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思錄

靈糧神學院x樂果實網路社群媒體中心
凝思錄

凝思錄為靈糧神學院林瑋玲老師與樂果實社群發展協會,以有聲靈修影片形式,邀請您一同領受心靈饗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月23日

    《凝思錄》EP.60 新年祝福三重奏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告訴亞倫和他兒子說:你們要這樣為以色列人祝福… 願耶和華賜福你,保護你; 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 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他們要如此奉我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賜福給他們。」(民 6: 22-27) 新年華人總要說吉祥話,但是聖經有無數美善的話,哪一段好呢?民數記這段著名的經文在宗教改革後成為流行的祝禱,原來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頒布給以色列民律法中的一個插段。說明以色列社會結構運作的中心,是神的「賜福」,而神也預備大祭司賜下這段經典的祝福。三句祝福皆以神的名「耶和華」起首,而非主神Adonai的稱呼,因為這是啟示給摩西的那「自有永有者」的名,是一切存在與美善的起始與源頭。基督徒能奉神的名給予的,莫過於這段有著對個人與群體、國族高度與廣度的祝福。 願耶和華賜福你,保護你 表明面對不可知的前路與挑戰,神賜下基本的安全應許,使人可以滿有信心地上路。2025年世界雖然充滿不確定與不安定的變數,然而耶和華的福份既是屬靈的也有物質的供應,「保護你」在經歷變遷與危險,無論是天災或人禍,都有祂的看顧。因為人真正的福氣在於與主的關係,當神成了我們的父,神的保守看顧便不離開我們。 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 「耶和華的臉」表示神的同在,當祂以「臉光照」就是顯明祂的喜悅,相反的就是「轉臉」或「變臉」。摩西的臉曾因著這樣的光照,反映出神耀眼的榮光。因此這句祝福,隱含著禱告蒙垂聽,神的喜悅賜恩就此顯明。地上一切的榮耀無法與神的榮耀相比,當人能照映出神的榮耀,這是何等蒙恩喜樂的事。 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主的「臉光照」描繪的是人能在上帝的同在中,歡歡喜喜的享受神的相伴,相隨的就是祂適時的賜恩。反過來說,神向人「仰臉」,就是神也享受人與祂的同行,因此shalom平安必不離開人。慈愛的父神或許因為憐憫不斷向人賜恩,然而有多少時候是祂真正滿足地的「享受」我們的陪伴呢?若我們能在這一年讓父親歡喜快樂,豈不是我們大有長進的時候。 而Shalom平安這個字所包含的,遠超過中文消極意義的「沒有壞事」。 Shalom是聖經最豐富的一個字,既有生存所需的豐饒(詩37:11)、生命享健康長壽喜樂(詩38:4),更有內在的謙卑和平穩(詩4:8),預示著即使在艱難中也能完美整全。這句祝福形容出最美境地的人神上下交流,宛如基督與父神在聖善本性的光與愛中團契。這才是「祝福」Bless的原文本意,「祝福」與「頌讚」是一體的兩面,人蒙祝福神享頌讚。 神指示亞倫家族要這樣奉主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他們便會首先領受神的賜福。神的兒女是每一個家的祭司,更是神家的守望者。奉主的名所說的話帶著神的權柄與應許,如同神當初創造天地時的能力。2025年從各方預言,是神大大工作在台灣的一年,讓我們謹慎運用大祭司的權柄,帶著信心用我們的口來祝福我們的家、我們的地土與世界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鐘
  2. 2024/12/25

    《凝思錄》EP.59 聖誕謀殺案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 1:3-5)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 1:9) 聖誕節令人聯想的是「祥和平安夜」、「歡喜報佳音」、「快樂地交換禮物」、「溫暖的慈惠活動」。 的確,聖誕的核心是那句基督徒熟悉的「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但是現實世界的處境,卻是沒有停止的戰爭、擾攘不安的示威、罷免、動盪…,而台灣在待降節期的十二月初,發生引人注目的名作家瓊瑤女士的自殺案件。 這樣的反差正是──生命的主,將生命的光與愛從高天賜下,但黑暗的世界卻以各種方式拒絕,並直接扼殺生命。 當人以為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雖然會感慨自己無法決定生命的開始,至少要自主生命的結束。這使得台灣經過一番努力才通過的「病主法」蒙上了陰影。 瓊瑤女士了解並可能參與了簽署預立醫療主張,但仍然是跳過自然終老的過程,完成「自己的安樂死」,顯示她對老化衰敗面臨的孤單等問題的恐懼與絕望。台灣至今如同世界大部分的國家,並未通過安樂死條例,但是對於如何「善終」並非沒有嚴肅思考的立法。 這一切並非只是老年人需要去理解的,畢竟每個人家裡都有老者,而「意外」產生的重度昏迷等傷病則是任何年齡可能發生的。在我們的校友中,已經有三位在四十左右的年齡突然發生重度昏迷,其中一位已經離開至愛家人,進入永恆的天家。一位則此時,仍在眾人同心關懷禱告中。這說明,生命的始與終、過程與結果,考驗的是我們的生命價值信念,以及信仰的真實信任程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 分鐘
  3. 2024/11/28

    《凝思錄》EP.58 人為何要稱頌讚美神?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篇103:1-2) 什麼樣的人總是會時常感謝、讚美別人?又什麼樣的人總是要別人記得感謝讚美他?而這兩種人,哪一種較受歡迎?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多年前曾經看過一段美國記者前往北韓的報導,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在位時,就像現今的北韓常落在飢荒缺糧、缺乏醫療的狀態,但為了面子北韓政府很少接受援助。尤其當年醫療資源無法到達偏遠山區,致使許多北韓偏鄉百姓原本不嚴重的眼疾,拖延到失明。有一次美國的人道醫療團終於獲准成行,山區百姓終於得到優良的眼科手術,許多人因此重獲光明。沒想到記者採訪那些得醫治的北韓人時,他們沒有一句對美國醫療團的感謝,卻對著鏡頭激動的感謝他們「偉大的領袖金正日同志」。記者面對如此的誇張表現,當場完全耍眼說不出話來! 獨裁者要求百姓對他們不斷地稱頌感謝,好增強他們的自信與威武,然而聖經要人不論何時都要感謝讚美神,是為什麼呢?顯然,耶和華神不像世上的神祉,或是希臘的眾神,靠人的供奉稱頌才能興旺,不然便發怒降禍於人。大衛這一美麗的詩篇,出自肺腑、發自全人全心地對心說話,誠然是有感而發。也因著他一生多受痛苦長經憂患,深知平安與幸福,榮耀與得勝不是單靠努力可得;而是揀選人的神總是信實,守約施慈愛地垂聽了他的禱告,伸手救拔、施恩賜福,以致他能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王。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裡寫道:「主,你本為大,當受大讚美;你所創造渺小的一份子渴望讚美你。你創造我們,吸引我們歸向你,並激發我們讚美你,為要使我們欣喜。我們的心若不安息於你,便永無安寧。 」天才神學家奧古斯丁表達出,人是受神的美善吸引與激發,並在讚美神的時候,人的心便無比的欣喜不再惶惶不安。人能讚美感謝神,正表示我們活在祂的愛中,並禁不住要開口感謝、讚美祂的美善。 神的恩典有些時候明顯可見,但更多時候似乎是隱藏的,若不明白、不注意或視為理所當然,奧古斯丁認為這樣的輕忽是人的不幸與損失。像北韓人民那樣,沒有感謝真正幫助自己的,卻轉而頌讚暴虐無道的統治者,既荒謬又可悲。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會說「謝謝」,除了是種社交的禮貌,更重要的這是一種品格的培養,也是生命素質的流露。在人際當中,真誠的感謝與讚美,不是政治語言或諂媚的時候,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正向共伴效應」。能將可感謝的事清晰準確、不含糊的指出,顯示的是感謝者對當下情事鑑賞的能力,並且讚美越誠實到位,讚美者自身的悅樂之情也就越興奮,同時自己心靈的廣度與高度也將因此被提升擴張。所謂的「正向共伴效應」,是美善會帶動美善,如同漣漪不斷外擴,讓所有聽到的人,包括被讚美者的心靈產生愉悅,一同覺察共鳴這樣的美與善。因此,口舌與話語的力量在聖經中一再被提醒,智慧人的口選擇真理與建立人的話。 有個真實的例證,多年前發生在 美國一位叫做史蒂夫的先生身上。當他第3個兒子剛剛出生,他以為可以穩做到退休的公司竟然倒閉了。這突然的失業使得尋找新的工作,對他對來說迫在眉睫。在一整個月工作沒著落時,他終於在報上看到一家要招聘工程師的軟體公司,待遇不比原來的差。以他過去在軟體公司做了8年軟體工程師的經驗,他滿懷希望地趕去參與招考,不料應聘的人數超乎想像,競爭顯然會很激烈。 在完成筆試後,史蒂夫繼續獲得了面試機會。因著對自己8年的工作經驗無比自信,他相信面試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沒想到,考官的問題不是關於專業知識,而是他從未認真思考過的,關於軟體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於是,最後他被告知應聘失敗了。 回到家後,落榜的結果固然是個挫敗,但是史蒂夫覺得這次的應試,令他對軟體業的理解耳目一新,實在是一次寶貴的學習與收穫。因此興起念頭要來感謝那家公司。於是提筆寫道:貴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為我提供了筆試、面試機會。雖然未能應徵上,但使我大長見識獲益匪淺。 感謝你們的付出,謝謝! 這封與眾不同的信,沒有絲毫埋怨負面之情,反而大大感謝應試經驗的收穫。對於這樣的落聘來信,讓公司的收件單位大開眼界,於是這封信被層層上遞,最後送到了總裁的辦公室。 總裁看了信後,一言不發地把它鎖進抽屜。3個月後的新年節期前,史蒂夫收到一張精美的新年賀卡。上面寫著: 尊敬的史蒂夫先生,如果您願意,歡迎來和我們共度新年。賀卡正是他沒應徵上的那家公司寄來的。 不久後這家公司出現空缺,品格出眾的史蒂夫成了公司優先考慮的人選。這家公司就是美國微軟,十幾年後史蒂夫先生憑著出色的業績做到了全球副總裁,也曾來過台灣。2020年史蒂夫‧古傑海默(Steven Guggenheimer)被延攬進入董事會。 屬靈失憶、不能稱謝讚美神,誠如奧古斯丁所說是一種不幸,也是一種靈性病態。這個感恩節期,讓我們效法大衛,回顧個人到群體的經歷,從明顯到隱藏的神的眾多恩典,一一來細數吧! 這是個讓我們喜樂綿延的屬靈操練,也是神當得的敬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分鐘
  4. 2024/10/24

    《凝思錄》EP.57 當信仰失腳的時候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 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 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猶大書1:20-22) 近日注意到YouTube上一個視頻,談論許多基督信仰裡有份量的議題,從閱聽對象背景的調查問卷裡發現最主要的仍是基督徒,佔比接近半數。這不令人意外,因為這視頻大部分主題涉及基督信仰深度的探討,從聖經的形成到歷史上的耶穌,也介紹大部分基督徒不熟悉的東正教信仰與神學,甚至談及美國歷代總統的信仰觀。其中的資料引用頗具水準,具有神學教育的價值,只是製作人明白表示自己是一位前福音派基督徒,目前的信仰態度是不可知論者,對其他的宗教抱持尊重與普救觀點。 這視頻多次呈現一位美國的新約教授巴特‧艾爾曼,如何從保守的福音派重生信徒,在進入以聖經批判學聞名的神學院讀書後,因為認真對待聖經中的「矛盾與錯誤」而「出走」信仰,不再相信「聖經無誤的神話」與「上帝最後審判」,成為一位懷疑的無神論者。其多本探討聖經與耶穌的著作,因著他的特殊信仰狀態與新約專家的背景,成了紐約時報的熱門暢銷書,同時艾爾曼教授也成了西方神學院時常邀請來進行辯論的對象。特別是澳洲的兩位聖經學者,一位是從無神論變成基督徒的,因此辯論內容份量十足。 在幾集的觀賞後,心情從起初的好奇逐漸轉變為沉重與憂傷,艾爾曼與這位華人前基督徒的信仰轉折,事實上獲得不少閱聽者的理解,有的甚至表示共鳴與讚賞。對於認真思考信仰的人,與這樣的信仰出走者會有的「共情」,是信仰絕不是純情感的決定,在生命的里路與信仰認知過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質疑,只是面對的態度影響著結果。這兩位後來無法回到信仰,最關鍵的滑跌仍在無法繼續相信「上帝有在看顧這多難的世界」,以致於寧願用一種「開放」的胸襟看待所有宗教,並秉持「人道關懷」面對人世的需要。 老實說這樣的情節與問題一點都不新鮮,人類其實對上帝與信仰沒有更特別的觀點是前人沒有面對過的,只是當自己遇見與受到打擊時,經歷了什麼。猶大書提出四點解方需要不斷的深思默想:一、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二、在聖靈裡禱告,三、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四、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基督信仰在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承受三百多年羅馬皇帝不時的大規模逼迫,欲意將基督教連根拔除;還有耶穌是神?還是人?是真復活?及聖經的無誤到底指什麼?太過膚淺、有限的信仰認識與經歷確實不容易勝過「所謂專家」犀利的質問,遑論殘忍的逼迫或苦難臨到時能不靠聖靈與聖徒的幫助有辦法獨自度過。 在資訊氾濫的後現代,基督徒不可能閉上眼、耳來維持信仰純正,在各種天災人禍與生命必然的苦難充斥的人生,我們更不可能沒有絲毫的疑惑與脆弱時刻。眾人熟悉的大佈道家葛理翰,在他年輕時領受傳福音的呼召而進入神學院學習時,曾遇見一位在普林斯頓讀神學的摯友給予了重大的挑戰。這位朋友從神學與聖經提出許多讓葛理翰困惑的難題,並對他大聲吼叫:「你不能成為不思考的基督徒!」。這使得葛理翰痛苦難眠,終於有一天他崩潰哭倒在校園的草場上,捶著地面大聲向神哭訴;「主,我不知道如何回應這些問題,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我決心不再被這一切攔阻,我要專心跟隨你的呼召傳福音。」之後,便是你所看見finish well,跑完當跑得路,打完美好的仗,守住所信的道的忠僕葛理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分鐘
  5. 2024/09/26

    《凝思錄》EP.56 鏡子靈修學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雅 1:22-24) 研習歷史如同照鏡子,可以做為鑑誡,一直是大家熟悉的諺語。所謂歷史,也就是世人走過的痕跡。台灣媒體似乎每月總是會聚焦一則新聞,無限放大的討論與報導,也因此近日的這位政治人物,十年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十年沒有磨出一劍,卻磨出真面目。只是執著偶像崇拜者,仍舊看不清這面目。 如果歷史真是鑑誡,對神的兒女提出了什麼屬靈的洞見?基督徒在世上,聖經提醒也是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人從我們身上看見的是什麼?若以十年為一個階段,我們是否「表裡如一、從一而終」,那是怎樣的「一」?聖經告訴我們,要用神的話來當「鏡子」,使我們看出自己內在真正的景況,而非外在的樣子而已。因此,有沒有「神的話」可做為自己靈魂的鏡子,顯出自己真正的面目與問題,差別真是很大,畢竟人性的困境是容易自欺。基督徒是否體會到上帝話語的奇妙可貴,勝過任何宗教、哲學、智慧! 神的話是聖靈對人靈魂工作的媒介,使人明白我們在神眼中是誰。人的話常不是過份追捧、不然就是踐踏我們,使我們錯認自己,模糊了我們生活與生命的方向。但是讀神的話認識基督,保羅說這具有調整提升我們靈魂的功效:「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 3:18) 一個正確閱讀神話語的人,是伏在聖靈的光照裡,使我們更認識神,也更認識自己。而神福音的果效引導我們明白,我們的價值不在我們所擁有、所作為,而僅僅因為被宇宙的主用基督的寶血重價買贖,這足以證明我們身份的尊貴,世上的一切無法與神所認可、給予的比擬。只是這樣的「成聖」無法一蹴可即,也非人手可成,卻不能少了人的配合。也就是不是一次照鏡子就完成,而是持續在主榮光的鏡子中反照,那失落、扭曲、髒污了的神的形象,奇妙的在聖靈工作中,能不斷的找回重新塑造,「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 在這過程,我們的靈魂會經歷如同以賽亞所說:「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虛心原文作貧窮)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 66:2)神的話將人的心,刺入剖開、無所遁形,那不抵擋真理的人就是照了鏡子,看見自己的污穢願意去處理的人。「悔改」幾乎是基督徒的榮耀專利,神沒有給犯錯的天使悔改的機會,人卻是可以「每照一次鏡子」,就得一次機會把自己弄得更乾淨。真理使人得自由,而不是定罪而已!能「悔」因為被光照、被接納、被期待,能「改」因為被引導、被幫助、被祝福。基督徒的悔改經驗是充滿敬畏的,在聖潔神的光中,我們認識自己不過是人、充滿瑕疵與軟弱。這樣的承認自己的一無所有,使我們走入了蒙福的路徑,痛悔、戰兢因為神既是可畏、公義、無法矇騙,又是慈愛,在我們無知悖逆的時候已經為我們付了代價。 神的兒女蒙受極大的恩典,因為靈魂的大牧者把「鏡子」賜給了我們,今天你好好「照鏡子」了嗎?整整我們的「儀容」,去顯揚創造主的美德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鐘
  6. 2024/08/29

    《凝思錄》EP.55 伊隆・馬斯克的隱性信仰告白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1:20-21) 巴黎奧運落幕了,人們也逐漸從開幕式的爭議表演,到過程中台灣選手性別問題的被針對,到好不容易得到的榮譽,大家的心上上下下不斷被賽事過程與結果牽動。這些選手能到達如此國際級比賽的殿堂,背後都有長期累積的精實鍛鍊,同時也需要無比堅韌的心理素質與信念,才能進入最後決賽的機會。 放在信仰的情境,保羅曾勉勵基督徒「朝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裡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腓 3:14)因著奧運的實體場景,這個過程有多不容易,就如訓練與大小比賽過程身體可能受的傷…等等,都具象地幫助了我們體會跟隨主的歷程,要能挺到終局賽程,必須勝過許多的考驗。這是猶大書寫作的目的,勸誡信徒不要落入陷阱,並提醒我們永不失腳的秘訣。 就以巴黎奧運開幕式那一場「仿最後晚餐」的變裝爭議秀談起,便足以說明基督徒在這混沌世界的處境。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抗議,不是來自天主教的主教或任何牧者的抗議,而是億萬富豪馬斯克。沒想到一向給人玩世不恭、任性自我,或者說不太能與信仰連上關係的他,會發表這是「對基督徒的不尊重」。光是會有如此的「感受」,都讓我好奇他內心的轉變。因為這表示他對屬於基督徒信仰的價值產生了認同,以致於牽動了情感的變化,這恐怕是許多前衛基督徒都未必有的認同感受。 後來從一些關於他「痛失愛子」的報導,終於明白這位富豪不是因為任性與總是喜歡驚世駭俗,而進行一連串花大錢的作為。原來他買下社交平台Twitter後改名「X」,連同SpaceX的總部都搬到德州,就是為了抗議加州政府的種種施政價值觀。尤其加州竟然設立新法,禁止老師向家長通報學生性取向改變或性別認同改變,意圖讓未成年的孩子自主其性取向想做的任何事情。另一件令人矚目的是,馬斯克高調公開支持川普總統競選,這完全不同於過去他自己及許多文化界名人的政黨傾向,而這一切都與兒子變性有關。 馬斯克曾在一場受訪時,聲稱自己是在「受騙」狀態同意兒子接受性別重置(gender-reassignment)手術,而這是無法逆轉並會造成絕育,他以「他們殺了我兒子」如此重的講法表達憤怒。這與當初送孩子去菁英學校受教的初衷完全不合,他心碎的發現,孩子在加州的菁英私立學校根本已經背棄追求學術的卓越,並反過來以追求自由為名,實踐所謂的「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政治教育,對抗的卻是真正的言論自由與開放的討論。難怪他買下Twitter,並誓言要逆轉這種沉淪的言論控制。他的兒子在變性改名後,更成為激進的馬克斯主義者,仇富並與家庭斷絕關係。這些切身之痛,讓馬斯克驚覺美國的左傾政治與教育正在攻擊家庭與社會次序,因此摧毀這種邪惡的「心靈覺醒病毒」成了他的人生使命。這是曾經的世界首富,走向聖經價值觀沉痛的心路歷程。 世界的舞台不斷上演著嘲諷基督、叛逆真理的戲碼,有時候神的兒女在大染缸環境,沒有小心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就可能落入猶大書警告的「那些作夢的人,污穢他們的身體,輕慢主治的,毀謗在尊位的。」(猶 1:8)若我們不能「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就不容易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願主的話語提醒我們,持續仰望那保守我們不失腳的基督,仰望祂的憐憫,直到我們行完美善的路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分鐘
  7. 2024/07/26

    《凝思錄》EP.54 預約一個無懼的未來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 預約一個無懼的未來 】 為了準備七月初學校與瑞智基金會合辦的「當耶穌遇見阿茲海默」研習會,讀到一些令人心動的書。當你親近的家人沒有生重病,你大概很難關注相關的議題。如同生命教育談生死關懷,會從這樣順序來談:他死、你死、我死。家人正是那個「你」,而這已經開始關係到「我」,至於到我又會是如何?這是為什麼這一次的研習會,一眼望去幾乎沒有年輕人,因為他們還在這是「他」的階段。人生很有趣,我們會因為生命季節「被迫」學習新功課,然後看見生命不同的風景,因而有感受、感慨、感動。 這次研習會讓我們習得失智症在台灣的現況,徐亞瑛教授提到,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24年最新統計,台灣目前65歲以上社區長者「100人中會有8人可能罹患失智症」,目前全台約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民國130年將倍增至68萬;年逾80的長者更可能達到每5人就有1人。 明年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將佔人口1/5,這其實是所有先進國家共同的景況,台灣並不獨特。只是另外的數據提到,95.9%失智症患者是住在家中,71.3%完全由家人照顧。我正是數據中的分子,能明白這對照顧者身體健康和情緒的影響,有30%到40%的照顧者因此產生憂鬱症和情緒困擾。教會人口結構與社會明顯是平行的,教會的關顧者難以忽視這樣的需要。何況由「你」到「我」成為失智者,更是需要在現今就預備,透過正確的學習才能預約一個無懼的未來。 2002年美國出版了一本有趣的書〝Aging with grace: What the Nun Study Teaches Us About Leading Longer, Healthier, and More Meaningful Lives〞,2012年被翻譯出版成《優雅的老年──678 位修女揭開大腦健康之鑰》。英文書名讓我們看見,在上帝恩典中,修女研究教我們如何活出更長壽、健康、有意義的優雅老年生活。這是作者大衛‧斯諾登透過與千位修女長期合作,並獲得678位修女同意死後捐出大腦組織解剖,所得的寶貴阿茲海默研究論文。修女們因為生活型態接近,經濟因素一致,飲食也都相同,大大去除了研究上的個人差異變數,而能聚焦於瞭解那些是關鍵差異,讓其中有些人到老得享健康身體。 上千位來自七個省會修院的老修女們願意長期配合定期的訪問、測驗、評估,甚至在第二階段提出死後捐大腦做生理解剖的請求,為要得著善生、善老、善終的秘訣。因著原本就是奉獻一生的職志,有修女表示:「修會成立的目標就是幫助窮苦和弱勢的人。還有誰比得了阿茲海默症的人更弱勢?」因此,當作者去探訪其中一位病重的老修女時,修女竟然用欣喜的口氣說:「斯諾登博士,你很快就會拿到我的大腦了。」斯諾登只好說:「修女,我們不急,您保重!」 這本書引起一般人的注意,當然是因為其中提供寶貴的統計研究,什麼樣的因素可以健康老化,不失智。顯然有利於健康的規律生活、友愛群居、營養飲食、趣味活動,甚至是受過較高等的教育都是正向的因素。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腦解剖研究中令人驚訝的發現,那些產生皺折呈現中、重度阿茲海默病理的修女們,竟然有十多位在生前並未表現出阿茲海默病症。 一位叫蘿拉的修女,在得知自己基因檢測有失智可能,她說:「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麼嗎?我最怕我會忘記耶穌。但我終於明白,或許我會不記得祂,但祂一定會記得我。」當人因著信任耶穌,以致於能從上帝的視角來看不同的自己、他人與世界,就能看見盼望。能夠變老本身就是一種恩典,在這無法迴避的歷程中,這個修女研究及在自己母親身上,我看見如何預約一個始終優雅的未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分鐘
  8. 2024/07/22

    《凝思錄》EP.53 從黃仁勳旋風看投資未來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 從黃仁勳旋風看投資未來 】 「主耶和華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耶 32:17) 六月初台灣新聞壓倒性的焦點是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在AI的世紀來臨之際,這個亞洲──其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資訊產業專展,因著幾位獨步當今業界的菁英翹楚齊聚發表專題演講,而讓台灣優秀的電子製造業站上焦點。其實這與絕大多數庶民不會直接相關,但是因為輝達董事長黃仁勳的旋風,即使十分專業的一場台大的演講,竟瘋傳在社群媒體中,教會人士也不例外,這實在是值得玩味細思。 今年的科技大展主軸「AI串聯、共創未來」,正如黃仁勳在演講中不斷的激勵「台灣讓輝達的夢想實現,台灣正處於新工業革命的中心,希望台灣可以和輝達一起寫下這個屬於台灣的歷史」,而做這樣的邀請的還有兩位具台灣血統的CEO:美國半導體女王蘇姿丰及嘉義土生土長的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 靈修學者傅士德在他的名著《屬靈操練的禮讚》裡提到,要一手聖經、一手報紙作默想。因為神是每一個當下都在行新事的神,而非被舊約時代限制的神。耶利米書32章提到的先知購地事件,十足展現先知性行動,在一個看似無望、強敵已入侵的景況下,買贖家鄉田產地業,為七十年後以色列民的歸回做證據。並在他的禱告中顯示,神是這一切的成就者與命定者,在人不能神卻是沒有難成的事。因為祂既是為宇宙帶來秩序的創造者(V.17),從日常的角度看,也是在社會之中立定公義的審判者,混沌和無法無天的狀態必須在個人、家庭、社群、國家的層面上消除 (V.18)。同時,耶何華神是為歷史的方向帶來秩序的策畫者(V.19)。未來在祂引領之下逐步呈現,使看來雜亂無章的事件變得有意義、有目標。 一個心中有故鄉的AI技術工程師,可以串聯起原本互相競爭不多來往的台灣電子業群雄,共創一個台灣不能被忽視的科技未來,「AI串聯、共創未來」不也是神在對台灣說話。何況當世界各國,覬覦又稱羨台灣能走至今日在國際上電子製造不可或缺的局面,也實在「運氣好」。神的兒女怎可能忽視,這一切努力的背後,是神在數十年前為台灣早就預備了這許多的約瑟。地上國家強權與政治權利對抗可以擾攘不定,但是一群科技先行者們已經悄悄佈局,要串聯合作創造一個更強壯的未來。上帝的兒女們,既是光明的子女怎能不起來領受神已經祝福的記號與方向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 分鐘

評分與評論

5
(滿分 5 顆星)
6 則評分

簡介

凝思錄為靈糧神學院林瑋玲老師與樂果實社群發展協會,以有聲靈修影片形式,邀請您一同領受心靈饗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