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長照空間的捕夢人」
「不是我畫圖給你看,是你說故事給我聽。」
林嘉慧第一次踏進屏東潮州一間老舊小學改建的日照中心,她聽見的不是工程聲響,而是阿嬤在窗邊曬太陽的呼吸。那是她接下這個案子的第一天。從那刻起,她知道:這不是建築工程,是生命現場的共創。
建築師,走進長照第一線
在建築系統中,醫療與照護空間長期被視為「功能導向」的項目。動線順不順、法規有無達標、評鑑能否過關。然而林嘉慧卻反其道而行。她說:「我們要設計的,不是『符合標準』的空間,而是『讓人活得有感』的場域。」
這句話,來自她最初的痛。那年,她家中長輩需要進出照護機構,白牆、亮燈、走廊筆直,處處是為效率而生,卻毫無情感可言。那時,她問自己:「如果我家人在這裡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我能接受嗎?」
空間,不只是容器
林嘉慧的建築,不走高調美學,不追求奢華包裝。她在意的是那些最不起眼的細節:光從哪裡進來、聲音會不會反彈太快、牆角是不是會讓輪椅卡住、地板紋理能不能減少跌倒的風險。她說,這些都是設計,但更是照顧。
她強調,無障礙只是起點,「你不能只是讓人走得過去,更要讓人想留下來。」真正的友善設計,不止於法規合格,而是能被感知、被理解,甚至被喜歡。
在限制中尋找轉機
潮州的案子是從廢棄小學起家,嘉義中埔的據點則是從破舊倉庫改建,還有一案是在霧台山區設計給原住民使用的文化照護中心。
共通點只有一個:預算都不多,條件都不算好。但林嘉慧總能在不利條件中,看見「轉化的可能性」。例如,教室太深怎麼辦?她拆掉一面牆,讓陽光穿過長廊。倉庫太封閉怎麼辦?她保留老木料、打開橫樑,引入微風與人聲。
這些案子最終都成了地方居民口耳相傳的溫暖據點,不只是建築,更像是「社區的安定劑」。
設計,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每個照顧者,都有話想說,」林嘉慧說。她習慣在設計之前,先進場陪伴、紀錄、觀察。「我想聽照服員怎麼推餐車,想知道失智長者如何找回方向感,也想理解家屬為何總是焦慮。」
她認為,設計師不能只會畫圖,還要學會對話、整合與等待。「你不是來蓋建築的,你是來陪他們一起想像未來的。」
讓建築知識,成為公共資產
林嘉慧談到一個更遠的夢,她希望台灣能建立一個屬於在地的「長照建築資料庫」,不只是供設計師參考,更讓非專業的一般民眾,也能理解「為什麼這樣設計」。
她說:「照顧空間,不該只是專業技術的範疇,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記憶與理解能力。」每一個牆角、每一扇窗、每一道門,都是對「如何好好老去」這件事的回答。
你想在哪裡老去?
林嘉慧的設計,用的是建築語言,說的卻是照顧、感受與人情。她像一位空間裡的捕夢人,默默把長者與家屬的願望,一點一滴織進磚瓦之中。
在她心中,長照建築不是讓人安置的地方,而是讓人「被理解、被善待」的地方。
💖林嘉慧 建築師
✏️現職: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ACHL ARCHITECTS)主持建築師
✏️專業領域:高齡長照機構、日照中心、醫療及社福建築空間設計
✏️事務所成立年份:2010年
✏️專業經歷與成就
自2010年創辦建築師事務所以來,團隊自2013年起專注於以高齡照顧與醫療空間為主的設計案,涵蓋社會福利設施、安養醫療機構、社區型及住宿型長照機構等類型。
✏️具備從整體規劃、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到服務模式優化等全方位能力,重視以「空間照顧人」為核心設計理念,強調人本精神和長者需求。
✏️主要服務項目
高齡友善建築空間規劃設計
長照服務型住宅設計
安養及醫療機構設計
社區型、住宿型長照服務設施
日間照護中心設計
社會福利空間設計及工程管理顧問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嘉慧
#建築師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建築不只是建築
#照顧空間的社會責任
#銀髮建築的在地路徑
#長照從設計開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13日 上午10:00 [UTC]
- 長度37 分鐘
- 季數12
- 集數830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