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計畫:邁向美好城市的備忘錄

Utopiataiwan

Jo和Mark是兩位都市規劃背景的專業者,對於城市的議題充滿熱情。在城市裡頭,從實體的空間建築到無形的社會脈動,都是我們感興趣的事物。 我們堅信,好的城市規劃與設計,是邁向更好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透過書摘、專業人士的訪談與現地的踏訪,期望提出未來二十年,對於臺灣都市環境改善的備忘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2022/05/07

    EP.09 台灣街景為什麼普遍不漂亮?一起認識日本的色彩計畫

    連假結束,回到錄音室的Jo & Mark聊了各自在休假期間的所見所聞:社子島夜弄土地公的活動,令Jo彷彿踏入奇幻台北,Mark走入山林,在大自然中釋放壓力。我們欣賞台灣文化中的色彩,也嚮往大自然中的和諧色調,但兩者似乎無法和諧共處? 日本的街道是如何能這麼漂亮?這對台灣的都市可以有什麼啟發? - 本集藉著討論2019年出版的「色彩手帳: 給都市設計師、生活美學家的100個色彩秘訣」,帶著大家一起認識色彩計畫、包含什麼工作內容、一個地方的基調色要如何採集,色彩如何套用到建築的型態與樣貌。 - 當選色猶豫不決的時候,日本作者加藤幸枝說:「選低調的。」 如果跟當地民眾一起討論色彩計畫,要如何避免悲劇? - 工業化的時代,讓招牌變得五花八門、自由揮灑沒有框架, 卻失去了匠人的美感品質控管,只要花錢做招牌變的可以跳過專業人士的把關。 - 馬祖的團隊近期嘗試導入色彩計畫,爬梳了屬於在地的色彩記憶,又該如何與民眾協力? - 在本集的最後幾分鐘,Jo 提出了更多的質疑,有了色彩計畫,台灣的街道就有救了嗎? 前往烏托邦的路仍然崎嶇,但我們一起向前。 1.Jo談談社子島:00:00:26 2.Mark的百岳:00:11:25 3.主題:色彩計畫:00:17:4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n1ng9a0p0a08454n6k66q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小時 4 分鐘
  2. 2022/01/26

    EP.07 台灣的市場:歷史、現代與可能性

    市場是城市每日交易、商品流通的地方。 台灣的市場更是代表「庶民文化」活力的重要節點,讓我們一起回顧台灣歷史中的「市場」,與我們對於市場空間、環境設計的期許吧! 一、具體的市場建物出現以前⋯⋯ 斯卡羅裡的交換:港口/各族群交易的地方(荷蘭、平埔族、客家、福佬、美國、中國、日本) 牛墟。早期農業社會的汽車交易中心、car show車展 XD 根據日治時期《臺灣私法》一書指出,「市場有兩種,一為普通市,是交易魚菜及日常用品的地方,另一種為牛墟,就是交易牛隻的地方」。 所謂普通市,指的是興起於後清領時期的露天式擔販市集及沿街常設店鋪,大多設置於交通頻繁的街衢城門及廟宇旁等附近的空地,且於日本領臺前就已存在數處。然而這些市集並無提供任何永久性遮陽蔽雨的設施,以至於食品暴露於陽光下,也無妥善的排水設施。 二、日治時代的台灣市場 總督府於1904年公布「公共衛生費整理規則」與「有關公共營造建築的管理基準」,正式將市場納入「公共營造建築物」範疇,開啟市場「公設化」的機制。 西元1922年公告〈市場規則〉、〈市場規則施行細則準則〉,規範市場建設條件、申請事項、物價管理等,讓市場的管理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負責。 三、戰後的台灣市場 四、國外的市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小時
5
(滿分 5 顆星)
6 則評分

簡介

Jo和Mark是兩位都市規劃背景的專業者,對於城市的議題充滿熱情。在城市裡頭,從實體的空間建築到無形的社會脈動,都是我們感興趣的事物。 我們堅信,好的城市規劃與設計,是邁向更好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透過書摘、專業人士的訪談與現地的踏訪,期望提出未來二十年,對於臺灣都市環境改善的備忘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