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期節目深入探討了「責任感」如何深刻影響投資者的交易心理與決策。節目首先區分了兩種核心的責任感:專注於執行計畫的「過程導向」與只在乎盈虧的「結果導向」。
過重的結果導向責任感,常導致交易者將自我價值與市場表現掛鉤,產生焦慮、過度盯盤、提早停利甚至報復性交易等負面行為。
節目提出了培養健康責任感的具體方法,包括透過交易日誌覺察自我、運用認知重塑技巧挑戰負面思維,以及將心態從「我應該」轉變為「我選擇」。
最終目的是幫助交易者建立基於可控行動的內在穩定與自信,將焦點放在完善交易過程,而非無法預測的市場結果上,從而實現長期穩健的交易生涯。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 (00:22) 交易責任感初探: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 - 節目開頭介紹交易中「責任感」的概念,區分將結果歸因於自己還是市場環境的兩種心態。
- (01:05) 責任感核心一:過程導向 vs. 結果導向 - 深入探討兩種核心責任感,強調過程導向關注於做好每一步,而結果導向只在乎盈虧。
- (04:58) 責任感核心二:內控傾向 vs. 外控傾向 - 引入心理學中的「內外控」理論,分析將命運歸於自身努力(內控)或外部力量(外控)對交易心態的影響。
- (08:07) 成就焦慮:當交易績效與自我價值掛鉤 - 剖析交易者將個人價值與帳戶盈虧綑綁的現象,以及家庭、社會期望帶來的無形壓力。
- (10:00) 責任感的行為影響:過度盯盤 - 解釋沉重的責任感為何會導致交易者頻繁查看行情,對價格的微小跳動反應過度,引發焦慮。
- (11:09) 控制感需求與責任分散 - 探討責任感如何催生對市場的控制慾,以及透過跟隨老師或消息來分散決策責任的心理。
- (12:23) 追求高勝率的陷阱:提早停利 - 揭示過重的責任感如何使人過度追求勝率,為了鎖定利潤而選擇「提早停利」,從而錯失更大行情。
- (14:21) 自我批判的惡性循環 - 分析虧損後強烈的自責情緒,如何導致交易者在後續操作中變得猶豫不決,甚至引發報復性交易。
- (20:37) 健康責任感的優勢:從焦慮中解脫 - 闡述將焦點從不可控的結果轉向可控的過程,能如何幫助交易者從市場波動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 (23:15) 培養真正的自信:建立在可控的行動上 - 強調真正的交易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執行紀律能力的信任,而非預測市場的虛幻能力。
- (27:43) 改善方法一:交易日誌的重要性 - 提供具體方法,建議透過交易日誌(甚至錄影、錄音)來覺察自己無意識的思維習慣與情緒反應。
- (29:16) 改善方法二:認知重塑技巧 - 介紹CBT認知行為療法,教導交易者識別並挑戰「虧損=失敗者」這類自動化負面思維。
- (36:03) 改善方法三:從「我應該」到「我選擇」 - 分享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技巧,將「我應該賺錢養家」的壓力,轉換為「我選擇用交易實現目標」的主動承擔。
- (39:03) 重新定義失敗:將虧損視為成長的養分 - 引用投資大師的觀點,鼓勵將失敗和虧損看作是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而非個人能力的否定。
- (41:01) 拓展交易的意義:尋找賺錢之外的價值 - 總結時提出,交易不僅是賺錢,也可以是鍛鍊自我控制、風險管理等能力的修行,為生活帶來額外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twice weekly
- Published30 August 2025 at 08:15 UTC
- Length49 min
- Season8
- Episode71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