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episodes

《佛典故事》啟發心靈迷惑趨向光明,藉由故事分享來淨化心靈深處
由佛陀的教法與生活結合找到自己的身心安頓!來聽《佛典故事》
歡迎您的來信與準時收聽本節目,我會一一地幫您解惑,也請「訂閱」與「分享」這個頻道來支持本節目!如果您喜歡這個頻道,請幫忙在iTunes(Apple Podcast)打星評分,讓更多人收聽到這個頻道,傳播正能量!
聯絡信箱:jain-ming0609@hotmail.com
加入line官方帳號:@924qegto
網址:https://jianming.firstory.io/

僧敲月下‪門‬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佛典故事》啟發心靈迷惑趨向光明,藉由故事分享來淨化心靈深處
由佛陀的教法與生活結合找到自己的身心安頓!來聽《佛典故事》
歡迎您的來信與準時收聽本節目,我會一一地幫您解惑,也請「訂閱」與「分享」這個頻道來支持本節目!如果您喜歡這個頻道,請幫忙在iTunes(Apple Podcast)打星評分,讓更多人收聽到這個頻道,傳播正能量!
聯絡信箱:jain-ming0609@hotmail.com
加入line官方帳號:@924qegto
網址:https://jianming.firstory.io/

    摩訶迦葉涅槃因緣

    摩訶迦葉涅槃因緣

    《阿育王經.卷第七.佛弟子五人傳授法藏因緣品第七》
    摩訶迦葉尊者承佛囑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傳。於是召集五百阿羅漢結集經、律、論法藏,令四眾弟子得以依三藏修行。迦葉尊者已證得滅盡三昧,得總持四辯。法藏結集後,尊者依次第將佛所說的法付予持戒修善之人,使佛法處處流布,行者得以經常讀誦,法無斷絕,利益一切眾生。
    尊者常自思惟:世間無常,我已年邁老朽,死亡隨時到來。我已遵照佛陀教示,住持宣說法藏,令聽聞者各依己力而悟入;欲得解脫的善士,得以受持法藏為法王子。佛恩深廣,我所做的一切,實在難以報答世尊深恩於萬一,但又有誰能報盡佛恩呢?如今一切學與無學,都能和合依教奉行;時時刻刻受持清淨梵行,攝化世間眾生。此老邁之身我已荷擔甚久,疲憊至極,臭皮囊身已用至極盡!如今,該是入涅槃之時。於是尊者說偈曰:「已結修多羅,以修治道路,世尊之法語,處處廣宣說。」又曰:「無慚愧已除,已攝有慚愧,已作自饒益,我涅槃時至。」
    於是摩訶迦葉尊者前往阿難居所,付囑長老阿難:「世尊付我法藏後,即入涅槃。現在,我欲入涅槃,將法藏付囑予你,你當受持。在王舍城,有一商主出生一兒,此兒出生時即有舍那衣覆身,所以名為舍那婆私。舍那婆私於出海經商返回後,將皈依佛法,修大供養,你當教化之,度其出家,並傳法付囑舍那婆私,使佛法流傳不絕。」
    當迦葉尊者將法藏付予長老阿難並殷殷叮囑後,尊者思惟:世尊導師以大慈悲心,教化周遍,難行已行,廣修無邊功德莊嚴佛身。我應往世尊舍利處禮拜供養,這是我入涅槃前應作之事。復說偈言:「是我世尊,摩訶慈悲,世尊舍利,我已供養。菩提三昧,之所出生,難作已作,最後供養。」
    迦葉尊者以神力前往世尊出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涅槃處,以及八舍利塔處,以無上恭敬心,一一虔誠禮拜供養。又入龍宮,供養佛牙舍利;尊者入龍宮,如同師子王踏入池湖那般無所怖畏,神態安穩寂然,內心清淨無垢。供養佛牙舍利後,又如龍王現於虛空,轉瞬間即至忉利天宮,帝釋天及諸天人歡喜供養尊者。供養圓滿後,尊者想於此處入於涅槃,這時帝釋天問:「尊者常住山中,持清淨戒行,是何因緣而來到這裡?此處孤獨無有歸依。」迦葉尊者回答:「憍尸迦!我想禮敬佛牙及佛的天冠、摩尼寶珠、如來應量器,此是我此生最後供養之處。」復說偈言:「為說苦盡,是故我來,為看佛相,是故我來。」
    帝釋天及諸天人眾聽了迦葉尊者所說,心生苦惱。他們恭敬以雙手捧持佛牙,迦葉尊者至誠頂禮,眼光不捨暫離瞻仰舍利;又以漫陀羅華、薄拘羅華、牛頭栴檀周流那香,禮敬供養。迦葉尊者告訴帝釋天及一千諸天人等:「諸位應當精進修行,慎勿放逸。」這時,在須彌山頂的迦葉尊者忽然隱去,即時回到王舍城。迦葉尊者將佛法藏付囑阿難,之後阿難便日日隨從迦葉尊者身後,說言:長老!莫入涅槃。迦葉尊者告訴阿難:「從今以後,我與你各自隨所應行而行吧!」
    這一天,阿難尊者早起,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迦葉尊者亦早起,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路途中迦葉尊者思惟:我與阿闍世王有過約定,在我入涅槃時,會去見王。於是迦葉尊者至王宮,向守門人說:「我欲見王,請你入宮告知。」門人回答:「大王現在正在眠臥,須等王醒來,方可為您啟奏。」迦葉尊者說:「你可喚醒王。」門人回答:「不可!如我喚醒王,王必定大怒,瞋怒之下會

    • 14 min
    佛臨涅槃母子相見

    佛臨涅槃母子相見

    《摩訶摩耶經.卷第二》及《釋迦譜.卷第四.釋迦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之四》
    摩耶經云:釋迦牟尼佛般涅槃時,居於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現出五種衰變之相:一者,頭上所戴花冠枯萎。二者,腋下出汗。三者,頭頂上的光明熄滅。四者,目光不定,兩眼數數眨動。五者,不樂本座,開始坐立難安。無獨有偶的,當晚摩耶夫人又一連作了五個惡夢:一夢須彌山崩塌、四大海水枯竭。二夢諸多羅剎,手執利刀,四處奔走,挑起眾生眼珠。三夢見諸天失去寶冠,身形黯淡無有光明。四夢如意珠之寶幢傾倒,如意珠掉落深淵。五夢見獅子齧咬摩耶夫人,舉身疼痛猶如刀割。
    於惡夢中驚醒的摩耶夫人,知道此夢令人身心憂惱,絕非吉祥之兆。因為往昔於白淨王王宮,晝寢之時,曾作希罕之夢,夢中有位天子,身為金色,乘坐白象,並有天音妙樂聲響,金色天子入我右脇,身心安樂,無有苦痛,隨即懷妊悉達多太子;悉達多太子其後成佛,以佛智慧光明,普利人天眾生。現今,得此五惡夢境,令人心生怖畏,想必是我子釋迦如來般涅槃之兆。
    此時,阿那律尊者見釋迦如來棺殯之事已辦妥當,即以神足上升忉利天,以偈子告知摩耶夫人:
    「大師最勝天中天,善導一切世間者,今已為彼無常海,摩竭大魚之所吞,在於鳩尸那竭國,娑羅林中雙樹間。不久當出城東門,種種供養而闍維,天人八部眾盈溢,號哭震動徹三千。」
    摩耶夫人聽聞此偈,立刻悶絕倒地,良久後甦醒。醒後自拔頭髮,悲泣地說:「昨夜得五大惡夢,深覺怪異,果然我兒釋迦如來入滅,即將荼毗。佛陀在世,猶如世間智慧之眼,引導眾生步向光明,而今世間智慧之眼滅去,這是何等痛苦之事啊!世尊,為什麼要這麼快入滅?」
    摩耶夫人隨即與天眾從忉利天,下降人間,於前往娑羅雙樹間的途中,遠遠望見如來棺槨,摩耶夫人再度悲傷昏厥倒地,以水灑面後方得甦醒,摩耶夫人走至棺槨前,頂禮如來,悲泣說道:「往昔無量劫以來,世尊與我常為母子未曾捨離,如今世尊滅度,將永無相見之期。嗚呼!苦哉!眾生福德已盡,日後誰能為作開導呢?」語畢,傷心地以種種天花布散於金棺之上。
    當摩耶夫人見到置於棺槨旁的如來僧伽梨衣、缽與錫杖,睹物思情,不禁悲慟地以右手執持佛陀曾使用過的法器,舉身撲地,號啕哭泣地說:「我子昔日執此法器福益人天眾生,而今法器雖存,卻空無主人,真是令人悲不可抑!」在旁的四眾弟子同感悲悽,淚如雨下。
    此時,世尊以神力令層層棺蓋自動開啟,從金棺中合掌而起,其勢如同獅王初出洞窟,奮迅有神,舉身毛孔一一放出千束光芒,一一光明,皆有一千化佛,各個合掌朝向摩耶夫人。釋迦如來以柔軟梵音向佛母合掌問訊,說道:「委屈慈母遠從忉利天,下降閻浮提世間。諸行無常,有聚必有離,諸法如此,但願母親莫再悲泣。」
    如來即時為摩耶夫人而說偈語:「一切福田中,佛福田為最;一切諸女中,玉女寶為最。今我所生母,超勝無倫比,能生於三世,佛法僧之寶。故我從棺起,合掌歡喜歎,用報所生恩,示我孝戀情。諸佛雖滅度,法僧寶常住,願母莫憂愁,諦觀無上行。」
    阿難尊者見佛陀從棺中而起,又聽聞世尊為摩耶夫人說偈開導,不禁淚流嗚咽,仍強自抑忍悲傷向佛陀請示:「世尊!後世眾生必當問我,如來即將滅度時,最後有何言說?我當如何回答呢?」佛告阿難:「你應當回答:『世尊已經般涅槃,因為摩耶夫人下降閻浮提,來到佛陀涅槃處

    • 10 min
    蘇曼女與十比丘

    蘇曼女與十比丘

    《賢愚經.卷第十三.蘇曼女十子品第五十八》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位須達長者,最小的女兒名叫蘇曼,相貌端嚴,容顏殊妙,最受長者疼愛,勝過其他子女,每當長者外出遊行時,必定帶著蘇曼同行。一日,長者帶她來到精舍,蘇曼女見到佛陀踴躍歡喜,發願以上好香品塗抹、莊嚴如來住處,當時,蘇曼女手中正拿著蘋婆果,並將蘋婆果供養如來。
    佛陀隨即於蘋婆果上,書寫各種香料名稱後,還給蘇曼女。蘇曼女和父親須達長者回到城裡,便依照佛陀的指導,著手尋找、採買上等妙香,並帶至祇洹精舍,親自研磨,天天如此。

    此時,鄰國持叉尸利國王,正好派遣一子出使至舍衛國。持叉尸利王之子初到異邦,四處觀看,輾轉來到祇洹精舍,見到容貌殊妙的蘇曼女研磨香粉,於是動心想要娶她為妻,隨即入城向舍衛國波斯匿王稟告:「有位蘇曼女相貌端嚴,正合我意,懇求大王將此女賜我為妻,請勿違背我的心意。」波斯匿王問道:「蘇曼女是誰家女兒?」持叉尸利王之子回答:「須達長者。」波斯匿王回答:「此事我不能作主,您得自行向須達長者請求。」持叉尸利王之子又再度稟白:「如果大王允許,我將親自乞求。」波斯匿王便應允了。
    於是,持叉尸利王之子發遣隨行侍從,帶著車馬騎乘及各種物品,先行回國,只留下一頭大象。持叉尸利王之子隨即騎著大象來到祇洹精舍,擄走蘇曼女,揚長而去;須達長者聽聞消息,立刻派人追逐,由於大象行走速度非常快,長者所派遣的人追趕不上。持叉尸利王之子便將蘇曼女帶回本國娶其為妻,之後,蘇曼女有了身孕,生下十顆卵,每一顆卵破開後,各有一名男孩,總共有十名男孩,形貌俊好,異於常人。

    十個男孩逐漸長大,個個身手矯健,英勇非凡,然而卻喜愛打獵,傷害眾生性命。母親蘇曼女憐愍眾生受苦,勸導他們停止捕獵眾生。十子們回答蘇曼女:「射獵是最快樂的事,如今母親出口阻攔,難道是因為討厭我們嗎?」蘇曼女告訴十子:「母親就是因為疼愛你們,所以才出面制止;如果討厭你們,就不會這樣說了。因為凡是殺生之人,將來都將墮入地獄,受無量苦果,數千萬年之間,恆常被有著鹿頭、羊頭、兔頭各種禽獸面孔的阿傍地獄獄卒所獵殺,歷經無數歲月,縱然想要求得解脫,卻莫可奈何,無法脫離。」
    十子們齊問蘇曼女:「母親所說的這些道理,是您自己想的?還是從他人口中聽聞得知呢?」蘇曼女告訴十子:「這是我往昔跟隨佛陀,聽經聞法所了解的道理。」十子們好奇地問:「佛陀是什麼樣的人?請母親為我們詳盡說明。」
    蘇曼女對十子說:「孩子們,你們沒聽說過嗎?佛陀是迦維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相貌莊嚴,本來應是轉輪聖王,但因厭離老病死苦,所以出家修行,願行成就,得無上佛果。佛陀具丈六金身,相好無比,證得三明六通,對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通曉無礙,既能了知過去一切,也知道無窮盡的未來,透達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猶如觀掌中明珠。」十子們聽了,內心十分歡喜,更問蘇曼女:「如今佛在何處,我們可以見到佛嗎?」蘇曼女回答十子:「佛陀就在舍衛國。」十子們紛紛請求母親蘇曼女,讓他們前去覲見佛陀,蘇曼女隨即聽許,便與十子回到舍衛國。
    須達長者見到十位外孫,非常歡喜,倍加疼愛,帶著他們來到祇洹精舍覲見如來。十子們見到佛陀,相好莊嚴,更勝於前所聽聞的數千萬倍,歡喜莫名,不能自禁,佛即慈悲為他們宣說

    • 12 min
    鸚鵡聞法得升天

    鸚鵡聞法得升天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 7 min
    優波笈多尊者度比丘除色愛執

    優波笈多尊者度比丘除色愛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 4 min
    鸚鵡聞法投生天道

    鸚鵡聞法投生天道

    《賢愚經.卷第十二.二鸚鵡聞四諦品第五十一》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須達長者,對佛法十分恭敬,是非常發心護持佛教的善信檀越,一切僧眾日用所需,無不盡心供養。因此,比丘們經常往來長者家中,並為他開示說法。長者家中有二隻鸚鵡:一隻名為律提,一隻名叫賒律提;這二隻鸚鵡天生聰明,能聽懂人語。每當比丘們來到長者家時,就先告訴這二隻鸚鵡,由牠們向家裡的人稟報,方便長者家人為比丘們備好坐具,歡喜迎接。
    一日,尊者阿難來到長者家,看見這二隻鸚鵡聰穎伶俐,十分喜愛,就對牠們說:「我現在要教你們佛法。」鸚鵡們聽了非常歡喜,於是阿難尊者就教授四諦法,並教牠們背誦偈子:「豆佉 三牟提耶 尼樓陀 末加」(意即:苦、集、滅、道)。二隻鸚鵡聞法後,雀躍不已,隨即飛到長者家門口的樹上,又飛下來,如此飛上飛下,來來回回七次,口中不間斷地誦念四諦妙法。二隻鸚鵡當天夜晚棲止於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野狐狸吃掉,但因好樂佛法的善心,因此,命終往生四王天。
    次日,阿難尊者於應供時間,搭衣持缽,進入城內乞食,聽聞二隻鸚鵡被狐狸殺害,心生哀憫,回到精舍,向佛稟白:「須達長者家裡有二隻鸚鵡,弟子昨日教牠們誦讀四諦法,不料昨天夜裡命終。不知牠們的神識投生何處?懇請如來慈悲告知。」佛陀告訴阿難:「善聽善聽!由於你的一片善心,當為你說,令你歡喜;由於你為二隻鸚鵡教授妙法,牠們歡喜受持,命終之後,已經投生四王天。四王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此閻浮提人間的五十年,四王天一個月也是三十天,一年有十二個月,此天的壽命為五百歲。」
    阿難接著請問佛陀:「當四王天的天壽享盡,又會投生到哪裡?」佛陀回答:「將會投生到第二層天的忉利天。忉利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人間的一百年,同樣也是一個月三十日,一年十二個月,忉利天人的壽命一千歲。」
    阿難又問:「忉利天命終之後,又當投生何處?」佛陀說道:「將往生第三層天的夜摩天,夜摩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人間二百年,一樣也是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夜摩天的壽命二千歲。」
    阿難再問:「夜摩天壽命結束之後,又會往生到哪裡?」佛言:「當投生到第四層天的兜率天上,兜率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人間四百年,同樣是一個月三十天,一年十二個月,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
    阿難接著又問:「兜率天命終之後,將會投生何處?」佛陀回答:「當往生第五層天的化樂天。化樂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人間八百年,一樣是一個月三十天,一年十二個月,化樂天的壽命八千歲。」
    阿難再問:「化樂天的天壽享盡,又會往生到哪裡?」佛陀答道:「將會往生至第六層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一日一夜,相當於人間的一千六百年,也是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他化自在天的壽命一萬六千歲。」
    阿難又問:「於他化自在天命終後,將會投生何處?」佛告訴阿難:「此時,會投生至第五層天的化樂天,接著命終,再投生第四層天,如此依序,投生至第一層天四王天,如是上下往返七次,投生六欲天中,享受天福,極盡天壽,無有短壽夭折。」
    阿難再問:「當六欲天的天壽享盡之後,將會往生何處?」佛陀回答:「當下生閻浮提,投生於人間,出家學道。由於前世為鸚鵡鳥時,誦持四諦妙法,心開意解,所以此世將證得辟支佛果,一位名叫曇摩,另一位名為修曇摩。」
    佛陀告

    • 7 min

Top Podcasts I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The Bible in a Year (with Fr. Mike Schmitz)
Ascension
The Bible Recap
Tara-Leigh Cobble
With The Perrys
The Perrys
WHOA That's Good Podcast
Sadie Robertson Huff
BibleProject
BibleProject Podcast
Girls Gone Bible
Girls Gone Bibl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