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集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零碳未‪來‬ IC之音,你的隨身談資庫

    • 科技
    • 4.6 • 22 則評分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EP114:台灣的森林一年可以吸多少CO2?森林碳匯怎麼計算? ft.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EP114:台灣的森林一年可以吸多少CO2?森林碳匯怎麼計算? ft.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怎麼樣降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是我們節目討論的關鍵,我們討論過許多科技與做法執行碳的捕捉、封存與再利用。

    而在大自然本身其實也有各種自然碳匯,綠碳、黃碳與藍碳。他們本身就具備捕捉碳和儲存碳的功能,甚至還延伸出許多其他的效益。

    我們可以想見,自然碳匯對我們人類來說有多麼重要和珍貴。

    在這一集當中,我們邀請到曾到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發表「臺灣企業護山林倡議」的蔡明哲教授,跟我們分享森林對減碳的重要性和我們可能忽略的「自然碳匯」細節。

    🗣️本集來賓: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 森林的功能有什麼呢? 台大實驗林對我們來說有什麼重要性?

    * 森林/樹木的碳匯怎麼計算的? 蔡處長逐步分析係數與公式。

    * 一公頃的森林,預估每年可以吸附10噸的CO2,台灣的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每年大概可以吸附2185萬公噸的的CO2,相當於全國碳排的7%

    * 企業認養森林,有哪些容易誤解的錯誤觀念?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官網圖片/照片由蔡明哲教授提供



     

    • 21 分鐘
    EP113:涵蓋6項SDGs的小農種碳,企業可以怎麼參與?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EP113:涵蓋6項SDGs的小農種碳,企業可以怎麼參與?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零碳未來」前幾集跟大家聊到「黃碳」,介紹土壤碳匯的潛力,以及增加土壤碳匯的方式。

    接下來想跟您分享在台灣成功的實作案例–「小農種碳」

    在這一集當中,「小農種碳」的發起人方儉跟我們分享此專案怎麼顧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小農更樂意投入專案,也讓此專案更具未來和發展。

    *「小農種碳/努力小農」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國際驗證機構立案審查的「土壤碳匯專案」,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發起人方儉董事長協助小農申請驗證,也成功通過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for Global Goals)的立案審查(Preliminary Review)。

    🗣️本集來賓: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 根據學者和國發會的說法,最早預估農業減碳很困難,一公頃約只有1噸的碳信用,預估專案300公頃的土地,約累積300噸;

    但今年1月檢測後,經統計計算和黃金標準認證機構,發現高於預期,達1萬噸碳信用(補充:詳細正式數字待公布),「小農種碳」預估10年可以達120萬噸碳信用。

    *「小農種碳」除了希望累積土壤碳匯,也希望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前此專案符合6項SDGs,也影響了碳匯的品質和售價。

    *企業有機會加入「小農種碳」,與小農合作購買土壤碳匯嗎? 企業主可以怎麼跟這個專案合作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IC之音官網圖片來源:「努力小農」官方網站

    • 21 分鐘
    EP112:「小農種碳」:小農要怎麼種出土壤碳匯?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EP112:「小農種碳」:小農要怎麼種出土壤碳匯?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零碳未來」前幾集跟大家聊到「黃碳」,介紹土壤碳匯的潛力,以及增加土壤碳匯的方式。

    接下來想跟您分享在台灣成功的實作案例–「小農種碳」

    「小農種碳/努力小農」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國際驗證機構立案審查的「土壤碳匯專案」,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發起人方儉董事長協助小農申請驗證,也成功通過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for Global Goals)的立案審查(Preliminary Review)。

    「小農種碳」到底怎麼做到的? 它怎麼協助我們農民朋友耕作的同時累積碳匯呢?

    🗣️本集來賓: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方儉董事長從他自身經驗,帶你了解國際上的各種與碳相關的協定。

    *「小農種碳」怎麼開始的?

    *「小農種碳」的基本作法和概念是什麼?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IC之音官網圖片來源:「努力小農」官方網站

    • 21 分鐘
    EP111:土壤碳匯與「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0.4%,就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EP111:土壤碳匯與「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0.4%,就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零碳未來」曾經跟大家分享過節目跟大家討論過「藍碳」與「綠碳」,分別代表海洋藻類與森林的固碳能力。

    而代表土壤的「黃碳」近幾年也被大家注意到,為了2050 達到淨零,我們需要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重新「種」回土壤中。

    這一集我們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吳羽婷副教授討論到「千分之四倡議」,該倡議是由法國農業部部長在巴黎舉辦的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第一次提出,只要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達4‰ (0.4%),就可以有效減緩氣溫的上升。

    我們的土壤碳匯有機會達到這個數字嗎? 目前實際研究和實驗的數據是多少呢?

    推動負碳農法的過程有哪些阻礙,我們應該怎麼克服或支持負碳小農呢?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微生物和土壤碳匯的關係:他們怎麼幫我們把大氣中的碳種回土裡呢?

    *「千分之四倡議」我們距離這目標還有多遠,負碳農法有機會達成嗎?

    *對農家來說,執行負碳農法有哪些障礙,我們可以怎麼協助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19 分鐘
    EP110:「黃碳」是不容忽視的碳匯潛力股,微生物幫忙把碳種回土裡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EP110:「黃碳」是不容忽視的碳匯潛力股,微生物幫忙把碳種回土裡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零碳未來」曾經跟大家分享過節目跟大家討論過「藍碳」與「綠碳」,分別代表海洋藻類與森林的固碳能力。

    而代表土壤的「黃碳」近幾年也被大家注意到,為了2050 達到淨零,我們需要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重新「種」回土壤中。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吳羽婷副教授和農業部合作,研究執行「負碳農法」,特別從環境中開發具有高效率「固碳潛力」的微生物。這些光合細菌具有固碳、固氮等功能,幫助作物成長的同時,可以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到土壤或植物根部。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黃碳」呢? 若比較綠碳、藍碳與黃碳,在全球或台灣,它們各自佔了多少的比例?

    *黃碳為什麼開始被大家重視?

    *「負碳農法」是什麼? 和一般耕種方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認識這些有固碳功能的微生物,它們怎麼增加我們黃碳碳匯的?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分鐘
    EP109:你的消費都影響未來!在負碳商店購物累積你的碳帳戶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EP109:你的消費都影響未來!在負碳商店購物累積你的碳帳戶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討論減碳淨零,我們很常從企業或國家的角度切入,但「個人」也是推動淨零轉型的一個力量–尤其是你的消費選擇,很可能影響了供應鏈的淨零轉型速度。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在特定的店家中建立「負碳商品專區」,供應有碳足跡標籤的產品,讓消費者知道此商品製程排了多少碳;李堅明主持的北大低碳社會計畫,向國際碳權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購買碳權,將製程的碳足跡抵換,所以架上的飲料零食,都搖身一變成了負碳商品。

    我們買「負碳商品」會比較貴嗎? 可以換得哪些好處?

    「負碳商品」對我們未來又有什麼意義?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負碳商品」?它們怎麼來的?

    *在這幾間負碳便利商店觀察,民眾目前的購買意願高嗎?

    *負碳商店的推動有哪些挑戰?

    *李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本碳帳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IC之音官網照片取自國立臺北大學網站

    https://new.ntpu.edu.tw/news/5e03019e10b67b720dd57087

    • 22 分鐘

客戶評論

4.6(滿分 5 分)
22 則評分

22 則評分

Sarina0911

很棒,很棒的節目

非常喜歡賈博士主持的「零碳未來」。每聽完一集就又長了新知識。期待繼續製作,讓我繼續學習。

Prague1981

很棒的節目,深入簡出

原以為是很艱澀的題目,但隨著每一集聽下去,收穫學習很多,很喜歡前四集的內容,汪中和教授與聯發科處長的分享,把艱澀的題材,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謝謝主持人也常常引入時事主題與國際趨勢、數據。整體性是很具前瞻性和國際性的節目,我們從科技得到很多,我們也該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努力,謝謝你們做這個主題,讓我們更愛、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chunchan39

建議把來賓資訊寫在標題或單集節目介紹

通勤時常聽,謝謝製作,希望以後可把來賓大名寫在節目單集介紹中,想回聽時比較好找。謝謝

熱門科技 Podcast

科技浪 Tech.wav
哈利
VK科技閱讀時間
VK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科技職涯 Talent Connect
CakeResume
科技工作講 Tech Job N Talk
Tech Job N Talk 科技工作講
科技報橘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你可能也會喜歡

我們的島Podcast
我們的島|公共電視
遠見on air
遠見雜誌
商周Bar
商業周刊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天下雜誌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