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全球性的現象,但最嚴重的地區多半深受 儒家文化影響——台灣、韓國、日本與大陸等等。經濟與房價固然是理由,但更深層的原因可能來自 文化潛意識:我們從小被灌輸「人生本就是苦」,於是育兒被視為責任與負擔,而不是生命的延伸。
這一集我想從 哲學與文化心理 出發,拆解「生與不生」背後的矛盾:
- 從「自私」的多重視角度來看,什麼才算自私?
- 為何東亞對未來特別悲觀,導致生育意願更低?
- 為什麼戰後嬰兒潮時,人們卻更願意生?
- 從叔本華到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的「反出生主義」哲學,帶來哪些啟發?
- 在東亞文化裡,「孩子必須有用」的預設,如何加重了父母的心理負擔?
我會分享一些文化對比的小故事,從「游泳課」到「半夜蓋被子」,讓我們看到育兒在不同文化下的巨大差異。
🎧 如果你對「婚姻與生育的綁定」有興趣,可以回去聽 ep17:《從民國時期的愛情八卦來拆解現代人不婚的原因》。
🎧 如果你對文化差異下的成長經驗有興趣,可以參考 ep20:《西班牙爸爸、台灣媽媽,成長於台北、上海、紐約——她四歲就自己從台灣搭飛機去西班牙!! ft.Amanda》。
最後,我不主張把「生或不生」簡單道德化。希望我們能誠摯地選擇:因為體驗過人生之美,所以願意讓另一個生命來分享這份美好,而不是在覺得人生苦澀的同時,卻要他人承擔同樣的痛。
合作邀約|品牌故事共創|單集製作|演講主持|顧問等等皆可彈性討論:
emiliatsai07@gmail.com
IG:instagram.com/emilia.tsai
FB:facebook.com/emilia.tsai
贊助我繼續分享各種故事及體驗,謝謝大家♥️!: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8fa93909-f461-47c9-bd5d-62bc5ed1e1d9
#少子化 #生孩子 #不生孩子 #自私 #反出生主义 #儒家文化 #东亚社会 #婚姻与生育 #哲学思考 #心理学观察 #文化差异 #人生意义 #存在主义 #幸福人生 #社会问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8 September 2025 at 08:32 UTC
- Length24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