辦不到」、「很困難」時,要立刻反問對方:「辦不到的理由」、「如何解決」和「替代方案」。

【問題點6】提出了實際問題,公司為什麼不處理?
.技巧6:把你的問題「放大」成客戶的問題
想讓公司正視你的問題,就要把問題拉高到「影響公司利益」的層次,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付上你建議的「解決辦法」,會讓你的問題更容易被看見。

◎學會3步驟規則與技巧,開會不再超時、沒結果

.會議前:想準時結束會議,就要挑對「有用」的成員
→很多人以為開會前只要知道時間、地點,大家集合到場就好,錯了!如果與會的成員和會議主題沒有太多關聯,或者事前沒有把要討論的資料寄給大家,這場會議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會消耗在「取得共識」上。

.會議中:靈活運用8種發言,討論熱烈、創意無限
→開會時,討論熱烈只是基本要件!8種不同的發言:「看法、同意、確認、提問、應答、反對、提供資料及結論」,在對的時機「說對話」,可以立刻讓與會成員「聽懂內容」,並且深入討論,發現盲點。

.會議後:會議紀錄上,明確寫出「如何執行」
→花時間集合大家討論、提議,最後決定了某個對策,如果不能確實的在會後執行,就算會議內容再順利、再有效率,也是一場白開的會議!

◎開會時產生共識的5步驟,省時間、好決策、高成效

.步驟1:做之前,先搞懂「為什麼要做?」避免最後只是決議「走一步算一步」的決策。

.步驟2:分析做不到的原因,並提出解決的方法,不讓「找藉口」阻礙「好點子」。

.步驟3:沒有十全十美的對策,比較每個方法的優缺點,找到最符合現況的。

.步驟4:做出決策後,要確實分派任務給每個人,決議後並執行,才是一場有效的會議。

.步驟5:在執行過程中,隨時確認進度,依照現行狀況調整,並準備數個「備案計畫」。

【本書特色】

.從公司結構和人員分析會議架構,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公司適合哪種開會方式。

.作者運用邏輯思考、辯論和簡報方法,同時提升在會議中的「討論、協商、說服」技巧。

.書中提供多件開會實例、標準表格,幫你依序打造一次省時、好決策的優質會議!

.萬人問卷中,公認45個最糟糕的會議問題,QA方式解說一目瞭然!
展開
目錄
【前言】開一次會,得花三天加班補進度

【第一章】 公司年齡和成員心態,影響開會成效
  ◎照本宣科的會議,難有好決策
  ◎有七成把握,就該果斷下決定
   五成把握太少,九成把握又慢半拍
   讓基層人員自己做決定,應變力高
   不想失敗,就要提高「成功機率」
  ◎開會的方式,要配合公司發展
   初期:頻繁開會,確立組織的架構
   中期:工作模式已確定,主管介入愈少愈好
   晚期:開會變成「報告大會」,失去活力
  ◎工作態度,依職務年齡分3階段
   適應階段,多用耳少開口
   創新發想階段,主動為工作加上變化
   安定保守階段,穩定但非一成不變
  ◎出現這3種情況,就是無效會議
   限定自己的角色與範圍,推託責任
   思考僵化 ,拒改變、創新
   抗拒團隊合作,配合度低

【提示1】不良會議的惡性循環,將浪費許多經費!

【第二章】 「會議」無法逃避,不能不開!
  ◎「會議」,是維持團隊運作的必備條件
  ◎開會時,最好同時解決這4大目的
  ◎【目的1】共享資料與討論執行方法:避免淪為「報告大會」
   有效率的人,能從單純的數據中找到問題
   太過暢所欲言的會議,不會有成效
   別讓主管等到「開會」時才知道你的問題
   計算「今天做了幾件工作」,你就永遠領乾薪
  ◎【目的2】發現並解決問題:「思考方式」左右解決時間
   突然出現的緊急問題,沒時間等「最好」的解決方式
   不是所有問題,都要「馬上解決」
   假裝自己不在這上班,你就能找到問題點
   現在大賺的公司,更該想好10年後怎麼賺
   開會時,6個步驟解決3種問題
  ◎【目的3】協調意見會議:目標不是「講贏其他人」
   高明的做事方法,是讓「討厭的人」主動幫自己
   固守單一領域的人,遲早被淘汰
   外交官才知道的高檔交涉法
   交涉與協調,不包含「無法決定」的事
   協商時,不是「講贏」對方就好
   溝通協調,小輸就是贏
   創造型解決法:從「出發點」解決對立
   分配型解決法:聚焦在「完成」後
   迴避型解決法:找更好的方法
   不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