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3《跨界、後設、藝術》|紀實攝影紀錄片《民主之眼》與導演對談3


剪接與責任:留下,或捨棄,都是一種創造

不是每一個畫面都能留下。
也不是每一個畫面,導演都有權留下。

在這一段,我與導演鍾宜杰深入討論《民主之眼》三部曲的剪接現場。
不是技術,而是選擇:什麼該保留?什麼需要割捨?又是為了誰?

他說,有些段落,他刻意不讓觀眾感動,因為他不想讓這部片,成為一場可被消費的情緒風景。

我們談的,是這些問題:

  • 剪接,是創造還是毀壞?你會不會因此成為另一個篩選歷史的人?
  • 導演如何在「紀錄真實」與「創作真相」之間走繩索?
  • 如果觀眾落淚,那場眼淚之後,你期待的是什麼:行動、理解,還是安靜的陪伴?


這一集談的,是所有語者與創作者遲早會面對的困境:

當你有權決定留下與刪除的時候,
你願不願意承擔,自己也成為了歷史的剪輯者?

《民主之眼》募資計畫: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locale=zh-TW
《民主之眼》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6%B0%91%E4%B8%BB%E4%B9%8B%E7%9C%BC-Eyes-on-Democracy/615744274216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