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台灣

夏治平,Rti

每日新聞那樣多,要聽誰的呢?    『早安.台灣』每週一至五早晨7:00~7:30,主持人夏治平與您一同聊新聞! 『早安.台灣』將搭建一個台灣首見的世界級的橋樑,希望全球民眾透過央廣互動往來瞭解彼此。歡迎您隨時與節目互動,節目參與方式如下: 早安台灣電子信箱:tw007@rti.org.tw 微信wechat帳號ID: garyhsia630112、央廣早安台灣聽友聊天室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早安.台灣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1. 5D AGO

    中共藉終戰80年操控敘事 台灣須以和平共識對抗話語戰

    ◎早安現場:二戰終戰80年,現今世界戰亂頻仍,專訪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陳俐甫助理教授,分享應有的省思。終戰80週年的紀念不僅是回顧歷史,更牽涉到當代台灣在國際定位與認知戰中的挑戰。台灣在二戰時期既有身為日本殖民地的經驗,也有後來中華民國政權接收的歷史,因此「戰勝或戰敗」的敘事在島內並不適用。相比於勝敗,今日更應重視的是「和平」的價值。然而,中共在此議題上不斷搶奪話語權,透過強調「抗日戰爭勝利」及「中國戰勝日本」的敘事,一方面在國內塑造對日敵意,藉此維繫政權合法性;另一方面則企圖挑撥台灣與日本、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合作,削弱台灣的國際連結。這種操作與俄羅斯強調「戰勝法西斯」的論述相似,都是將歷史當作現實政治的工具。陳俐甫強調,若台灣對歷史與國際法定位含糊不清,就容易陷入中國的敘事陷阱,進而喪失國際生存空間。事實上,自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後,中國從未統治過台灣,兩岸實質上是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台灣唯有清楚釐清此歷史脈絡,才能避免被認知戰矇蔽。面對中共的挑戰,台灣必須積極強化與民主國家的對話與合作,並以和平與普世價值作為國際交往的基礎。台灣需要凝聚內部共識,不論族群來源或世代背景,都應以「追求和平」作為共同的認知。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國際社會中持續爭取支持與尊重,不被中共的話語壟斷歷史解釋權。

  2. 6D AGO

    劉必榮時間:什麼是「類北約」?龍象賽跑中印競合、大以色列計劃讓中東更加慘烈?

    ◎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上週五美國前總統川普與俄國總統普丁的會面,象徵美、俄、烏可能進入談判新階段。川普意在推動「類北約」安全安排,既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也不歸還克里米亞,但承諾提供某種安全保障。然而具體機制與效力仍存疑。戰場與談判桌會互相牽動:俄烏雙方若能在戰場爭取優勢,談判籌碼也隨之改變,因此未來仍可能出現「邊打邊談」的局面。整體來看,俄羅斯成功打破孤立,但美國並未獲得明確成果,情勢仍在膠著。因為美國對印度加徵高額關稅,雙邊關係出現摩擦,但印度總理莫迪並未公開與美國撕破臉,而是同時強化與其他國家的連結,例如金磚國家、中國大陸及日本。中共外長王毅訪印,以及莫迪即將訪問中國與日本,顯示印度正保持多方平衡。印度的戰略核心是維持自主性,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大國。雖然印度高估了與美國的關係能為其減免關稅,但他們選擇以擴展國際夥伴的方式,減輕美國壓力,展現大國姿態。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擴大,並試圖推動大規模人口遷徙,引發埃及及國際社會強烈反彈。內部極右勢力壓力使以色列政府無法輕易停火,而各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呼聲也日漸高漲。然而以色列仍持續在約旦河西岸擴張定居點,實質上削弱「兩國方案」的可能性。國際壓力雖然增加,但對以色列決策影響有限。哈瑪斯雖口頭接受停火,但缺乏有效籌碼,戰事仍可能持續。未來中東的動盪恐將更加慘烈,接續走向仍取決於以色列的強硬態度及國際壓力能否發揮實質作用。

  3. AUG 19

    現場直播:從《南京照相館》到江油霸凌案──歷史陰影下的中日仇視仍未散去

    ◎早安現場:專訪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Joel來談日本網站主編福澤喬談台日關係與中日情節。福澤喬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石破茂首相近期因政策與支持度受挑戰,是否下台成為外界矚目焦點。另一方面,日本與台灣已簽署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共享自台灣入境日本的外國人資訊,目的在台海一旦有事時,能防範間諜或恐怖分子混入避難人群,避免國內遭破壞行為,此舉也牽動地方政治,像石垣市長補選便被視為區域安保的重要觀察點。談及文化議題,福澤喬指出,中國電影《南京照相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重現日軍暴行,並以血腥畫面激起觀眾的民族情緒,成為中國社會「愛國激情」的投射。他提醒,日本在戰後已走過八十年,應持續反思戰爭責任與和平價值。同時,他也提到近期四川江油發生中國女學生遭同儕霸凌事件,因霸凌者喊出「日本鬼子」等語,與電影情節形成呼應,顯示歷史創傷與民族仇視仍深植兩國社會情感中。只是該城市公安為維持秩序,鎮壓抗議民眾的手段過於粗暴,引發更多民怨!另方面,日本社會近年中國人口增加,也帶來治安與社會議題。今年六月京都五條大橋附近,一名中國籍觀光客遭襲擊受傷,警方隨後逮捕同樣為中國籍的嫌犯,引發關注。福澤喬強調,隨著中國人在日比例升高,如何維持社會安全與共融,將是未來日本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4. AUG 18

    巴黎鐵塔的親戚在台灣中橫!百年工程奇蹟,一段感動台法的橋梁記憶

    ◎早安筆記本:紀錄片《被遺忘的臺灣艾菲爾鐵橋》 (Eiffel Bridges in Taiwan)。法國導演羅居明(Julian Troussel)、製片馬育帆接受專訪,講述艾菲爾鐵橋靜臥在台灣中橫公路上的故事。 《被遺忘的臺灣艾菲爾鐵橋》講述中橫公路上四座鐵橋—慈雲橋、慈航橋、關興橋及清泉橋,其實源自法國艾菲爾舊廠公司,與巴黎艾菲爾鐵塔有淵源。這批鐵橋原本是法國殖民越南時訂製的,但因歷史變局輾轉經泰國運抵台灣,最終由公路局工程師組裝,成為中橫公路的重要橋梁。導演回憶,最初在台灣旅行時,偶然在一座橋上看見鐵件上刻有「EIFFEL」字樣,才驚覺台灣竟與艾菲爾公司有聯繫。他與團隊自2020年起展開調查,並多次往返法國,拜訪艾菲爾家族後裔協會,才逐步拼湊出這段跨國工程史。原來艾菲爾早在1881年就申請了「可拆式鐵橋」專利,設計類似積木,可以靈活拆裝。正因如此,這些原為鐵路設計的橋梁,後來能在台灣轉為公路橋使用。紀錄片也訪談了台灣當地工程師與退休工務段人員,他們在缺乏完整資料下,仍堅持保存部分鐵橋,使其中兩座更被列為歷史建築。導演表示,法國對台灣竟完整保存這些「臨時性」橋梁感到驚訝,因為在越南等地的艾菲爾製鐵橋大多已被拆除。如今台灣可能是世界上少數仍留有艾菲爾可拆式鐵橋的國家,彌足珍貴。羅居明認為,這段故事不只是工程史,也反映了台法之間意想不到的文化連結。他期盼觀眾透過影片,重新認識台灣的歷史價值,並在旅行時停下腳步,用新的眼光欣賞這些橋梁。談到未來計畫,他透露有意拍攝台灣宮廟相關紀錄片,把台灣文化介紹給更多法國人。《被遺忘的臺灣艾菲爾鐵橋》目前已在 TaiwanPlus 頻道與 YouTube 上播出,交通部公路局也舉辦相關文獻展,讓更多人看見這段跨越時空的台法故事。

  5. AUG 17

    從6歲到90歲同窗共學!華梵大學以「全齡教育聚落」突圍少子化高教危機

    ◎早安筆記本:專訪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介紹全齡共學與跨域學習的教學特色。華梵大學位於山林之中,近年推動「全齡教育生活聚落」,開放6歲至90歲以上皆可就讀,透過混齡共學回歸教育本質,打破年齡與學段界線,讓孩童、成人與長者共居共學。學習內容從教室知識延伸至食農、藝術、建築、心靈到社群實踐;在校園裡,學生與壯世代成為社群共創者與經驗傳承者。面對少子化危機,華梵以「全齡共學 × 在地共生 × 永續實踐」走出第四條教育道路,結合地理優勢打造「山林共學模式」,吸引壯世代圓夢、青年重拾初心、孩童接觸自然美感,並舉辦跨齡市集、共食節、藝術治療展演等「世代共好行動」。華梵的學系設計具跨域與在地特色,例如智慧生活科技學系結合資訊與生活應用;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精影像與新媒體創作;智慧生活設計學系聚焦創意生活與社會企業育成。課程涵蓋藝術療癒、食農教育、數位人文與地方文化,滿足不同年齡需求。李天任表示,華梵深入社區,與地方學校、文創團體合作,打造如石碇「漫縵山房」等示範點;開放校園資源,設置「雲山禪茶藝文空間」供全民學習休憩。校長李天任強調,在喧囂中保持「靜」是一種力量,華梵將以靜定與創意,成為亞洲全齡共學與永續教育的原型燈塔。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4 Ratings

About

每日新聞那樣多,要聽誰的呢?    『早安.台灣』每週一至五早晨7:00~7:30,主持人夏治平與您一同聊新聞! 『早安.台灣』將搭建一個台灣首見的世界級的橋樑,希望全球民眾透過央廣互動往來瞭解彼此。歡迎您隨時與節目互動,節目參與方式如下: 早安台灣電子信箱:tw007@rti.org.tw 微信wechat帳號ID: garyhsia630112、央廣早安台灣聽友聊天室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早安.台灣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