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靖表示,「大溪大禧」是近年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推廣的活動名稱,它其實原本是關聖帝君誕辰時的一個繞境活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而這個「大溪大禧」是這近10年來的一個從城鎮衍生出來的祭典活動,所以它跟原本所謂的迎鬧熱儀式是有一些些差別的。謝淑靖說明,迎鬧熱的主要目標是為關聖帝君慶生,所以它的主要目標是對神,那「大溪大禧」它的主要目標其實比較是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教育推廣活動,所以它其實主要客群是對人。
節目中談到,大溪人之所以特別敬奉關公,跟大溪之前為河港城市的商業歷史有關,當地人崇尚關公做為武財神所代表的因義取利,因誠取勝的精神,並分享了點石成金的故事,原來最早由一群礦工在向關公祈求後挖到金礦,為表感謝而成立社團,進而啟發了木藝、商業等各行各業組織自己的社頭,共同為關公慶生。
潘政傑指出,大溪的社頭文化是由百工百業依照職業別,自發組成的民間組織,打破了階級藩籬,人人皆有角色。在慶典前,各社頭會在街區進行夜練,這是全體動員、不分老少的練習,整個大溪宛如一個無形的文化博物館。還有,社頭間並不排他,成員們會互相支援,展現了緊密的社群凝聚力。而今年的活動更以「保存與傳承、地方社群共學與共創、向下紮根並對外擴大關係人口」為主軸,希望吸引更多人認識並參與這項文化。
本集節目重點:
◎大溪大禧活動與迎鬧熱的不同
◎大溪人為何崇敬關公?
◎社頭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
◎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傳承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potify、SoundOn、Apple Podcasts
信息
- 节目
- 频道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2日 UTC 13:30
- 季1
- 单集83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