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EP823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23:照顧,不只是手上的力氣,長照產業的科技革命 ft.曾筱芸


日安,2025
「照顧,不只是手上的力氣,長照產業的科技革命」
隨著 2025 年「超高齡社會」的逼近,曾經被視作家庭責任的照顧工作,如今成為產業,也成為一場關乎每個人未來的集體試煉。
而在這個變老的浪潮裡,有一群人不願只是應付眼前的老化現實,而是試著用新的方法、甚至科技,來改變長照的格局。盤古銀髮的營運長曾筱芸,就是這樣的人。
「人」是產業的核心,卻也是最脆弱的環節
「長照產業最大的挑戰是人。」
曾筱芸說這話時,語氣堅定,卻透著無奈。
她所說的「人」,不只是被照顧的長者,更是那些在病床旁、在臥房裡、在漫長夜班裡辛苦付出的照服員。這群人是長照的第一線,也往往是最先感到疲憊的一群。
「我們發現,照服員完成訓練後,大約只有 75% 留任,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離開。」她說。
而這樣的流動率,不只是勞動市場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長者健康的危機。機構人員更替越頻繁,照護經驗累積越少,長者發生壓瘡、跌倒等風險也就更高。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是因為看不到未來。」照服工作不只勞心勞力,也缺少讓人看見長遠發展的職涯路徑。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當照服員」很容易被視作一條「短線」而不是職志。
曾筱芸卻不願意認輸。她堅信,教育是改變產業的鑰匙。
用教育撐起長照產業的腰
盤古銀髮鎖定的是「繼續教育」:也就是所有已執業的長照人員,每年必須完成的 20 小時進修課程。
「我們在做的,是幫他們在既有的法規裡,找到可以學得更好、更實用的方法。」曾筱芸解釋。
最初,盤古銀髮從免費講座起家。新冠疫情後,實體課程一度全停,他們決定轉戰線上,設計出「20積分自由選」方案:三個月內開 60 堂不同主題的課程,照服員只需挑選 10 堂,就能完成年度進修。
看似簡單,但背後,是曾筱芸和她的團隊,用科技與精準設計,解決了產業中一個被忽略的問題:「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教育,也是一種陪伴
盤古銀髮的課程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陪伴與支持。
曾筱芸分享,有照服員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各種技術困難:聽不到聲音、找不到連結,甚至有人跑去派出所請警察幫忙操作電腦。
「我覺得很感動。」她說,「因為他們真的想學,只是需要有人在旁邊告訴他怎麼做。」
除了技術支援,盤古銀髮也嘗試設計「心理支持」的課程,例如為外籍移工開設母語心理健康課程。曾筱芸印象最深的是,課後移工們說,這是第一次有人關心她們的心情,而不是只關心她們會不會換尿布。
「留住人,不是靠多 20 塊的時薪,而是靠情感上的連結。」她說。
當科技遇上照顧:改變正要開始
曾筱芸的另一個身分,是資訊管理專家。她在盤古銀髮的角色,不只是營運長,更是「翻譯官」,負責把科技語言翻成照護現場聽得懂的語言。
在她眼中,長照產業裡的科技革命,才正要開始。
過去的照護機構多半還停留在白板、紙本、手抄表格的年代。如今,科技工具開始滲入:居家照護的行程排班、跌倒預警感測器、數據追蹤長者健康。
但曾筱芸提醒:「不要炫技,要貼近生活。」
她在意的,是如何讓科技真正幫上忙,減輕第一線人員負擔,提升照顧品質。比如透過 AI 輔助撰寫照護計畫,或把電話訪談自動轉成文字紀錄,大幅減少行政工作。
「科技最大的用處,是讓人有時間做更重要的事。」她說。
為什麼要這麼努力?
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多精力,在這個被認為「賺不了錢」的產業裡?
她沉默幾秒,笑著回答:
「因為我看到很多人,默默在這個行業裡付出,他們很努力,但從沒有人幫他們想過,怎麼做可以更輕鬆一點。」
她頓了頓,又說:
「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遲早都會老。」
這句話,像是她在為自己,也為整個產業,寫下最溫柔也最堅定的註解。

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照服員入門資格:
至少須完成 90 小時訓練(50 小時學科+40 小時實習)。
考試合格後取得「長照小卡」。
繼續教育積分:
照服員每 6 年需修滿 120 積分(平均每年 20 小時)。
不符規定將失去從業資格。
曾筱芸
現職�盤古銀髮股份有限公司 營運長
經歷�博雅青年講堂 共同發起人�家倍安股份有限公司 營運經理�新葉精神俱樂部 副講人�銘傳大學、台北商業大學 兼任講師
資訊管理專長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曾筱芸

#盤古銀髮股份有限公司
營運長
盤古銀髮 Lapangu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