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 14 分鐘

VOL.105悲剧!规培生不止沦为了廉价劳动力!和7位医生解剖规培利弊得‪失‬ 这病说来话长

    • 健康與瘦身

规培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悲剧可不可以避免?撑起了半个科室工作的规培生为何如此绝望?
当规培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各方面都应该给予重视了,不探究新闻中的个案,我们从这个事件出发,试图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毕竟环境、个体差异不尽相同。这一期我们和7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科室、不同规培阶段、不同规培遭遇的医生朋友聊聊,在当时规培时和现在带学生后的感触。
嘉宾阵容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翁嘉懿:医姐牛翁翁
张宇涵:大涵别吃了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0:00 新闻背景
00:47 嘉宾阵容介绍
01:30 什么是规培生?规培制度怎么来的?
04:45 国内和美国的规培生的差异? 
05:09 规培的近些年的变化 
06:29 企业中的管培生也有同样尴尬 
07:22 深圳地区规培生的待遇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
11:08 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11:58 规培生心态处于漂泊,身体极度劳累
12:57 董老师作为深圳第一批规培生的境遇
14:31 江苏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16:54 现在没有规培证不能考主治
18:11 专硕规培生双重身份的困局: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20:13 专硕规培生面临的多重压力
21:21 上海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2:36 体力上的劳累和心里的压力的对比
23:10 北京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4:48 蒋老师当时面对压力时的解忧法宝
28:38 每一年的学生明显减少,善待规培生就是善待过去的自己
29:45 规培和实习、试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1:50 正在规培中的宇涵经历的很有感触的一课
34:45 规培生的漂泊状态很难让自己有归属感
36:14 美好会在我们变强大的时候到来,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41:52 宇涵在规培阶段遇到的“逢凶化吉”的故事
42:47 董老师在规培阶段喜欢多问问题
50:35 董老师今年成为责导的时候变成了大家长
51:42 子涵见到摆出一副“反正我以后也不想来ICU”的姿态的学生
54:17 多方不理解或导致规培生心态崩塌
55:27 蒋老师当年在规培时被骂的经历导致现在有了条件反射
57:26 蒋老师作为带教老师时遇到的不愿意遵守医疗准则的学生
01:02:32 冯老师结束规培后有一种“淋过雨后想给现在规培生撑一把伞”的想法
01:05:46 不同科室的知识到现在都能用得上
01:07:22 冯老师每轮转一科室就给这个科室画一个特色病种的宣传图,和各个科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01:10:51 最后嘉宾老师的寄语
拓展阅读
早在1957年,社会学家默顿等就在一本名为《学生—医生:医学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研究》的论文集里,将那些在医学院里学习的医学生称为“学生—医生”(student-physician),因为医学院的目的在于塑造他们的专业自我,培养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感受和行动”(Merton et al.,1957:viii)。在这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成为医生”(becoming a doctor)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Becker et al.,1961; Bosk, 1979;Konner, 1987)。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有关医学教育的关注逐渐被患者的病痛体验(illness experience)、医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医患关系、健康不平等诸多议题所取代。直到最近十几年,有关医学教育的关键议题才出现复兴迹象(Jenkins et al.,2021)。这是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与20世纪中叶的“白衣男孩”(boys in white)很不一样:他们的来源更为多样化,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他们也需要经历更为明显的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历程(Underma

规培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悲剧可不可以避免?撑起了半个科室工作的规培生为何如此绝望?
当规培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各方面都应该给予重视了,不探究新闻中的个案,我们从这个事件出发,试图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毕竟环境、个体差异不尽相同。这一期我们和7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科室、不同规培阶段、不同规培遭遇的医生朋友聊聊,在当时规培时和现在带学生后的感触。
嘉宾阵容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翁嘉懿:医姐牛翁翁
张宇涵:大涵别吃了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0:00 新闻背景
00:47 嘉宾阵容介绍
01:30 什么是规培生?规培制度怎么来的?
04:45 国内和美国的规培生的差异? 
05:09 规培的近些年的变化 
06:29 企业中的管培生也有同样尴尬 
07:22 深圳地区规培生的待遇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
11:08 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11:58 规培生心态处于漂泊,身体极度劳累
12:57 董老师作为深圳第一批规培生的境遇
14:31 江苏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16:54 现在没有规培证不能考主治
18:11 专硕规培生双重身份的困局: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20:13 专硕规培生面临的多重压力
21:21 上海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2:36 体力上的劳累和心里的压力的对比
23:10 北京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4:48 蒋老师当时面对压力时的解忧法宝
28:38 每一年的学生明显减少,善待规培生就是善待过去的自己
29:45 规培和实习、试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1:50 正在规培中的宇涵经历的很有感触的一课
34:45 规培生的漂泊状态很难让自己有归属感
36:14 美好会在我们变强大的时候到来,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41:52 宇涵在规培阶段遇到的“逢凶化吉”的故事
42:47 董老师在规培阶段喜欢多问问题
50:35 董老师今年成为责导的时候变成了大家长
51:42 子涵见到摆出一副“反正我以后也不想来ICU”的姿态的学生
54:17 多方不理解或导致规培生心态崩塌
55:27 蒋老师当年在规培时被骂的经历导致现在有了条件反射
57:26 蒋老师作为带教老师时遇到的不愿意遵守医疗准则的学生
01:02:32 冯老师结束规培后有一种“淋过雨后想给现在规培生撑一把伞”的想法
01:05:46 不同科室的知识到现在都能用得上
01:07:22 冯老师每轮转一科室就给这个科室画一个特色病种的宣传图,和各个科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01:10:51 最后嘉宾老师的寄语
拓展阅读
早在1957年,社会学家默顿等就在一本名为《学生—医生:医学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研究》的论文集里,将那些在医学院里学习的医学生称为“学生—医生”(student-physician),因为医学院的目的在于塑造他们的专业自我,培养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感受和行动”(Merton et al.,1957:viii)。在这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成为医生”(becoming a doctor)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Becker et al.,1961; Bosk, 1979;Konner, 1987)。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有关医学教育的关注逐渐被患者的病痛体验(illness experience)、医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医患关系、健康不平等诸多议题所取代。直到最近十几年,有关医学教育的关键议题才出现复兴迹象(Jenkins et al.,2021)。这是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与20世纪中叶的“白衣男孩”(boys in white)很不一样:他们的来源更为多样化,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他们也需要经历更为明显的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历程(Underma

1 小時 14 分鐘

熱門健康與瘦身 Podcast

我們見面說
阿蹦 、Cos
聽康健
康健雜誌
烏烏陪你聊
烏烏醫師、宜蘭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Vitamind 一起冥想
Vitamind
女人想聽的事What Women Want
Winnie & 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