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进行时

佳U年糕

每天5-10分钟,与全球ESG浪潮同步呼吸!🌍 《可持续进行时》是你口袋里的“可持续发展指南针”—— 🔥 **速递每日必读**:精选全球ESG头条新闻,从碳中和前沿到社会责任新实践,碎片时间轻松掌握关键动态; 💡 **解剖热点争议**:深挖“漂绿”风波、新能源博弈、生物多样性投资等焦点话题,犀利观点打破信息泡沫; 📜 **解码政策风向标**:追踪中国“双碳”新政、欧盟CSRD、SEC气候披露等法规,为企业与投资者划重点、避风险。 无论你是企业从业者、责任投资者,还是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这里都有“让商业向善”的底层逻辑与行动灵感。 🫶🏻订阅我们,让每一次点击都成为对未来的投票!

  1. 2일 전

    Vol.43 ESG角度解析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解析:技术驱动可持续》本期提纲: 一、全球背景及战略意义 二、《意见》的总体框架 总体要求:战略性、融合、安全、创新 发展目标:2027 年:重点产业形成成熟应用场景2035 年:初步建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 六大重点方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与交通、绿色能源三、重点方向详细解读 智能制造:提高效率、推动绿色转型 智慧农业:精准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智慧医疗:优化医疗资源分布、提升公平性 智慧教育:个性化教育、数字普惠 智慧城市与交通:城市治理智能化、优化公共服务 绿色能源:能源调度优化、支撑碳中和目标四、ESG 视角解读 环境(E):能源优化、碳减排、绿色技术 社会(S):医疗教育公平、公共服务可及性 治理(G):数据安全、算法透明、监管机制五、政策落实与企业启示 国务院的这份《意见》不仅是一份科技政策,更是一份未来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它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正在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农田、医院、教室和城市大街小巷。对可持续发展而言,AI 有可能成为绿色转型、社会公平和治理创新的重要推手。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带来全新的伦理与监管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可持续进行时》要聊“人工智能+”:因为它不仅是科技的发展方向,也是 ESG 的下一个前沿议题。 希望这期内容能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人工智能+”,以及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深层联系。欢迎订阅我们的频道,并把这期节目分享给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加入可持续的对话与行动。 我们下期再见。

    24분
  2. 8월 25일

    Vol.42 政策特刊|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力

    今天我们要聚焦一条重磅政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份文件在5月24日正式印发,并在8月25日由新华社与国务院公开发布。它不仅是我国碳市场发展的“路线图”,更是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期播客,我们将为你拆解这份意见的重点内容,理解背后的战略逻辑,并分析对企业、金融机构和国际合作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发布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我们知道,中国提出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的目标,全国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自2021年碳市场上线以来,主要覆盖电力行业,但在运行机制、数据质量、交易活跃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从覆盖范围、配额制度到金融工具,都做出了顶层设计。 二、政策重点内容解读1. 全国统一碳市场格局文件明确,到 2027年,碳市场将基本覆盖所有工业主要排放行业;到 2030年,形成统一、透明、有活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性碳市场。换句话说,碳市场不再是“试点”或“电力行业专属”,而是全产业链的制度性安排。 2. 配额制度改革目前中国的碳市场以“强度控制”为主,也就是按产量核定配额。新意见提出逐步过渡到 总量控制,并推动 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相结合,未来拍卖机制的比重会增加。这意味着企业碳成本将更加真实化和市场化。 3. 交易机制与产品创新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和各类主体参与交易。未来不仅仅是排放企业,银行、证券机构甚至个人也可能逐步进入。同时,还提到支持开发碳质押、碳回购、碳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大幅提升。 4. 技术与监管升级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快碳市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注册、交易、结算和数据管理平台。与此同时,对排放数据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强化核算、核查和报告机制,防止“数据造假”或“碳漂绿”。 5. 法律与组织保障生态环境部被明确为牵头部门,各省市要将碳市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还将探索通过立法方式,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这将为市场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三、政策背后的战略逻辑这份文件反映出几个重要逻辑: 碳市场是绿色转型的核心制度工具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减排,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手段。 与国际接轨,增强竞争力 ——随着欧盟 CBAM、美国关税壁垒等措施加码,中国企业需要一个国际认可的碳市场体系。 金融与气候深度融合 ——通过碳金融工具,把碳排放权真正转化为资产,吸引资本流向绿色低碳产业。四、对企业的影响 排放企业:碳成本将逐步显性化,企业需要更早布局减排技术和碳资产管理。 出口企业:双向认可机制和碳市场透明度提升,将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国际碳关税和绿色贸易壁垒。 金融机构:未来将有更大空间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如碳基金、碳衍生品等。 地方政府:需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推动碳市场与区域绿色转型的联动。五、展望从长远看,全国碳市场将成为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 短期来看,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覆盖范围快速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步上升。 中期来看,碳市场将和绿色金融、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形成绿色发展的价格信号。 长期来看,中国碳市场将与国际碳市场逐步接轨,甚至有可能在全球碳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上就是本期《Sustainability ING》的深度解读。全国碳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政策,它实际上是一场经济和产业的系统性变革。对于企业来说,碳市场既是挑战,更是新的竞争优势。未来几年,它将在中国绿色转型和国际竞争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感谢收听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37분
  3. 8월 25일

    Vol.41 ESG一周热点追踪 | 国内外绿色发展最新动态

    🎙️ Sustainability ING | ESG 一周热点追踪节目导读:本期节目,我们带你梳理过去一周全球 ESG 热点资讯。从中国电车产业链首次实现海外投资超越国内,到绿色金融和碳足迹认证的制度创新,再到美国加州、欧洲和英国在气候披露与过渡金融上的最新进展,以及谷歌探索核能供电的行业范例。无论你是企业高管、投资人,还是关注绿色转型的听众,这一期都将帮你快速抓住趋势。 📌 本期看点 中国电车产业链:2024 年海外投资首次超过国内,企业加快全球布局 绿色金融创新:外汇局启动绿色外债试点,吸引国际资本支持绿色发展 碳足迹认证突破:福建颁发首张“双向认可”碳足迹证书,助力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能源数字化:云南上线绿电绿证平台,推动绿电价值转化 加州气候报告法:幸存法律挑战,美国最严披露制度继续实施 欧央行立场:拉加德警告勿削弱 CSRD 和 CSDDD,强调数据透明与金融稳定 科技巨头脱碳:谷歌签约小型核电站供能,2030 年实现零碳电力目标 英国过渡金融指南:为高排放行业融资与脱碳提供统一框架 欧盟监管协作:ESMA 与环境署共享数据,加强绿色金融跨境监管总结:本周 ESG 动态展现出一个清晰趋势:中国在绿色金融与碳足迹国际化方面加速布局,欧美则在法规与能源实践上不断加码。全球 ESG 发展正在走向更透明、更严格,同时也更注重转型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 订阅《Sustainability ING》,不错过任何一次 ESG 热点回顾!

    26분
  4. 8월 24일

    Vol.40 聚焦第七届碳交易大会|中国碳市场进入2.0时代

    聚焦第七届碳交易大会|中国碳市场进入2.0时代2025年8月23日,第七届中国碳交易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与投资方,聚焦全国碳市场运行、国际合作与低碳转型的新趋势。📌 大会主要议题 全国碳市场扩容与深化电力行业交易量稳定增长,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纳入时间表加速明确。讨论了碳定价机制优化、配额分配从“基准法”向“有偿分配+拍卖”的过渡。 碳金融与创新工具碳基金、绿色债券、碳远期与期货等工具加快落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碳金融试点经验分享。探讨如何吸引更多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进入碳市场。 CCER重启与自愿减排国家自愿减排机制(CCER)在2025年正式恢复交易。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项目、甲烷减排成为重点方向。企业如何通过自愿减排补充履约、提升ESG表现。 地方碳市场与试点经验北京、上海、深圳、湖北等八大碳市场的联动探索。推动区域一体化、构建全国统一市场。讨论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国际合作与碳关税应对中国与欧盟在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下的对话。“一带一路”国家的碳市场合作与机制互认探讨。探索与东盟、非洲市场的碳交易合作潜力。 企业低碳转型案例分享重点能源、钢铁、制造业企业介绍自身碳中和路径。数字化技术(AI+区块链)在碳核算与追踪中的应用。供应链减排与产品碳足迹标识成为新趋势。🔑 关键词碳市场、CCER、碳金融、碳关税、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供应链减排 🎧 本期看点总结 全国碳市场进入“扩容+深化”新阶段,未来交易规模将快速增长。 CCER的重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减排与合规手段。 碳金融产品创新正在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合作与碳关税应对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外部挑战。 低碳转型正从“少数先行者”走向“全行业共识”。

    31분
  5. 8월 12일

    Vol.39 聚焦“8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及背后 ESG/经贸逻辑

    2025年8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及其背后ESG与经贸宏观逻辑一、事件背景2025年8月12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此前对彼此加征的24%额外关税继续暂停90天,基础10%的关税保持不变,同时继续暂停对等的非关税贸易限制措施。此次声明是自2018年以来两国贸易关系的重要缓和信号。 二、声明核心内容 延续暂停额外关税24%的政策,为期90天。 保持基础10%关税不变。 继续暂停对等非关税贸易限制措施。 表示将通过对话维护贸易关系稳定。三、宏观解读:ESG与绿色供应链的视角 贸易缓和助力绿色供应链稳定关税暂停降低了新能源、储能等关键绿色技术设备的进口成本,缓解绿色转型的供应链压力。 未涉及绿色产品专项优惠声明没有针对光伏、风电等绿色产品的特别关税优惠或绿色认证合作内容。 贸易环境稳定预期增强缓和减轻了市场不确定性,有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投资计划。 未来绿色标准合作仍待观察中美绿色贸易标准与碳足迹核算合作尚未展开,关注后续谈判动态。四、战略启示 关注贸易政策动态对全球低碳技术流通的影响。 评估供应链风险,提前布局采购和合作计划。 跟踪绿色标准国际协调进展,抓住潜在合作机会。五、结语这份联合声明虽然是贸易技术层面的调整,但它为全球ESG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政策缓冲期。对从业者而言,理解其宏观背景,有助于把握未来绿色发展趋势和风险管理策略。 参考链接 White House Joint Statement (英文) 商务部新闻稿(中文)

    8분
  6. 8월 11일

    Vol.38 ESG 一周热讯|政策频出、极端天气与企业动态(8月4日–8月10日)

    ESG周报 One-Pager(8月4日–8月10日)一、本周要点• 生态环境部发布核与辐射项目环评拟批公告,多项核能及辐射类项目进入审批公示阶段,显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 • 欧盟启动《循环经济法》公众意见征集,目标到2030年倍增循环率,推动电子废弃物处理、绿色采购等制度变革。 •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统一全国电力市场的计量与结算机制。 • 美国EPA公开征求意见拟撤销机动车温室气体标准,引发联邦气候监管削弱担忧。 • 香港8月5日遭遇1884年以来最强8月降雨,凸显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风险加剧。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碳排放数据监测与核算能力。 二、建议• 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政策动向,及时调整合规与运营策略,确保与最新法规保持一致。 • 加强气候风险管理与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建设,尤其在供应链与基础设施层面。 • 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和碳管理相关商业机会,布局绿色技术与产品线。 • 参与国内外政策征求意见过程,提升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影响力。 🎧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告诉我们你最关注哪个话题。 欢迎订阅本播客,第一时间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脉动!

    10분

소개

每天5-10分钟,与全球ESG浪潮同步呼吸!🌍 《可持续进行时》是你口袋里的“可持续发展指南针”—— 🔥 **速递每日必读**:精选全球ESG头条新闻,从碳中和前沿到社会责任新实践,碎片时间轻松掌握关键动态; 💡 **解剖热点争议**:深挖“漂绿”风波、新能源博弈、生物多样性投资等焦点话题,犀利观点打破信息泡沫; 📜 **解码政策风向标**:追踪中国“双碳”新政、欧盟CSRD、SEC气候披露等法规,为企业与投资者划重点、避风险。 无论你是企业从业者、责任投资者,还是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这里都有“让商业向善”的底层逻辑与行动灵感。 🫶🏻订阅我们,让每一次点击都成为对未来的投票!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