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翰福音4章1-30,39-42节(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 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约翰福音 4:1-30,39-42 和合本)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耶稣在雅各井边与撒玛利亚妇人论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耶稣首次清晰、直接地宣告了自己的弥赛亚身份,而聆听者并非德高望重的犹太宗教领袖,却是一位被边缘化的外族妇人。约翰福音第三章前半部分记载了耶稣向法利赛人尼哥底母论及圣灵与重生;第四章则生动展现了一个被圣灵重生之人的生命样貌,这个故事也像一面镜子,邀请我们回到自己信仰的起点,就是我们初遇耶稣的那个场景和时刻,并思想我们在当下该如何回应神的救赎之恩,活出更新的生命。
【继续分享前的祷告】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雅各井边相遇的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约翰福音 4:1-6 和合本)
从约翰福音第3章第22节到第30节,我们看到耶稣在犹太地声望日增,跟随者人数不断增多,甚至要超过施洗约翰。这引起了法利赛人的格外关注和警觉。我们知道,耶稣行事遵循神的计划,他必然知晓自己事工的结局。然而,在神所定的“时候”到来之前(参7:6,8, 30;8:20;12:23;13:1;17:1)——这“时候”特指他走向十字架、完成救赎使命并得荣耀的时刻——,他需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正如他后来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为避免众人强推他作王,就自退到山上一样(参约6:15)。因此,他选择离开犹太地,前往加利利。
1.加利利
这是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的地区,耶稣的家乡拿撒勒就在此地。和地处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太地,特别是耶路撒冷相比,加利利地没有那么浓厚的宗教政治氛围,与外邦人接触更多,也被视为相对边缘之地(参太4:15,“外邦人的加利利地”)。耶稣选择去加利利,既是战略性的退避,也符合他传道事工的轨迹(参太4:12-17)。耶稣的公开传道主要集中在加利利地区,而耶稣呼召的十二门徒,除了加略人犹大以外,十一个门徒都是加利利人。
尽管加利利地处巴勒斯坦北部,在历史上被亚述征服后混入外邦人口(赛9:1称其为“外邦人的加利利”),但当地犹太人仍坚持犹太传统。加利利人自视为犹太信仰的继承者,遵守摩西律法,承认耶路撒冷圣殿的权威,接受全部希伯来圣经,严格遵循犹太习俗(如安息日),参与犹太节期朝圣(如逾越节)。# 根据历史记载和宗教传统,在耶稣那个时代,虔诚的犹太男性每年需要三次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就是在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这三大节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路途遥远(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大约需要3-5天的时间)、经济成本和时间投入等因素,并非所有的加利利人都能严格完成每年三次的朝圣。许多人会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即逾越节前往。
2.撒玛利亚
撒玛利亚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山区,北接加利利,南邻犹太地,是南北交通要塞。其核心城市撒玛利亚城由以色列王暗利所建,曾为北国以色列首都(王上16:24)。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吞并北国以色列后,实施了人口置换政策:以色列十支派本土精英被掳至外地;同时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西法瓦音等地迁入外邦人填充撒玛利亚地区。这些外邦人带来了各自的偶像崇拜习俗,并与留下的以色列人通婚,形成血统混杂的新群体,就是撒玛利亚人。撒玛利亚人的信仰,可以称为是混合主义的:一方面接受部分犹太信仰(如敬畏耶和华),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外邦偶像。正如《列王纪下》17:33所明确记载的:“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这种混合被犹太正统视为对独一真神的背叛。在犹太人看来,这些人已经丧失了民族与宗教的纯洁性,已经不算是神的选民,全然是外邦人。
撒玛利亚人只承认摩西五经为神圣经典,拒绝先知书与圣卷。他们认为五经之外的经文(如强调耶路撒冷圣殿的《诗篇》《列王纪》)已被犹太人篡改,因此自行修订五经文本,突出基利心山为唯一合法敬拜地。在此背景下,撒玛利亚人也形成了独特的弥赛亚观。他们否认大卫家族的弥赛亚,转而期待申命记18:15预言的“像摩西的先知”(称为“他哈”),认为他将复兴基利心山的敬拜。这与犹太教强调大卫之约的弥赛亚观截然不同。
公元前4世纪,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上建造自己的圣殿,与耶路撒冷圣殿直接对立。此举被犹太人视为分裂神选民的标志。公元前128年,撒玛利亚圣殿被犹太马加比王朝摧毁,双方仇恨深化。撒玛利亚人视犹太人为“亵渎神圣的暴徒”,双方彼此都看对方为“不洁”。
犹太文献记载,加利利人朝圣时会刻意绕行撒玛利亚以避免接触。
关于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隔阂,在本章第9节,有一句简短的评述:“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3.雅各井
雅各井位于耶路撒冷北上加利利的交通要道,具体坐落于叙加城(离古老的示剑城很近)东南约3公里处,该区域处于基利心山(祝福之山)与以巴路山(咒诅之山)之间的峡谷地带(《申命记》27:12-13)。该井今天已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撒玛利亚人共同尊崇的宗教圣地。
据《创世记》33章和《约书亚记》24章记载,雅各临终前把此处附近的一块地留给约瑟做遗产,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来到迦南时,就将约瑟的骸骨埋葬在这里。虽然旧约圣经没有明确提到雅各在这里凿井,但这个地方确实有一口深井,传统认为雅各家族曾经在这里取水,因此叫雅各井。这井建造得极佳,井深约30米,井口直径7英尺(约2.1米),穿过岩石直通地下,可以汲取到清新的地下水。
公元1世纪,此地为撒玛利亚人聚居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August 29, 2025 at 11:31 AM UTC
- Length40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