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家軒邀訪小島旦工作室總指揮謝淑靖和小島旦工作室策略長潘政傑,一同深入探討台灣第一號無形文化資產—基隆中元祭的獨特之處,以及背後深厚的歷史與人情。
謝淑靖表示,基隆中元祭的核心精神在於族群和解,起源於早期的漳泉械鬥,後來演變為以姓氏輪值主普,用賽陣頭取代打破頭。她指出,祭典長達一個月,直到農曆八月一日才關龕門,這多出來的一天是為了體恤忙於殺豬、無法普度的屠宰商家們,展現了深厚的人情味。祭典中更有人性化的「囝仔普」,準備玩具、嬰兒食品悼念早夭的孩童,體現了對所有逝者的同理心。
潘政傑指出,基隆作為歷史上重要的軍港、商港與漁港,是各國人士進入台灣的門戶。因此,中元祭不僅祭拜漢人祖先,也包容了荷蘭人、西班牙人、法國人等不同族群的亡魂,甚至在法國公墓會看到紅酒、長棍麵包等祭品,彰顯多元與包容的特質。他認為基隆是個傷痕特別多的地方,這份歷史傷痛轉化為強大的同理心,造就了現今的基隆中元祭。
節目中還回顧了1993年的祈雨傳奇。當時基隆面臨90多天的嚴重乾旱,地方政府邀請雷成壇道長主持祈雨科儀,當時的市長林水木不僅親自參與,更率領市府一級主管披麻帶孝,象徵與百姓共苦,向天祈求的極大誠意。他們當時承受著外界與同行的巨大壓力,但卻謙卑地表示,祈雨成功並非一人之功,而是所有宗教團體與全體市民共同祝念的結果。
本集節目重點:
◎基隆中元祭背後所代表的族群和解意義
◎為何基隆中元祭時間比較長?
◎儀式中的深厚人情味
◎1993年的祈雨傳奇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potify、SoundOn、Apple Podcasts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Canal
- FrecuenciaCada semana
- Publicado29 de agosto de 2025, 1:30 p.m. UTC
- Temporada1
- Episodio84
- ClasificaciónA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