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龄茶

橙果岭

当50+遇上50+ 。用“动龄”的视角,聊聊身动、脑动、心动的人生。

Episodes

  1. 1D AGO

    【动龄茶EP007】三代移居者的记忆:无论离开、或是留下,我们都“在”香港。

    《动龄茶》第七集,三位在1980、1990、2000年代先后抵达香港的女性,用她们的记忆勾勒出香港数十年变迁的轨迹。香港是家、是驿站,还是一段需要和解的过去? 🎵🎵片尾曲: 似是故人来 By 梅艳芳 📖📖图书推荐: 《我城》 作者:西西(作家、小说家) 香港文学经典,以虚构的“我城”描绘殖民地香港的现实与想象。西西以简练而寓言式的笔法,展现城市与人群的关系,既是地方的书写,也是普遍的人生寓言。 《香港家書》 作者:小思(教育工作者、散文作家) 以书信形式写给海外亲友,记录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风貌与日常。文字温厚亲切,折射殖民地社会的矛盾与人情,展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面貌与文化心声。 《香港歷史散步》 作者:丁新豹(历史学者、香港史专家) 作者挑选了中环、上环两个香港最早发展的区域,以散步的姿态穿行香港,串联街道、古迹与人文故事。作者借地景回溯历史脉络,让读者在城市中行走的同时,触摸这座港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我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陈冠中(作家) 关于香港身份追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自己的个人年表为参照,由时代的集体印记与个人身份认同的交织,呈现出一代香港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思索与困惑。 【本期主播】 Rose & Helen + Luisa(嘉宾) 【关于动龄茶】 50+遇上50+ 。以声音记录日常与非日常,用“动龄”的视角,实践“动脑、动身、动心”的生活。

    47 min
  2. AUG 9

    【动龄茶EP004】我们还在追星吗?一场关于偶像、榜样与“祛魅”的对话

    《动龄茶》第四集,从纪念珍・奥斯汀(Jane Austen)250 周年诞辰的英国之旅展开一场关于追星、偶像与榜样(Role Model)的对谈。从文学家到大法官再到韩剧明星,我们探讨了偶像是如何被建构的,从而学会“祛魅”——将创作者与其作品、公众形象与其个人生活剥离,这是从成长中获得的智慧。 🎵🎵片尾曲: Mama, I am Coming Home by Ozzy Osbourne 奥兹·奥斯本(1948-2025)这位摇滚教父、重金属音乐的标志性人物,上月在英国辞世。在去世前数日,他在家乡伯明翰举办了最后一场演唱会,因病坐在特制座椅上演唱了这首 Mama, I’m Coming Home,这一幕成为他与歌迷告别的动人瞬间。Rest in Peace Ozzy. 【谈及人物】 MariaEdgeworth(1768-1849) 玛丽亚·边沁不仅是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公共人物与社会改革者。身为卓越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家,她推动跨教派儿童教育,引进科学农业改善民生,并于爱尔兰大饥荒时致力赈灾。更因其贡献获选为皇家爱尔兰学院首批女性荣誉院士。 濑户内寂听(1922-2021) 日本著名女作家、尼僧,以细腻描写女性情感与人生的作品闻名,文学成就横跨小说、随笔与翻译。1973年出家为天台宗尼僧,法号寂听。晚年积极参与和平、女性权益等社会议题,兼具文学家与公众意见领袖的双重身份。 【本期主播】 Rose & Helen 【关于动龄茶】 50+遇上50+。以声音记录日常与非日常,用“动龄”的视角,实践“动脑、动身、动心”的生活。

    35 min
  3. AUG 2

    【动龄茶EP003】 口译大咖努力从50+工作到70+:在工作被AI取代之前,我先迭代自己。

    《动龄茶》第三集,我们邀请了玲子加入关于职业与未来的聊天。在中日口译领域深耕超过25年的玲子,分享AI对职业的冲击与自我能力持续进化的心得。她说工作到七十岁是一种态度,重要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那是让自己无论在职业还是在生命状态上永葆活力的关键。 🎵🎵片尾曲 Wild Child by Enya 📖📖 嘉宾推荐图书: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哈佛大学学者福冈伸一写下的一本探索生命奥秘的科普之书。 一块石头和一只贝壳,哪一个是生命?我们常凭直觉判断,却很少思考标准何在。人类掌握基因图谱,是否就能掌控生命?薛定谔的生命观是否已揭示全部真相?福冈伸一以诗意而清晰的语言,带领我们穿越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讲述科学家们的奇思与探索,一步步逼近生命的本质。 作者福冈伸一毕业于京都大学。历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京都大学副教授,现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专攻分子生物学。除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外,还以深邃活跃的思维和清新幽默的文笔,著译面向大众读者的科普作品,代表作有论述疯牛病的《可以放心吃牛肉了吗?》等。2006年获日本科学新闻工作者奖。 【本期主播】 Rose & Helen + 玲子(嘉宾) 【关于动龄茶】 50+遇上50+。以声音记录日常与非日常,用“动龄”的视角,实践“动脑、动身、动心”的生活。

    48 min

About

当50+遇上50+ 。用“动龄”的视角,聊聊身动、脑动、心动的人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