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FELT•人在西南

去狩猎蘑菇:影像艺术家的自我民族志

8月1日线上公开分享,欢迎加入

“去狩猎蘑菇的过程,就是与随机性共存的过程。”

本期我们的嘉宾是驻地艺术家陈益青。2024年开始,益青从伦敦回到贵州黔东南地区,展开了“一个人即是一个团队”的田野调查及拍摄,并在抱朴FELT驻地期间发展了他近期的实验纪录片《数据兄弟,太阳灯与景观背后的少数民族》,目前正在我们位于凯里的艺术空间展出。

技术基础建设、乡村能源结构、少数民族生活——当宏大图景与具身体验在镜头中纷纷展开,益青试图重新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从全球化的语境回溯到自己的家乡,探索着一种自我民族志式的影像纪录。

在本期谈话中,益青结合他近期在芬兰的驻地经验,分享了作为影像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陈益青,《数据兄弟,太阳灯与景观背后的少数民族》,展览现场,抱朴FELT艺术空间,贵州凯里,2025

时间轴

02:16 回顾在芬兰HIAP与抱朴FELT的驻地经验;time-based media 影像艺术家的工作节奏与方法

04:39 “对于艺术家而言,很容易你的作品永远都是未完成的状态”

06:29 益青的“太阳灯”与 Hito Steyerl 的《太阳工厂》;《Medium Hot》新书发布

陈益青,《数据兄弟,太阳灯与景观背后的少数民族》,影像静帧

09:40 在数字艺术、虚拟影像和AI热潮中,选择重新回到田野

10:33 广告行业和数字视觉;从《攻壳机动队》、《Cyberpunk2077》聊到芬兰的游戏产业

15:29 国家经济发展策略,新能源、环保政策;在芬兰驻地时填写的交通问卷

17:47 贵州的西部大数据中心,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风光电储

20:04 嬢嬢口中的“太阳灯”:不只是公路基建,也是村里夜晚的生活光源

陈益青,《数据兄弟,太阳灯与景观背后的少数民族》,影像静帧

22:58 艺术家的镜头与被拍摄的宏大基建,并非单一的主客体关系。壮阔景观反向塑造镜头与观众,唤起德勒兹所说的“情动”

24:27 在“太阳灯”上感受到的自然属性,“黑夜中小小的人造太阳”

26:24 海外生活多年后首次回到家乡;在英国听湖南米粉店老板聊贵州“村超”;以游客视角介入其中,自我民族志式的创作切口

31:29 田野和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翻译工作既是困难,也是亮点

34:25 纪录片作为媒介本身的特征,“去狩猎蘑菇的过程就是与随机性共存的过程”

35:20 老人的口述历史;方言中以身体经验出发的一种语言的底层本质逻辑,用身体去丈量山坡,背篓是身体的赋形

37:52 “语言其实是没有办法翻译的”,语气助词与本地方言的魅力

陈益青,《数据兄弟,太阳灯与景观背后的少数民族》,影像静帧

本期参与人

- 嘉宾:陈益青(驻地艺术家)

- 主播:瑜冰

- BGM苗歌演唱:杨再美(贵州民族工艺传承人)

- 后期:瑜冰

- 监制:周然

找到我们

小红书:抱朴FELT

微信公众号:抱朴FELT

网站:baop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