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八年超2800个项目参与申报的这场对接会,给广东文旅带来了什么? | 文旅开麦

9月11日至13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的“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将在广州举办。

八年来,广东对接会累计有来自30个省份的2810个项目参与申报,440多家文化、旅游和金融机构参与对接,累计促成银行授信签约金额超过186亿元,长效对接资金超10亿元。

作为广东省先行先试、开创性打造的文旅投融资对接平台,广东对接会这一创新机制孵化出多个标杆项目,建立起了省级文旅投融资项目库,成功走出一条广东特色文旅产融之路,逐步形成市场化的文旅产融长效对接机制和产业招商引资桥梁。

促成“魔幻”合作,打造“最具创新魔术剧场”

8月23日晚,深圳市妇儿大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活动,有魔术界“奥斯卡”之称的梅林奖颁奖盛典首次登陆中国内地,便选择了位于深圳市中心的这座建于1994年的老建筑,作为颁奖盛典指定主办场所。

这是梅林奖1968年创立后,57年来首次跨越山海落地中国。颁奖盛典当晚,深圳市妇儿大厦与“奇幻森林”联合打造的共生魔术剧场“共生魔术演艺新空间”的聚光灯下,国际魔术师协会主席托尼・哈悉尼颁出了象征全球魔术界至高荣誉的“梅林奖”小金人。

这个全新打造的共生魔术剧场也摘得2025年度“最具创新魔术剧场”桂冠,并在8月22日至24日,持续举办了三天的魔术盛宴,汇聚8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位魔术大师,30余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其实,“共生魔术演艺新空间”2025年7月才投入运营。作为国内首个全场景魔术演艺新空间综合体,该项目打破了传统剧场单一空间模式,共设有沉浸魔术剧场、近景魔术剧场、魔术主题酒吧三大魔术体验空间,不仅“可演”“可游”,还“可互动”。目前,该剧场预计将在一年内举办超过600场活动,覆盖亲子互动、沉浸式戏剧、企业研学、大师讲座等,实现全年龄、全客群覆盖。

“共生魔术演艺新空间”的成功,正与广东对接会有密切关系。作为这个项目的操盘手,“奇幻森林”创始人、董事长梁明曾两度参加广东对接会。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梁明感慨道:“广东对接会,让我意外地收获良多。”

2023年9月,梁明曾作为主题演讲嘉宾在广东对接会上分享了自己关于“魔术+文旅”的探索经验。当时,“奇幻森林”在北京、苏州、南京、湖州等地已有项目落地的成功经验,这种“沉浸式魔幻演艺新空间”的创新实践,在广东对接会上受到不少与会嘉宾关注,都希望将其引进到广东落地。

梁明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因为这场演讲,他对接到了非常好的资源,不久便深入接洽广州、深圳两地意向合作方,实现了项目落地——2024年3月,“奇幻森林”与深圳妇儿大厦达成签约合作;2025年4月,“共生”演艺新空间也落地深圳。

梁明认为,广东对接会有着非常鲜明的开放、务实、求新求变的文化特征。“在对接会上的交流,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时代需求的理解,让我们了解到做一个文旅项目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做怎样的东西、做怎样的突破,才能代表这个时代。”

提供专业平台,创建“释放合作信号的窗口”

像“奇幻森林”这样,通过广东对接会对接到优质资源的项目还有不少。

如近年来相继开设了禅意店、禅语店、亲子店等十余家连锁民宿的“丹霞印象”,他们曾于2018年在广东对接会上进行路演,顺利与相关机构取得合作,2021年“丹霞印象”便已成为广东省首个客栈民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丹霞印象艺术·家”店也上榜全国首批乙级民宿。

此外,一家私人博物馆在广州连开五馆,也与广东对接会密切相关。地质学家、博物学家刘金山教授1999年在湖南怀化创立的金山地质博物馆,曾被新华社报道为“全国第一家私人地质博物馆”。2003年来到广州后,该博物馆已在广州白云、番禺、天河、增城四地接连亮相,均免费对外开放。其中落地增城的濠迳分馆成为“全国第一家乡村自然类科学博物馆”。

今年1月,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的金山地质博物馆也正式开放,成为该馆在广州落地的第五馆。

2023年,金山地质博物馆馆长刘玉龙就在广东对接会的路演环节中,提出打造“大湾区地质博物馆集群”,要在广州市内共创办10个博物馆,引发行业关注。

刘玉龙表示,要实现打造博物馆集群的目标,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博物馆的搭建投入比较高,如果我们自己来做,可能只能倾尽全力搭建1至2个馆,很难实现馆群搭建。但如果每一个馆都是和不同的主体共同建设,又很难实现整体价值”。

他说:“我们并不是找不到资金来源,而是缺乏资金投入后开展合作的模式。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第三方平台,可以一起探讨和设计合作模式,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一起办馆,这能帮我们解决资金怎么用、如何监管、项目如何运营起来的问题。”

他一直希望找到认同他们的理念和盈利模式、能够接受长期回报的合作伙伴,能按照初定的方式,一起把项目打造得更好。因此,广东对接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成为他们释放合作需求信号的窗口。

在广东对接会上,专家和投资机构给了金山地质博物馆很多点评意见,特别是商业模式上的优化建议,对地质博物馆群的搭建帮助很大。所以,最新开放的金山地质博物馆海珠分馆有了新尝试,相比其他分馆,这里有了更多可以让小孩子游乐的内容,融入地震体验、在了解地球历史的基础时配备VR设备和物理实验等,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成好玩、有趣的活动,受到家长和孩子欢迎。

刘玉龙介绍:“海珠分馆通过售卖门票就可以实现营收和变现。我们最初预计三年回本,但依据目前的情况推测,可能一年多时间就能回本。”

连续举办八年,“彰显眼界、执行力和魄力”

作为广东文旅推介大会系列活动之一,“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将于9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

记者了解到,全国很多省市都有文旅投融资平台,但广东不仅办得早,还一直持续、务实地办下来。经过多年平台搭建,广东对接会已经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经验条件,并且也在逐步探索体系化的道路,包括成立投融资专委会、举办招商引资“走进地市”活动等。

参加2024广东对接会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投融资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杨涛曾感慨:“相比于全国其他省份区域,能够连续八届组织相对大规模和高规格的活动,彰显了广东省在文旅发展的眼界、执行力和魄力。”

连续七年深度参与广东对接会的文旅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表示,广东对接会已经慢慢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办会效果也逐步显现。

他认为,一是将对接会的“会”和旅博会的“展”相结合,讲好了广东的故事,传播了广东的精彩,带来了无形的宣传效应;二是广东作为投资和消费大省,全国的投资商都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好的项目,对接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和平台;三是对接会于当地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宣传和资本对接平台,能够从政府到市场形成非常好的联动效果。

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吴丹从2017年第一届就开始参加了。在她看来,作为一个省级文旅投融资平台,对接会作为平台的价值实际上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不能单用多少投资金额来衡量。据她走访了解,目前已有很多获得成功的文旅投融项目缘起于广东对接会。

“他们不一定是在对接会现场立马达成合作关系,但广东对接会编织了一个密集的信息和关系网络,让很多的人和资源在此交互,这才有了后续的故事。”

文 | 记者 黎存根

视频 | 记者 黎存根 实习生 王申昊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