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能生技 www.zenflux.com.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izqhuq05fd01vm2de38kzd/comments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重點摘要
報告日期: 113年11月28日
報告單位: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 (會議紀錄)、衛生福利部 (強化癌症防治策略、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教育部 (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校園青少年心理輔導策略)
主要報告人: 賴召集人清德、陳副召集人時中、陳副召集人志鴻、衛福部林政務次長靜儀、衛福部周常務次長志浩、教育部林常務次長騰蛟
會議目的: 檢討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並聽取關於強化癌症防治策略及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的報告與建言。
第一部分:強化癌症防治策略 (衛生福利部報告)
背景與挑戰:
- 癌症自民國71年起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 112年癌症醫療費用支出約1,399.54億點。
- 112年約有5.3萬人死於癌症。
- 人口老化與嬰兒潮效應對癌症防治構成挑戰。
- 110年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
- 110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口腔癌、胰臟癌。
- 根據WHO概念,30%~50%的癌症是可預防的,應針對五種共通風險因子進行防治(如吸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檳榔、病毒感染等)。
- 早期癌症存活率高,但非篩檢發現的癌症個案多為晚期。
核心策略與措施:
- 提升早期癌症篩檢:
- 目標:至2030年,將肺癌早期篩檢人數從約5.5萬人提升至55萬人;癌症篩檢服務從500萬人次提升至1,200萬人次;發現癌前病變從約5.2萬人提升至8.6萬人;發現癌症從約1萬人提升至2萬人。
- 擴大篩檢對象及年齡:
- 子宮頸癌:≥ 25歲女性 (原≥ 30歲)。
- 乳癌:40至74歲女性 (原45-69歲)。
- 大腸癌:45至74歲、40-44歲具家族史 (原50-74歲)。
- 肺癌:40-74歲女性/45-74歲男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 (原45-74歲女性/50-74歲男性);重度吸菸者定義從30包-年下修至20包-年。
- 胃癌:擴大全國45-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
- 調整篩檢費用:提高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篩檢端費用。
- 新增篩檢工具及服務:新增HPV檢測服務(35歲、45歲、65歲)及國中男生HPV疫苗;新增高風險族群大腸鏡篩檢。
- 篩檢成效 (112年):篩檢量共486萬人,發現癌前病變52,417人及癌症11,403人,總計約6.3萬名以上。
- 強調篩檢的重要性:數據顯示,經篩檢發現的癌症個案多為早期或癌前病變,例如子宮頸癌經篩檢確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者占97.3%,非篩檢確診早期癌症者占28.7%。大腸癌經篩檢早期或癌前病變者占93.8%,非篩檢早期者占25.4%。口腔癌經篩檢早期或癌前病變者占76.7%,非篩檢早期者占26.0%。肺癌經篩檢早期者占83.2%,非篩檢早期者占35.3%。女性乳癌經篩檢早期者占59.7%,非篩檢早期者占33.4%。
- 提供具實證的五項癌症篩檢服務:乳房X光攝影檢查 (降低死亡率20%)、子宮頸抹片檢查 (降低死亡率70%)、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降低死亡率41%)、口腔黏膜檢查 (降低死亡率35%)、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降低死亡風險26%)。
- 民眾對政府四癌篩檢服務滿意度高達91.2%。
- 建立疑似異常個案追蹤管理模式,目標將陽追率提升至90%。
- 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
- 目標:推動癌症精準治療,提升治療品質及成效;加速癌症治療接軌國際指引。
- 提升癌症精準治療 給付NGS基因檢測:
- 自113年5月1日起,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 給付原則:實體腫瘤優先對應具藥證癌藥精準投藥;血液腫瘤依據後續治療計畫。
- 給付癌別:12種癌症NGS檢測;預計113年12月1日生效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
- 健保現行給付27種癌藥,對應11個基因位點、治療10種癌症。
- 發展基因資料生物資料庫,建構精準醫療生態系:結合贈藥、媒合臨床試驗、學術研究;追蹤用藥結果與評估;監測檢測品質。
- 加速接軌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逐步盤點乳癌、肺癌、大腸癌等重大癌症健保給付藥品及範圍與國際指引差異,召開專家會議提供給付修訂建議。
- 113年接軌NCCN國際治療指引具體成效: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晚期乳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已逐步納入或審議中具臨床實證強的藥品,以改善晚期預後及補足治療缺口。
- 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 目標:提供多元癌症新藥給付,協助患者降低經濟負擔。
- 規劃:短期編列公務預算5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中長期研議修法,穩定財源逐步擴大到百億元規模。
- 適用藥品:實證強但因總額限制尚未收載之癌症新藥或新適應症藥品;領有許可證但臨床成本效益不明確但具治療潛力之癌症新藥。
- 財務控管:超支部分由廠商依預算使用占率分攤回繳。
- 效益評估:原則2年後收載資料進行療效評估;評估未完成合約自動失效。
- 資訊公開: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辦理。
- 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流程:暫時性支付,與廠商簽訂MEA,蒐集臨床資料進行HTR評估,再決定是否納入總額新藥預算或總額一般服務給付。
- 預期效益:暫時性專款給付目前已納入8項癌症新藥(含新適應症),未來預計12項進入審查;平行審查機制已申請11件,其中5件為癌藥。
整體防治成效:
- 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自98年的每十萬人口132.5人,下降至112年的每十萬人口115.4人,下降17.1人。
- 臺灣癌症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已自94-98年的50.2%,增加至106-110年的62.1%,增加11.9%。
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 (2024-2030年) 主要方向:
- 強化預防,及防制風險因子
- 提升早期癌症篩檢
- 提供高品質診斷及治療服務
- 提升癌友與家屬生活品質
- 推動癌症研究運用數據及實證 精進防治策略
- 強化癌症防治體系提升夥伴關係 (橫向整合各部會,縱向整合衛生、醫療院所及民間機構)
第二部分: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 (衛生福利部與教育部報告)
背景與挑戰:
-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 (WHO)。
- 心理健康範疇廣泛,與學生在學校、家庭的學業與生活適應息息相關。
- 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
- 107年至112年自殺通報個案之主要自殺原因: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家庭成員問題、學校適應問題、感情因素 (不同年齡層排序略有差異)。
核心策略與措施:
- 衛福部報告重點:
- 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建構更完善普及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
- 4大行動策略:擴大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勵求助、及早轉介風險個案就醫。
-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112.08~113.07):服務人數21,312人 (48,899人次),男女比1:2.6,達轉介風險者19.14%。
-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113.08.01~113.10.31):服務人數31,446人 (82,172人次),男女比1:2.6,達轉介風險者33.6%。
- 使用者滿意度96%,感受有療效95%。
- 精進便民措施:提供地圖索引,系統案件管理簡化服務流程。
- 至117年目標:服務量能增加為3倍;增加特定群眾,涵蓋孕產婦、癌症病友及家庭照顧者。
- 提升識能,強化韌性;提升心理健康服務可近性。
- 提供連續性精神醫療照護:完善病人照護,兼顧特殊需求。
- 至117年目標: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達100處;設置兒童及青少年心智病房達4處。
- 保障病人權益,促進社區自立:強化民眾精神健康素養,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提供精神病人法律扶助,補助強制治療費用;布建精神病人社區支持資源。
- 提升多元化成癮治療量能:充實服務量能,提升治療成效。
- 至117年目標:酒癮治療服務量能增加為3倍。
- 加強疾病識能,增進健康決策。
- 擴大酒癮治療補助,建置酒癮防治中心;提升藥癮處遇量能,強化毒防中心追輔品質。
- 強化科技應用與實證研究:強化科技應用,建立實證基礎。
- 推動多元方案,多面向提升精神健康:關懷訪視、篩檢、學習平台、守門人教育、支持方案、心理健康促進、去汙名、衛教、治療、專線、媒體報導、病房、醫療就醫改善、美沙冬替療、司法精神醫療、緊急處置諮詢、外展精神醫療、長效針劑、社區心衛中心、社區生活方案、安心專線。
- 2028年目標:我國自殺標準化死亡率降低5% (相較2023年)。
- 結論:推動跨部會合作,將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Mental Health in All Policies);整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May 11, 2025 at 2:50 AM UTC
- Length7 min
- Episode2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