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管理雜誌  Sustainable HRM Magazine

如何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普通話)

昨日是本學期「組織行為學」的最後一課。講解完考試範圍後,見尚有少許時間,我便藉此機會與同學們分享一些有關職涯規劃的思考。雖然在座的有一年級、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同學,距離畢業尚有一段時間,但我始終認為,有些觀念愈早掌握愈有益。

我向同學們介紹了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思考框架,稱為 Must-Want-Can 模型。

每位畢業生都會面對一些「必須完成」的責任(Must)。例如,有人因貸款讀書而需償還學債;有人需分擔家庭開支;又或因宗教信仰而不能於週六工作等等。這些便是個人生活中無法妥協的基本條件。

其後是 Want,亦即你「渴望從事」的事物。這包括你的興趣所在、能令你產生熱情的事,甚至是你所抗拒或不願做的事情,皆屬於你內心的價值與取向。

最後是 Can,即「你有能力完成」的事。包括你所擅長的技能、累積的經驗,以及能勝任的工作範疇。

理想的情況是,這三個範疇(Must、Want、Can)之間能夠有所交集。換言之,若你能從事一份既符合生活所需(Must)、又具備勝任能力(Can)、同時充滿興趣與熱情(Want)的工作,便不僅能激發內在動力,更有機會孕育持久的熱情(Passion)。

 然而,現實往往不然。對許多人而言,Must、Want 與 Can 三者之間毫無交集:生活壓力沉重(Must繁重)、能力尚未建立(Can不足)、而興趣亦與現時工作無關(Want缺失)。在此情況下,自然難以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

因此,我向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在 Must 難以改變的前提下,我們應優先發展哪一方面?是加強 Can,抑或擴展 Want?

不少同學認為應先提升自己的 Can。因為能力提升後,便有更多工作機會,進而可能從中建立成就感與興趣,使 Want 隨之增加。此邏輯確有一定道理。

但在實際應用中,我亦鼓勵大家思考:你是否真的能在一項原本毫無興趣的工作中,單靠能力表現與收入而漸生喜愛?又或會否如許多成年人一樣,儘管在某個不感興趣的工作上累積了能力與收入,卻因此被「鎖死」於該職涯路徑,難以轉型?

因此,我提出另一種可能性:與其優先強化 Can,不如先拓展 Want。嘗試投身於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並持之以恆地耕耘至卓越。當你長期投放時間於充滿熱情的事務上,相關能力(Can)自然會逐步建立,繼而創造出價值。而這份價值,既來自於專業能力,更源於對工作的熱愛與堅持。

不過,談及 Want 時,我亦提醒大家,不應將短暫的快樂誤當為真正的熱情。例如打機、吃喝玩樂等活動或許帶來短期歡愉(short-term happiness),卻未必能實現長遠人生滿足(long-term fulfillment)。

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能賦予人生深遠意義的事物。你應自問: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貢獻?我期望留下怎樣的影響?我如何透過興趣創造對他人有價值的成果?

當我們將目光放遠,不再被短期快樂綑綁,便能更清晰地辨識出什麼才是真正能促進長遠成長與意義的方向。 

而當你找到這個方向並持續努力時,試想會發生什麼:你的 Want 變得清晰,你的 Can 得以提升,你創造的價值日益增長,甚至與這個世界建立起深層而真實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