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夢爸爸

育兒, 教育, 早教, 跨國婚姻

歡迎收聽夢夢爸爸, 我跟夢母希望藉由podcast 來分享照顧夢夢的歷程、方法和理念。不定時也會探討有關婚姻、社會、教育等等議題。以10-20分鐘的時間,當你在通勤上班的路上可以聽聽一些有關照顧孩子的資訊。 夢夢爸爸,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系,夢母畢業於TESOL對外英語教學學系。喜歡教育的我們陷入了理論與現實的交戰中,一直在育兒經驗中尋求平衡點。每週二以月齡或不同主題的方式分享,爸爸媽媽可以按照孩子的月齡去選擇聆聽或是以主題去做選擇。我們每週二見!Created by Peter Lee, Stephanie Germer, & Jessica Yeh.

  1. 09/14/2021

    EP15 1-3歲 (12-36個月)今天來聊聊“有意識的教養” 如何先控制情緒再來教養孩子,不要因為一句話造成無可摸滅的回憶。

    這集夢夢分享了一些憤怒中可以控制情緒的兩個方法。 其實我還蠻幸運的,小的時候沒有聽到我的家人說那種會傷人一輩子的話,但身邊就有聽說過很多“我不要你了”的故事。 90年代的我們剛好夾在打罵教育跟愛的教育中間,我相信90年的家長一定會有一套自己想要帶孩子的想法。但有想法前我們一定要先學會如何控制情緒。   分享大綱 1. 什麼是有意識的教養? 2. 五個”有意識“ ”和平“教養的觀點與方法 3. 親子黃金溝通法則『A.C.T』   本集金句: 「「有意識的教養」(Mindful Parenting) 的核心就是要我們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然後將我們的意識專注在事件和經驗本身,幫助家長有能力去選擇我們要如何處理事情,而不是被情緒阻礙。」 「提出「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的簡尼爾森博士 (Jane Nelsen) 就曾經提出『要讓孩子變好前,必須先讓他感覺自己很差,是哪來的瘋狂想法。』」 「傳統教育的打罵教育,傾向於從恐懼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而非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和真正的需求。」   追蹤夢夢爸爸IG分享日常教學小短片  @themengmengbaba 追蹤夢夢爸爸Youtube分享感統活動 收尋:夢夢爸爸

    24 min
  2. 08/31/2021

    EP13 0-3歲 (0-36個月) 孩子學習多種語言頭腦會不會混亂?舌頭會不會打結?今天就來分享我們的觀點。

    相信家長們也會好奇,孩子小的時候學多種語言到底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母語發展。從小就開始學真的比較好嗎?越早開始會比較厲害嗎?類似這樣得疑問。所以今天的Podcast 想要和爸爸媽媽們分享,我跟夢母對於從小學習其他語言的看法。 分享大綱 1. 一些支持孩子習多種語言的科學家怎麼說? 2. 我們在家是怎麼跟夢夢溝通的 3. 學習多種語言的好處 4. 蒙氏教育對於學習語言的看法 5. 語言評估流程(簡單的分享)   本集金句: 「華盛頓大學的博士派翠西亞.庫兒(Patricia Kuhl)提出,關於早期語言獲得的研究的發現,從語言的發音來說,全球的語言約有800種的發音,約600種子音和200種母音,而每一種語言都是由特殊的組合組成,同整下來大約是40種音(Kuhl, 2004)」 「其實我們比起很多國家,我們很自然的都在兩種或多種語言的環境中長大。如果小的時候學兩種或多種語言會造成問題的話,有語言問題的孩子會順間爆棚。我自己也在想,會不會因為這個原因,亞洲地區的孩子邏輯能力都比較成熟。」 「爸爸媽媽要關注的是要讓孩子接收到完整且正確的語言,不需要用疊字或是dumb down對話方式。大量的和孩子對話,用時間去持續的累積,這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 「我個人覺得混淆的定義很廣,但是學習語言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跟人溝通。對夢夢來說學台語就是要跟爺爺奶奶溝通,學中文就是要跟其他小朋友溝通,學英文就是要跟我們孟母溝通。」 追蹤夢夢爸爸IG分享日常教學小短片  @themengmengbaba 追蹤夢夢爸爸Youtube分享感統活動 收尋:夢夢爸爸   Reference  Growing up monolingual vs bilingual. Who is the better translator? By Julian Appler Bilingualism in the Early Years: What the Science Says ?  By Krista Byers-Heinlein  and Casey Lew-Williams Why The Baby Brain Can Learn Two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 By Naja Ferjan Ramirez

    19 min
  3. 08/17/2021

    EP11 1-3歲(12-36個月)孩子與科技『共存』- 出門給孩子玩手機有錯嗎?孩子那麼小,玩手機好嗎?爸爸媽媽真難當。

    這集夢夢分享我們對於孩子使用科技的觀點,也分享一些我們與科技共存的方法。 回想一下以前我們那個年代電視是主要的電子產品,家長只要控制電視就可以了。但現在因為電子產品的多樣性跟方便性,孩子幾乎無時無刻都圍繞著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我們該怎麼辦? 分享大綱 1. 我們沒辦法讓孩子完全不接科技,因為科技只會越進步,越融入我們的生活。 2. 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手機,我們先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3. 簡單分析使用科技的好處與壞處。   本集金句: 「有的爸爸媽媽擔心有人看到他給孩子看手機就不是好家長。家長不要擔心別人怎麼看你,只要你自己知道你在做什麼,就不用管別人怎麼想。反之,不要輕易就去評判別人為什麼讓孩子看手機。」 「在公共場合要讓夢夢看手機的話,我跟夢母會陪她一起看。不會手機擺好,按播放然後就忙自己的。」 「一起看的好處是可以知道節目播放完了沒,有得時候家長不知道節目到底播到哪裡,然後想到孩子看太久了,就直接把它關掉。那種被中斷的感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不舒服。」   追蹤夢夢爸爸IG分享日常教學小短片  @themengmengbaba 追蹤夢夢爸爸Youtube分享感統活動 收尋:夢夢爸爸

    17 min

About

歡迎收聽夢夢爸爸, 我跟夢母希望藉由podcast 來分享照顧夢夢的歷程、方法和理念。不定時也會探討有關婚姻、社會、教育等等議題。以10-20分鐘的時間,當你在通勤上班的路上可以聽聽一些有關照顧孩子的資訊。 夢夢爸爸,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系,夢母畢業於TESOL對外英語教學學系。喜歡教育的我們陷入了理論與現實的交戰中,一直在育兒經驗中尋求平衡點。每週二以月齡或不同主題的方式分享,爸爸媽媽可以按照孩子的月齡去選擇聆聽或是以主題去做選擇。我們每週二見!Created by Peter Lee, Stephanie Germer, & Jessica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