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风流,千古妙谈

起个名字叫康康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

三十六个词牌,三十六个故事。这本书把词牌、宋词巧妙融进历史故事里进行介绍,同时用古今填词做对比,来讲述词牌名的来历,创作背景,以及填词,吟诵的技巧。作者:李梅霞 笔名风清 主播,诗人,学者,作家。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我可以用我的声音,带您走进作者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宋词的美妙空间!

  1. 03/25/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9(酒泉子、采桑子) 完

    第三十五讲   酒泉子:来疑沧海尽成空 《酒泉子》,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 另有潘阆体《酒泉子》,又名《忆馀杭》。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词牌代表作 酒泉子 五代  温庭筠    花映柳条,闲向绿苹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潇潇。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酒泉子 唐  司空图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   假山西畔药栏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且看风清词作 酒泉子·四月将逝 不见尓来,空作淙淙差使。落花前,云掬字,绿相开。 别琴无恙闻先起,泉声无风意。不等人,空留字,只应该。 第三十六讲   采桑子:情知此后来无计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采桑子源于唐教坊的大曲《杨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唐代诗人张祜写到:“飞丝惹绿尘,软叶对孤轮。今朝入园去,物色强著人。”桑叶青翠欲滴,宽大有形,一棵棵,一排排,人处其间,被萦绕的绿色淹没。大曲是中国古代的大型音乐舞套曲。唐代的歌舞大曲是当时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通常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段落。散序节奏自由,为器乐部分;中序也称歌头,较慢,歌唱为主,器乐伴奏;破也称为舞通,节奏渐快,以舞为主,器乐伴奏。中序的歌唱部分大多为抒情段落,入破以后的舞蹈渐趋高潮,结尾多炽烈激扬,有时也优雅飘逸。 大曲的盛行与唐代诗歌的盛行密切相关。《教坊记》多有记录。 据说,当时的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教坊大多善于歌曲,   左教坊大多善于舞蹈,歌舞之间,彼此都会相互练习。东京的话,两教坊都在明义坊,但是右教坊在南边,左教坊在北边。教坊的南四门外,就是苑东,里边有很大的水泊,俗称“月陂”,形状像偃月。看来是相当讲究的。开元十一年时候,制作歌曲《圣寿乐》,唐玄宗命令诸女穿上五方色衣,载歌载舞。宜春院的女子教上一日便可以上场了,但是搊弹家几个月都学不会,唐玄宗就会鼓励她们:“好好练习,不要辱没我了。”于是,唐玄宗命令宜春院的人站在首尾,搊弹家在中间,让搊弹家学举手。宜春院的也有笨拙的,唐玄宗就选择好一些的人站在首尾处。站在首处,需要领队,众人都会很关注,所以必须要挑选能力强的。歌舞将要完毕的时候,稍稍失队,剩二十多人。结束的时候,谓之“合杀”,更需要快健,所以站在尾处的,更需要能力强的。相信这种编排方式也会影响到当今的舞蹈编排。不光如此,唐玄宗还命令歌舞者穿的衣襟都要各绣一个洞,颜色和衣服的颜色一致。制作纯縵衣衫,下才及带,舞蹈的人先出来,紧接着音乐响起,都是縵衣舞。到第二叠的时候,相聚场中,站在众人中从衣领上抽去笼衫,各自放在各自的怀中。观者忽然见到众女都文绣炳焕,没有不感到惊异的。演出的效果特别好。 凡是要出戏的,一定要先定曲名。唐玄宗用墨钦点的,即舞,不点的,就不能编舞蹈。教坊里的人只能舞《伊州》《五天》,重来叠去,不离此两曲。《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莺啭》《半社渠》《借席》《乌夜啼》,都属于软舞;《阿辽》《柘枝》《黄獐》《拂林》《大渭州》《达摩支》,属于健舞。 《杨下采桑》是歌舞大曲,属太簇角。也是唐玄宗很喜爱的曲子。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将十二律和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 太簇是以羯鼓为主。羯鼓出自外夷,是戎羯之鼓,其音主太簇一均。击打羯鼓需要两杖,声音焦杀鸣烈,特别适合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适合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很受唐朝人喜爱。击打的杖可不是一般的杖,是用黄檀狗骨花楸等做成,而且必须干紧绝湿气,复柔腻。唐玄宗很懂音律,凡是丝管等乐器,一定要造出其中奥妙;如果制成曲子,随意就可以做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有一次雨后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于是感叹说:“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旁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赶紧准备好酒,高力士则取来羯鼓。唐玄宗于是命令临轩纵击一曲,曲名就叫《春光好》。后来,《春光好》成为宋词的词牌名,如同词牌《采桑子》。 《采桑子》也从唐教坊的歌舞曲子一跃而变成宋词的词牌名。古来填此词牌的文人佳话也是很多。无论是唐教坊,还是宋词词牌名,音乐性是一致的。 词牌代表作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的《采桑子》,风格与李煜有些接近,皆是写有我之境,仿佛是用生命写成,充满血与泪。到现在才知道当时错了,心情凄冷又迷茫。两行泪偷偷掉下,眼前处处是春风,可是很多事情已经面目全非了。感情兜兜转转,才知道,原来分别以后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是勉强说着欢期。一旦分别就像这样,梨花都落尽了,月亮又偏西了。 纳兰性德内心深处的忧伤,通过意象的传达,已是淋漓尽致了。自从表妹入宫之后,纳兰性德便对其思念不已。在春光明媚的时候,本应该心情愉快,无奈思念更深,无处寄托,“一别如斯”,梨花落尽月上西楼,却再也无法见到心爱的人。那一份感情已经毫无办法,自从分别,哪有欢期呢,只不过自我安慰罢了。 古来伤春的主题比比皆是,可是纳兰性德毫无修饰之感,直接从内心出发,借助眼前的景眼前的物,表达真挚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在身边,也可能不在身边。当在某一个相似的时间或地点,总会勾起点点回忆,情深易伤,这或许就是我们容易被感动的原因吧。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采桑子,也是表达思念怀人之意。 我恨你不像那江楼的月亮,不管东西南北,只有相伴而没有分离。这种比喻很开阔,思人之深广可以想见。我恨你像江楼的月亮,满了又缺了,什么时候才能团圆。这个比喻更加出奇,除了呼应上阕,突出思念,又强烈表达出词人渴望与心上人相见之感。 月亮是人世间最懂情的,它适合各种场合各种人物类型。没有主意的时候,没有人陪伴的时候,心灵空虚的时候,月亮都是最懂得。吕本中颇负才学,政治上也颇有成绩,如意弟子也很多,然而词作却多是风花雪月之类。据说这首词是诗人在漂泊中思念妻子的,能让一位出色的词人如此想念自己,这位女子该是非常出众吧?“同醉月明花树下”,她应该也懂得浪漫,会饮酒,说不定也会吟上两句诗;“睡起小奁香一缕”,她应该很懂得打扮,有着花容月貌;“调羹有酸咸”,她应该懂得厨艺,并是体贴入微的。她在历史中没有留下一点声音,但是在吕本中的词中,却到处有她的影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就呢? 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佳作很多,写得美极了,如同她本人,光彩照人。然而谁能知道她“伤心”何来呢?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死后三年。深情苦调,楚哀动人。不知道是谁在窗前种下芭蕉树,一片浓荫,遮挡了整个庭院。一片片芭蕉叶,舒舒卷卷,相互依恋,仿佛很有情。她却很伤心,翻来覆去,转眼又到了三更时候。雨不停地下着,点点滴滴,响个不停,也落进心里。她很忧愁,听不惯也不忍听雨,于是披衣起床。 李清照写雨,写的也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孤独的日子,连雨都有了情绪,芭蕉也懂得人心。自从丈夫离世,一天天,一夜夜,日子变得凄苦,相思无处诉说。 物我两相知,这是词人们感情寄托的方式,用现在的话,就是通感、移情。物与我同在一个情感世界,于是词就变得有滋有味,充满生活气息。 且看风清词作 采桑子·望浮山 山中横笛应容易

    23 min
  2. 03/24/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8(关河令、霜天晓角)

    第三十三讲 关河令:更深人去寂静 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颜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又名《伤情怨》。共三种体式。 词牌代表作 关河令 宋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且看风清词作 关河令·春有兰 兰花和我在雨后,在陈风渡口。古巷空街,声声弦入否。 难寄箫管时候。总是我、绿也成瘦。只是什么,兰花空有酒。 关河令·冬有雪 阶前每日风难静,大雪时节冷。披月如沉,只留松间影。 舟楫无波无瞑。离东吴、万里含永。恰似皈依,听天边照映。 第三十四讲 霜天晓角:此情谁共说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词牌代表作 霜天晓角·梅 宋代: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清代:纳兰性德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且看风清词作 霜天晓角·应有物 韶然错过,念十三无我。藤上渐成花事,空成瘦、晴如果。 应有堤岸可,且吟风一朵。惟也只因天上,发上雪、兮如左。 霜天晓角·枯林 山东小雪,问老花成缺。追影渐成无数,今年客、关风月。 金鞍谁与折,宓妃荑以绝。纵十五翩翩过,白马上、何停歇。 霜天晓角·上元 游龙声线。金银盘凤馆。如是美人琥珀,倾一世,换一盏。 雪半。难聚散。红梅暗疏苑。正是上元时候,百合冷、玉瓶暖。 霜天晓角·烛 西窗映玺。皇家更神秘。气派不同过往,青案几,红楼事。 迢递。两三字。御空寒瘦隶。独自临风沐雨,芙蓉叶、天影里。 霜天晓角·梨园 梨园晓彻。酒酿长封歇。一袭古琴空续,绕梁日、数层雪。 清绝。天上月。随意春风折。捣衣声声弦断,他山陌、故垒别。

    8 min
  3. 03/23/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7(平湖乐、浣溪沙)

    第三十一讲 平湖乐:入手风光莫流转 《太平乐府》注“越调”。金词名《平湖乐》,取王恽词“人在平湖醉”句也。元词名《小桃红》,取无名氏词“宜插小桃红”句也。亦名《采莲词》,取《太平乐府》“采莲湖上采莲娇”句也。 词牌代表作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元代: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且看风清词作 平湖乐·春红 月明曾许照人来,怜我心情在。也是春红晚有籁,怕谁猜。 别无采凤难更改,衔商成句,怀疑花事,一枝落一枝开。 第三十二讲 浣溪纱:眼波才动被人猜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淲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词牌代表作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浣溪沙·闺情 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且看风清词作 浣溪沙·湿地 肩瘦依春春上风,清欢左右正纤秾,紫荆花半水晴中。 软荇渐随蛙雨起,心惟属意难皆空,桥边道是胜残红。 浣溪沙·芰荷 落落一方孤鹜来,黄昏独倚旧情怀,山深水露又重开。 旖旎销魂不尽处,丹青调过万船来。也应相思让人猜。

    8 min
  4. 03/22/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6(误佳期、水仙子)

    第二十九讲   误佳期:背看灯花落 双调46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四句两仄韵。   词牌代表作 误佳期·闺怨 清代: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且看风清词作 误佳期·湿地蛙声 寒气数层临水,蒲草中央意会。只应信步就斜阳,只在斜阳耳。 石上柳依依,追问丁香矣。曾经满地说萤声,月漏因蛙起。 误佳期·归心似箭 也拟佳期无数,如梦令填几处,春风十里莫相逢,只是扬州路。 忘却夜邻水,古调低如诉。蜿蜒横笛九千回,似送云归去。 第三十讲   水仙子:卷香风十里江南 唐教坊曲名。《太平乐府》注“双调”。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叶韵。    词牌代表作 水仙子·咏江南 元代: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且看风清词作 水仙子·正是春浓 春浓正是小桥西,我在江南里捶衣,江南有你长相思,归来复去兮。 柏舟泛泛眉低,青山外,让蝶迷。梅有三兮。 水仙子·晚霞 盼来晴晚盼秋簪,吹起千层旧江南,恰婆娑玉箫十里,也惊风乱龛。 舟楫见过唐帆,无人和,一字函。停在屋檐。

    6 min
  5. 03/21/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5(点绛唇)

    第二十八讲 点绛唇:恨无人似花依旧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词牌代表作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花信来时 宋·晏几道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且看风清词作 点绛唇·花鸟写意 无月工花,门前数玉兰才好。无心歌少,凭往来飘渺。 紧闭镂空,情似多还少。就幽草,又来春老,遮挡前窗了。 叶漏清芳,阶前如念空如柳。豳风叠袖,人在黄昏后。 地远天高,消息钟来旧。梨园瘦,霜来雾守,横笛山峰皱。 念得黄昏,温柔着墨堪良久。笛横雨后,与此相残柳。 听闻荆门,人约来依旧。难共有,青砖红酒,一曲风遗漏。 一点相思,料经年了然无住。听来秋雨,池上谁清苦。 约莫古风,小篆还翘楚。弦诗处,忘怀失去,只是空花许。 独在江南,偶然复得梅花谱。偏偏秋雨,横笛无情绪。 吴带飘风,三弄芭蕉语。听石处,空谈盛举,莫若工词句。 百转千回,鹧鸪沉醉人长久。忽云忽岫,隐隐还清漏。 太一如何,诗句能知否。雁过后,读书时候,遂入西风口。 犹记非鱼,难寻午夜之庄子。排箫恰似,只向西风里。 一点灵犀,凭镂空而已。书汉隶,干梅清丽,蝴蝶全如此。 一刹那间,恍然于地荒天老。多情自扰,往事多缠绕。 也拟桂舟,凤去来兰草。屈宋好,文章多少,五采还忧缈。 误以为真,古槐遗落更秋雨。汴河在御,来往无舟许。 十载寒窗,名册堪犹豫。叹今古,乘龙快汝,只是空吟处。 忽已生疏,芭蕉几日长诗酌。拟清平乐,秋上和商略。 勾起石纹,小雅难于觉。听雨却,夏前有约,记得人如若。 上古奇谈,纵然有万千清绝。一枝带月,犹豫还层雪。 等闲来风,只是带春曰。因环末,数关山迭,暗自多盈缺。 默许苔低,数寒乱约风如契。古来苍只,寥碎些几里。 园落冷清,何看花人以?侬无意,丹青只是,妙笔成寒士。 欲说还休,秋千何必长知我?玲珑来和,几处苍苔妥。 雪里含些,清丽寒江左。多奇那,一山带过,也记乎烟火。 魏晋如流,江南也道黄昏后。约来故就,泛彼添鱼否。 放笔归兮,石上随云走。数峰皱,洞开时候,也落花如旧。 疏漏黄昏,诗抄也难平些许。清荷空举,惹鹊桥无数。 谁在竹林,屋檐风吹去。箫声处,落歌如雨,独上沙洲渚。 话别青山,无题在水扬之上。一来秋忘,一叶犹清唱。 划过轻舟,缃绮吹迟赏。凭点绛,泠泠空相,也若中情状。

    11 min
  6. 03/20/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4(春光好)

    第二十七讲 春光好:春天半雨半晴 唐教坊曲名。《碧鸡漫志·羯鼓录》云:“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为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为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坼。上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工乎?’今夹钟宫《春光好》,唐以来多有此曲,或曰:夹钟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按《羯鼓录》载,《春光好》曲入太簇宫,本正月律也,岂明皇所作乃太簇宫,而和凝等词入夹钟宫耶?今明皇词已不传,所传止《花间》、《尊前》集中词也。因晏几道词有“拼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愁倚阑令》,或名《愁倚阑》,或名《倚阑令》。 词牌代表作   春光好  唐·和凝 苹叶软,杏花明。 画船轻,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双浴鸳鸯出渌汀,棹歌声。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且看风清 春光好·怀人 料谁等,夜难平。为弦听。好似故人春老,画梨明。 分别几番恩怨,如今算是真情。依旧痴风眠带雨,断箫声。 春光好·望月 窗迷月,月敲汀。数风声,恰似江南千万户,也多情。 许得黛山应允,翠帏饰络还缨。不满芭蕉廊曲处,只听晴。

    5 min
  7. 03/19/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3(抛球乐)

    第二十六讲   抛球乐:争似浓欢无价 抛球乐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后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词牌代表坐 抛球乐 唐 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唐 皇甫松 金蹙花球小,真珠绣带垂,绣带垂。几回冲蜡烛,千度入香怀。上客终须醉,觥盂且乱排。   抛球乐 五代 冯延巳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岩楼上挂朱栊。白云天远重重恨,黄叶烟深渐渐风。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抛球乐 宋 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脃管、繁弦声和雅。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 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影红阴下。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贳。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生轻舍。     且看风清词作 抛球乐·京杭大运河 两岸比风台,怀中丽水猜。旧鸿惊照影,曾有万山来。只是疑山老,疑花山上开。 抛球乐·风月 古调关雎鸠,无风也好逑。问那天上月,何以济淮流。只恐今宵在,青山楼外楼。

    7 min
  8. 03/18/2020

    《宋词风流,千古妙谈》22(昭君怨、新添杨柳枝)

    第二十四讲 昭君怨:人共青山都瘦 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词牌代表作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昭君怨》 宋·辛弃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且看风清词作 昭君怨·栈桥黄昏 唐突小山风月,如是一生一别。纵使上眉弯,难成全。 计较也关流水,泉晚却非真醉。只空荡襟怀,可因猜。 昭君怨·初冬新月 如若稼轩新月,落落初来无缺。说破梦阳台,许多才。 铁马冰河时候,人比黄花消瘦。记过小阑干,夜蹒跚。 第二十五讲 添声杨柳枝:更闻帘外雨潇潇 添声杨柳枝按《碧鸡漫志》云,黄钟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言四句诗,与刘、白及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添三字一句,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词多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今名《添声杨柳枝》,欧阳修词名《贺圣朝影》,贺铸词名《太平时》。《宋史·乐志》:《太平时》,小石调。 词牌代表作 添声杨柳枝 唐●顾敻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鸳帏罗幌麝香销,烛光摇。 正忆王郎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且看风清词作 添声杨柳枝·山有伊 问一声杨柳迨之,别伊兮。 况一番生世迷离,已而兮。 公与纪元真有意,非有意。 莫伤从此再无题,怕重题。 添声杨柳枝·山有梅 深涧连风采雪迟,有倾之。 忽如空中半入笛,暗吹衣。 言秣其驹南郡调,由料峭。 不知漏月当何时,最相思。

    7 min

About

三十六个词牌,三十六个故事。这本书把词牌、宋词巧妙融进历史故事里进行介绍,同时用古今填词做对比,来讲述词牌名的来历,创作背景,以及填词,吟诵的技巧。作者:李梅霞 笔名风清 主播,诗人,学者,作家。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我可以用我的声音,带您走进作者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宋词的美妙空间!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