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由於clubhouse錄音時發生技術問題,所以錄音品質不穩定,還請見諒】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本集來賓:
綠領協會 理事長 陳重仁
👉加入『贊助TRENA』支持綠能知識的傳遞
timecode:
✨聚焦文字:
00:00 現在大家對光電觀感不好,我要怎麼回答?你所看到的海邊那些狀況,不等於所有的光電。
我們也做過一些標準案例,修繕之後,裝上綠能與儲能,當山裡剛好台電在斷電維修時,依舊能有電使用!
✨TRENA散步陪你聊:災後屋頂重建的新契機
05:44 綠能鬼故事-裝了太陽能還會停電,儲能與系統控制
08:16 綠建築在災後重建的角色,綠領協會的宗旨與源起
09:58 綠建築提升建築面對極端氣候(強風、大雨、熱浪)的韌性
12:36 老屋重建與再生能源整合
17:16 聊結構、建材、通風降溫等方面同時兼顧安全與永續的建議
23:02 申請到災後重建費用,結構補強是基本並鼓勵廠商研發適合當成建材的光電產品
29:10 結合光電與碳中和的建築與屋頂,聊景觀造型的設計難題
34:00 分析與加強立面太陽光電的好處,與需要注意的面向
🗞️國內新聞
3大不利 加重能源轉型壓力
綠能開發受阻,政策目標屢跳票每年訂定的綠能併網目標未見務實調整,導致併網量總是達不到目標,儲能需求也供不應求,進而拖累儲能產業的穩健發展。
光電與風電「跛腳」推進,光電方面今年累積併網量僅 14.3 GW,至年中也僅達 14.8 GW,原訂 20 GW 目標已延至明年 11 月。離岸風電目標亦下調,今年原為 5.6 GW,延至明年再減至 5.3 GW。
且區塊開發第三階段的選商程序仍未公告具體規則與進度。多面挑戰阻礙推展速度,土地資源有限:大面積地面型光電設施需與農業用地、魚塭等競地,加上地方環保與農業利益的協調更費時。颱風災損:颱風丹娜斯重創中南部地區,有浮動光電板飄逸損壞事件,雖官方聲明毀損比例低,仍引發社群熱議與負面形象,加深社會疑慮,環保署也因運輸或處置緩慢而多次處罰業者。
弊案衝擊投資意願、公部門態度更保守,前綠推中心官員涉入綠電相關弊案,引發社會信任危機,讓政府部門在業務推動上更加謹慎、不敢作為,而民間投資主管意願也因為形象負面而顯著降低。災害與弊案重疊,使綠電被貼上「負面標籤」,能源轉型進程恐怕將更加緩慢。
公投落幕「能源轉型不能停」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籲藍綠白別跳票
但是要面對實際問題:如何讓綠能蟑螂無所遁形、如何讓好廠商願意繼續投入而不至於被迫走捷徑成為綠能蟑螂、如何讓好廠商被公眾看見、被市場鼓勵,如何讓公務人員重拾推動綠能的熱情、主動引導,流程更透明、更主動多向溝通。
陸域風電環評 傳全面暫緩 環長彭啓明罕見表態「不鼓勵開發」
陸域風電爭議多,環境部宣示嚴格審查後,接連有兩陸域風場遭認定不應開發,宜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原定昨(2)日審查,卻又因故暫停。業界傳出,環境部針對陸域風電環評,已全面暫緩。
環境部長彭啓明先前曾多次強調,陸域風機所帶來的噪音、眩影等負面影響,風機所在的500公尺內確實不適合人和動物生存,且台灣地狹人稠,能建設陸域風機的土地少之又少,要開發會有很大的困難,近期好幾場陸域風機的環評審查中,環評委員均給出不應開發的建議,可見陸域風機的開發案基本上也很難通過,更罕見表態「自己並不鼓勵陸域風機的開發」,但也不會說不能開發,會尊重開發單位,但要非常謹慎。
外界解讀,環境部對於陸域風電環評審查將趨嚴。
彰化濱海地區全年海風強勁,據統計,全台設置400支陸域風機中約有122支位在彰化。然而,過去陸域風機爭議不斷,不管是對生態、或是對鄰近住戶影響,都引發疑慮,加上近年來風機設置愈來愈靠近聚落,更引發當地居民強烈抗爭。
從2024年力麗集團宣布「彰化芳苑地區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在考量人民健康、農地發展與畜牧業未來,取消位於內陸區域風機後,也反轉了陸域風機在環評地位。
今年3月「彰化芳苑鋐威風力發電計畫」遭到認定不應開發,也是環評少見被打槍的開發個案,上月「彰化大城風場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也遭專案小組委員建議「不應開發」。
曾任環評委員的學者指出,不管是今年4月引發爭議的位在台東縣「東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或是近期的屏東縣「枋山風電計畫」、宜蘭縣「宜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都顯示出一個問題,經濟部鼓勵開發商尋覓適合開發陸域風電的案場時,但沒有明確標準,導致開發商在當地與居民硬碰硬、甚至在環評過程中遭到責難,顯示部會之間橫向聯繫出了問題,這也讓環境部環評審查機制現在有一個默契,就是遇到陸域風電的案場就會先暫緩審查。
未取得地方共識前 經濟部不會同意台亞陸域風場開發案
近日有關媒體報導台亞風能計畫在東海岸開發3處陸域風場,因涉及景觀、噪音、環敏區域等環境議題,於環評蒐集意見階段引發地方反彈。經濟部強調依法嚴格把關陸域風場設置,台亞風能開發案未取得地方共識、釋疑生態影響前,經濟部不會同意開發。
經濟部表示,目前已依法嚴格把關陸域風電設置,所有開發案都須依環評法規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及取得地方政府同意,再由經濟部正式轉送環境部進行實質審查,期間會公告環說書摘要並舉辦公開會議。目前台亞風能3處案場仍處在環評程序之籌備階段,尚未提出電業開發程序。
經濟部進一步說明,國內既有陸域風電皆符合環評及電業申設程序,並未對環境與生態造成重大影響,環境部亦已加嚴陸域風電實施環評標準,陸域風機與建築物距500公尺內即須辦理環評,並依噪音管制法訂定噪音管制標準,日間不得超過50分貝及夜間不得超過40分貝,確保風電發展與地方、環境兼顧。此外,經濟部已會同法務部成立「綠能產業廉政平臺」及跨部會專案小組,持續防範不當干擾與弊端,排除外部不當勢力影響,確保綠能推動在公開、透明且健全的制度下穩健前行。
經濟部最後強調,已明確要求陸域風電開發須依環評法規、電業法、電業登記規則等相關規定,備齊環評文件與地方政府同意文件,方能申設,若地方未有共識且地方政府不支持,經濟部亦不可能同意,確保開發過程兼顧綠能發展與環境保護。
製作團隊:
企劃:高茹萍/ 張雅惇
腳本:高茹萍/張雅惇
助理:葉劉宏文
剪輯:郭家洋 IG:nero_mixing_477
文字編輯:楊惠娣
社群宣傳:葉劉宏文
🥹贊助單位:風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贊助TRENA』支持綠能知識的傳遞
https://pse.is/7zfpmm
所有頻道位置:
Clubhouse:https://www.clubhouse.com/c/join/xiCRtHpu
ApplePodcast : https://pse.is/3b5vgj
Sound On : https://pse.is/3jkcex
Spotify : https://pse.is/3bvnkh
KKBOX:https://kkbox.fm/0t013F
官網專欄文章:htt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5 September 2025 at 09:00 UTC
- Length40 min
- Season7
- Episode61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