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換日線。

就不等你了,兄弟...AI與跨宣的昨天與明天 feat. 陳甫州教授

這次書睿邀請到榮總醫學中心主任、榮中禮拜堂宣教長老陳甫州教授,分享他如何從醫療研究者的身份,走進跨文化宣教的禾場,更深入探索 AI 在語言翻譯、醫療輔助與策略規劃中的應用。當人機協作遇上福音使命,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邀請您一起聆聽這場科技與信仰交會的對話!

從摘要到內文,以及延伸閱讀的介紹,推薦圖檔設計都由人工智慧協助。(雅婷逐字稿,ChatGpt,Gemini,Canva)

📌 醫學專業者的宣教心路
陳甫州長老身為台中榮總資深醫師與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榮中禮拜堂的長老,長年積極推動宣教事工。他從參與《宣教新視野》課程開始,帶領教會全體進入宣教動員模式。特別關注於穆斯林、跨文化與華人禾場的策略推展,認為宣教應涵蓋本地與跨文化,並強調教會為宣教而存在的神學觀。
📌 AI 在宣教與醫療的實際應用
陳長老將他擅長的論文寫作與 AI 技術結合,發展出萬用模板與教學法,使論文寫作更有效率。進一步,他也使用 AI 協助宣教會議的規劃與後製,包括主題整合、參與者需求分析、即時摘要與會後產出。他提出 AI 不只是輔助,而是一種「人機協作」的可能性,用於會議、論文、語言翻譯、乃至醫療診斷。
📌 語言障礙與跨文化溝通的突破
在韓國差會的策略會議中,陳長老觀察到語言能力限制會影響宣教士深入討論與策略規劃的能力。他以 AI 語音與翻譯工具協助韓國參與者用母語表達,再進行內容彙整,顯示 AI 可作為未來多語會議與國際協作的橋樑,突破語言與文化隔閡。
📌 展望與挑戰:AI 能否成為宣教助手?
AI 可應用於「雲端醫院」,協助工場醫療需求判斷與轉介,也可做即時翻譯與宣教策略支援。陳長老提醒,AI 無法取代人的愛與聖靈的工作,但能賦能宣教士,使年輕人因科技門檻降低而更容易投入宣教。他也指出,倫理問題如資料安全、決策責任等仍需信仰與制度的共同討論。

特別來賓介紹
陳甫州教授是台中榮總幹細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具備豐富的醫療與學術研究背景,發表超過200篇醫學論文。他同時也是榮總禮拜堂長老,致力推動跨文化與華人禾場的宣教事工,近年積極探索 AI 技術在宣教、語言翻譯與醫療輔助中的應用,推動「人機協作」以賦能教會與宣教士。

延伸閱讀建議
AI's Role in Missions Today: Content Creation, Discipleship and Cross-Cultural Storytelling
深入討論 AI 在宣教中的多元應用,包括跨文化故事創作、文本與影像內容製作、地方化敘事幫助宣教更貼近當地文化。Frontier Ventures+1

梵蒂岡對 AI 的態度
梵蒂岡觀察 AI 對社會的變革,將其比擬文藝復興,並推動倫理對話與跨宗教合作,強調科技應造福人類而非削弱人性。金融時報

智慧擁抱AI 忠實活出信仰 (陳甫州/路加傳道會/信望愛)
身為基督徒,我們被呼召要在擁抱新興科技時保持智慧,並堅守核心信仰價值。AI不應該取代人際連結或屬靈牧者的角色,它應該成為協助我們更有效地服事他人的工具。就如,詩篇37篇5節所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卸下重擔」GTP能將神的愛與智慧更快速、更廣泛地傳遞出去。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