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
諸善男子汝等
若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
有苦無苦有集無集
有滅無滅有道無道
有實無實有我無我有樂
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
有乘無乘有性無性
有眾生無眾生
有有無有有真無真
有因無因有果無果
有作無作有業無業有報無報者
今恣汝所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我實不󠇡見若天若人若魔
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
有來問我不能答者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師子吼
即從座起斂容整服前禮佛足
長跪叉手白佛言
世尊
我適欲問
如來大慈復垂聽許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
諸善男子
汝等今當於是菩薩深生恭敬尊重讚歎
應以種種香花伎樂瓔珞幡蓋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房舍殿堂
而供養之迎來送去
所以者何
是人已於過去諸佛深種善根福德成就
是故今於我前欲師子吼
善男子
如師子王自知身力
牙爪鋒芒四足踞地安住巖穴振尾出聲
若有能具如是諸相
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真師子王晨朝出穴頻申欠呿
四向顧望發聲震吼為十一事
何等十一
一為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
二為欲試自身力故
三為欲令住處󠇡淨故
四為諸子知處󠇡所故
五為群輩無怖心故
六為眠者得覺寤故
七為一󠇡切󠇡放逸諸獸不󠇡放逸故
八為諸獸來依附故
九為欲調大香象故
十為教告諸子息故
十一為欲莊嚴自眷屬故
一󠇡切󠇡禽獸聞師子吼
水性之屬潛沒深淵
陸行之類藏伏窟穴
飛者墮落諸大香象怖走失糞
諸善男子
如彼野干雖逐師子至于百年
終不能作師子吼也
若師子子始滿三年
則能哮吼如師子王
善男子
如來正覺智慧牙爪四如意足
六波羅蜜滿足之身
十力雄猛大悲為尾
安住四禪清淨窟宅
為諸眾生而師子吼摧破魔軍
示眾十力開佛行處
為諸邪見作歸依所
安撫生死怖畏之眾
覺寤無明睡眠眾生
行惡法者為作悔心
開示邪見一󠇡切󠇡眾生
令知六師非師子吼故
破富蘭那等憍慢心故
為令二乘生悔心故
為教五住諸菩薩等生大力心故
為令正見四部之眾
於彼邪見四部徒眾不生怖畏故
從聖行梵行天行窟宅頻申而出
為欲令彼諸眾生等破憍慢故欠呿
為令諸眾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顧望
為令眾生得四無礙故四足踞地
為令眾生具足安住尸波羅蜜故
故師子吼
師子吼者名決定說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善男子
聲聞緣覺雖復隨逐
如來世尊無量百千阿僧祇劫
而亦不能作師子吼
十住菩薩若能修行是三行處󠇡
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諸善男子
是師子吼菩薩摩訶薩
今欲如是大師子吼
是故汝等應當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世尊告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
汝若欲問今可隨意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云何為佛性
以何義故
名為佛性
何故復名常樂我淨
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
何故不󠇡見一󠇡切󠇡眾生所有佛性
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
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見
十住菩薩以何等眼不了󠇡了見
佛以何眼而了󠇡了見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若有人能為法諮啟
則為具足二種莊嚴
一者智慧
二者福德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
亦復解知名為佛性
乃至能知十住菩薩
以何眼見諸佛世尊以何眼見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云何名為智慧莊嚴
云何名為福德莊嚴
善男子
慧莊嚴者
謂從一地乃至十地
是名慧莊嚴
福德莊嚴者
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
復次善男子
慧莊嚴者
所謂諸佛菩薩
福德莊嚴者
謂聲聞緣覺九住菩薩
復次善男子
福德莊嚴者
有為有漏有有有果報
有礙非常是凡夫法
慧莊嚴者無為無漏
無無無果報無礙常住
善男子
汝今具足是二莊嚴
是故能問甚深妙義
我亦具足是二莊嚴能答是義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
世尊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
則不應問一種二種
云何世尊
說言能答一種二種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無一二種
一種二種者是凡夫相
佛言
善男子
若有菩薩無二種莊嚴
則不能知一種二種
若有菩薩具二莊嚴
則能解知一種二種
若言諸法無一二者
是義不然何以故
若無一二云何得說一󠇡切󠇡諸法無一󠇢無二
善男子
若言一二是凡夫相
是乃名為十住菩薩
非凡夫也何以故
一者名為涅槃
二者名為生死
何故一者名為涅槃
以其常故
何故二者名為生死
愛無明故
常涅槃者
非凡夫相生死
二者亦非凡夫相
以是義故
具二莊嚴者能問能答
善男子
汝問云何為佛性者
諦聽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者見空及與不空
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
空者一󠇡切󠇡生死
不空者謂大涅槃
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
我者謂大涅槃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
乃至見一󠇡切󠇡無我
不󠇡見我者不名中道
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
佛性常恒無有變易
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
聲聞緣覺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
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
以是義故
不得第一義空
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
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善男子
不󠇡見中道者凡有三種
一者定樂行
二者定苦行
三者苦樂行
定樂行者
所謂菩薩摩訶薩憐愍一󠇡切󠇡諸眾生故
雖復處在阿鼻地獄如三禪樂
定苦行者
謂諸凡夫
苦樂行者
謂聲聞緣覺
聲聞緣覺行於苦樂作中道想
以是義故雖有佛性而不能見
如汝所問以何義故名佛性者
善男子
佛性者
即是一󠇡切󠇡諸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
復次善男子
道有三種
謂下上中
下者梵天無常謬見是常
上者生死無常謬見是常
三寶是常橫󠇡計無常
何故名上
能得最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中者名第一義空
無常見無常常見於常
第一義空不名為下何以故
一󠇡切󠇡凡夫所不得故
不名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
諸佛菩薩所修之道不上不下
以是義故名為中道
復次善男子
生死本際凡有二種
一者無明二者有愛
是二中間則有生老病死之苦
是名中道
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為中
以是義故
中道之法名為佛性
是故佛性常樂我淨
以諸眾生不能見故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佛性實非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善男子
譬如貧人家有寶藏󠇡是人不󠇡見
以不󠇡見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有善知識而語之言
汝舍宅中有金寶藏󠇡
何故如是貧窮困苦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即以方便令彼得見以得見故
是人即得常樂我淨
佛性亦爾眾生不󠇡見
以不󠇡見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有善知識諸佛菩薩
以方便力種種教告令彼得見
以得見故眾生即得常樂我淨
復次善男子
眾生起見凡有二種
一者常見二者斷見
如是二見不名中道
無常無斷乃名中道
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
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雖觀因緣
猶亦不得名為佛性
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
覆故不能得見
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
何以故不󠇡見佛性故
善男子
是觀十二因緣智慧
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
以是義故
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善男子
譬如胡瓜名為熱病
何以故
能為熱病作因緣故
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
佛性者
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
有因者即十二因緣
因因者即是智慧
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
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
以是義故
彼無明體亦因亦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1年9月30日 上午6:15 [UTC]
- 長度59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