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心事有人知」是由鄧惠文醫師化身「阿惠」為你我的人生課題, 不論親子溝通、婆媳關係、夫妻感情、親戚五十..., 一 一解開難以梳理的問題徴結。 「心事有人知」也是「阿惠」首次挑戰以"台語"解析心理問題, 好聽不跳針,兼練台語唷! ‼【版權屬寶島聯播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有需求請來信告知】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http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https://reurl.cc/QbllyZ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Facebook】https://reurl.cc/xOZLrb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youtube】https://reurl.cc/V5Gj9Z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IG】https://www.instagram.com/psyknowyou/ ※合作邀約:fm991@superfm99-1.com.tw 節目回饋與反應:superfm985program@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誰說乖就不該喊累?長女的壓力為何沒人看見?ft.張慧慈(小花媽)

    قبل ٤٣ دقيقة

    誰說乖就不該喊累?長女的壓力為何沒人看見?ft.張慧慈(小花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在家庭裡,她是最早被說「懂事」的那一個。 不只是姐姐,不只是女兒── 她是一種角色,也是一種文化習慣。 這一集《心事有人知》,邀請《長女病》作者張慧慈(小花媽),和主持人鄧惠文醫師一起揭開: 為什麼在台灣,長女總被預設成照顧者、救援者? 她們真的不累,還是我們都太習慣她撐? 甚至男同志也懂這份長女的壓力? 她們值得被看見,也值得休息。 【🎧#長女病不是開玩笑,是你身邊的她,一直在撐的樣子】 「她最懂事」、「她不會抱怨」、「她一定會幫忙」—— 有沒有發現,家裡最可靠的那個人,從來沒人問她:「累不累?」 這集《#心事有人知》,我們請來《長女病》作者 #小花媽 張慧慈, 跟 #鄧惠文醫師 一起聊聊那些「不用教就會」的大人,是怎麼撐過來的。 而她們身上的沉默與壓力,其實也發生在同志、媳婦、獨生女的身上。 🎙本集重點: ✅ 誰說排行第一就該扛一切? ✅ 原來「懂事」是最早的委屈 ✅ 那些你以為她扛得住,其實只是她習慣不說 #長女病 #心事有人知 #張慧慈 #鄧惠文 #排行壓力 #照顧者的疲憊 #原生家庭 #情緒勞動 #她值得被照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٢٥ من الدقائق
  2. 不是每個長女都說得出口的累:我們欠她們一句「妳也是人」ft.張慧慈(小花媽)

    قبل يوم واحد

    不是每個長女都說得出口的累:我們欠她們一句「妳也是人」ft.張慧慈(小花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她是班上最早懂事的女孩,是家中最早會讀空氣的大人。 她總是在爸媽還沒開口前,就自己接下責任。 她可能沒說,但其實很累。 她,是長女。 這集《心事有人知》,鄧惠文醫師邀請《長女病》作者──張慧慈(小花媽),一起聊聊什麼是「長女病」? 為什麼那麼多長女總被當成不用抱怨的大人,連說「我不想」都覺得內疚? 長女的心酸,同志也懂?一場關於性別、排行與照顧文化的深度對話,等你來聽。 【🎧#長女病 是病嗎?還是我們都太習慣她撐?】 「她最乖」、「她最懂事」、「她最能幹」── 長女從來都不是最被照顧的那個,但卻最常扛下家裡所有事。 不說累、不喊痛,甚至連出國旅行都被說「怎麼不多陪媽媽?」😢 這集《#心事有人知》邀請《長女病》作者小花媽張慧慈, 一起聊聊那些被期待成為「榜樣」、「救援者」、「照顧者」的長女, 為什麼連說一句「我不想」都這麼困難? 而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她?或是——你就是那個她?💔 #鄧惠文 #小花媽 #長女文化 #原生家庭 #照顧壓力 #家中排行 #誰在承擔 #心事有人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٢٣ من الدقائق
  3. 你傷的是我,卻不是我來判你 ft. 戴伸峰

    ٢٣ يونيو

    你傷的是我,卻不是我來判你 ft. 戴伸峰

    桃園兒童藝術節6/21-7/13閃亮登場✨ 最精彩的主題活動7/5-7/6在桃園陽光劇場,7/12-7/13在龍潭運動公園,精彩表演不停歇,還有多元好玩的藝術市集,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出發,探索夢想星球! 活動資訊請上活動官網查詢👉 https://fstry.pse.is/7ruzf8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心事有人知》 📌 【你傷的是我,卻不是我來判你】|來賓 戴伸峰 「我被他傷得那麼重,為什麼不是我來決定怎麼罰他?」 這是我們收到的一則留言,也是無數受傷者的共同心聲。法律制度讓我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但真正承受痛的人,往往只能在一旁等待、旁聽、壓抑憤怒與無力。 而有些傷,根本上不了法庭── 像那位照顧母親30年的聽眾,每天被責備、羞辱,她說:「我不是沒盡力,我只是快撐不下去了。」 💬這些不是暴力的暴力,不會留疤的傷,是不是也該有人理解? 本集邀請🎓犯罪心理學者 戴伸峰 教授 從「情緒操控」「制度不公」到「寬容與原諒」, 帶你直視那些我們沒辦法判的罪、沒辦法說的痛。 🔍我們要問的不是:法律夠不夠嚴? 而是:我們,真的有給受傷的人一個出口嗎? 🎧完整收聽|《心事有人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٥٥ من الدقائق
  4. 我不是放棄婚姻,而是終於放下自己逼自己撐下去 ft. 吳孟玲

    ١٨ يونيو

    我不是放棄婚姻,而是終於放下自己逼自己撐下去 ft. 吳孟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 如果愛還在,為什麼我還是這麼痛苦?】 一位媽媽寫信告訴我們: 「我不是放棄婚姻,而是終於放下自己逼自己撐下去。」 她曾流產兩次,也曾努力帶著伴侶走進諮商室, 試圖挽救這段已經越走越遠的關係。 但她發現——不是沒愛了,而是沒力氣再撐了。 這封信,不只是關於離婚,而是關於一段學不會如何相愛的婚姻。 — 🎙 在這集,我們談: 🧩 當婚姻裡沒有人出軌、沒有暴力,卻還是走不下去,怎麼辦? 🧩 當諮商變成一種壓力,還能幫助感情嗎? 🧩 如果對方不願意面對,自己還能怎麼走? 👥 吳孟玲律師說: 「不是你們不愛,而是你們從沒學會怎麼愛。」 💬 鄧惠文醫師提醒: 「婚姻不是考驗忍耐,而是學習如何一起修補裂痕。」 這一集,是給所有在婚姻中掙扎的人── 你不是沒努力,而是該問問:我還要繼續逼自己嗎? — #心事漂流瓶 #婚姻不是失敗而是醒來 #學會愛 #情感修復 #鄧惠文 #吳孟玲 #離婚協議 #婚姻諮商 #女性創傷 #流產經驗 📍N.ONE官網:https://reurl.cc/W03a3y 📍Instagram:https://reurl.cc/9DrorY 📍Facebook:https://reurl.cc/xNGxE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٢٤ من الدقائق
  5. 愛,撐不起婚姻嗎?ft.吳孟玲

    ١٨ يونيو

    愛,撐不起婚姻嗎?ft.吳孟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本集鄧醫師上衣由 @N.ONE 贊助 【💔 我們明明相愛,卻還是走不下去了】 今天的故事,來自一位正在協商離婚的聽眾媽媽—— 她說:「我們不是不愛,而是沒有能力一起生活。」 她曾流產兩次,在諮商中看見了婚姻的真相; 也曾拉著先生一起進諮商室,但他很快就放棄了。 兩人明明還愛著彼此,卻再也無法同行—— 這樣的痛,遠比「不愛了」還難熬。 🔍她寫信問: 「如果愛還在,為什麼婚姻還是撐不起來?」 「阿玲律師,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案例?」 🎙在這一集,我們聊: 🧩 婚姻中,只有愛,真的不夠嗎? 🧩 當一方願意改變,另一方卻選擇逃避,該怎麼辦? 🧩 當感情的傷不是來自背叛,而是「看見真相」以後的痛,要如何修復? — 👥 吳孟玲律師分享多年處理離婚與家庭案件的經驗, 💬 鄧惠文醫師剖析「我們以為的愛」,為什麼常常撐不起一段長久關係。 🎧 一起來聽這封來自心碎邊緣的信, 看看在愛的盡頭,我們還能怎麼溫柔相待、好好放手。 #心事有人知 #愛不等於能走下去 #婚姻心理學 #情感修復 #家庭法律 #吳孟玲律師 #鄧惠文醫師 #NONE贊助 📍N.ONE官網:https://reurl.cc/W03a3y 📍Instagram:https://reurl.cc/9DrorY 📍Facebook:https://reurl.cc/xNGxE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٢٣ من الدقائق
  6. 女兒的沉默、自傷、生病,媽媽怎麼守著她不崩潰? ft.吳孟玲

    ١٦ يونيو

    女兒的沉默、自傷、生病,媽媽怎麼守著她不崩潰? ft.吳孟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心事有人知》 🎙主題|女兒的沉默、自傷、生病,媽媽怎麼守著她不崩潰? 👩‍⚕️主持人| 鄧惠文 👩‍⚖️來賓|華得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吳孟玲 📍直播時間|6/16(星期一)中午12:00 📡 寶島聯播網|晚上18:00播出 🎧 Podcast平台同步上架|Apple|Spotify|KKBOX 💬「孩子看起來沒事,還會說想吃什麼,但妳就是知道──她快撐不下去了。」 這是一位單親媽媽的來信。 她的女兒罹患免疫疾病,不能晒太陽,常因無法參加活動而情緒崩潰、自傷。 一點小小的挫折──沒當上主唱、考不好── 她就躲進廁所,自傷自己。 媽媽想理解、想幫忙,卻常常只能在門外哭, 甚至被醫師一句「多陪伴就好」打發。 但她心裡想問的是:我已經陪著她了,那誰來陪我? 在這一集節目中,主持人鄧惠文醫師,邀請到律師吳孟玲, 一起談談: 💥 面對孩子自傷與疾病,媽媽的焦慮能怎麼被理解? 💥 當家裡已經夠艱難,還得處理學校、醫院、制度的壓力,怎麼撐? 💥 單親媽媽有什麼法律資源能支援身心雙重壓力? 💥 當孩子的情緒行為開始影響學習與社交,法律在教育體系中可以提供什麼保障? 這不只是孩子的情緒議題,也是媽媽的心理與法律修復路。 我們邀請妳一起來聽聽,也對自己說一聲:「我已經做得很好。」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你曾經怎麼陪一個情緒不穩的孩子? 你最想問律師的一句話是什麼?我們會在節目中選出留言回覆。 #心事有人知 #鄧惠文 #吳孟玲 #孩子的情緒 #媽媽的壓力 #自傷行為 #單親家庭 #法律與心理 #不是脆弱是太愛 #守住孩子也守住自己 #情緒修復的開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٩ من الدقائق

التقييمات والمراجعات

٤٫٨
من ٥
‫٢٢ من التقييمات‬

حول

「心事有人知」是由鄧惠文醫師化身「阿惠」為你我的人生課題, 不論親子溝通、婆媳關係、夫妻感情、親戚五十..., 一 一解開難以梳理的問題徴結。 「心事有人知」也是「阿惠」首次挑戰以"台語"解析心理問題, 好聽不跳針,兼練台語唷! ‼【版權屬寶島聯播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有需求請來信告知】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http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https://reurl.cc/QbllyZ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Facebook】https://reurl.cc/xOZLrb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youtube】https://reurl.cc/V5Gj9Z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IG】https://www.instagram.com/psyknowyou/ ※合作邀約:fm991@superfm99-1.com.tw 節目回饋與反應:superfm985program@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

للاستماع إلى حلقات ذات محتوى فاضح،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اطلع على آخر مستجدات هذا البرنامج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أو التسجيل لمتابعة البرامج وحفظ الحلقات والحصول على آخر التحديثات.

تحديد بلد أو منطقة

أفريقيا و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الهند

آسيا والمحيط الهادئ

أوروبا

أمريكا اللاتينية والكاريبي

الولايات المتحدة وكند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