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Box創業開箱

偉特x如梅
Start↑Box創業開箱

創業是什麼?跟著偉特與如梅一起來開箱創業的世界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isodes

  1. 07/08/2023

    EP08.創業補助大補帖,換個角度來理解

    1.為什麼政府要補助創業? (00:50) -國外創業較少補助,相對困難 -補助創業的精神是好的,可以給予明日之星一些幫助 -不清楚計畫、輔助,導致創業家不敢去申請 -補助經費並非不用還,有很多需釐清之處 -計畫報告書對於非商管背景的創業家來說相對困難,可能會選擇請寫手代寫,但若完全不理解內容很容易被拆穿 -用白話寫出自己的創業構想,才是最真實的 -透過寫計畫書來釐清自己在做的事情 2.創業補助申請小撇步(15:20) -掌握時代趨勢發展重點 -創新性、創意、題目很重要 -自我了解與可行性 3.拿到計畫了,然後呢?(20:53) -創新難以定義,有時靠運氣 -重複申請會有經驗,比較容易通過,但資源無法雨露均霑 -補助計畫會有所限制,資本額需大於或小於某些額度 -寫計畫也需要花費人力和時間,看創業者的心態 -參與過計畫的新創公司的名聲,會有政府的肯定 4.執行上的困難(27:38) -最終執行、結案的人是地獄倒楣鬼?申請人和執行人不同會造成很多困難 -營運中的公司來申請計畫補助比較有效,從零到有相對困難 -KPI很少去認證,產值的定義太廣 -各部會都有不同類型的補助計畫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38 min
  2. 31/07/2023

    EP07.大樹熱血青年,從樂手到創業家 Feat.柯柯(柯忠昀)

    1. 柯柯創業的起源?(00:40) -學生時期就創業,今年創業第四年 -發覺不喜歡在別人底下工作,於是自己創業 -大二開始用音樂工作,提早進入社會 -企管系訓練報告、蒐集資料能力 -台灣現有計畫、輔助、政策,多先給資源再實際操作 2.地方創業怎麼做?(10:20) -高雄大樹子弟回鄉創業 -從地方創生的開始,結合創育資源,成為地方創育坊 -計畫補助、資源串接,促使創業更進一步 3.柯柯的創業家特質(13:48) -(1)蒐集資料、組織資源、文字化、簡報化創業案 -(2)廣闊人脈、維持良好關係 -(3)充滿好奇心、觀察力、不怕問問題 -(4)自己不斷努力、夥伴看見就願意一直跟隨 4.地方創育的影響(22:38) -樂器行基地來執行創育工作,打造地方的舞台 -地方音創節(就秋條),藝術展覽結合創業講座 -延續計畫補助的資源 5.對於制定政策的想法(26:48) -創業項目的選擇是否為未來的需要,讓學生階段就能了解市場的可能性,學校多與國際接軌 -依照創業階段去制定政策 -現在多為先拿資源再嘗試,希望改為先到市場挑戰再拿資源 6.地方創業的問題(32:49) -高雄產業不夠多元化,產業轉型中 -城鄉差距大,社會資源不平均 -城市給青年的希望感 7.不斷轉換創業方向(36:29) -進入產業、接觸到某些人,才會發現新的商機 -微熟成精神:大樹區盛產玉荷包、鳳梨,不能全熟吃,也象徵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比較願意去嘗試、挑戰 -世代交替讓年輕人更有機會 8.想跟以前的自己說…(42:48) -商業模式的轉換,需求也會轉變 -不斷嘗試、反思,願意認錯並改變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47 min
  3. 24/07/2023

    EP06.一起來建立美好的創業生態系吧!

    1. 創業生態系是什麼?(00:31) -創業家們彼此有關連,但之間沒有契約 創業家、新創公司是主角,創投、銀行、加速器、孵化器、育成中心、政府等等是資金來 源,合作企業聯盟等是市場測試 -現在多是由上而下,如高雄有許多創業基地陸續成立,每個基地會有專注的項目 2.孵化基地減少,後端加速器增加?(08:40) -前期孵化器協助團隊完整想法、精準定位 -後端加速器協助公司營運、成長,進駐會有限制、條件 -不同部會負責的基地適合不同階段的團隊 3.大學在創業生態系中扮演什麼角色?(11:42) -大學是人才培育基地,培育人才、技術、教育等前孵化的角色 -學校建立創業相關教育體系、學程等等 -育成中心、產學處、研發處等鏈結學校技術與業界,多方嘗試不同場域 -校內機構有些限制,業界公司則較能自由發展 -曾受學校輔導、協助的創業家,較願意回到學校分享經驗、諮詢、心理建設等等 4.加速器近年來在台灣的發展(25:26) -產業別定位要清楚,比較能取得對應的協助、資源 -相對成熟的團隊在加速器中相互認識、彼此支持,更有獲利機會 -校內育成中心無獲利模式,民間加速器的商業模式則為團隊獲利時取得一定比例的回饋,如投資入股、企業參與新創(CSE) -前期育成孵化減少,創業團隊也進而減少 -後端加速器成立前,是否先重視前端孵化團隊?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40 min
  4. 18/07/2023

    EP05.灣仔工作室創辦人來開講!feat.陳則維

    1. 來賓介紹-陳則維:00:50 灣仔工作室的創辦人。 主要從事紀念品的製作和銷售,專注於紀念品如風景區紀念品。 2. 灣仔工作室的成立:01:45 提供獨特的禮贈品設計,專注於打造屬於台灣的紀念品。 發現紀念品市場的痛點和需求上有一定了解。 風景區紀念品計劃: l 中山大學學習交換計畫提供了靈感。 l 學校紀念品的單一性促使了創業想法。 l 灣仔工作室重新啟動了風景區紀念品計劃。 3. 則維參加的比賽和計劃:05:30 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 參與創業社團和投創業中心進駐。 U-Start、扎根計畫和募資計畫等活動。 4. 比賽和計劃的目的性:07:30 每個比賽或計劃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l 創業中心看模擬的數據 l 企業競賽看創意,有無未來可用的想法 需要考慮該活動對創業目標的幫助程度,想獲得是資金還是經驗。 5.比賽實例分享:11:56 -王品、ATCC比賽經驗 -ATCC與企業競賽的性質差異 6.比賽與計劃的最大收穫:16:46 -中山創業育成中心 -未來創業的先天優勢 7. 關於比賽和創業的不同:21:49 偉特、如梅、則維之間不同的觀點。 實務經驗和資源支持造成的差異。 比賽與實際創業並不完全相同。 8.對參賽者的建議:28:06 不要因比賽結果而感到沮喪。 專注於創業本身,持續努力。 比賽只是一個機會,可能會有更多機會出現。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39 min
  5. 10/07/2023

    Ep04. 創業怎麼比?—聊聊創業比賽現況

    1. 什麼是創業比賽 (00:40) 創業比賽與計畫的演進:2000年就開始有創業比賽,到了2010年因為政策上的支持,所以逐漸盛行起來。 創業比賽比什麼:創業比賽著重在培訓,希望透過培訓之後能提出更好的方案。 (1) 需求性 (2) 可行性 (3) 創新性 一些著名的比賽:WeWin、TiC100、FITI、戰國策 參加創業比賽可以幫助創業者獲得更多資源和培訓,從而提高成功的機會 實例探討:戰國策 2. 創業比賽的現況與衝突 (09:47) 比賽的模式:創業比賽會有一種「得獎模式」。「欸他的投影片那樣做,他的東西那樣做,就是評審愛的。」 比賽和實際創業的矛盾衝突:創業比賽和創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邏輯和目的,創業比賽更偏向競賽邏輯,而創業更偏向市場邏輯。 (1) 競賽邏輯:要配合評審委員提出計劃。 (2) 市場邏輯:要配合市場的需求和運作。 比賽的重要性:創業比賽仍然有其價值,可以幫助學生訓練和驗證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創業比賽的檢討與改良:以前的企劃書規格要求很複雜,現在已經簡化了許多,反而更著重在創業的想法與表達能力。 實例探討:教育部 U-Start 計劃 U-Start 是教育部的計劃,從課程、實驗到實際創業都要有完整的規劃。比起創業比賽,更有整體性與聯貫性。 3. 參加比賽你應該知道的事 (22:41) 比起商業競賽,主持人較不支持創業比賽:商業競賽著重於解決現實真的發生的問題,方向與標準都較明確。 財務的觀念:「不要把財務放在創業裡面只有財務報表的功能」,而是要培養概念。「因為你一開始的時候,你就完全不瞭解那個成本。那個市場的狀況,你就覺得這樣子我就敲下去,其實那到後來財務報表怎麼編也沒什麼用。」 實際給你錢的比賽: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一樣,一個月回來比誰的錢比較多。經過市場的篩選能展獻出創業團隊更實際的一面。 政府對於新創公司的資源分配 主持人提到,若是他來辦比賽,也很難執行得更好。「因為只要是有規則 有計畫,你只要久了就一定會有一些漏洞在。」 4. 比賽的價值 (31:06) 有些團隊的收入來源來自比賽獎金:主持人較不樂見 提案的價值性:創業出來的東西除了錢以外,還能帶來什麼附加價值? 團隊的特質:統計顯示,熱情度與是否得獎有部份顯著的關係,推測是熱情的人更能有吸引力與「創業家特質」。 創業內容的道德倫理:創業時,是否正值或符合社會倫理。 過度的包裝和訓練可能會讓人失去真誠和誠信,而素人的表現可能更真實、感人。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39 min
  6. 03/07/2023

    Ep03.學生創業家來啦—從開頭到過程 Feat.蝦米、小雪

    1.「學生」創業家從何開始?(01:00) 蝦米&小雪 故事從家教開始 2.為什麼你要創業?(04:55) 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後,回頭一看才發現自己在創業 發現現有家教平台制度不公平,於是決定自己來做! 找到一個轉折點,想做到心中認為對的事情 3.開始創業,做了什麼呢?(10:39) 直接進公司做!實體不行,那就做線上! 為了改善教育現況,於是學習線上教學方式,後來又轉為專做影音相關創業方向 透過修習創業相關課程持續完整自己的創業項目 4.為什麼突然想修創業課程?(20:45) 學校的創業育成中心(中山大學創業貨櫃),可以給予學生創業相關資源與協助 尚未確定目標、主題前,建議學生可以從參加創業競賽開始 5.理工背景怎麼寫商業計畫書?(26:53) 不懂就去查資料、請教他人 在競賽中挫敗,再從失敗中釐清盲點 6.創業課程可以獲得?(29:15) 在創業課程上更有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 7.家庭背景影響創業(38:42) 小雪天身的不服輸、不甘心,又因為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一樣,所以開始了創業 8.創業課程最印象深刻…(42:08) 學會問問題,對問題問問題,了解更深層次的東西 課程可以讓對於創業的深度加深 9.上完課就是創業家了嗎(46:55) 課堂只能教工具與進度,未來還是要靠自己做下去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57 min
  7. 19/06/2023

    EP01.歡迎光臨【Start↑ box創業開箱】—創業是什麼???

    第一段:歡迎光臨 Start↑ box 創業開箱(00:40) 創業開箱是什麼? 創業開箱未來也會邀請真正的創業家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觀點。 第二段:台灣創業環境以及為何台灣適合創業(06:13) - 台灣在國際上是一個很富有創業潛能的地方 - 歐美國家在創業教育的現況與在台灣的異同 第三段:創業教育的效果以及是否值得推廣(11:30) - 創業教育重要嗎? - 國際上很多學校都在推廣創業教育,有用嗎? - 老師可以教嗎? - 創業教育的四種方法 - > 認識創業概念:什麼叫做創業、僅有一點基礎的概念 - > 創業的知識:學習商業財務及行銷等知識 - > 實際進入創業的場域做一些事情:大學的創業教育目標 - > 認識創業是一種社會上一體的方式:從小認知創業只是社會上的一種方法而已 - 這四種方式中,第一、二類是屬於比較基礎的知識,真正我們希望是第三種和第四種,學生要實際去做一些事情,從行動中發現了解真實的環境。 第四段:教授創業課程的挑戰(16:25) - 創業怎麼教?可以教嗎? - 老師提到:「我教創業,我應該也要同時具有創業精神,就是我能夠接受這一切的概念,然後我把它整理給學生聽或是業界聽。」 - 老師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沒有標準答案給你,我是只是提供你經驗上的分析,讓你知道怎麼走可能會怎麼樣。」 第五段:創業的角色分工及責任(19:00) - 台灣的創業生態系統中的責任分工還不夠清晰。 - 有時候球員會認為教練好像都沒親自上陣過,什麼都不知道憑什麼來教我,在創業教育的環境當中,學生也會有相同的想法,所以: - > 所以創業教育的實作課應該需要業師。 - > 老師像是課程架構的設計者,他們會知道學生什麼時候應該要做哪些事情。 - > 業師可以在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帶領學生解決問題。 - > 老師和業師的角色是可以不斷交換的,有時甚至可以白臉黑臉交換扮演。 - > 但比較可惜的是,現在的創業教育中,業師往往只是來進行幾次的演講而已,較少參與課程本身的共同討論,所以較沒辦法達到上述的效果。 第六段重點:創業教育的現況(25:27) - 創業相關的課程開設在各學院的比例 - 創業教育的普及率 - 面臨的難題:學生通常會選擇較輕鬆的通識課,對課程內容就不會那麼重視 - 一些教育現場的案例 - 創業教育的目的,「因為他也許他家人朋友想創業,那他到時候他會更了解一點,不會看不懂他們到底再幹嘛。這樣子我覺得也挺好的。」 第七段:大學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35:07) - 資源的整合 - > 大學創業教育很難做到是因為需要整合不同領域的老師和跨領域的學生。 - >在開課老師的角度看,他們更多是關注某一領域的知識點,難以與其他老師整合,也不知道如何整合,因此需要更好的配合和溝通。 - >不同角色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同,需要考慮不同角色的需求,尋求更好的配合。 - 資源的獲得 - >大部分的資金贊助(如教育部計劃)無法永續,造成有些人會覺得,剛好有經費我就做做看,沒有就算了的想法。 - 是否應該要鼓勵學生創業? 認識偉特↓ https://weiterlo.com/ 認識如梅↓ https://rmhsieh.wixsite.com/rumeihsieh

    42 min

About

創業是什麼?跟著偉特與如梅一起來開箱創業的世界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