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洞裡的嘎嘎烏拉拉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師子吼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切󠇡諸法有二種因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以是二因應無縛解

是五陰者念念生滅

如其生滅誰有縛解

世尊

因此五陰生後五陰

此陰自滅不󠇡至彼陰

雖不󠇡至彼能生彼陰

如因子生芽子不󠇡至芽

雖不󠇡至芽而能生芽

眾生亦爾

云何縛解

善男子

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如人捨命受大苦時

宗親圍遶號󠇡哭懊惱

其人惶怖莫知依救

雖有五情無所知覺

肢節戰動不能自持

身體虛冷煖氣欲盡

見先所修善惡報相

善男子

如日垂沒山陵堆阜

影現東移理無西逝

眾生業果亦復如是

此陰滅時彼陰續生

如燈生闇滅燈滅闇生善男子

如蠟印印泥印與泥

合印滅文成

而是蠟印不󠇡變在泥

文非泥出不餘處來

以印因緣而生是文

現在陰滅中陰陰生

是現在陰終不󠇡變為中陰五陰

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從餘來

因現陰故生中陰陰

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

是故我說中陰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

是中陰中有三種食

一者思食

二者觸食

三者意食

中陰二種

一善業果

二惡業果

因善業故得善覺觀

因惡業故得惡覺觀

父母交會牉合之時

隨業因緣向受生處

於母生愛於父生瞋

父精出時謂是己有

見已心悅而生歡喜

以是三種煩惱因緣

中陰陰壞生後五陰

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生時諸根有具不󠇡具

具者見色則生於貪

生於貪故則名為愛

狂故生貪是名無明

貪愛無明二因緣故

所見境界皆悉顛倒󠇡

無常見常無我見我

無樂見樂無淨見淨

以四倒故作善惡行

煩惱作業業作煩惱

是名繫縛

以是義故名五陰生

是人若得親近於佛

及佛弟子諸善知識

便得聞受十二部經

以聞法故觀善境界

觀善境界故得大智慧

大智慧者名正知見

得知見故於生死中而生悔心

生悔心故不生歡樂

不生歡樂故能破貪心

破貪心故修八聖道

修八聖道故得無生死

無生死故名得解脫

如火不遇薪名之為滅

滅生死故名為滅度

以是義故名五陰滅

師子吼言

空中無刺云何言拔

陰無繫者云何繫縛

佛言

善男子

以煩惱鎖繫縛五陰

離五陰已無別煩惱

離煩惱已無別五陰

善男子

如柱持屋離屋無柱離柱無屋

眾生五陰亦復如是

有煩惱故名為繫縛

無煩惱故名為解脫

善男子

如拳合掌繫結等三

合散生滅更無別法

眾生五陰亦復如是

有煩惱故名為繫縛

無煩惱故名為解脫

善男子

如說名色繫縛眾生

名色若滅則無眾生

離名色已無別眾生

離眾生已無別名色

亦名名色繫縛眾生

亦名眾生繫縛名色

師子吼言

世尊

如眼不󠇡自見指

不󠇡自觸刀不󠇡自割受不󠇡自受

云何如來說言名色繫縛名色

何以故

言名色者即是眾生

言眾生者即是名色

若言名色繫縛眾生

即是名色繫縛名色

佛言

善男子

如二手合時

更無異法而來合也

名之與色亦復如是

以是義故

我言名色繫縛眾生

若離名色則得解脫

是故我言眾生解脫

師子吼言

世尊

若有名色是繫縛者

諸阿羅漢未離名色亦應繫縛

善男子

解脫二種

一者子斷

二者果斷

言子斷者名斷煩惱

阿羅漢等已斷煩惱眾結爛壞

是故子結不能繫縛

未斷果故名果繫縛

諸阿羅漢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

可言果繫

不得說言名色繫縛

善男子

譬如然燈油未盡時明則不󠇡滅

若油盡者滅則無疑

善男子

所言油者喻諸煩惱

燈喻眾生

一󠇡切󠇡眾生煩惱油故不󠇡入涅槃

若得斷者則入涅槃

師子吼言

世尊

燈之與油二性各異

眾生煩惱則不如是

眾生即是煩惱煩惱即是眾生

眾生名五陰五陰名眾生

五陰名煩惱煩惱名五陰

云何如來喻之於燈

佛言

善男子

喻有八種

一者順喻

二者逆喻

三者現喻

四者非喻

五者先喻

六者後喻

七者先後喻

八者遍喻

云何順喻

如經中說

天降大雨溝瀆皆滿

溝瀆滿故小坑滿

小坑滿故大坑滿

大坑滿故小泉滿

小泉滿故大泉滿

大泉滿故小池滿

小池滿故大池滿

大池滿故小河滿

小河滿故大河滿

大河滿故大海滿

如來法雨亦復如是

眾生戒滿

戒滿足故不悔心滿

不悔心滿故歡喜滿

歡喜滿故遠離滿

遠離滿故安隱滿

安隱滿故三昧滿

三昧滿故正知見滿

正知見滿故厭離滿

厭離滿故呵責滿

呵責滿故解脫滿

解脫滿故涅槃滿

是名順喻

云何逆喻

大海有本所謂大河

大河有本所謂小河

小河有本所謂大池

大池有本所謂小池

小池有本所謂大泉

大泉有本所謂小泉

小泉有本所謂大坑

大坑有本所謂小坑

小坑有本所謂溝瀆

溝瀆有本所謂大雨

涅槃有本所謂解脫

解脫有本所謂呵責

呵責有本所謂厭離

厭離有本所謂正知見

正知見有本所謂三昧

三昧有本所謂安隱

安隱有本所謂遠離

遠離有本所謂喜心

喜心有本所謂不悔

不悔有本所謂持戒

持戒有本所謂法雨

是名逆喻

云何現喻

如經中說

眾生心性猶如獼猴

獼猴之性捨一取一

眾生心性亦復如是

取著󠇤色聲香味觸法無暫住時

是名現喻

云何非喻

如我昔告波斯匿王

大王

有親信人從四方來各作是言

大王

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欲害人民

王若聞者當設何計

王言

世尊

設有此來無逃避處󠇡

惟當專心持戒布施

我即讚言

善哉大王

我說四山即是眾生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常來切人

云何大王不修戒施

王言

世尊

持戒布施得何等果

我言

大王

於人天中多受快樂

王言

世尊

尼拘陀樹持戒布施

亦於人天受安隱耶

我言

大王

尼拘陀樹不能持戒修行布施

如其能者則受無異

是名非喻

云何先喻

我經中說

譬如有人貪著󠇣妙花

採取之時為水所漂󠇡

眾生亦爾貪受五欲

為生死水之所漂󠇡沒󠇡

是名先喻

云何後喻

如法句說

莫輕小罪 以為無殃

水渧雖微 漸盈大器

是名後喻

云何先後喻

譬如芭蕉生果則死

愚人得養亦復如是

如騾懷妊命不久全

云何遍喻

如經中說

三十三天有波利質多樹

其根入地深五由延

高百由延

枝葉四布五十由延

葉熟則黃

諸天見已心生歡喜

是葉不久必當墮落

其葉既落復生歡喜

是枝不久必當變色

枝既變色復生歡喜

是色不久必當生皰

見已復喜

是皰不久必當生嘴

見已復喜

是嘴不久必當開剖

開剖之時香氣周遍五十由延

光明遠照八十由延

爾時諸天夏三月時在下受樂

善男子

我諸弟子亦復如是

葉色黃者

喻我弟子念欲出家

其葉落者

喻我弟子剃除鬚髮

其色變者

喻我弟子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初生皰者

喻我弟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嘴者

喻於十住菩薩得見佛性

開剖者

喻於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香者

喻於十方無量眾生受持禁戒

光者

喻於如來名號無礙周遍十方

夏三月者

喻三三昧

三十三天受快樂者

喻於諸佛在大涅槃得常樂我淨

是名遍喻

善男子

凡所引喻不󠇡必盡取

或取少分或取多分或復全取

如言如來面如滿月是名少分

善男子

譬如有人初不󠇡見乳轉

問他言乳為󠇡何類

彼人答言如水蜜貝

水則濕相蜜則甜相貝則色相

雖引三喻未即乳實

善男子

我言燈喻喻於眾生亦復如是

善男子

離水無河眾生亦爾

離五陰已無別眾生

善男子

如離箱輿輪軸輻輞更無別車

眾生亦爾

善男子

若欲得合彼燈喻者

諦聽諦聽我今當說

炷者喻於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