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搞真意思

013.近40年韩国影视剧女性主义的变化:父权制、角色工具化、职业女性、为自己而活、贝克戴尔的选择

【聊天的人】菲比酱,kk

【三言两语】

一场由“《我的野蛮女友》的另类解读”引发的女性主义在韩剧、韩影的变化的讨论。引用一句韩国播客《乙女的驴耳》主播的话:“女性主义并不是某种狭义的理论,而是一种能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更有深度地观察某些主题的认知方法”。

Phoebe我本人算是韩剧古早的骨灰粉,kk则是近十几年的韩剧观影者。我们从90年代开始,每十年一个跨度,来回顾近40年来女性角色在韩剧中的变化。

【时间轴】

Part 1. 90年代——父权&夫权掌控家庭中的一切;灰姑娘总能等来白马王子的拯救

03:38 1999年《青春的陷阱》(沈银河主演):父权制的另一种体现——渣男前夫“为你好”

11:20 电视剧的灰姑娘情节、靠男人拯救女人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

15:07 90年代港剧闪闪发光的职业女性,奠定了我们对独立女性的初想象

Part 2. 千禧年——亚洲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韩国社会经济变化催生了“工具人”的女性角色,同时期为职业自豪的女性形象出现了

18:34 金融危机催促家庭主妇不得不出门工作

20:01 2005年《我叫金三顺》:剧中女性角色的职业不再是一闪而过,用成就与自豪感武装自己的女性出现了;侮辱性的字眼比如“剩女”在剧中的并存;

25:19 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

  • 金融危机后,大众流行文化允许出现滑稽、软弱的男性角色;
  • 为减轻男性的经济、精神压力,有力量感的女性角色被创造;
  • 女性角色是男性的安慰剂:丑男也有美女青睐;

28:42 美国电影《来自俄亥俄的获奖者》:女性作为电影、社会分工的一些工具人为男性让位的历史由来已久。二战前鼓励女性参加工作;二战后鼓励女性回归家庭,同时强调“生育、照护、谦让”是女性的本分。

36:22 2004年《巴厘岛的日子》:父权制不仅是对女儿的控制,也是对儿子的高高在上的统治

41:42 2004年《新娘18岁》:父权制衍生出“大叔娱乐”、跨世代的恋爱关系

45:42 2003年电影《老男孩》(导演朴赞郁):女儿性对象化

Part 3. 2010年——遵循欲望、为自己发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的女性形象诞生了

49:35 2014年《没关系,是爱情啊》:不再是女性依附男性、而是男女平等的恋爱关系;推进或者放弃,女性都不再是被动的角色

Part 4. 后疫情时代——跳出谈恋爱,女性角色有更多可能性

54:41 2023年《我的解放日志》:终于有电视剧在拍家庭主妇的价值;父权的瓦解:父亲不再是霸权的形象

1:00:50 2024年《好久没做》:老年女性有不被道德所束缚的、为自己而活的权利

1:10:54 2022年《黑暗荣耀》:女性角色可以不谈恋爱了;男女天然的力量差距导致身体的压迫,男老师成为父权制的“化身”

Part 5. 1:15:17 衡量电影是否推动性别平等的标准:1986年诞生的“贝克戴尔的选择”。时代在进步,标准却没变

1:18:50 主播kk的女性电影标准:角色只有放在女性身上才能成立的电影。

1:19:35 1991年《末路狂花》:对男性主宰的社会的反叛

【参考阅读】

书籍《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作者:韩国孙希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