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談媽媽

翹翹板-媽媽的支點

這個節目裡,沒有大道理,我們從一些「媽媽的小理論」開始,聊聊當媽媽的那些內心轉變、生活變化,還有社會文化對媽媽的各種想像,細膩地描述、梳理當媽媽的經歷,讓大家更理解媽媽。這些微小的觀點,可能剛好說中你的心聲,也可能讓你換個角度,看到不一樣的媽媽世界。    🎧 每週一主題 × 兩集一起聊: ▸ 上集|媽媽的小理論:主持人佳誼(翹翹板創辦人),用10分鐘帶你認識一個有趣的觀點。 ▸ 下集|媽媽的大經驗: 佳誼與Shandi心理師(翹翹板倡議長),一起輕鬆聊聊「小理論」的相關經驗。    👇收聽時可能會... ✦ 對對對!我有這種感覺!原來是真實的! ✦WOW!原來可以這樣看自己 ✦原來不是我的問題,也不是只有我這樣 ✦有人一起走,感覺比較不孤單 ✦原來我經歷了好多轉變 ✦我更知道怎麼說出自己的感覺了    不論你是媽媽,還是對「媽媽」這個身份充滿好奇,這裡都歡迎你。 跟我們一起探索、理解,跳脫框架,更認識自己和媽媽。    📢 準備好了嗎?一起來換個角度談媽媽吧!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 | 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翹翹板-媽媽的支點 IG:seesawstudio941 LINE:@seesawstudio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3 天前

    EP14大經驗㈠|從大魔王到好夥伴,破解爸爸三大痛點!共創育兒新可能

    EP14大經驗㈠|從大魔王到好夥伴,破解爸爸三大痛點!共創育兒新可能 當爸爸被視為育兒「大魔王」時怎麼辦?伴侶如何找到一起育兒的新可能? 本集邀請父力成長教練-蘇飛老師(FB粉專-蘇飛正探險),從她的專業與人生故事出發,揭開爸爸在育兒路上的三大痛點! 以及在新增「家長」這個新身份後,伴侶倆在育兒這條路上,可以如何理解彼此的差異,進而探索關係的新平衡與節奏? ** 👄EP14大經驗談什麼** -爸爸在育兒路上的三大痛點:①母職守門、②爸爸的自覺不足、③孩子的排斥 -育兒起跑點不同,媽媽懷孕就開始準備,爸爸則是孩子出生後 -成為家長的過程存在「時間差」,媽媽、爸爸其實像是職場前、後輩? -催產素的相關研究顯示,兩性育兒的本質方式不同,爸爸很難「完全照媽媽的方式做」 -爸爸如何更早適應、進入父親角色? -爸爸並非母親角色的複製人,他們會與孩子發展出獨特的互動模式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2. 3 天前

    EP14小理論|「算了算了,我自己來!」— 當媽媽變成守門人,如何從單打獨鬥到共同育兒?

    EP14小理論|「算了算了,我自己來!」— 當媽媽變成守門人,如何從單打獨鬥到共同育兒? 當媽媽的你,是否常覺得「還是我自己來比較快」? 本集揭開「媽媽守門人」的真相,解析造成關門行為的原因,以及如何打開育兒之門,讓伴侶、長輩成為可靠的夥伴,朝共同育兒更進一步。 ** 👄EP14小理論談什麼** -太在意寶寶而想做好育兒這件事,自然攬很多責任在自己身上而形成隱形的牆 -守門行為背後可能的四個原因 -學者建議,幫助打開門的4個方法 ①分辨安全與瑣事,安全才介入 ②練習讓出空間,例如讓伴侶單獨帶孩子外出 ③共同閱讀或學習育兒知識,讓雙方擁有共同語言 ④尊重對方的努力 -打開之門不代表媽媽不重要,而是讓更多人一起成為孩子的依靠,我們可以不單打獨鬥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分鐘
  3. 7月29日

    EP13大經驗|當媽後才知道的事:「母女關係」如何影響我的母職經驗、親子關係?

    EP13大經驗|當媽後才知道的事:「母女關係」如何影響我的母職經驗、親子關係? 成為母親,是一場與自己、孩子與原生家庭的交織旅程。 這集我們繼續與特別來賓-郭美吟心理師,一起聊聊更多母女關係、母職與自我、親子關係之間錯綜複雜的連結, 也看見那些當媽後才感受到的母女關係中的傳承,以及我們能如何跳脫複製,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 👄EP13大經驗談什麼** -手足之間,各自眼中的媽媽形象都不一樣 -不同氣質、個性的孩子,會激發出不同的母親反應與角色 -當媽媽後才驚覺童年缺乏情感連結 -成為媽媽後,對自己的媽媽有了新的理解,也有更多複雜情緒 -媽媽也有自己的遺憾與選擇:尊重她當年堅持自我、選擇生涯的勇氣 -述說、整理母職經驗,更認識自己,讓我們有機會改變代代相傳的複製 -沒有「好的」母女關係,每個人都獨一無二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分鐘
  4. 7月29日

    EP13小理論|「母職再製」-你變成媽媽的樣子,其實是從小「學」來的?!

    EP13小理論|「母職再製」-你變成媽媽的樣子,其實是從小「學」來的?! 為什麼一說到育兒,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媽媽」要負責? 本集小理論分享母職是如何一代代被「複製」下來的。你當媽媽的方式,其實早就埋在你和媽媽的關係裡。 ** 👄EP13小理論談什麼** -照顧孩子=媽媽?我們都不自覺這樣想,但為什麼? -母女關係影響巨大:想不想當媽媽、怎麼當,全都有關係 -兒子也是媽媽帶大的,為什麼不會變成主要照顧者? -主要照顧者=媽媽?這角色其實可以被重新定義 -當媽媽後才發現:我怎麼講出跟我媽一模一樣的話? -因為是學來的,所以可以重新選擇與改變,找回選擇權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分鐘
  5. 7月18日

    EP12大經驗|當女兒變成母親-我的媽媽,如何影響我當媽的樣子?

    EP12大經驗|當女兒變成母親-我的媽媽,如何影響我當媽的樣子? 「母職星座」這個概念提到,在成為母親後,我們內心會自然地轉向關注三大關係,其中一個就是會開始看見、思考與原生家庭媽媽的關係。 本集迎來節目第一位特別來賓-郭美吟心理師!(掌聲鼓勵) 邀請長期關注母女關係這個議題的美吟心理師,一起與兩位主持人聊聊,從三段不同的母女故事,來看母女關係如何默默影響我們成為母親的模樣與選擇。 母女、母職與自我之間錯綜複雜的連結,值得你一起來聽。 ** 👄EP12大經驗談什麼** -成為媽媽會自動關注三段關係:親生母親、當媽媽的自己、小孩 -當媽以後,才更意識到媽媽對我的影響那麼深遠 -媽媽真的很需要一個懂彼此的同溫層 -從「被嬰兒吸入」到「出來」的過程,就是「在關係中」獨立,長出一個新自我 -媽媽的經驗,影響我選擇當全職媽媽或職業媽媽 -當媽媽之後,才開始與自己母親變熟悉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6. 7月18日

    EP12小理論|「母職星座」-當媽後,內心宇宙的重組與三大轉變

    EP12小理論|「母職星座」-當媽後,內心宇宙的重組與三大轉變 妳知道嗎?當女人成為媽媽後,內心宇宙會產生巨大轉變,關注焦點不再只有伴侶關係,而是轉向與自己媽媽、成為媽媽的自己,以及寶寶的三個核心關係。 這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提出的心理概念-「母職星座」,用來解釋女性成為母親後,內心狀態所發生的巨大改變。 這場心理蛻變需要大量調適,妳不孤單,讓我們一起了解媽媽如何重塑自我,展開這場獨特的心理旅程! ** 👄EP12小理論談什麼** -「母職星座」是什麼?描述女性成為媽媽後內在世界的大轉變 -當媽媽後,自然轉變為關注三段關係: (1)與自己媽媽的關係 (2)與「成為媽媽的自己」的關係 (3)與寶寶的關係 -伴隨而來的四個生命議題 (1)生命的成長:寶寶的營養、身體健康等生命發展 (2)初始關係:如何與寶寶建立情感連結 (3)支持系統:有哪些人、資源可以支持我成為媽媽 (4)身份重組:如何適應新角色、人生各面向如何找到新位置 -一個新生命誕生,也是一個女人重新誕生 -面對內心的劇烈變化,需要更多時間調適是正常的,妳不孤單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分鐘
  7. 7月10日

    EP11大經驗|當媽媽總被期待「應該要怎樣」,但妳有沒有發現—有「黑掉的媳婦」,卻很少聽到「黑掉的女婿」?

    EP11大經驗|當媽媽總被期待「應該要怎樣」,但妳有沒有發現—有「黑掉的媳婦」,卻很少聽到「黑掉的女婿」? 當了媽媽,為何總是「自動導航」接下所有責任? 為何我們願意被貼上「黑掉的媳婦」標籤,卻從沒聽過「黑掉的女婿」? 這集聊在各種關係中的生存的媽媽們,會遇到哪些處境與經驗,讓我們一起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地看見這之中的「自己」。 ** 👄EP11大經驗談什麼** -女性更容易在意他人看法嗎? -女性大腦中的胼胝體比男性大,天生更能多工、察覺他人需要 -除了生理因素,女性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被期待要照顧關係與家庭 -許多癌症與情緒壓力累積有關,可能過度照顧他人而忽略自己 -驚!有「黑掉的媳婦」卻沒有「黑掉的女婿」?! -被其他人期待「媽媽應該要去做什麼」時,如何按下暫停且做出新選擇? -當媽媽後女性薪資明顯下降,男性則上升?! -媽媽在家中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時,好像自動就開始往性別傳統的觀念滑過去 -邀請大家一起有意識地看見,這些背後影響我們深遠的社會結構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分鐘
  8. 7月10日

    EP11小理論|「成為媽媽也不能忘了自己」— 這句話應該不陌生。 但什麼是「自己」?什麼又是「做自己」?

    EP11小理論|「成為媽媽也不能忘了自己」— 這句話應該不陌生。 但什麼是「自己」?什麼又是「做自己」? 「成為媽媽也不能忘了自己」聽過這類的話嗎?但到底什麼是「做自己」? 本集從女性經驗出發,帶你認識「關係中的自我」這個概念,談談為什麼媽媽的自我是從關係裡慢慢長出來的?一起重新看待那個在關係中逐漸成形的「自己」。 ** 👄EP10小理論談什麼** -常聽到「成為媽媽不能忘了自己」,但什麼是「做自己」? -傳統由男性心理學者定義的「自我」,與女性經驗差異大 -女性的自我是從與他人的互動、情感連結中慢慢長出來的 -懷孕就是與他人(寶寶)建立新的親密關係,促使思考我是怎麼樣的媽媽?我和小孩之間的關係?開始重新的形塑我認為的自己。 -與伴侶變成「育兒夥伴」,會為兩人關係帶來新的變化 -我爸媽的女兒vs我小孩的媽媽,可能會有衝突 -「黑掉的媳婦」也是新的自我樣貌 -當媽媽後,也會開始重新整理、取捨人際關係,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https://www.facebook.com/linglinseesawst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sawstudio941/⁠ LINE:⁠https://lin.ee/JJXo9Ye⁠ ⋯⋯⋯⋯⋯⋯⋯⋯⋯⋯⋯⋯⋯⋯⋯⋯⋯⋯⋯⋯⋯⋯⋯⋯⋯⋯⋯⋯⋯⋯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分鐘

評分與評論

5
(滿分 5 顆星)
8 則評分

簡介

這個節目裡,沒有大道理,我們從一些「媽媽的小理論」開始,聊聊當媽媽的那些內心轉變、生活變化,還有社會文化對媽媽的各種想像,細膩地描述、梳理當媽媽的經歷,讓大家更理解媽媽。這些微小的觀點,可能剛好說中你的心聲,也可能讓你換個角度,看到不一樣的媽媽世界。    🎧 每週一主題 × 兩集一起聊: ▸ 上集|媽媽的小理論:主持人佳誼(翹翹板創辦人),用10分鐘帶你認識一個有趣的觀點。 ▸ 下集|媽媽的大經驗: 佳誼與Shandi心理師(翹翹板倡議長),一起輕鬆聊聊「小理論」的相關經驗。    👇收聽時可能會... ✦ 對對對!我有這種感覺!原來是真實的! ✦WOW!原來可以這樣看自己 ✦原來不是我的問題,也不是只有我這樣 ✦有人一起走,感覺比較不孤單 ✦原來我經歷了好多轉變 ✦我更知道怎麼說出自己的感覺了    不論你是媽媽,還是對「媽媽」這個身份充滿好奇,這裡都歡迎你。 跟我們一起探索、理解,跳脫框架,更認識自己和媽媽。    📢 準備好了嗎?一起來換個角度談媽媽吧! . 💬歡迎填寫👇【我有話想說 | 聽眾回饋表】提問&分享感想 https://forms.gle/kZY8eTVEBPXy1YdG9 . 🔎追蹤【翹翹板-媽媽的支點】,輕鬆掌握最新消息 FB:翹翹板-媽媽的支點 IG:seesawstudio941 LINE:@seesawstudio    🤝合作邀約歡迎私訊FB、IG、Line或來信:seesawstudio94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