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記住比想要更重要」,零粉絲也能成為品牌霸主《自媒體行銷》|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7

    2小时前

    「記住比想要更重要」,零粉絲也能成為品牌霸主《自媒體行銷》|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7

    TOYOTA 轟動全台 震撼獻禮! 本月入主指定車款,就送Sony天空聲道劇院,再享最高80萬0利率、最高3萬舊換新圓夢金、2萬配件金及5年14萬公里延長保固,總價值最高超過16萬元!了解更多: https://fstry.pse.is/7tyqeu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月城南廣告】Podcast 製作服務 聯繫信箱:podcast@lumosads.biz 腳本企劃 | 錄音剪輯 | 創立頻道統包服務 月城南官網: https://fstry.pse.is/7uvfkw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這一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節目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深入介紹了他認為在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自媒體行銷:短影音時代打造IP和流量變現》。作者是行銷界極具聲望的加里・維納查克(Gary Vaynerchuk),他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與現代社群平台特性密切結合的行銷觀念。郝哥以自身經驗作為案例,詳細說明了這本書如何在實務操作上改變了他的行銷策略與成效。 節目一開始,郝哥強調「TikTok化」是目前廣告行銷最重要的趨勢。他指出所謂TikTok化,其實就是「短影音化」的概念。他回顧自己多年經營Facebook與Instagram的經驗,在尚未採用短影音之前,帳號成長停滯不前;而自從積極投入短影音創作後,無需投入廣告費,流量與粉絲數都出現了顯著成長。他以具體數字舉例,像是Facebook粉專從3.5萬人提升至6.6萬人、Instagram從600人暴增至1.5萬人,證明短影音的實質影響力。 在談到行銷的本質時,郝哥提出「記住比想要更重要」的觀點。他認為消費者之所以會購買某項產品,不是因為它多吸引人,而是因為它首先被記住了。 因此,品牌的第一步是創造記憶點,而短影音正是建立這種記憶力的關鍵工具。人們現在的注意力極為短暫,平均僅8秒,略高於金魚的7秒。如果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引起注意,那麼訊息基本上就失去了價值。 他進一步說明了目前的演算法轉變:從「社交圖譜」轉向「興趣圖譜」。過去的平台推薦內容是根據使用者關注的人,現在則是依據使用者的興趣。這意味著,創作者即使粉絲不多,只要內容切中目標受眾的興趣,也能取得大量曝光。因此,不再是「誰說的」重要,而是「說了什麼內容」才決定能不能吸引關注。 接著,郝哥討論了「反饋比設計更重要」的概念。他強調,在這個變動快速的行銷環境中,與其花大量時間做完美規劃,不如快速測試與調整。郝哥也引用書中對廣告策略的比喻,指出傳統的廣告如同「長期投資」,需要大量資源與耐心,而現代行銷則像是「當沖交易」,快速釋出訊息、收集數據、即時修正。短影音的門檻低、成本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以極低的代價取得高關注,進而發現市場偏好。 作者Gary Vaynerchuk在書中提出的核心觀念之一是:要在短影音行銷中成功,需要掌握六大變數。郝哥在節目中談到了前三個。 首先是「同類的族群」內容一定要針對明確的受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賽道」,製作內容前要問自己是做給誰看的。 第二是「平台與文化」不同平台(如FB、IG、TikTok、YouTube、小紅書、Bilibili等)有各自的風格與族群,必須理解平台文化,才能用對的方式傳遞訊息。 第三是「策略性的自然內容」不要等到內容完美才發出,而是要大量、自然地發佈,不斷實驗、收集反饋並持續優化。 郝哥特別認同作者提出的「不要創作,只要去做」這句話。他指出,不是你想說什麼就重要,而是觀眾是否聽得懂,是否感興趣。因此不需要過度雕琢內容,而應該多產出、多嘗試,靠數量與持續累積來提升品質與觸及。 節目尾聲,郝哥強調「破圈」與「擴大曝光」的重要性。他指出,當你發現某則內容表現不錯時,要將資源集中投入在有效的內容上,例如透過廣告或不同平台的再發布,讓好的內容被更多人看見。並舉例AB測試的概念,說明行銷的本質是測試與修正,而非一開始就追求完美。 這一集Podcast結合作者理論與郝哥親身實踐,證明了短影音在當代行銷中的強大威力,也鼓勵聽眾勇於嘗試、快速行動、持續優化,才能在這個注意力分秒必爭的時代,真正被看見與記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4 分钟
  2. 每個人都有一本《命定之書》在等著他;讀了之後,人生自此不同|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51

    1天前

    每個人都有一本《命定之書》在等著他;讀了之後,人生自此不同|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51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7tgjx7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愛瑞克(愛大),分享他的新書《命定之書》 他們從彼此年輕時接觸過的書籍談起,像是《總裁獅子心》與卡內基的經典著作,延伸討論閱讀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歷程,尤其是在低潮時期帶來轉捩點。憲哥提到自己在房仲擔任店長時,公司規定要讀《總裁獅子心》,當時雖然未有深刻體會,但多年後回想,這本書確實在他人生服務與銷售的道路上建立了核心觀念。 愛瑞克則分享自己在家境破產、人生谷底時,偶然接觸到《總裁獅子心》,甚至親眼看到作者,給了他兩個深刻信念:「努力比學歷重要」以及「慈善要從年輕做起」,這讓他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甚至把PTT帳號改為“慈善公義”,立志從年輕開始實踐這個信念。 而卡內基的書則是在他失戀時陪伴他度過低潮,讓他建立起處世哲學,像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成為他的核心人生信條。 《命定之書》的書名源於他49歲時進行的人生總結,也呼應中國創業家李笑來提出的「七年就是一輩子」理論:人生可以每七年重新定義與重啟,即便過去失敗,也不代表未來沒有機會重來。 愛瑞克提到,這本書正是他第七個「七年」的結束與第八個七年的開始,是對多年大量閱讀的總結,也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那些沒有閱讀習慣的人。 他提及自己每年閱讀約1000本書,但重點不在於數量,而是希望從中精選出200本優質書籍分享給讀者。這過程需先進行大量速讀,篩選出有價值的書再細讀。他強調,很多人會卡在一本書沒看完就不願翻下一本,反而扼殺了持續閱讀的動力。 因此他鼓勵速讀後再判斷是否值得深入,並以 ICE 模式(印象 → 選擇 → 探索)作為選書與閱讀的架構。 至於如何挑書,他分享了幾種方法,其中最推薦的是「從經典挑選」——經典書籍會長時間被引用、影響深遠,也更能反映深層價值。他舉《極限賽局》為例,並說明書中他寫的推薦序,其靈感來自英國前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的名言「人生苦短,豈容卑微」,這正是經典智慧能帶來的震撼與高度。 相 《命定之書》不只是一本關於書的書,更是一種邀請,邀請讀者透過閱讀,尋找自己的命定之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分钟
  3. 金磚領導人峰會,缺席創新高影響力大減?/香港IPO再攀高,亞洲金融中心再次回歸?|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3

    2天前

    金磚領導人峰會,缺席創新高影響力大減?/香港IPO再攀高,亞洲金融中心再次回歸?|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3

    摘要 一, 7月6日,为期两天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开幕。 值得注意的是,僅六個國家元首到場,出席率創歷史新低。習近平罕見缺席該峰會,中共總理李強的發言也轉向謹慎,另外,在「去美元化」、巴勒斯坦局勢、伊朗問題等敏感議題上未達成共識,其中印度和南非明顯開始靠攏美國,進一步暴露出金磚陣營內部裂痕加深。 川普也沒有閑著。7月8日,川普在白宮與內閣官員開會期間表示,金磚國家「很快」將被徵收10%的關稅。7月9日,川普公布了對八個國家的新關稅,其中巴西的稅率最高,達50%。明顯針對的是巴西和中國的越走越近。 我們怎麼看待這次的金磚領導人峰會狀況?在美中對峙中又透露了哪些訊息? 二, 7月9日,港交所迎來年內最擁擠的一天,藍思科技、極智嘉-W、峰岹科技、大眾口腔、訊眾通信共5家公司一起在港股上市,另外還有一家ETF上市,現場6面銅鑼同時排開、同時敲響,金融大會堂內更是摩肩接踵。 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勢頭持續向好,新股市場活躍,上半年共完成42宗首次公開招股發行,合共集資額逾107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增加約22%,暫列 全球第一。 此外,大陸資金的湧入也大大提高了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為IPO活動和二級市場創造了強大驅動力,有部分內地A股公司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此在保持內地業務的同時獲得國際資本。 如今,2019年曾經的昔日美好似乎又回來了。7月6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股2025年勢頭持續向好,2025年上半年,恆生指數累計上升20%,升幅位列全球前三位,以點數計,是港股市場歷來最大的上半年升幅。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真的回來了嗎?曾經的那些挑戰消失無蹤了嗎?我們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 分钟
  4. 讓你再難的學問都學得會,12條最強學習法則《超速進步》|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6

    6天前

    讓你再難的學問都學得會,12條最強學習法則《超速進步》|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6

    在這集《天下文化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熱情介紹了一本對所有希望提升學習效率與專業能力的人極具幫助的書籍:《超速進步:從新手到專家,十二條精通各領域的學習法則》(Get Better at Anything),作者是史考特·洋(Scott H. Young)。這本書不只是單純談論學習技巧,它深入解析了學習背後的原理與實踐策略,同時結合了許多生動的故事與案例,讓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 郝哥首先介紹了作者本身的多元背景,這位作者不僅是研究數學的學者,還是爵士樂手、西洋棋高手、科幻小說作家以及高爾夫球選手,這樣多才多藝的人,對學習的研究自然具備極高的說服力。他用自身實踐的經驗與研究,提煉出十二條能夠應用於任何學習領域的法則,並歸納成三大核心階段:觀察、實踐與回饋。 節目一開始,用俄羅斯方塊的演變為例,說明了「學習原理」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產生巨大轉變。這款三十多年前的遊戲因為YouTube的流行而重新爆紅,不是因為遊戲變了,而是因為高手們將自己的破關過程影片化,讓全世界的玩家都能觀察高手的動作並學習。這就突顯了學習的第一個核心:「觀察」向他人學習的力量。 郝哥深入說明觀察的重要性,並舉出數學家懷爾斯如何解開費馬大定理的歷程。懷爾斯形容這個學習過程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步步前進,最終摸到燈的開關而點亮整個空間,代表了學習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持續探索,哪怕是在看不見希望的狀態下。觀察並不總是依賴視覺,有時是透過「感知」與「直覺」摸索前進。 接著郝哥強調「模仿」的價值。他指出,模仿不是與創造對立,而是創造的種子。以文藝復興時代為例,許多藝術大師都是從長年的模仿與學徒制中紮實累積出技藝。例如達文西所在的年代,畫家需歷經多年的學徒訓練,從基礎練起,才能開啟創作的自由。郝哥也引用了他學國標舞的經驗,說明只有打好基本功,未來的變化與創意才有根基。 觀察的第三個面向是「及早成功經驗」,郝哥用海倫凱勒的故事做說明。她在啟蒙階段透過摸水與感知「Water」這個字,產生了第一次成功學習的連結,這種小小的成功經驗激發了她後續驚人的學習動力。作者強調:「不是失敗為成功之母,而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正向回饋與成功經驗,才能真正強化學習的慾望與動力。 此外還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察觀念:經驗有時會「隱形」專家的知識。很多高手未必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因為太習慣「這樣就行了」。因此,真正的學習者應該具備拆解的能力,能將專家的行為一步步還原,形成自己能理解與練習的具體步驟。郝哥分享自己學拉二胡、游泳與SOP訓練的經歷,說明拆解的必要性,因為只有當知識被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動作,才是真正能「用得上」的學習。 在談完觀察後,郝哥進入第二階段:實踐。 實踐的本質就是「做」。郝哥強調,想太多都是問題,去做才會得到答案。而實踐的第一條原則是「難度的甜蜜點」練習的內容要在挑戰與可行之間取得平衡。太難會讓人挫敗,太簡單則不進步,最好的方式是選擇80%能掌握、20%具有挑戰性的內容,這樣才是拓展「舒適圈」的最佳方式,而非一味強迫自己跳脫它。 學習是一種態度、一種過程。觀察、實踐與回饋這三個階段,是現代人能在任何領域「從新手變專家」的關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你必須願意開始,願意多試一次,願意觀察與模仿,也願意用成功的小火苗,燃起長期堅持的動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5 分钟
  5.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 天下文化 書房憲場 Podcast EP50

    7月9日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 天下文化 書房憲場 Podcast EP50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李崇義,分享他的新書《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憲哥開場就分享李崇義老師,在書裡的一段故事,他們初到北京生活,太太因餐廳的衛生、食物的溫度等問題感到不悅,崇義卻認為「有得吃就不錯了」,於是雙方因價值觀的差異產生了爭執。 這個情境看似是餐點不符合期待,其實背後隱藏的是太太對於環境的不安與期待落空,而崇義則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未被認同而產生委屈。 崇義藉由這個故事點出:「你以為的問題,其實可能不是問題」,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與理解自己內心的情緒和關係裡的期待。 崇義進一步延伸說明,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來自我們內在的感受未被看見。例如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雖然自己在外工作,回家也會請家人吃飯,自認為一點都不小氣,卻仍被父親誤解甚至責備。 這使他意識到,衝突的根源不在於是否「買牛肉」,而是雙方內在的情緒未能被充分表達與理解。他強調:當我們只想解決外在的問題時,往往忽略了真正需要處理的,是我們內心的失落與渴望。 這也是整本書的主旨之一:以表面問題為入口,實際上是帶領讀者進入自我覺察的深層歷程。用日常生活中真實又常見的故事,引導讀者認識到,許多糾紛與痛苦,其實來自我們忽略了自己或他人真正的需求與情緒。 節目也談到李崇義書中的核心模型——“OMIYA” 方法,這五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五種重要的內在歷程與應對策略。憲哥特別提到,他很喜歡書中一張圖一個冰山的示意圖,從巨大難以掌控的冰山,慢慢縮小到可以處理的範圍,象徵著當我們理解自己內在真正的渴望與情緒時,問題也會變得清晰、可解。 在節目後段,兩人聊到另一個觸動人心的案例——電影《Gran Turismo》中的真實改編故事:一位年輕賽車手從虛擬世界走入真實賽場,卻在第一場比賽中發生撞死人事故而陷入自我否定。 他的教練帶他回到事故現場,告訴他:「這場事故不能定義你是誰,但你如何回應它,將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例子再次呼應書中的主軸:事件本身並不定義我們,反應才是關鍵。 節目尾聲,兩人也談到五種愛的語言與「精心時刻」的重要性,並呼籲大家在關係中要多些覺察與連結。李崇義提醒,當我們感到委屈時,不妨先對自己說:「這是我的情緒,不是對方的錯」,唯有先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與靠近對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1 分钟
  6. G7 選擇折腰,國與國關稅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對富豪的課稅,正如何讓全球政治人物頭痛?|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2

    7月8日

    G7 選擇折腰,國與國關稅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對富豪的課稅,正如何讓全球政治人物頭痛?|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2

    隨著大美法案過關,川普的所向披靡越演越明顯,事實上,隨著川普越來越強勢,美國確實重新拿回了國際主導權,這種權力天平的轉向,短期內為美國帶來強勢自主的表象;但從長遠來看,已經讓過去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進入了一個不穩定期。 今天的主題我想放在稅負變化可能引起的各種新壓力。分別聚焦 國與國的企業稅負;還有各國越來越濃的仇富心態對富豪的影響? 一, 6月28日,G7 國家發表聲明表示,各成員國已與美國達成關鍵協議,將建立「並行制度」(side-by-side system),讓美國企業免於遵守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的部分條款,藉此來避免一場全面的稅收戰。 非營利組織Tax Analysts稅務律師戈德說,「這是美國的一大勝利」。但非營利組織「租稅正義聯盟」則把G7方案稱為「草率的讓步」,這將導致「全球最低稅負制」協議的「失效」。這就像象徵全球的船身出現了一個像美國那麼大的破洞,這艘船怎麼可能再次浮得起來。」 看來國與國的關稅博弈即將進入第二回合,我們要怎麼解讀這個議題? 二, 7月1日,西班牙和巴西聯合發起一項全球倡議,呼籲對超級富豪徵收更高稅 率,確保最富裕人群承擔應有的稅收責任,以應對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 這個倡議呼應了去年G20國家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會議上達成的一項共識,即制定首個針對“高淨值個人”的全球聯合稅收議程。 首先,6月23日,據說瑞士將公投決定是否提高富人的遺產稅和贈與稅率至50%,此舉已引發超級富豪的焦慮,當地的律師與銀行家警告,恐掀起出走潮。此外,在西方富豪的聚居地英國倫敦,執政的工黨以「富人加稅」爭取選票,新的稅收政策變動已經讓更多高淨值人士(HNWI)重新評估自己的居住和投資選擇,甚至選擇離開英國。就連亞洲富豪最青睞的新加坡也出手了,剛剛選舉勝利的人民行動黨正試圖透過對富人加稅來縮小貧富差距,這已經獲得了勞動階層的支持。 我們要怎麼看待最近這波全球針對富豪的徵稅行為?各國政府又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4 分钟
  7. 7月4日

    KPI訂好了,為什麼團隊還是動不起來?張敏敏告訴你關鍵在「對齊」!|【領導影響力學院✕對話領導力】EP11

    🔥 領導不是寫下目標,而是帶著大家一起走到終點。 透過張敏敏老師多年輔導企業的經驗,提出如何讓組織上下游都能對焦目標、彼此協作、策略得以落地的實戰心法。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套經得起驗證的領導工具組。 🌟 本集亮點 為何組織「表面目標一致」卻仍各自為政? 你急著帶隊衝刺時,有沒有想過:大家真的跟上了嗎? OGSM四個元素如何串起策略、行動與文化? 從願景到執行,打造真正能動起來的對齊系統! 🎙 主持人:遠見領導影響力學院副執行長 梁曉華 🎙 來賓:策略系統實戰專家 張敏敏老師 👉 想更深入學習張敏敏老師的策略落地心法? 📣【張敏敏|OGSM策略實戰班 — 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 聚焦三大領導核心:策略地圖設計、OGSM架構導入、跨部門整合實踐,讓你學會真正讓組織「聽得懂、願意做、做得到」! 👥 適合對象: 企業主、專業經理人、接班人、部門主管與其團隊 📅 上課時間: 台北班|2025/7/16、7/17、8/6、8/7、9/3、9/4 台中班|2025/7/31、8/1、8/14、8/15、9/30、10/1 📌 現正招生中,立即了解更多詳情與報名資訊: 👉 台北班: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course/1386 👉 台中班: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course/1385 關注《領導影響力學院》更多的社群 🔗領導響力學院: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 🔗官方LINE:https://page.line.me/261gabt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分钟
  8. 一輩子都瘦用的增肌減脂飲食法,減重醫師蕭捷健的碳水循環飲食指南《碳水循環》|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49

    7月2日

    一輩子都瘦用的增肌減脂飲食法,減重醫師蕭捷健的碳水循環飲食指南《碳水循環》|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49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蕭捷健醫師,他帶著新書《碳水循環》登場分享「減重迷思與碳水循環」的正確觀念分享,該如何透過正確的營養與運動策略達成健康減脂、有效增肌的目標。 蕭捷健醫師表示,他之所以寫書,是希望幫助更多人跳脫錯誤減重迷思,例如「不吃早餐就能瘦」或「吃得越少體重就會越輕」等觀念。他強調,當人長期攝取太少熱量、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進入「饑荒模式」,反而降低新陳代謝,並提高脂肪儲存率。 這是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生存策略,讓身體能在食物匱乏時撐得更久。這也就是為什麼「吃很少但瘦不下來」的狀況經常出現。 談到運動與減重的關係,蕭醫師特別指出,許多人誤以為「運動越多越能瘦」,結果反而事與願違。他舉例一位劉小姐的案例,她每天運動半小時、飲食極為清淡,體重卻沒有明顯變化。 原因是身體感受到壓力與能量缺乏,反而開啟防禦系統,減低燃燒效率。他建議運動頻率降至每週三次,一次一小時,並且在運動日大量補充碳水,讓身體解除危機警報,轉而正常運作、啟動代謝。 「碳水循環」這個核心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安排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依照週期做調整。 例如在運動日進行「高碳日」,補充白飯、義大利麵、貝果等精緻碳水;非運動日則安排「低碳日」,限制碳水攝取,選擇以非澱粉類蔬菜為主,如竹筍、紅蘿蔔等;其餘日子則為「中碳日」,以糙米、地瓜、燕麥等為主食來源。 這樣的循環可以有效「騙過」身體,避免進入適應性停滯期,進而持續燃燒脂肪。 蕭醫師從運動生理的角度談到「中速運動(Zone 2)」的概念。他指出,當我們從輕鬆走路、聊天(Zone 1)進入中強度運動,如超慢跑、心率在120~130之間的運動時,身體會同時燃燒脂肪與糖原。 如果這時身體內沒有足夠的碳水來源作為能量,身體就會拆解肌肉轉為葡萄糖燃燒,反而損失寶貴的肌肉量。因此,即便是早晨運動,也建議吃點碳水化合物,如香蕉或麥片,避免進一步消耗肌肉。 《碳水循環》不僅打破大眾對減肥的迷思,更透過醫學與科學實證的角度,教導大家如何聰明吃、有效動。 蕭醫師提出的碳水循環策略,是一種兼顧科學邏輯與實際生活的飲食方式,尤其適合那些「已經很努力但還是瘦不下來」的朋友聆聽、參考與實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8 分钟
4.7
共 5 分
36 个评分

关于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还喜欢

若要收听包含儿童不宜内容的单集,请登录。

关注此节目的最新内容

登录或注册,以关注节目、存储单集,并获取最新更新。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