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episodes

科学与技术,听上去很遥远,聊起来很贴近。我们关注前沿与尖端,也关心连接日常生活的一切。每月两期,在圆桌对谈中走近现实与未来的结点。这里有数字医疗、柔性制造、商业航天、元宇宙,但不限于此。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差分‪机‬ JustPod原创

    • Technology
    • 4.6 • 5 Ratings

科学与技术,听上去很遥远,聊起来很贴近。我们关注前沿与尖端,也关心连接日常生活的一切。每月两期,在圆桌对谈中走近现实与未来的结点。这里有数字医疗、柔性制造、商业航天、元宇宙,但不限于此。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017|科技体育:用数据挖掘每个人的运动极限

    017|科技体育:用数据挖掘每个人的运动极限

    2022 年 7 月 24 日,中国男子三级跳选手朱亚男凭借 17 米 31 的成绩拿到了世锦赛铜牌,创造了中国田径的历史性突破。近期中国运动员的这种突破很多:百米飞人苏炳添越跑越快,巩立姣一投定乾坤,刘诗颖一枪贯长虹,在这些成绩背后,不再只有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汗水,也有数据和技术的加持。

    运动数据分析绝不是一项新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实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和可穿戴设备记录基础的运动生理数据。但是对于顶尖运动员而言,分秒之间可能就是冠军与败者的差距。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支持呢?

    本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同中国冰雪科学家,嘉宾李洪刚一起来探讨运动轨迹追踪的应用和升级,以及体育科技的来龙去脉。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李洪刚,璇米科技 CEO



    - 时间轴 -

    07:00 利用数据让运动队选材过程更快捷

    09:00 人工智能让多目标跟踪技术快速成熟

    12:30 远动员和教练最初对数据分析并不感冒

    12:50 运动数据的三大功效:分析、积累、模型

    14:45 不再只有一个孙海平,也不止一个刘翔

    18:15 数据分析苏炳添的步频和姿态

    19:50 因为穿戴传感器有实体,所以不适合远动员使用

    24:25 精准计算出每一步耗费的能量

    28:30 机器学习可以快速适应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条件

    31:30 在判断瞬间的姿态和角度上,人眼比相机的优势更大

    33:30 只用两部相机,可以利用深度网络还原人的三维结构

    38:10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精度,相机的速度也很重要

    41:45 精度不够?数据量和比较分析来凑!

    44:00 水下项目还要考虑折射问题,技术难度更大

    46:50 用数据打造冠军模型,挖掘每种身材的生理极限

    01:01:30 通过减少数据点,可以完成 2B 到 2C 的切换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JustPod 2022 广告招商现已全面展开,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 JustPod,回复“广告”,了解详情。商务合作请洽询 ad@justpod.fm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滑轮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1 hr 5 min
    016|主动降噪:干净清澈的声音是如何得来的?

    016|主动降噪:干净清澈的声音是如何得来的?

    当苹果在 2019 年发布了首款降噪耳机 AirPods Pro 之后,主动降噪开始逐渐步入主流大众视野;当人们体验过了噪声主动控制模式之后,纷纷惊讶于原来便携式耳机也能如此神奇地将声音过滤得如此干净。

    但其实主动降噪技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问世了。那为何时隔三十年后市场才会出现第一款主动降噪耳机?除了耳机之外它还有什么应用场合以及产品呢?

    本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同嘉宾刘益帆一起来揭秘主动降噪背后那些事。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刘益帆,安声科技 CEO 



    - 时间轴 -

    02:55 降噪有两种不同形式: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被动降噪是使用物理实体来阻止噪声的传递,主动降噪是利用芯片产生对冲声波来降低噪音

    05:00 耳机其实只是主动降噪的一个应用场景,其实很多家电和汽车里也是带主动降噪功能的

    07:40 利用声波对冲来降低噪声的理论上几十年前就有了,但是芯片的算力在当年跟不上实时控制

    09:40 最早主动降噪是利用在飞行员开飞机的应用场景下,然后 BOSE 随着成本的降低将之下放到民用

    14:14 相对稳定的噪声可以通过规律来推断,比较好使用主动降噪来处理;越高频率的声音越难处理

    19:25 最终技术落地不单单是简单应用,还需要产业链的配合和良好的产品设计 

    31:31 声学和音频是不一样的概念:一个是模拟的领域,另一个是数字的领域

    44:00 现先主动降噪耳机因为应用场景的不同也逐渐开始划分细分领域

    47:50 现在 TWS 耳机的市场很像 04 年左右的手机市场

    55:10 中国因为产业分布特点的不同,主动降噪的智能算法还是略逊于欧美企业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JustPod 2022 广告招商现已全面展开,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 JustPod,回复“广告”,了解详情。商务合作请洽询 ad@justpod.fm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1 hr 5 min
    015|AI 作曲:未来的音乐还需要人来写么?

    015|AI 作曲:未来的音乐还需要人来写么?

    这几年,AI 作曲的发展,进步神速。在古典音乐界,AI 作曲已经不止一次带给观众震撼。贝多芬管弦乐团在波恩首演人工智能谱写完成的贝多芬未完成之作《第十交响曲》,许多观众用“震撼”和“贝多芬复活”来形容现场感受。

    有人会说,艺术应该是人工智能的禁区,AI 无法复制人类的创作过程。那么当涉及到艺术话题,AI 究竟是一种替代?还只是一项为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提供的新工具呢?

    本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同嘉宾李子晋探讨人工智能和音乐的关系。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李子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教授



    - 时间轴 -

    05:55 音乐是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线上流动创造形象或者思想的的表达

    07:13 音乐的主要要素包括: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10:30 音乐的创作分科非常详细,可以分成信号层、特征层、二度创作

    16:50 二十世纪音乐开始数字化,创作成本开始大大降低

    21:50 AI 作曲是把音符作为特定规律的分布,神经网络来进行数学建模

    23:10 AI 当下可能只能在某些场景使用,并不能完全替代作曲家的作用

    29:55 音乐的量化天然亲近数学,但是这也是挑战:需要加入随机性

    35:10 现在还需要一个特别包容的心态来对待 AI 作曲,比较像小朋友也还在起步阶段

    40:38 AI 作曲的瓶颈和挑战就在于“目标函数”因为主观性而不确定

    55:55 AI 作曲未必是需要有意识性,但是操控 AI 作曲的“人”才是关键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59 min
    014|自动化控制系统:城市的大脑、神经是怎样长成的?

    014|自动化控制系统:城市的大脑、神经是怎样长成的?

    一提到自动化控制系统,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复杂如航天飞机里的仪表面板、穿着防护隔离服的专业技术人员,好像这是一个离开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的领域。

    但其实无论从商品的制造、物流的分拣、大楼里的“水电煤”来说,整个城市的高效运转都离开不这些“大脑”和“神经”。

    本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和嘉宾温宜明一起来揭开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面纱。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温宜明,康吉森技术公司总经理温宜明



    - 时间轴 -

    02:11 什么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05:33 工业自动化发展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从电气化时代开始产生了很多“巨头”

    15:10 自动化使用的场景:效率、安全、稳定

    18:15 特斯拉的无人工厂在自动化方面究竟是怎样的水平?

    24:20 自动化会不会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28:45 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我们平时用的电脑手机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37:30 工业自动化的其实还是绕不开“逻辑开关”和“分布式”这两个维度

    51:47 自动化的“巨头”有哪些?我们国家处在哪个位置?

    66:13 东南亚的制造崛起会不会对工业自动化产业造成影响?

    67:10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国家还是需要漫长的发展以防“卡脖子”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1 hr 13 min
    013|人工智能助手:我们能信任机器的提议么?

    013|人工智能助手:我们能信任机器的提议么?

    在 2011 年 Siri 横空问世之后,各大厂商的人工智能助手也纷纷问世:从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 到 亚马逊的 Alexa、微软的 Cortana 还有我们这期嘉宾所在公司孵化的小冰。可以说人工智能助手领域成为了各个大厂的“香饽饽”。

    那么人工智能助手给你所回答的问题真的“可信”么?优秀的人工智能助手为什么能够“被调戏”?除了语音之外人工智能助手又有什么样的应用范畴呢?

    这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同嘉宾李笛一起来探讨关于人工智能助手的现况和未来。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李笛,小冰公司 CEO



    - 时间轴 -

    01:54 交互框架是未来人和人工智能交互所用的关键基础设施,现在还是处在蛮荒时代

    09:13 框架并不只是语音,可以用于计算机视觉、内容生成、行为模式等技术

    15:34 现在将近 90% 的国内金融文本其实都是人工智能助手生成的,框架与纵深的领域结合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18:00 人工智能其实解决了企业“高并发”的需求,虽然没有人的转化率来得高,但是量大

    24:30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判断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授权问题

    31:32 人工智能生成创造性作品其实并不难做,难做的其实是数据的灌输

    43:54 冬奥中人工智能裁判和教练系统需要海量的数据输入,它是一个主观判断系统;将来会越来越普及

    51:52 人工智能将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会毁灭地球,而是它不知疲倦且同一时间能触达很多人

    59:10 随着现在数字化的强化,人工智能的“肥料”越来越肥沃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70:15 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于发达,将来可能也会影响人工智能硬件普及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1 hr 12 min
    012|新媒体艺术:仿生梵高能梦见电子向日葵么?

    012|新媒体艺术:仿生梵高能梦见电子向日葵么?

    无论是奥运会开幕式壮丽的无人机编队,亦或是我们平时去商场能见到千奇百怪的动态装置,其实都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出了颇多优秀作品。

    众所周知,艺术的发展一直是和技术息息相关的,近些年出现的 VR、动作捕捉更是大大提升了艺术家与观察者之间互动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本期节目,王鹏和史喆将同嘉宾胡斐一起来聊聊新媒体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胡斐,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



    - 时间轴 -

    01:22 新媒体艺术究竟是什么?区别于旧的媒体介质的艺术便是新媒体艺术

    05:25 艺术和技术的迭代息息相关,在当下信息技术迭代的社会,新媒体艺术便会更偏向数字化发展

    07:32 从视听嗅味触等五官扩展开的新媒体艺术案例

    14:43 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精心表达都可以是艺术

    19:58 艺术能帮助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件事请,无论是表达还是共鸣

    29:29 以「遇见梵高」为例,新媒体艺术能让更多的人发生共情

    45:30 其实很多新媒体艺术用的技术并不是最前沿最尖端的

    54:00 冬奥的开闭幕式展示了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媒体艺术

    55:20 当代艺术反应的就是当下我们的心境和感受

    62:25 艺术表达是每一个人都能达成的,技术只是创作的手段



    - 参考资料 -

    BCAF青年艺术家系列| 梁雷:路过“千山万水”,重建“精神家园”

    宋冬“吃城市": 用欲望摧毁它

    MOMΛ带你遇见,未曾见过的梵高

    使用旧家电弹奏异世界音乐,请你感受“电磁朋克”的魅力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视觉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 1 hr 7 min

Customer Reviews

4.6 out of 5
5 Ratings

5 Ratings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No Prio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echnology | Startups
Conviction | Pod People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All-In with Chamath, Jason, Sacks & Friedberg
All-In Podcast, LLC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Hard Fork
The New York Times
This Week in XR Podcast
Charlie Fink Productions

You Might Also Like

忽左忽右
JustPod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没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