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中国的企业在学习和发展上面的一些变化,从最早的这种师徒制到后来的这种标准化的培训,再到现在我们说的这种赋能和共创。
咱们先来聊一聊这个企业学习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要去回顾这四十多年的这个企业学习的发展历程呢?
因为中国的企业这四十多年,从最早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这种数字化的浪潮,其实企业学习的方式也是跟着一步一步的在演变的对。从最早的这种个人的经验到现在我们说的这种激活组织的智慧,其实每一步都饱含了企业家们的探索的过程和痛苦的转型。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开始重新定义商业的规则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回头看企业学习,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决定组织生死存亡的关键命题。
你觉得就是80年代到90年代这种师徒制在企业里面,它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呢?
那个时候的企业很多都是从家庭作坊或者说这种乡镇企业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就是知识传递的一个核心。比如说有一个五金厂,他就是靠一个退休的师傅,特别会磨一种刀,然后他的那个零件的精度就非常的高。他就是带徒弟也是要摆酒拜师,要好几年才会把这个关键的步骤教给你听起来这个模式对师傅的依赖性特别强。
对啊,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命门。就有一个鼓风机厂,就是它的总装师傅被人家挖走了。挖走了之后它的产品的故障率就直接减半儿。对,然后还有一个就是重型机械厂,他们培养一个能够操作躺床的工人就要三年。他们订单来了之后,就因为工人不够,就眼睁睁的看着订单溜走。所以就是当你的企业要从几十个人要扩张到上百人的时候,这种模式就没有办法满足你对知识传承的效率的要求了。同时老师傅他也会留一手,他也不会让你去挑战他的这些经验,所以创新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后来就是9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20年这一段时间,这个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它是怎么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的?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呢?
这个时候就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走向规模化了。
所以你要让成千上万的人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把事情做好。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种标准化的培训体系。比如说华为大学,他就是把每一个岗位的技能都拆解成非常细致的模块。比如说一个基站的安装,它会有12个步骤,然后36个关键动作都有配套的视频。你就可以很快的让一个新人具备上岗的能力。包括一些家电企业,他们甚至可以做到让一个流水线的工人七天就可以独立工作。听起来这个确实大大提升了企业培养员工的效率,对,没错,所以这个就是支撑了中国制造的崛起。
但是当数字经济的时代来临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标准化的课程他没有办法跟上这种变化的速度。
比如说有一个零售企业,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开发了200门标准课程。但是当他需要转型做新零售的时候,他发现这些课程几乎没有办法帮到他的员工去做直播带货。然后包括一些服装企业,他送他的高管去读商学院,回来之后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它的库存周转的问题。所以就是学和用没有办法结合。
所以就是20年之后,为什么这个赋能共创会成为一个趋势?它到底有什么好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
因为20年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这个VUC的时代,然后加上AI的革命。所以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让知识快速的过时。比如说有一个互联网公司,他请人来讲元宇宙营销,讲完之后半年这个概念就凉了。
包括麦肯锡的研究也表明,数字化技能的半衰期已经从五年缩短到了两年半。就是你刚学完可能就已经没用了。所以这个时候传统的培训模式就没有办法帮你去应对这样的变化。这个确实技术的发展太快了,这个传统的培训确实很难跟上。
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种赋能共创的模式。比如说海信它有一个信任计划,就是他的高管团队通过这种沉浸式的研讨,把用户至上的这种文化转化成了非常具体的业务的准则。然后包括他们通过这种coffee break的这种工作坊,把他们的新品的交付周期从17周压缩到了八周。包括淘宝大学,他们是让这些top卖家来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包括有一个医药企业,它是用AI来模拟客户的场景,让他的销售去练习。
包括有数据表明,就是86%的企业家都认为传统的培训已经没有办法满足需要了。比如说有一个新能源企业,它通过这种战略工作坊,把他的新产品的上市周期缩短了40%,知识的转化率提升到了70%以上。所以这些都是这种新模式带来的一些实际的成效。
所以你觉得中国企业的学习方式为什么会从知识传递转向智慧共生?
因为随着这种从师徒制到企业大学的这种发展,其实企业学习的核心已经从少数人将知识传递给多数人,变成了激发每一个人的智慧,并且让他们能够彼此共享。然后赋能共创,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实现这种智慧共生的一个手段。尤其是现在AI又在重新定义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所以企业家的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让员工去掌握更多的信息,而是打造一个能够让组织自己变得更聪明的机制。
所以你是说这种转变其实是跟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没错,就像管理赋能研究院的院长高松他说的,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在于你能不能够把一线的问题转化为组织进化的动力。所以赋能共创它其实不光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升级,它更是一个组织范式的革命。它会让企业从一个机械的系统变成一个生物的系统。就是他自己可以去适应这个环境的变化,这才是在不确定当中生存下去的根本的方法。
一起来探索这段精彩的演变历程,看看智慧共生如何引领未来!
02:03 制造业崛起背后的培训模式革新:九十年代末至二零年代的挑战与变革
04:04 赋能共创:中国企业的学习方式升级与组织范式革命
06:07 赋能共创:打造生物系统的组织范式,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25 août 2025 à 04:04 UTC
- Durée8 min
- Épisode4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