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的两位专家坐镇避雷科普,一一盘点市面上火热朝天的助眠黑科技,超级硬核
专家介绍:
范芳芳博士
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在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睡眠医学中心进行临床学习和训练,真·睡眠专家,研究睡眠相关的神经回路、神经递质、睡眠疾病诊疗和睡眠认知,还有脑机接口的研究。
董玉安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在物联网体征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两位专家都来自于智能床品牌【舒福德】
舒福德的智能床系统曾经应用在22年北京冬奥会,给运动员做睡眠健康管理。
进一步了解可戳:舒福德官网
由于智能床本身也在我们的质疑范围内,为保持节目内容公平透明。
我们特此申明,睡教节目与舒福德一起给大家做一场“真假黑科技防骗指南”,双方都是无偿参与。睡教节目也会激情开火,毫无保留。
本期进度条
01:07 两位专家介绍和本期节目节目申明
04:11 动辄大几千的头戴式睡眠仪,号称精确度去脑电波,用微电流,穿透颅骨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兴奋性?安抚我们进入睡眠状态?真的假的?医院检测睡眠要带那么多设备,连睡眠都要受影响了。家用睡眠仪和人的接触点如此有限,监测结果能有多精准?
05:23 范博士:首先,医用和家用,目的不同。医用力求精准、全面的诊断,舒适度是次要的。家用侧重便捷以及不能干扰睡眠。(专家没说出来,但细品,家用监测势必牺牲了准确性...各大智能手表是不是在颤抖呢?)
07:01 一边监测一边分析,技术上可以实现。也可以根据人的不同状态做针对性干预。以声音诱导入眠为例,入睡阶段,播放白噪音、粉噪音,监测到人已经入睡了,声音就会停止,防止再把人吵醒(这个需求太重要了吧!)
08:41 根据睡眠阶段的脑电波、身体的动作、呼吸频率、心都可以监测睡眠情况
09:05 头戴式仪器可以监测脑电波和眼动情况,智能床就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监测心率,智能手表、手环、戒指也可以监测心率
09:53 微电流调节大脑的技术有很长应用历史,但并不能做到直接调节特定的脑电波。根据文献和临床证据,它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降低皮质醇。皮质醇是压力激素,皮质醇少了,大脑就容易放松。对慢性失眠的改善率达到70%。
11:47 董博士则坦言,靠头戴式睡眠仪,直接改脑波,还属于一个概念。睡眠状态与具体脑波,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尚未定论。睡眠状态下,人不仅表现出特定脑波,还有内分泌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单纯脑波显示在睡眠,人就真的睡着了吗?“被一棍子打晕的人,有没有深睡眠?”——睡教节目大为惊奇,因为!要知道很多保健品、疗愈手法、芳香疗法之所以能被验证有助眠功效,靠的都是脑电波监测(使用后xx%进入alpha、theta波)如果脑电波于睡眠的关系被质疑...那市面上那么多产品岂不是......细思极恐😱
13:41 我们先假设,脑电干预是有用的,长期使用真的能有治疗作用吗?
13:55 董博士的关注则在,普通人为了睡眠真的需要那么【重】的仪器,甚至上升到“治疗”的高度吗?其实睡眠是个做减法的过程,越当回事,越睡不着。
17:39 董博士指出行业内幕:医院的设备比如脑电干预,频率很高;而医用设备在家用化日常化的过程中,(为安全性考虑)势必要下调。——睡教节目OS:超级大实话了,那看来动辄好几千的睡眠仪......
19:27 白噪音和粉噪音,对睡眠到底有没有帮助?
范博士:白噪音和粉噪音没有特定频率,能让每个人安静放松的声音都很独特。就连雨声,也能被细分为:急风骤雨、雨打芭蕉、雨拍窗棱。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
22:49 比起具体频率,在听助眠音频时更大的障碍来自于,要播多久才停止,很难掌握我们什么时候能入睡。智能传感器识别状态,自动停止播放,更能给人安心放松的感觉。
28:11 睡眠不好可以分成多种情况,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深睡眠时间太短。市面上的科技如何分门别类识别到人的需求,并作干预?
30:32 舒福德的智能床在入睡困难和增加深睡眠时长上确实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论证。怎么做到的呢?31:20 针对入睡困难,用户开启【一件入眠】程序,床会有1-2赫兹的左右晃动,模拟乘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震动按摩缓解焦虑后也能延长深睡眠时长。过于早醒除了和焦虑情绪有关,和环境也相关,温度过高会被热醒。在全屋智能的前提下,床和空调能联通,根据床的传感器得知人的体温,并实时调控空调温度,就能进一步减少引发早醒的干扰。跳到舒适的床垫也很重要。——这真是物联网智能家电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过上了如此智能的生活。
34:46 睡教提问🙋如果造成失眠的核心原因是心理因素,那么仅仅优化卧室环境,尽量让躯体放松,也能绕过心理干扰,直接优化睡眠吗?
35:29 范博士:身心互为一体❤️
36:42 董博士:睡眠的优化是【积少成多】,首先是情绪健康,其次是卧室环境,睡眠习惯,睡眠卫生,白天做了什么,睡前做了什么。从心里做减法,回归出厂设置,不要为睡眠太过努力。但要明白哪些东西对自己的睡眠有用,不能逆向行驶。睡眠是与生俱来的。
39:45 青少年失眠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怎么办?
40:11 董博士:一定要正视心理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各位家长,请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失眠,不容忽视啊⚠️
40:58 除开普通人的失眠问题,很多人的睡眠障碍确实来源于身体情况,打呼、颈椎病、腰凸。这种情况下,黑科技能做什么?
41:22 董博士:打鼾仅仅是吵到别人,但呼吸暂停甚至1-2分钟,没有气流通过,则非常危险。智能床主要通过体位的改变,微微抬床,打开呼吸道。
44:11 Maggie犀利发问:智能床能不能代替呼吸机?
45:20 董博士回答:(先说结论,不能💔)20%的呼吸暂停并非阻塞型,这部分智能床管不了。另外,部分严重到正在考虑手术的,无创无侵入的智能床也只能做到改善,将呼吸暂停的程度由重度降低为中度或轻度,延缓手术,可以继续观察。(其余的感觉有戏??)
48:15 Maggie发问,市面上热门的【止鼾枕】有没有用呢?
48:52 董博士:从原理上不完全认同,在产品的实现方式上也有质疑。一个问题没解决,引发了新的问题。
51:42 睡神小兰没有入睡障碍,但是颈椎、腰椎都不大好,如果睡姿过于迥异,登山式、骑马式,智能床抬床时还能解决呼吸暂停的问题吗?(毕竟是要靠改变体位来解决的)
52:29 董博士回答:颈椎问题,第一时间问诊三甲医院。遵医嘱。至于抬床的方式能否根据用户特定的姿势去调整?他们有前置的手段来解决~
58:24 普通用户买到的舒服的床垫和22年冬奥运动员用的是同款吗?——几乎是同款,原理相同。
59:21 大几万的磁疗床和黑碧玺床,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效?
59:56 范博士:提供几个思路:1.能否说明原理 2. 倾向于保守观望的态度 3. 有无负面举证 4. 有无临床依据 5.从原理到实现,有无可行性。至于黑碧玺的功效么~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继续用
1:04:44 董博士:提到了「安慰剂效应」,这一段太精彩了,建议直听原文
1:07:05 黑科技真的可以干预梦境?
1:07:43 范博士在哈佛大学时专门研究梦境,梦是什么?不做梦会怎么样?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多梦?外界因素是如何诱导梦境的变化?为什么中医认为梦的内容和五脏六腑的健康有关?
1:11:14 干预梦境也可以用来改善儿童的精神心理健康
1:13:36 怎么知道我是在做噩梦还是在做美梦呢?
1:13:36 范博士:结合做梦时的肢体动作,语言,身体体征综合判断
1:15:16 我们会对各种助眠手段产生依赖吗?失去助眠手段的帮助,自主入睡会变得更困难?
1:16:02 董博士:睡眠确实应该减少依赖,但也未必需要恐惧依赖,为什么这么说呢?
1:18:34 CBTi的治疗手段是否可以代替药物?治疗失眠?
1:19:15 董博士:CBTi治疗失眠是一线治疗法,不存在药物是一线,CBTi治疗是二线的说法。
1:20:00 范博士:回到依赖的话题上,并不是所有以来都是洪水猛兽,如果依赖没有坏作用,它就只是一个习惯。(好棒的观点!)以及我们害怕的不是药物依赖,而是药物抗性,安眠药逐渐失效,需要越吃越多。CBTi对于中长期的治疗,效果和维持程度比药物好。失眠特别严重可以吃药控制,长期还是需要CBTi逐渐减药。
1:24:28 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睡眠行业还会有哪些新的研究方向?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недель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30 июля 2025 г. в 16:30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1 ч. 35 мин.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