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啟發日記D42 『返祖』


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返祖現象」。
這幾天重新翻起倪匡的科幻小說〈再來一次〉。
故事裡的蒙博士嘗試讓年邁的生命「再來一次」,以重啟基因的方式讓人回到原始狀態。
但實驗的結果卻讓受試者變成巨大而異形的胚胎、甚至出現類似三葉蟲的生物。
這場對返祖現象的操弄,最終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現象。
例如有些金魚,會長出野生鯉魚才有的背鰭;人類偶爾也會出現如多乳頭、尾骨突出、身體細毛過多等現象,都是基因記憶的一種「返祖」。
這些案例也帶來了我們今天的兩層啟發:
第一層啟發:返祖現象提醒我們,真正的風險,不是進步太慢,而是徹底抹去了回頭的可能。
返祖現象本質上是一種生物的備份機制:
某些基因雖不再被啟動,卻仍潛伏在我們的 DNA 中。
它們可能在環境劇變時成為生存優勢,也可能讓我們看見過去的痕跡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續。
那麼,如果我們為了效率、表現與控制,刻意透過基因編輯、品種純化、文化革新將這些「舊有機制」刪除乾淨呢?
我們會不會在未來某一天,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可以回頭的路?
現代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曾提供過一個想法:
「基因與文化的演化都不是單向淘汰,而是多路備援。」
大自然從不只走一條最短路,而是同時留下多條「備案」,等待未來的機會與風險。
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
在這個資訊透明、技術快速更迭的時代,我們是否太急於刪除那些看似落伍的語言、技術、知識與制度?
當我們連「錯的」、「老的」、「不符合潮流的」也一起剪去,是否也將最終的容錯機制一併移除?
也許返祖現象要提醒我們的,不只是基因的韌性,
而是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完美,
真正的系統不是毫無冗餘,而是有機地**「保留一點可以重來的空間」**。
第二層啟發:返祖現象也提醒我們,除了基因,我們能留下什麼給下一代?
我們的個性、價值觀、人生成就,往往不只是個體的選擇,
其中也含藏著世代傳遞的影子。
你身上的幽默感、頑強的意志、某些說不清的習慣與信念,
很可能來自你未曾謀面的祖輩——而這種返祖,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那麼,換個方向思考——
除了基因,我們可以留給後代什麼?
語言、故事、信念、愛的方式、面對困境仍選擇堅持的勇氣,
這些也許不是 DNA 裡的資料,但卻是另一種精神層面的「遺傳」。
如《基因編輯大革命:CRISPR如何改寫基因密碼、掌控演化、影響生命的未來》中所寫:
「基因帶來形體,文化形塑人心。」
我們不只是遺傳下去的生物,更是傳承下去的精神。
返祖,不只是回頭,而是傳遞。
當我們回望來時路,是否也在思考要將什麼繼續帶往前方?
你呢?
你是否曾察覺自己身上,藏著祖先留下的特質或影子?
你又希望,為未來的孩子留下怎樣的痕跡與禮物?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祝願你有個寧靜、豐盛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