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曾否想像過,自己有天能夠自由自在地遊歷世界,一邊旅行一邊工作,讓全世界都變成你的辦公室?
「Digital Nomad 數位遊牧」這一概念最早於1990年代被提出。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工作與地點的綁定,實現了地理和時間的自由。這種生活方式最初在歐美較為常見,但隨著近年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影響,亞洲也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數位遊牧者。
作為一個一直嚮往環遊世界的人,我也曾經對這種生活方式深感好奇。儘管最終選擇了定居,我的內心仍深藏對數位遊牧生活的幻想與憧憬。因此,這一次我特別邀請了友人李凡來分享他作為一名數位遊牧者的心路歷程,以及他揭示的這種生活方式的真實面貌。
跟李凡的這場訪談,顛覆了我對數位遊牧的一些既有想法:
⁉️ 原來不是因為想遊牧,所以找適合的遠端工作,而是本來就喜歡遠端工作,喜歡一直變換工作與生活環境,所以自自然然就遊牧起來了!或許真正能享受數位遊牧生活的人,可能天生就擁有遊牧的基因吧!
⁉️ 原來數位遊牧不一定如我們想像中那樣放飛自我、隨性不規劃!其實在那看似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底下,隱藏著外人看不見的準備與計劃,是一種「亂中有序」的藝術,讓他們能在變動中維持效率與方向。
⁉️ 原來成為數位遊牧者,不必戲劇性地拋棄一切舊有生活!事實上,「以最低成本跳出舒適圈」也是可行的!在這過程中,透過不斷的小調整和嘗試,逐漸擴展自我界限,並在這一連串微小決定中,自然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和風格。「以最低成本跳出舒適圈」。
然而,更讓我喜歡的,是李凡在節目中的以下一段話:「我明明可以到處跑,那為甚麼要待在家,這樣很對不起我的手跟腳啊!」
比起因為金錢焦慮而動彈不能,這反而是驅動他無論如何都要走進去的動力。這讓我想起 Mary Ann 曾經說過的一番話(也是一句非常符合我想法的話)。她說「與其害怕自己薦骨的聲音,下一步會對什麼有回應,我更害怕這一生從未活出真正的自己」(摘自《一個人的革命》)。我想這大概就是當每個人找到他的正確回應、對的邀請或想發起的事時,所產生的強大力量吧!
也許,遊牧真正代表的,是一種順應天時、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只要內心自由,無論是安穩定居還是飄泊無根,我們都是自在消遙的遊牧者!
🔹🔸 本集精彩內容 🔸🔹
(06:33) 當初如何踏上數位遊牧之路
(13:36) 「去哪裡都能工作」?還是「去哪裡都要工作」?
(20:13) 面對恆常的變動,如何克服金錢焦慮?
(28:51) 2-14 通道 + 全開放脾中心 + 5/1人生角色
(38:37) 該離開了嗎?該定居下來嗎?會感到孤獨嗎?
(45:47) 數位遊牧是先天的命?還是可以後天養成的呢?
(51:33) 自由,其實就是從一個每一個很小的決定開始
如果大家喜歡這集內容,並覺得有啟發,歡迎分享給朋友,也歡迎按以下連結給予我一些支持和鼓勵,好讓我有更多動力去創作更好的內容給大家:http://buymeacoffee.com/kevincoaching
▂▂▂▂▂▂▂▂▂▂▂▂▂▂▂▂▂▂▂▂▂▂▂▂▂▂▂▂▂
⫸⫸ Kevin ⫷⫷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
10年品牌管理、策略執行和市場調研工作經驗
HUMAN DESIGN 人類圖【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
➡ 職場引導服務: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服務與其它資訊: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
➡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孭注音:ㄇㄧㄝ)
▂▂▂▂▂▂▂▂▂▂▂▂▂▂▂▂▂▂▂▂▂▂▂▂▂▂▂▂▂
⫸⫸ 李凡 ⫷⫷
📍 從外商 - 斜槓 - 到創業,一人公司滿8年
🧳 打造全遠距 + 全球化 + 永續事業,環球旅居
✈️ 分享Nomad生活與成長. Be Real and Free
🌍 1011🇯🇵, 1201🇮🇩, 02🇹🇼, 0304🇹🇭, 05🇺🇸
➡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lee_goglobal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隔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3月11日 上午7:22 [UTC]
- 長度1 小時 7 分鐘
- 集數34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