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啟發日記D49 『意義』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意義」。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日子一天天過去,事情一件件完成,
但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問: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追求「有意義的事」——
考上好學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組成一個家庭……
但那些看起來「有意義」的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第一層啟發:外在的意義,是來自於世界的定義,但不一定適合你的人生節奏。
從小到大,我們被各種「標準答案」所圍繞。
升學志向、職涯選擇、婚姻家庭……每一步都有一條被鋪好的路。
社會用報酬率、升遷路徑、可見的成效來定義「意義」;
但當我們真正走在那條「正確的路」上,有時心裡卻會浮現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這一切,真的對我重要嗎?」
依稀記得導演李安曾在受訪時說過一句話,內容大約是:
「我想拍的,不是被期待的成功,而是我心裡深處的東西。」
這句話提醒我們:外在的意義容易被社會所設定,
但也許真正的意義感,是在你願意停下腳步,誠實問自己——
「這是我想走的路嗎?還是別人希望我走的路?」
當你開始嘗試,哪怕是小小地脫離常規,做一些自己在乎但別人不理解的選擇,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生活突然變得更輕盈,更有回音。
第二層啟發:內在的意義,是從「成功」轉向「奉獻」的旅程。
在《第二座山》一書中,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形容人生前半段是追求第一座山——
個人成就、社會認可、外在成功;但當人們登頂後,常會驚覺那並非自己真正想要的。
真正讓人感到充實的,是人生後半段轉向的第二座山——責任、承諾、服務、愛。
「我們以為自己想要自由,但其實我們渴望的是歸屬;
我們以為自己要的是自主,但其實我們更需要連結。」
而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中,布魯克斯進一步指出:
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不是靠塑造「履歷美德」,而是養成「悼詞美德」。
不是你完成了多少事業,而是你成為了什麼樣的人。
意義,往往藏在那些不被計分的時刻裡:
你曾耐心陪伴過誰?曾無私幫助了誰?曾真誠愛過誰?
你呢?
此刻的你,是在追逐「第一座山」,還是默默走向「第二座山」?
你心中的「意義」,是來自於完成一件事,還是成為一種人?
無論是哪種,小書房都覺得你很棒!
願你今天所做的每一件小事,
都能與你內心的那座山對話,
讓生活的意義,不只是抵達終點,而是走在你想去的路上。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