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典藏雜誌社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由《典藏ARTouch》所製作的聲音頻道,關注藝術圈大小事。 每週二上線!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節目監製|典藏雜誌社 製作統籌|陳思宇、嚴瀟瀟 視覺設計|劉致宏 台呼音樂|王榆鈞 社群宣傳設計|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 ▍email: artoucheditor@mail.artouch.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102|編輯部臨時動議|一場音樂會可以聽見什麼?當鋼琴家開始策展——ft. 林易

    6月23日

    EP102|編輯部臨時動議|一場音樂會可以聽見什麼?當鋼琴家開始策展——ft. 林易

    ▍主持人|簡秀枝、陳思宇 ▍來賓|林易(TSO駐團藝術家) 今夏,來自法國、德國、俄羅斯的經典音樂,將在臺北交會。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即將帶來系列節目「#夏日音樂漫步」,並邀請知名的鋼琴家林易擔任駐團藝術家,為我們帶來有別於刻板印象中的古典樂。  林易親自規劃了三場音樂會,主軸聚焦於法國、俄羅斯與德國音樂,他也邀請多位活躍於歐、亞樂壇的音樂家齊聚一堂,與臺北觀眾近距離分享音樂魅力。 本集節目也由《典藏》雜誌社長簡秀枝跨刀主持,兩人從曲目選擇談到共演夥伴、從演奏音樂談到曲目策劃,也從藝術教育談到跨國合作,林易更不藏私分享作為音樂家的日常,如何背譜和練琴。讓「夏日音樂漫步」不只是聽音樂,更是打開「聽與被聽見」的討論。 ▍來賓介紹 Steven Lin林易 TSO駐團藝術家,茱莉亞⾳樂學院學⼠和碩⼠學位,獲魯賓斯坦國際鋼琴⽐賽銀獎,13歲⾸次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近年在卡內基⾳樂廳主廳⾸演柴科夫斯基鋼琴協奏曲,New York Times稱讚「完美無瑕的表達,有著令⼈驚嘆的⾳⾊和精妙絕倫的⼒度、⾊彩變化」。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國家演奏廳 𝟙。德法篇 8/15(五)19:30 匯聚拉威爾、德布西與舒曼經典之作,形成法國印象與德國浪漫的音樂對話。 𝟚。俄國篇 8/20(三)19:30 從普羅科菲夫的機智對話,到柴科夫斯基的深情樂章,展現俄羅斯音樂多層次魅力。 𝟛。德奧篇 8/22(五)19:30 海頓的古典神韻、布拉姆斯的浪漫激情與孟德爾頌的青春能量,呈現室內樂豐富多變的可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1 分鐘
  2. EP101|編輯部臨時動議|藝術倦怠不想看展|你也焦慮了嗎?——ft. 許佳安 、吳梓和

    6月9日

    EP101|編輯部臨時動議|藝術倦怠不想看展|你也焦慮了嗎?——ft. 許佳安 、吳梓和

    ▍主持人|李京樺 ▍來賓|許佳安(藝術行政工作者)、吳梓和(現役藝術行政工作者,半退役藝術創作者) 「藝術行政的職業傷病,是我們跟藝術的關係開始生病了。」 曾經,帶著自我期待與希望踏入藝術產業時,我們以為自己需要「愛」藝術,或者是「燃燒」自己。但是任何一個工作不會隨時都很「熱情」或是「高漲」的狀態,但如今是否也會感到倦怠苦撐,或者試圖說服自己:「我還有熱情、我必須有熱情」? 你最近一次走進美術館,是出於興趣,還是責任?藝術對你來說,依然是熱愛,還是早已淪為工作清單的一項?當被問起對展覽的看法,你是否會遲疑,懷疑自己「有資格發言嗎」?當藝術語言變得艱澀難解,像進入一個有門檻的「藝術國」,你是否曾感到困惑,甚至害怕自己哪個舉動不合時宜? 《藝術傷病俱樂部》不是一場單純的計畫,而是一場面對自己的練習。從倦怠與疑問出發,試圖重新思考藝術工作者與藝術的關係,是不是變質了? ▍來賓介紹 許佳安(藝術行政工作者) 大學就讀設計科系,研究所轉向藝術領域。覺得自己像是藝術世界的移民,還在摸索這個世界的運轉機制。先後任職於美術館與基金會,擔任藝術行政的工作。 吳梓和(現役藝術行政工作者,半退役藝術創作者) 2024年從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創作組畢業後,於同年9月投入職場成為一名藝術行人員。在進入職場後,開始關注藝術生產與社會、經濟結構之間的交互關係,同時關注創作、策展等創造性實務的生成過程及工作方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小時
  3. EP100|100集特企|成為長出觸手的黏著劑,podcast內容產製策略大公開 ft. 藝情指揮中心

    5月26日

    EP100|100集特企|成為長出觸手的黏著劑,podcast內容產製策略大公開 ft. 藝情指揮中心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提姆、加七、紀翰(藝情指揮中心主持群) 我們節目從2021年9月上線至今,採雙週更新,四年來歷經了編輯群換血、藝術生態轉變、編務量爆發、靈感枯竭、收聽數波動⋯⋯等,天啊!要持續製作內容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在100集的特別企劃中,我們邀請到同樣以藝文內容製作為主的 podcast 節目「藝情指揮中心」,來聊聊在這個自媒體爆炸、社群聲浪此起彼落的時代,藝術媒體怎麼堅持做內容、怎麼面對議題熱度與演算法的壓力。本集盡量致力於不要只是抱團取暖: 🔸 為什麼漸漸沒有新聞了? 🔸 跨平台的社群經營怎麼搞才不 burnout? 🔸 自媒體時代,還有人真正在意內容嗎? 🔸 傳統「監督」角色之外,還能怎麼參與藝術生態? 🔸 流量與理念要怎麼選?還是根本不用選? 🔸 給想做自媒體朋友的真心話,也許也是大冒險!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藝情指揮中心,由提姆、加七、紀翰主持。自2020年10月開播的podcast,保持每週更新製作節目,展開圍繞核心主題的相似案例、相關作品以及觀念思辨,像是朋友間的藝術讀書會,協助我們感知世界的變化和持續觀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6 分鐘
  4. EP99|植物打卡帖|御花園裡的植物學:皇帝的花名冊與宮廷奇花 ft. 蘇雅芬

    5月12日

    EP99|植物打卡帖|御花園裡的植物學:皇帝的花名冊與宮廷奇花 ft. 蘇雅芬

    ▍主持人|朱佑霖 ▍來賓|蘇雅芬(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清宮花卉畫專家) 你曾經想過,清代皇帝為何熱衷種花嗎? 不只是賞心悅目,這些花卉其實承載了天子對自然的觀察、對地方的掌控,甚至對世界的想像。清代皇帝們不只愛花,更用繪畫、詩文與園藝打造出專屬的移動花園。 清代定都北京紫禁城,京土貧瘠、氣候寒冷,想要在宮中種花可不容易。康熙與乾隆兩代皇帝卻鍥而不捨地從南方引進花卉,設溫室、養花匠,甚至創建了南花園,只為讓遠自江南甚至洋國來的奇花異草,在紫禁城裡落地生根。 本集我們專訪故宮「皇帝的移動花園」策展人蘇雅芬,帶大家走進清宮植物學的奇妙世界! ⠀▒▓ 本集菜單 ▓▒ ◍ 國寶《十二月令圖》如何用花卉記錄時令? ◍ 南花園的暖房:皇帝靠花卉觀察氣候、掌控地方政務? ◍ 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第一件屬名的作品《聚瑞圖》 ◍ 乾隆「花名冊」如何記錄44種洋菊? ◍ 清宮還有百香果花(西番蓮)的植物考據小劇場?! ⠀ 更精彩的是,這些清宮花卉畫不只是美術品,也像植物學標本一樣,記錄了從江南到塞外、從中原到歐洲的奇花異草,是宮廷版的自然史筆記! ▒▓ 延伸閱讀 ▓▒ 故宮賞花札記:策展人蘇雅芬導賞「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文/江采蘋) 清宮賞花爭豔:從《後宮甄嬛傳》進入清代皇帝的移動花園(文/張嘉倫) ▍來賓介紹 蘇雅芬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注清代宮廷植物與花卉繪畫。碩士論文聚焦於清代詞臣畫家蔣廷錫,題為〈蔣廷錫《畫群芳擷秀冊》研究〉。曾擔任2024年故宮特展「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策展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8 分鐘
  5. EP98|第23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實驗、規模、協作與時間性等標準重塑 ft. 許仁豪、林怡秀、孫平

    4月28日

    EP98|第23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實驗、規模、協作與時間性等標準重塑 ft. 許仁豪、林怡秀、孫平

    ▍主持人|童詠瑋 ▍來賓|許仁豪、林怡秀、孫平(第23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即將在5月24日揭曉得主。為什麼是他們入圍?這份名單又反映出什麼樣的現象趨勢?本次邀請三位提名觀察人許仁豪、林怡秀、孫平出來打球。 本集提問時下生產條件的轉變,是否對「大小」、「雅俗」、「實驗性/完整度」等藝術獎既有評判標準,開啟動態辯證?各種實驗樣態的湧現,為藝術評論帶來何等刺激?作品的規模、份量該如何被重估?疫後的新世代又激發出什麼樣的新創作思維或策略? 「小」在此意味著什麼?我們尤其從「時間」與「協作」兩個關鍵字切入,解析本屆入圍作品如何透過資源調度、物件編排、敘事交織與時間聚焦等方法,更為有機地將技巧熔接至內容,更為精煉地放大其中的感性。 👉 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news-detail/1003.html 👉 國際決審講座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news-detail/1009.html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專頁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news/2024 👉 歷屆觀察員解析 >>> podcast《藝術環境音》搜尋:台新藝術獎真心話 ​ ▍來賓介紹 孫平 菉原藝術製作負責人,長期以製作出發,思考著藝術的本質與其未來性。關注數位媒材實驗帶來的挑戰,如何在精算與偶發之間,觸及藝術語彙的多樣表現。 林怡秀 影像研究與藝術評論、文字創作者,長期擔任當代藝術、影像及電影研究等刊物編輯、內容企劃及作者,曾任《典藏.今藝術》採訪主編,現為自由評論人。 許仁豪 劇評人、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研究專長為現當代戲劇與現代性相關議題,學術文章散見台灣,中國,澳洲,美國等國內外學術期刊與專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9 分鐘
  6. EP97|編輯部臨時動議|世界越近,品味越難?拍場裡的藝術共感 ft. 張丁元

    4月14日

    EP97|編輯部臨時動議|世界越近,品味越難?拍場裡的藝術共感 ft. 張丁元

    ▍主持人|朱貽安 ▍來賓|張丁元 在這個資訊無邊、選擇自由的年代,藝術收藏變得更開放,也更具挑戰。 本集《ARTbience 藝術環境音》,我們邀請佳士得副主席暨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主席張丁元(Eric Chang),從拍賣現場的觀察,帶領我們看見亞洲與西方藝術市場交會的深層脈動。 節目中,張丁元將分享這股席捲亞洲的西方藝術熱潮,更深入探討東西方藝術之間精彩的雙向對話。適逢透納(J.M.W. Turner)250週年,張丁元又如何看趙無極與這位英國大師在作品「空氣感」與精神性上的深刻連結? 在資訊爆炸、作品無遠弗屆的今日,觀看與收藏的方式也逐漸改變。我們正從過去依循脈絡的「集郵模式」,轉向更富挑戰但也更有意趣,以「個人品味建構獨特觀點」的新路徑。這對收藏家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拍賣行又在其中扮演何種關鍵的導航角色? 掌握亞洲藝術市場的前沿脈動與未來收藏趨勢,快來收聽張丁元來自拍場第一線的精闢觀察與思考! ▍來賓介紹 張丁元(Eric Chang),出生於臺灣,現任國際拍賣龍頭佳士得(Christie’s)副主席暨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主席。2001年加入香港佳士得之前,曾於帝門藝術中心、新時代畫廊等機構任職。長年深耕亞洲藝術市場,親身參與並見證其建立與蓬勃發展,為其中推動的重要推手之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8 分鐘
  7. EP96|編輯部臨時動議|製作人 vs 藝術家,忠泰美術館再次挑戰非典型展覽生產 ft. 姚仲涵、吳季娟

    3月31日

    EP96|編輯部臨時動議|製作人 vs 藝術家,忠泰美術館再次挑戰非典型展覽生產 ft. 姚仲涵、吳季娟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姚仲涵(藝術家)、吳季娟(製作人) 忠泰美術館在三月推出今年首檔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是繼2022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首度跨界合作展覽「感知現場」後,第二個強強聯手,邀請新媒體藝術家、聲音創作者姚仲涵,和劇場獨立製作人吳季娟共同合作,兩位透過長達兩年多的對話,逐步孵育展覽。 「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從藝術家姚仲涵的作品出發,不僅發展「光電獸」新的系列作品,也首次嘗試透過敘事影像和打鼓來突破過往創作。而吳季娟在過程中的角色也非常耐人尋味,既是製作人又是創作陪伴者,更時常擔任藝術家的翻譯蒟蒻。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兩位來跟我們分享這次籌備展覽的經過,在挑戰展覽生產的另類形式中,兩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是如何對話、撞擊,受傷後又如何療傷? ​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姚仲涵,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代表作品有日光燈裝置「流竄座標」,以及2017年開始的「光電獸」系列作品。創作身份多元,除藝術家外,也為聲響創作者與DJ,同時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 吳季娟,現為劇場獨立製作人,且為規劃執行大型展演藝術活動為主之藝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擅長演出製作整合,近年以表演藝術為題參與各項跨領域計畫與大型活動,並積極開展各種非展演空間之特殊表演藝術計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0 分鐘
4.5
(滿分 5 顆星)
61 則評分

簡介

由《典藏ARTouch》所製作的聲音頻道,關注藝術圈大小事。 每週二上線!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節目監製|典藏雜誌社 製作統籌|陳思宇、嚴瀟瀟 視覺設計|劉致宏 台呼音樂|王榆鈞 社群宣傳設計|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 ▍email: artoucheditor@mail.artouch.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也會喜歡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