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集

接地气、 生动形象的医疗科普播客,嘉宾都是各个科室的一线临床医生和健康领域一线从业者。通过一个个实例、故事、比喻带你了解不同科室、不同疾病。有趣又实用!
从类似“吃到鱼刺喝醋有没有用”的知识科普,遇到问题应该去什么医院就医,到嘉宾们从医院里看到的人世间生活百态,医院里碰到的非典型案例,和患者打交道的的心理学技巧都有涉及。
凡医师 均在职;
凡身份 均持证;
涉药品 仅成分;
凡推荐 均审核;
涉治疗 不惟一;
中西医 不对立;
凡数据 有来源;
凡术语 有文献。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这病说来话‪长‬ 说来话长

    • 健康與瘦身

接地气、 生动形象的医疗科普播客,嘉宾都是各个科室的一线临床医生和健康领域一线从业者。通过一个个实例、故事、比喻带你了解不同科室、不同疾病。有趣又实用!
从类似“吃到鱼刺喝醋有没有用”的知识科普,遇到问题应该去什么医院就医,到嘉宾们从医院里看到的人世间生活百态,医院里碰到的非典型案例,和患者打交道的的心理学技巧都有涉及。
凡医师 均在职;
凡身份 均持证;
涉药品 仅成分;
凡推荐 均审核;
涉治疗 不惟一;
中西医 不对立;
凡数据 有来源;
凡术语 有文献。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VOL.110善终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生老病死,6位医生视角怎么看?|世界读书日

    VOL.110善终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生老病死,6位医生视角怎么看?|世界读书日

    读书日的意义可能就是给你一个打开一本书的借口,等你耐心读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也许会再看一本。直到不想再看。等到明年的这一天,再重新开启。不管是读书还是听播客,其实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是整段信息的过程。我们今天分享的书,你不一定非要看,但请听听我们读完之后的感受。
    本期节目参与小宇宙编辑部 「423 世界读书日」特别企划 —— 「春日宜尝新」,一本入门小书,带你打开一个新领域。今天我会给大家分享两本有关医疗健康生活的入门小书《最好的告别》和《医生,你在想什么》,期待能陪伴你在这个春天,轻松阅读,愉快焕新。
    嘉宾阵容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王兴:胸外科王兴医生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0:51 本期主题
    01:18 参与录制的有
    《最好的告别》医生阅读有感01:53 ICU医生子涵关于《最好的告别》的推荐理由
    05:04 书中这个“不一样的”养老院
    06:12 没有告别的“告别”,光剩下干活儿了
    06:52 银心:作为“丁克”最不怕老
    07:09 箫郎:忽略年龄,更关注生活
    07:33 不需要每天琢磨如何“告别”
    08:17 董心童:做器官捐献登记的初衷是因为一位病人
    13:43 银心:遗体整体捐献,想要当大体老师
    14:00 和父母平静的谈论死亡时他们都有各自要求
    16:40 关于大体老师的教学
    18:16 冯燕飞:作为解剖实验室的助理,有时为了学习在标本室过夜
    19:20 失去对自己身体控制权的时候是绝望且恐怖的事情
    21:59 箫郎:别说死,我连生都没准好我就来了
    23:46 子涵:善终,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27:02 王兴:在医院送过几位病人后,对生死有了更深刻认识
    《医生,你在想什么》医生创作视角30:31 王兴:医生和患者之间有一道门槛,不是学习的门槛,而是没有见过
    34:17 王兴:我书里内容被专家吐槽过
    35:06 董心童内科和外科之间的“把病治好了”的不同理解
    38:54 箫郎:从古至今,中、西医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40:08 银心:很大一部分网友会觉得医生在想“怎么坑我的钱”
    40:43 “为什么微信问诊的医生都这么冷漠”
    43:37 箫郎: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是我确实无能为力
    44:28 “大夫,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45:10 遇到了来“比方案”的患者时,你怎么想?
    48:36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抢头部医院、名老专家的号?
    52:16 什么样的病挂什么样的号呢?
    53:53 箫郎:我鼓励有些不严重的病人回到地方治疗
    54:33 董心童:带自己的小孩儿去看病的选择
    58:51 医生看诊时候是“看病”还是“看人”?
    01:00:27 不同年龄的医生组成的一个组,听到同样一句话,都有不同的反应和想法
    01:01:31 这本书删掉的内容都写了什么?
    01:03:18 同一科室不同医生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诊疗意见?
    01:04:20 董心童:《深呼吸,开始麻醉了》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日常
    01:06:59 董心童:《当呼吸化为空气》能够掌控自己的时候掌控自己
    01:09:50 冯燕飞:《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让我短暂地从医疗工作中剥离开
    01:10:25 冯燕飞:我参编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会送给有小朋友的老师
    01:11:01 箫郎:《闲暇:文化的基础》碎片化的生活也会让我们的身心碎片化
    01:13:07 阿汤:《哈佛家庭医学全书》家庭必备工具书
    01:14:03 银心:因为我有ADHD,所以从来不看书
    01:16:04 书,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减压、跳出、迈过这道坎
    拓展阅读*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

    • 1 小時 21 分鐘
    VOL.109你还记得昨晚的梦吗?这2种情况需要就医|精神科

    VOL.109你还记得昨晚的梦吗?这2种情况需要就医|精神科

    你昨天睡觉做梦了么?是美梦还是噩梦?醒来还会记得梦里的剧情么?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做什么梦需要去看医生了呢?本期请到山西省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达明老师带大家深入了解「梦」是怎么回事?
    嘉宾介绍联系方式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社交媒体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时间轴上一集的回答
    01:22 去哪里可以确诊ADHD?
    本期内容
    03:22 人始终对梦保持着好奇心
    04:11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VS周公解梦
    04:54 张老师个人对于梦的理解
    05:48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06:01 梦的原始满足理论
            06:32 梦的隐喻理论
            07:27 梦的解离理论
    08:22 梦和眼前,哪一个是真实的?
    09:28 做梦是人类独有的行为吗?
    10:47 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吗?
    11:37 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12:37 周公还能解当代的梦吗?
    14:28 梦是我们睡眠中的全部吗?
    16:38 梦和睡眠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
    18:28 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做梦的机会?
    20:01 为什么每次小睡一会儿都做梦?
    22:04 为什么睡觉时候会有“眼动”?
    22:51 有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在做梦
    23:07 为什么有时候会有连续的几个梦?
    23:55 做梦和身体健康状况有联系吗?
    27:30 踩空、坠落的梦真的是身体拯救自己的信号吗?
    30:02 日有所思,夜就一定有所梦吗?
    33:10 《盗梦空间》里的分层的梦是什么回事?
    35:03 这2种情况需要就医
    38:04 人一直在做的,也最难的就是了解自己
    39:21 梦游需要挂哪个科?
    43:43 控梦,未必是真的控制
    44:42 梦境中的哪些信号,是身体出现的健康预警?
    拓展阅读近代关于梦的系统研究始于弗洛伊德(Freud, S.)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梦论在精神分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有了梦的学说,然后精神分析才由心理治疗方法进展为人性深蕴的心理学。”[1]20世纪60年代早期,脑电图以及测量和分析脑电波的仪器的发明,使睡眠和梦成为神经科学、生物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热点主题,梦的研究也从精神分析没有常规的状态转为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梦与睡眠研究的另一次革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神经精神分析学的开创者索尔姆斯(Solms, M.)试图将精神分析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为梦科学建立坚实而广阔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从而科学地回答个体的梦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只能记住梦境的一部分内容、弗洛伊德关于梦境的解析是否正确等问题。近些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脑成像技术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让神经精神分析的研究如虎添翼。神经精神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类做梦和睡眠时的大脑局部活动,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大脑活动与梦的功能意义相联系来加以理解。
    一、 弗洛伊德梦的神经心理学理论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启了对梦进行科学研究的大门,他认为,梦不是上帝或超自然的力量赋予人类的,而是来自人自身,来自人的潜意识心理。通过明确指出梦本质上起源于人的“内部”,弗洛伊德赋予梦一种人类学的维度,从而使我们可以对梦进行科学的研究。
    当弗洛伊德最初在《释梦》中提出他的梦的理论及其核心假设,即所有的梦都具有愿望满足性质的时候,他并未明确阐述其梦思想的根源。然而,长期以来许多精神分析研究者都认为,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理论源自他早期通过自由联想对神经症患者所进行的分析。弗洛伊德本人也指出,患者在对其症状进行自由联想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将他们的梦作为联想链的一部分。一旦梦被认

    • 49 分鐘
    VOL.108你只是误会了你的高光时刻 多动症不等于聪明 ADHD需不需要治是个问题|精神心理科

    VOL.108你只是误会了你的高光时刻 多动症不等于聪明 ADHD需不需要治是个问题|精神心理科

    常听到家里老人说“这孩子多动症,一定聪明”。对于“好动”和“多动症”其实是混淆的,对于“多动症”和“聪明”之间也不具备有必然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对于我们已经认识到的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来说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病”。有一些情况,有一些案例,本期请到山西省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达明老师 带大家深入了解。
    嘉宾介绍联系方式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社交媒体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时间轴04:27 “活泼过头”也许也是一种病?
    关于儿童ADHD
    06:19 我们不要给“A娃”贴标签
    07:13 ADHD的这几种表现
    08:46 年龄:“好动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多动症”,不爱动反而要注意了
    09:28 场合:不分场合的过多活动
    09:54 为什么就诊原因往往因3-4年纪学习成绩不好
    11:57 产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12:49 ADHD的早期蛛丝马迹
    15:35 A娃的三大特点
    16:39 ADHD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
    18:12 有抑郁状态的孕妇对于产后孩子患ADHD的可能性更大
    21:45 对于现在医疗过程中“参与是医疗”的理念
    23:49 ADHD的外部影响因素
    27:30 孩子的出现后家庭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
    28:21 “电子保姆”对于孩子的影响
    29:20 运动习惯的养成也是对于心理有意
    32:25 青年人现在已经重视健康科学了
    成年人的ADHD
    33:07 成年人的ADHD问题怎么导致的?
    34:23 成年人的ADHD要不要治疗?
    35:42 成年人的ADHD的考量标准
    36:37 ADHD的正向案例
    38:46 ADHD可以再观察、训练(非药物)的情况
    39:43 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诊
    43:09 “多动”和“聪明”的相关性并没太大相关性
    44:51 成人和儿童的智力都是多维的
    45:28 A娃孩子也有很强的创造力
    47:01 如果诊断变成了终点,什么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
    48:22 给来门诊的年轻人“去掉标签”
    拓展阅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较为多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药物治疗是ADHD的一线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治疗、执行功能训练和运动训练等,尤其是运动训练备受关注。愈来愈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运动训练有益于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如注意缺陷、多动、冲动,而且有助于执行功能的提升、情绪的调节和运动的协调。[1,2,3]因此,作为ADHD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运动干预受到医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重视。
    ADHD儿童运动干预的生理效应运动(exercise)是一种身体活动。ADHD的运动干预指有计划、有组织、重复性、可改善ADHD症状的身体活动。[4]大量研究表明,运动产生的神经生理变化与ADHD神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5]。
    ADHD儿童运动干预支持策略要让ADHD儿童“动”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他们创造一个“ADHD儿童运动友好”的环境。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针对标准化考试减少了体育锻炼的现象,发布了一篇报告,旨在促进学校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体育活动,以改善儿童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同时强调包括联邦、州、地区政府、社团、学校管理者、教师和父母都要清楚体育运动的必要性。[6]另有一项国外调查发现,学生很少能够完成每天至少锻炼60分钟的目标,特别是被诊断为ADHD的儿童,他们比未被诊断者每天锻炼的概率低20%。这项结果强调了促进儿童在学校和家中进行运动的必要性。[7]
    (一)将运动训练纳入课程,创造“运动友好”的学校环境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学校环境和课程安排是ADHD治疗计划的一部分,教师应理解并应用运动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和训练,

    • 51 分鐘
    VOL.107躁狂?抑郁?网红急诊科医生的精神AB面

    VOL.107躁狂?抑郁?网红急诊科医生的精神AB面

    在乍暖还寒的春天,萌医生到了北京,用自己的AB面真实的个人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医生也是平凡的人,也会晕倒在街边,也会出现心理问题。是个体也是共性,医生们不仅要接受临床压力和挑战,也要应对个人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到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情绪波动,再到每天在临床工作中消耗能量而寻求能量来源;一边处理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一边应对外界的社交压力,在不断的成长中找到平衡点。
    嘉宾介绍联系方式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社交媒体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嘉宾萌医生小红书:是你的萌萌酱呀
    时间轴01:47 住院总医师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临床能力了
    03:35 个人情绪AB面
    04:08 在路边晕倒,众人要给医生打120
    06:55 接连发生了呼吸性碱中毒
    10:17 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开始焦虑
    15:00 每天贡献能量的医生从哪里获得能量
    15:39 作为朋友其实不需要看到更好的你
    17:16 在社交媒体和私下的性格AB面
    17:52 普通人很难发现自己的状态不对劲要去看医生
    18:38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什么?
    21:40 医生抢救别人和自己被手术的AB面
    24:31 接受了玄学在生活中存在
    27:38 在医院教学工作中和在社交媒体中的角色AB面
    29:13 曾经遭受过的网暴事件
    33:10 慢慢习惯了网友的“评头论足”
    35:06 最大变化是想做的事情一定马上去做
    39:36 病房里遇到的病人性格的AB面
    41:14 ICU里的爱情故事
    拓展阅读在机体内, 通过血液的循环代谢, 人体静脉血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在进入肺泡后与氧气交换被呼出。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气强, 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又比较低, 因此二氧化碳也容易呼出去。一呼一吸, 这就完成了机体的气体交换, 机体得到氧气以完成新陈代谢。在正常情况下, 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稳定的, 这保证了人体内的酸碱度平衡[1]。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浆碳酸浓度或二氧化碳分压原发性减少, 而导致pH值增高[2]。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及手足、面部发麻、震颤和手足搐搦[3]。其病因有精神性过度通气、代谢性过程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人工呼吸过度等, 其中精神性过度通气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4]。
    及时纠正“过度通气”生活中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主要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 比如患有甲亢、脑炎等疾病。正常健康人群如果出现这类情况的, 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一种情绪过于激动状态下, 一般以女性居多。
    过度通气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太多, 会引起心跳加快、心悸出汗, 有的甚至会导致手足及面部的麻木抽搐等。如果反复发作, 呼吸性碱中毒也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对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老人, 情况更是危急。
    出现过度通气应该怎么办呢?首先, 要提醒自己让情绪稳定下来, 进行深呼吸, 减缓二氧化碳的排除;其次, 要学会释放压力, 调整自己的状态;另外, 如果确实无法镇定下来, 可以带一个面罩保证能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镇定类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 出现过度通气的人很大一部分可能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下, 要学会释放压力放松自己, 必要时也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不可一再压抑, 影响身心健康[1]。
    参考文献[1] 丁有红. 学会调节情绪,莫气“中毒”了[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 (07): 41.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12.
    [3]刘发文.38例换气过度综合征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8):23-24.
    [4]宋效成,黄斌,方志荣,等.精神性过度通气致呼吸性碱中毒31例[J].

    • 44 分鐘
    VOL.106王兴:病人家属问我怎么能够讨好医生|胸闷、气胸、肺结节问题回答篇

    VOL.106王兴:病人家属问我怎么能够讨好医生|胸闷、气胸、肺结节问题回答篇

    在王兴老师在去年的两场新书分享会中,很多听友对他有很深刻的印象,既是读者,又是听友。对于胸外科的一些问题,甚至是听友家属的治疗,王老师给予很大的帮助。这期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兴,对群友关心的问题做以回答。(本期录制时间为2023年12月)
    嘉宾介绍⬅️《医生,你在想什么》2023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发会,嘉宾:脊柱外科曹鹏老师;➡️2023年北京站分享会,嘉宾:营养师顾中一老师
    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嘉宾王兴医生小红书:王兴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0:53 听友晓霞给王兴医生的留言
    03:03 听友来看病也是一种缘分
    04:49 怎么能够讨好医生?
    05:10 播客的光就是手电筒
    听友留言环节06:52 在新冠之后,我有观察到就是身边的人,那在在体检的时候啊,肺部的CT影像会出现这个,磨玻璃影或者是小结节的情况,想问一下医生,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是如果出现这种影像的人,应该怎么去处理,需要过度担心吗?然后我自己理解是不是这个可能只是肺部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然后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这个结节会慢慢的消失?
    11:31 关于胸闷的,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出现了胸闷相关症状的话,一方面可能是心脏的问题,第2个方面可能是肺部的问题。如果排除了心脏这方面的问题的话,肺部的什么疾病会导致胸闷呢?
    13:36 请问1㎝的肺结节手术前,有必要做穿刺活检吗,活检结果的意义大吗?做完肺癌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后,胸痛会持续多久?伤口持续疼一年有余正常吗?(备注:术后按时CT复查都正常)
    15:21 关于胸外科的问题,我想问一下,就是因为新冠查出来的肺结节,实际的结节医生发现说问题不大,随访,那随访是要随访多久呢?比方说3-5年内,每个半年查一次,没事就不用管了,还是说这辈子隔个半年就要查一次?像这种实性的结节,有没有什么调理的方法,可以让他消除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结节,它是属于风雨系数比较高的,一旦发现就要把它给切掉的?当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个问题呢?
    17:3820岁时候就有一些鸡胸的情况,医生说不严重,请问王老师有没有通过锻炼的方法来改善?也不知道是不是VD吃少了?
    18:40 听说阳了后很多人都有肺部结节,这种对人体会有很大影响吗,以后会发展成癌症吗?如果发现有,即使没有症状,以后是不是也要每年按时体检,以防出现症状太晚才被发现。
    19:00 气胸是不是胸外科的范畴?气胸是不是就不能剧烈运动了?
    20:51 遇到其他科室的老师都是一种劝好好考虑的感觉,但是胸外科的老师师兄都劝入,从之前的师兄师姐说的,胸外科是不是真的很好呢?
    ⬆️肺的体表投影:前面观;⬇️肺的体表投影:后面观
    ⬆️肺(原位):前面观;⬇️肺:内侧面观
    *以上图片来自《奈特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第7版
    拓展阅读如果一个人在进行呼吸时伴有剧烈疼痛,而且存在呼吸急促、胸闷以及心悸等症状,这就表示他在胸部方面存在疾病,而这种疾病有可能就是气胸。气胸又被称为肺萎陷,是由肺部和胸壁间出现异常的空气积聚而造成的肺塌陷。下面,我们针对气胸的主要表现和常用治疗方法进行科普,希望能帮助人们了解气胸的相关知识。
    气胸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气胸是指空气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内的负压破裂,使得肺部不能正常膨胀。气胸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急促
    气胸

    • 27 分鐘
    VOL.105悲剧!规培生不止沦为了廉价劳动力!和7位医生解剖规培利弊得失

    VOL.105悲剧!规培生不止沦为了廉价劳动力!和7位医生解剖规培利弊得失

    规培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悲剧可不可以避免?撑起了半个科室工作的规培生为何如此绝望?
    当规培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各方面都应该给予重视了,不探究新闻中的个案,我们从这个事件出发,试图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毕竟环境、个体差异不尽相同。这一期我们和7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科室、不同规培阶段、不同规培遭遇的医生朋友聊聊,在当时规培时和现在带学生后的感触。
    嘉宾阵容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翁嘉懿:医姐牛翁翁
    张宇涵:大涵别吃了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0:00 新闻背景
    00:47 嘉宾阵容介绍
    01:30 什么是规培生?规培制度怎么来的?
    04:45 国内和美国的规培生的差异? 
    05:09 规培的近些年的变化 
    06:29 企业中的管培生也有同样尴尬 
    07:22 深圳地区规培生的待遇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
    11:08 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11:58 规培生心态处于漂泊,身体极度劳累
    12:57 董老师作为深圳第一批规培生的境遇
    14:31 江苏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16:54 现在没有规培证不能考主治
    18:11 专硕规培生双重身份的困局: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20:13 专硕规培生面临的多重压力
    21:21 上海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2:36 体力上的劳累和心里的压力的对比
    23:10 北京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4:48 蒋老师当时面对压力时的解忧法宝
    28:38 每一年的学生明显减少,善待规培生就是善待过去的自己
    29:45 规培和实习、试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1:50 正在规培中的宇涵经历的很有感触的一课
    34:45 规培生的漂泊状态很难让自己有归属感
    36:14 美好会在我们变强大的时候到来,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41:52 宇涵在规培阶段遇到的“逢凶化吉”的故事
    42:47 董老师在规培阶段喜欢多问问题
    50:35 董老师今年成为责导的时候变成了大家长
    51:42 子涵见到摆出一副“反正我以后也不想来ICU”的姿态的学生
    54:17 多方不理解或导致规培生心态崩塌
    55:27 蒋老师当年在规培时被骂的经历导致现在有了条件反射
    57:26 蒋老师作为带教老师时遇到的不愿意遵守医疗准则的学生
    01:02:32 冯老师结束规培后有一种“淋过雨后想给现在规培生撑一把伞”的想法
    01:05:46 不同科室的知识到现在都能用得上
    01:07:22 冯老师每轮转一科室就给这个科室画一个特色病种的宣传图,和各个科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01:10:51 最后嘉宾老师的寄语
    拓展阅读
    早在1957年,社会学家默顿等就在一本名为《学生—医生:医学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研究》的论文集里,将那些在医学院里学习的医学生称为“学生—医生”(student-physician),因为医学院的目的在于塑造他们的专业自我,培养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感受和行动”(Merton et al.,1957:viii)。在这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成为医生”(becoming a doctor)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Becker et al.,1961; Bosk, 1979;Konner, 1987)。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有关医学教育的关注逐渐被患者的病痛体验(illness experience)、医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医患关系、健康不平等诸多议题所取代。直到最近十几年,有关医学教育的关键议题才出现复兴迹象(Jenkins et al.,2021)。这是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与20世纪中叶的“白衣男孩”(boys in white)很不一样:他们的来源更为多样化,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他们也需要经历更为明显的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历程(Underma

    • 1 小時 14 分鐘

熱門健康與瘦身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
聽康健
康健雜誌
烏烏陪你聊
烏烏醫師、宜蘭
Vitamind 一起冥想
Vitamind
朱芯儀說心理話
朱芯儀諮商心理師
女人想聽的事What Women Want
Winnie & Royal

你可能也會喜歡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中国好生意
树杨
好好吃饭~
卤煮小肠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