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BER)主任Vinay Prasad被媒体曝光去职。此时距5月6日Prasad执掌CBER不到3个月,大概创下了CBER主任最短任期纪录。
CBER负责审批、管理美国的生物制剂类药品,包括血液制剂、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在FDA的重要性仅次于负责绝大多数药品管理的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CBER主任也是FDA管理层核心。
Prasad的离任非常突然:上任后,他混得极为风光,除了CBER主任,还加上了FDA首席医学官与首席科学家头衔。似乎成了特朗普、小肯尼迪的让美国再度健康(MAHA)运动里的明星小将。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高官,怎么就突然下课了呢?这和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脱不了干系,更神奇的是,这家并非制药巨头的生物技术公司,不到10年间,“困”住了3位FDA高官。
这既是一个关于罕见病,患者权益的故事,也是一个考验药品监管原则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罕见病里多个药物的是是非非。
本期故事的一些关键角色:
DMD: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一种主要影响男孩的罕见病,由DMD基因上的突变导致,经典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Sarepta: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罕见病,尤其是DMD的药物研发
Elevidys:治疗DMD的基因治疗,用AAV病毒载体引入一个小型DMD基因,目前接受过该药治疗的患者超过900人。其中已不能独立行走的DMD患者约150人,发生2例急性肝衰竭死亡
Zolgensma: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基因治疗,2019年上市,全球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重磅药物的销售额标准)的基因治疗,2022年曝出2例急性肝衰竭死亡,当时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总数约2300人
AAV:基因治疗里最常用的病毒载体,用于引入基因
Janet Woodcock:前FDA代理局长,曾长期管理CDER,在FDA现代化中居功至伟,但因2016年力排众议批准Sarepeta的第一个DMD药物受到非议
Peter Marks:前CBER主任,2025年3月因不满小肯尼迪的反疫苗立场离职。23年与24年两次力排众议,批准Elevidys的加速审批和全面批准以及人群扩展,受到非议
Vinay Prasad:前CBER主任,血液肿瘤医生背景,任内否决FDA科学家意见,缩小新冠疫苗适用人群。Elevidys肝衰竭风险引发关注后强力推动全面暂停Elevidys使用,引发特朗普阵营里多方极度不满,被特朗普点名下课
这期节目里,你会听到【🎙️时间轴】:
00:58 MAHA红人垮台:CBER是什么机构,CBER主任的江湖地位
05:09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
Sarepta公司专注于DMD这种罕见病。DMD由编码Dystrophin蛋白(抗肌萎缩蛋白)的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对维持肌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DMD患者中,由于抗肌萎缩蛋白不再有正常功能,肌肉会萎缩退化。
作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MD的普遍遗传规律是母亲携带突变的DMD基因,把突变基因传给了儿子,后者发病。每3000-5000名男孩中会有一人患病
08:30 “跳跃”的争议
Sarepta现在有4个药物获得FDA批准,全部针对DMD。3个属于外显子跳跃药物。Sarepta的第一个外显子跳跃药物eteplirsen申请上市时,FDA提出希望用随机对照试验显示eteplirsen确实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Sarepta则希望通过和历史对照比较、患者个人体验、以及患者体内开始表达外显子跳跃的蛋白,这些“另类”指标来证实有效性。
2016年,FDA召开外部专家会,专家投票反对批准eteplirsen。FDA内部科学家也不认可Sarepta提供的证据。但当时主管CDER的Janet Woodcock否决了FDA内部科学家意见,力排众议批准eteplirsen上市。这是Woodcock漫长职业生涯里最具争议的决定之一。
15:28 是非Elevidys:加速批准的争议;基因治疗的小庙装不下DMD这尊大佛;临床试验失败却获得转正
2023年,Sarepta的DMD基因治疗Elevidys获得FDA加速批准,用于4-5岁尚能行走的DMD患者。FDA的加速批准是基于生物标记物而非传统疗效的特殊审批模式,在Elevidys这里,是基于患者表达了该基因治疗引入的DMD蛋白。该标准充满争议。
更出人意料的是,后续3期临床试验失败后,FDA不仅没有撤回Elevidys的4-5岁尚能行走患者的加速审批,反而将其扩展到全年龄段能行走的患者并转正成为全面获批,同时另外增加了针对已无法行走的DMD患者的加速审批。该决定又是全凭一位FDA高官的力推——时任CBER主任Peter Marks。
22:42 DMD家属
作为罕见病,DMD患者组织拥有的惊人能量不在于人数众多,而在于这些少数人具有百分之百的专注与热情。
25:05 肝衰竭风险凸显
Elevidys这类基因治疗,是给患者引入大量病毒载体,这些病毒载体一方面可能激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往往会聚集到肝脏,综合在一起,存在不可忽视的肝脏毒性风险。
27:40 Elevidys危机急转直下
7月16日,在FDA的要求下,Sarepta给Elevidys加上了急性肝损伤与肝衰竭的黑框警告,这是FDA要求展示药物不良反应警告里最强的警告模式。
7月18日,FDA局长Martin Makary在接受澎博社采访时表示正在考虑是否要撤销Elevidys的上市许可。同一天,FDA联系Sarepta,要求其主动暂停Elevidys发货。当日晚,Sarepta发布新闻稿,拒绝FDA的停止供货要求,重申在可独立行走的DMD患者中,Elevidys没有遇到新的安全问题,因此应该继续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药物。
7月21日,“为了维持与FDA的良好工作关系”,Sarepta宣布全面中止Elevidys在美国的发货,两天后,负责国际销售的合作伙伴罗氏宣布在国际市场也暂停销售。
无数次逆天改命的Sarepta似乎终于陷入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重围。
31:29 风向突变
7月25日,FDA再度发表声明,表示巴西有1名8岁孩童接受Elevidys治疗后死亡,将对此启动调查。7月28日,仅仅过了一个周末,FDA宣布调查结束,巴西8岁男孩的死亡与Elevidys无关,同时允许恢复在具有自主行走能力的患者中使用Elevidys。7月29日,一直质疑Elevidys的Prasad被证实离职。
33:14 患者组织发力
Prasad主管CBER后,该机构的一些决定就与特朗普支持者以及MAHA阵营里不可小觑的right to try(试验权)势力有了冲突。Elevidys事发后,矛盾大暴发。而把这种理念冲突瞬间放大,整合多支原本并无交集的保守派力量,发起致命一击的,显然仰赖强大的DMD患者组织
38:04 Prasad的行为也难言科学
针对病毒载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毒性是所有AAV载体基因治疗的通病。仅因出现急性肝衰竭就要某个基因治疗下市,与过往基因治疗的管理方式矛盾。
2例肝衰竭病例都出现在已经不能行走的DMD患者中。Elevidys获批用于还能独立行走的患者更早,接受过该治疗的这类患者更多,超过700人,未发现肝衰竭。这种差异可能是和使用剂量有关。与绝大多数基因治疗一样,Elevidys按体重给药,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的DMD患者年龄更大,体重更高,就会注射更多的药物,AAV病毒颗粒,也带来了更强免疫反应,以及肝毒性问题
FDA行动的一些时间点让其决策动机颇为可疑。FDA不是根据获得了新信息做决策,而是早就获得的信息,被媒体曝光后,通过决策来迎合舆论风向,或是趁着舆论风向来决策。
45:39 未必光明的未来
Prasad下台闹剧,反映的不仅是DMD患者组织以及试验权支持者对这届美国政府的影响力,更是这届美国政府,即便是FDA这样的专业机构,也被舆论裹挟。今天头条新闻是什么,就跟着走,明天新闻变了,决策也变了。
跟风不基于科学的管理模式,长远看不会利好医药行业,更关键的是,不会利好患者。
对于Elevidys这类备受关注的药物,监管者需要能隔绝“噪音”,这噪音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压力,也可能是来自内心的偏见。Woodcock与Marks当年或许没能忽视外界的喧嚣,而如今Prasad则没能摈弃自己内心的成见。
困住3位高官的大概并非Sarepeta,而是自己。
49:35 剧透下期内容,顺便求金主包养:)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6日 UTC 23:30
- 长度51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