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作家傅士玲+植系作家胖胖樹王瑞閔
主持人: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
A)
植物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常會說:植物標本是植物存在的證明,也是進行DNA研究的重要素材來源。人類製作植物標本的歷史有多久?植物標本對生物研究的貢獻?臺北植物園有「臘葉標本館」,是一種製作植物標本的方法;還有顏色仍保留非常鮮豔的「原色包埋標本」法,這種標本散發出「本色之美」外,對植物研究者還有什麼作用?還有哪些製作植物標本的方法?在數位時代植物標本的保留和過去有什麼差別?
B)
「黑白切」通常被視為很尋常的小吃,傅士玲在寫這本書之前,應該嘗遍了各國的豬肉,很多國家不吃豬內臟,台灣的豬肉似乎反映了畜牧業非常厲害的本事;黑白切看起來不外是白煮或滷水等處理法,但其實應該學問不少,並沒有看起來的輕鬆,為什麼她會說黑白切是減法美食?一隻豬可以提供多少部位供給黑白切,可否細說一下?好的黑白切要如何處理?她所觀察到的各地黑白切之間的差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3年10月13日 下午10:00 [UTC]
- 長度1 小時 5 分鐘
- 集數116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