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episodes

“以读攻读”是一档从各类出版物出发,谈论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播客。我们期待重现经典作品的力量,也注目当下世界格局的最新趋势。我们强调“阅读”的动作,相信“阅读”的价值。深焦Deepfocus旗下子栏目。

以读攻‪读‬ 深焦小主播

    • Society & Culture
    • 5.0 • 2 Ratings

“以读攻读”是一档从各类出版物出发,谈论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播客。我们期待重现经典作品的力量,也注目当下世界格局的最新趋势。我们强调“阅读”的动作,相信“阅读”的价值。深焦Deepfocus旗下子栏目。

    022 集权、迫害与流亡,纳粹统治下的文学生死录

    022 集权、迫害与流亡,纳粹统治下的文学生死录

    1933年2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随即对文艺界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与迫害。短短的几个月内,大量的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枪决,或被迫逃离德国。这是德国黑暗时代的开始,艺术在集权恐怖统治之下最先受伤。托马斯·曼、埃尔莎·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这些鼎鼎大名的艺术家纷纷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纳粹的上台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为何集权者总是厌恶现代主义?在黑暗的时代,作家依据什么做出判断,又走向了哪些不一样的道路。艺术与权力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本期节目我们从《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讲述在德国最黑暗的时代作家们的遭遇。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6:21  一战之后魏玛共和国混乱的现状
    00:11:09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守城主义
    00:16:59  浪漫主义思潮对纳粹上台产生的推动作用
    00:31:07  纳粹上台之后所推行的文化政策
    00:36:19  极权主义厌恶现代主义,青睐现实主义的原因
    00:47:46 1933年文艺界人士对当下形式做出判断的依据
    00:56:51  部分知识份子做出错误选择的原因
    01:06:03  托马斯·曼在一战之后经历的思想转变
    01:11:30   浮士德精神与纳粹崛起的联系
    01:16:05 《文学之冬》的日记体写作方式带来的临场感
    01:23:17  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曼在慕尼黑的别墅中,1932
    涉及作品:
    乌维·维特施托克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艾恺《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
    雨果《巴黎圣母院》
    歌德 《浮士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诺曼·奥勒《亢奋战:纳粹嗑药史》
    托尼·朱特 《责任的重负》
    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
    朱利安·巴恩斯《时间的噪音》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和海伦娜·魏格尔,丹麦,1936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Das Lied derDeutschen
    中插:Orchestral SuiteNo. 2 in B Minor, BWV 1067: VI. Menuet
    结尾:Franz Liszt——爱之梦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32 min
    021 保罗·奥斯特离世,他的写作始于闪电与死亡

    021 保罗·奥斯特离世,他的写作始于闪电与死亡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之中,从大洋彼岸的美国传来一条噩耗,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因癌症去世,享年77岁。早在2022年3月,奥斯特现任的妻子就向公众告知奥斯特已经身患癌症,随后他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去年11月,奥斯特还出版了自己的最后一本作品《鲍姆加特纳》,不到半年之后,他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保罗·奥斯特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被大规模地引进到国内,《纽约三部曲》,《幻影书》,《孤独及其创造的》都是深受中文读者喜爱的作品。奥斯特的写作带有一种强烈的氛围感,他善于描绘陌生的城市,孤独的陌生人和不期而至的意外,让主人公踏上一次次追寻的旅程。
    本期播客我们再来好好聊一聊奥斯特这个作家,讲讲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说说他还有那些我们不熟悉的一面,也再来缅怀一下这个伟大的作家。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28 对保罗·奥斯特的印象
    00:07:21 奥斯特的创作生涯与自传的写作特点
    00:13:57 奥斯特小说在主题上的重复性
    00:23:48 奥斯特小说对偶然性的探索
    00:32:54 奥斯特小说与后现代文学的关系
    00:37:24 后现代小说对抽象化城市和人物的描绘
    00:49:47 奥斯特与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关联
    01:05:05 奥斯特与库切之间的深厚友谊
    保罗·奥斯特与张国荣
    涉及作品:
    保罗·奥斯特《幻影书》《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纽约三部曲》《穷途,墨路》
    《隐者》《偶然的音乐》《4321》
    保罗·奥斯特/ J.M.库切《此时此地》
    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詹姆斯·伍德《私货》
    托马斯·哈代《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永远在上》
    查尔斯·巴克斯特《爱情盛宴》
    唐·德里罗《大都会》
    菲斯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马丁·艾米斯《时间箭》《夜行列车》《雷切尔文件》《与陈词滥调一战》
    村上春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Leonard Cohen —— A Thousand Kisses Deep
    中插:Dave Brubeck——The City Is Crying
    结尾: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22 min
    020 亲美还是反美?被迫做出选择的日本人

    020 亲美还是反美?被迫做出选择的日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战败。自此美军开始对战后日本的全面占领。这是一段极为特殊的历史,在占领的过程之中,美军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日本完成了现代化。
    作为日本邻居的我们,在二战之中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承受了非常大的伤害。然后在二战之后,我们和日本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日本的重建,日本的现代化,日本国民性的塑造,日本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都和战后的美军占领有很大的关系。
    本期节目我们借着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聊一聊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占领之下,日本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日本民众又在经历着什么,他们对作为占领者的美军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嘉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日本天皇与麦克阿瑟
    时间轴:
    00:03:32 二战之前的美日关系,黑船事件给日本带来的变化
    00:11:31 二战之后,美国对日本施行全面占领策略的原因
    00:22:26 在美国的全面占领之下,日本政府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00:28:22 日本民众对占领着美军的态度
    00:35:50 五六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众对美军态度的转变
    00:48:29 美军占领对日本现代化所起到的作用
    00:52:59 今天的日本形象与美军占领的关系
    00:56:18 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方式的变化
    01:11:00 美国对日本的新”殖民“模式对今天世界的影响
    乘坐“巴丹号”降落再厚木机场的麦克阿瑟
    涉及书籍:
    吉见俊哉《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森村诚一 《人性的证明》
    日比谷十字路口附近,1946年7月日本的街头景致
    涉及电影:
    《人证》(佐藤纯弥,1977)
    《秋刀鱼滋味》(小津安二郎,1962)
    《华丽家族》(山本萨夫,1974)
    《金环蚀》(山本萨夫,1975)
    在美军家属住宅前庭除草的日本人以及在观望的美国女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中岛美雪 — 旅人のうた(旅人之歌)
    中插:間宮芳生 — ほたる
    结尾:中岛美雪 — 永遠の嘘をついてくれ(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位于东京台场的自由女神像!透过彩虹大桥可以看到东京塔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25 min
    019 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他的遗作比《百年孤独》更孤独

    019 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他的遗作比《百年孤独》更孤独

    今天是2024年4月17日,也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马尔克斯大家应该都非常地熟悉,1982年诺贝文学奖的得主,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代表人物,《百年孤独》更是所有外国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马尔克斯还对我们国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渊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百年孤独》第一次出现在国内的时候,启发了一大批我们国内的作家,直接影响了我们国内的文学装作。
    在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之际的现在,他的遗作《我们八月见》终于和我们见面了,而且这一次还是非常难得的全球同步出版,简体中文版是由国内一直经营和出版马尔克斯作品的新经典文化在3月6日一同推出。马尔克斯长子回忆录《一次告别》也同时推出。点击此处可以领取优惠券。
    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马尔克斯这本遗作,他晚年的写作,以及他对拉美文学大爆炸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嘉宾:
    侯健
    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豆瓣年度译者,译有《两种孤独》《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略萨谈博尔赫斯》《艰辛时刻》《终了之前》等作品近20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11 作为马尔克斯的遗作,《我们八月见》坎坷的出版经历
    00:17:51 为了全球同步出版,译者和编辑付出的努力
    00:24:48 马尔克斯晚期作品主题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00:40:57 “老去”这个主题在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延续与传承
    00:52:38 《我们八月见》是写的老年人的爱情,还是爱情的老去时?
    01:00:56 《我们八月见》身体性的描写与其主题的关系
    01:08:48 换上阿兹海默症对马尔克斯写作的影响
    01:16:00 如何看待作家离世之后出版遗稿的问题
    01:27:48 拉美文学大爆炸为什么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1:36:07 马尔克斯在中国受到最大喜爱的原因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巴尔加斯·略萨
    涉及作品:
    加西亚·马尔克斯《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活着为了讲述生活》《苦妓追忆录》《我不是来演讲的》《我们八月见》
    若泽·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
    罗贝托·波拉尼奥《科幻精神》
    巴尔加斯·略萨 《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
    塞万提斯《唐吉可德》
    金庸《神雕侠侣》
    胡里奥·科塔萨尔《跳房子》
    胡安·鲁尔福 《燃烧的平原》
    卡米洛·何塞·塞拉 《杜瓦特家族》
    罗德里戈·加西亚《一次告别》
    晚年的马尔克斯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Buena VistaSocial Club——Dos Gardenias
    中插:GustavoSantaolalla——De Usuahia a la Quiaca
    结尾:Jorge Drexler——Al Otro Ladodel Río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47 min
    018 从《沙丘》到《基地》,帝国是人类注定的未来么?

    018 从《沙丘》到《基地》,帝国是人类注定的未来么?

    刚刚过去的这个三月,有两部根据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上线了,一部是维伦纽瓦根据弗兰克·赫伯特小说《沙丘》改编的电影,另一部是网飞根据我国作家刘慈欣小说改编的《三体》的剧集版。从广义上来说,这些作品都可以归类到一种类型之下,就是“太空歌剧”,而且它们之中都出现了一个相同的元素,就是帝国。
    科幻作品,特别是太空歌剧,这种展示未来某种可能性的作品,却总是反复出现帝国这种古老政治体制,而且刚刚在叙事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沙丘》和《三体》,包括阿西莫夫的《基地》,甚至在《星战》里,帝国在故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那么今天这一期节目呢,我们聊一聊科幻作品,特别是太空歌剧之中为什么总是出现帝国这种意象,它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思潮。
    《基地》
    嘉宾:
    陈楸帆
    著名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银翼杀手》
    时间轴:
    00:04:23 科幻作品的时代局限性
    00:08:10 太空歌剧诞生的背景与主要特征
    00:10:33 人类历史中帝国的起源与演化
    00:20:11 太空歌剧中总是出现帝国的原因
    00:30:43 科幻帝国的塑造与历史的关系
    00:35:50 勒古恩女性视角的帝国中去人类中心化
    00:39:55 《一无所有》中对冷战的隐喻
    00:44:15 太空歌剧中与帝国相伴出现的宗教元素
    00:49:01 太空歌剧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00:58:51  商业帝国,一种帝国的新形势
    01:06:00 科幻小说的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涉及作品: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
    罗伯特·海因莱因《严厉的月亮》
    厄休拉·勒古恩 《海地传奇》《一无所有》《黑暗的左手》
    菲利普·迪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弗雷德·特纳 《数字乌托邦》
    John Markoff 《PC迷幻纪事》
    《星球大战》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帝国进行曲》The ImperialMarch
    中插:Age of Empires II Main Theme
    结尾:I Vow to Thee MyCountry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11 min
    017 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文学正在加速死去!

    017 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文学正在加速死去!

    在上一期的节目之中,我们是聊了一聊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著名作家契诃夫,也是和大家说了一说19世纪俄国文学,包括整个俄国历史的一个大体的情况。动荡的时代,激烈的社会矛盾是孕育了俄国璀璨的文学。这样的文学与历史相互反哺的关系也延续在之后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在黄金时代之后又有白银一代,包括到了苏联时期,广大的俄国作家的生存状况,写作环境一直都不是很好。文学作品也变成了苏联和西方冷战角力中的一部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似乎俄罗斯文学一夜之间就从大众的视野之中消失了,或者说不再像之前一样受到大家的关注。当然这种不受关注并不代表俄语文学的真正消失。相反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还是一如既往地动荡。从叶利钦的痛苦的休克时期,到普京数十年的执政,再到2014年开始不断爆发的地缘冲突危机,俄罗斯的危机一直在持续着。
    那么今天这一期节目呢,我们就把视野放到当下的俄语文学,聊聊冷战之后,俄国文学的一个整体的生态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俄语作家在关注什么样的议题,他们对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是如何?
    嘉宾:
    昧拾金公爵
    俄罗斯文史译者,自由撰稿人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红领巾的夏天》
    时间轴:
    00:04:21 苏联时期作家普遍的生存和写作状态
    00:08:39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作家对苏联的复杂态度
    00:14:19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作家在写作主题上发生的变化
    00:16:19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对后苏联时代的解构与消解
    00:24:04 俄罗斯新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重建宏大叙事
    00:32:09 其他前苏联加盟国在后苏联时期的写作议题
    00:39:21 出版行业在后苏联时代的基本状况与面对的挑战
    00:50:49 当代俄罗斯二手书交易的特殊方式
    00:52:03 作协在今天的俄罗斯还存在么?
    00:56:30 俄罗斯官方对出版行业的态度。
    01:00:24 俄乌战争之后,生存愈发艰难的俄罗斯独立书店
    01:21:51 今天西方对俄罗斯作家的态度
    视频里书架上“外国代理人”的著作都被包在了牛皮纸盒里
    涉及作品: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米·阿·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瓦·拉斯普京 《告别马焦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佩列文《百事一代》
    索罗金《蓝色脂肪》《特辖军的一天》
    普里列平《萨尼卡》
    安德烈·库尔科夫《企鹅的忧郁》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记忆记忆》
    德·贝科夫 德米特里•贝科夫《帕斯捷尔纳克传》
    乔治·奥威尔《1984》
    墨香铜臭《天官赐福》
    “都是自由人”商店被枪击的橱窗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Кино -Группакрови (维克托·崔-血液型)
    中插:Наши Герои - За тебя, Родина-мать!(柳拜-为了你,祖国母亲!)
    结尾:Кино -КУКУШКА(维克托·崔-布谷鸟)
    扩展阅读:
    黑暗年代,俄罗斯的独立书店如何生存、工作、抵抗 
    加林娜·尤泽福维奇:《为什么当代俄罗斯文学在蓬勃发展》
    俄罗斯书店中的《1984》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1 hr 29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2 Ratings

2 Ratings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Disrespectfully
Katie Maloney, Dayna Kathan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Fail Better with David Duchovny
Lemonada Media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What Now? with Trevor Noah
Spotify Studios

You Might Also Like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忽左忽右
JustPod
禁止携带
Li Yanan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Talk三联
三联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