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1 Ч

    广东“主理人”热度全国第一,专场活动深入探讨“主理人经济”

    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主会场活动于9月12日正式启幕。9月11日,“主理人经济”专场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提前举行。 本次“主理人经济”专场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协办,广东文旅兴趣营主理。 据了解,“主理人”概念由来已久,是指将个人特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创业者,近年来在文旅领域发展迅速。去年,“主理人”一词从80亿的字符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华网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在热闹当中,如何跳脱出微观视角,站在产业发展平台,更为系统地看待主理人经济? “主理人经济”成文旅产业发展新兴趋势 当下,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商业形态悄然生长,落在城市缝隙、乡村肌理、存量厂房、老街骑楼。“主理人经济”以其独特个性、小众审美和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吸引着新一代消费者,甚至重塑商业逻辑与消费体验。 活动现场,广东文旅兴趣营发布了《“主理人经济”青年洞察报告》。广东文旅兴趣营研究主理人何蕊希从青年消费趋势切入,勾勒出“主理人经济”的轮廓与潜力。她介绍,在近几年“主理人经济”的热度背后,能看到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推动。“主理人”在百度指数的搜索趋势上呈现逐步上升,在近一年的区域搜索热度上,广东位列全国第一。基于桌面研究与实地探访,广东文旅兴趣营Z研究团队总结出“地方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搭台、商业资本入局、在地自然生长”是目前推动“主理人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通过调研,研究团队发现文旅主理人面临“文化与商业”“发展快与慢”的两组平衡难题。同时,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主理人”的概念,消费意识有待培育;大部分消费者更加追求特色产品、场景氛围、主理人个性,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小。但值得一提是,在采访问卷的100位年轻人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未来三年内有想成为主理人的意愿。在研究团队看来,“主理人经济”已然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兴趋势。 反向推动城市商业升级与迭代 “主理人经济”作为新兴的事物和业态,也难免“热度渐退、理性回归”。这种高度依赖“人”的非标商业模式,究竟是一剂激活存量空间的良方,还是短暂的风口? 上海领易咨询董事长邹毅作“非标商业,正解还是误区?”主题演讲时,从行业视角剖析非标商业的底层逻辑。在他看来,在非标商业时代,非标不是一种空间也不是一种业态,更多的是一种创新理念,“通过非标和主理人经济,反向推动城市商业的升级与迭代,它会在细分领域,创造很多新的消费场景。” 在广东地区,文旅主理人平台实践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千灯湖主理人学院常务副院长洪涛认为,主理人商业正在崛起,商业形态进一步从“大而全”向“小而美”演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正转向具有个性的、原创的、独立的主理人品牌。但他也指出,主理人面临“资金短缺、运营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塑造乏力、产品同质化”等挑战和痛点,需要平台帮助克服。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分享了主办“全国文化主理人大会”的实践探索。她谈道,因为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断变化,也越来越个性化,公共文化机构不能完全满足,就需要引入优质的社会力量。东莞看中了目标一致的文化主理人,并进行探索,打造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构建协同网络,推动常态落地。 随后的专场路演环节,采用“主理人招募需求项目路演+主理人业态展示项目路演”形式,精准对接供需两端:VLAB翌方181创意产业园等4家空间方现场发布了主理人招募需求,吾悦儿童戏剧等4个主理人项目登台路演,集中呈现“戏剧+文旅”“疗愈+文旅”“艺术+文旅”“游戏+文旅”等多元创新业态。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廖巧 吴丹 图 | 主办方提供

    5 мин.
  2. -1 Ч

    【视频】广东“AI+文旅”的N种可能:23个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正式发布

    9月12日,在广东文旅推介大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了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名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广东文旅领域融合应用的创新成果。 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征集工作于今年6月启动,此次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79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参与评选。经过专家论证、实地调研等程序,“中旅国际目的地AI智能旅游平台”“久邦AI文化创意图像生成及处理平台”“AI赋能端云协同的行浸式大空间VR项目‘VISION WALK 幻旅之门’”等15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新一代端到端智慧文旅大模型系统:基于模型集群—垂域训练—端侧蒸馏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基于空间智能技术的文旅虚实共生大空间平台”等8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孵化项目。 多元应用场景,赋能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公布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文化和旅游行业结合的多元性。项目覆盖平台服务、文旅装备、数字文化创意、沉浸式体验、智能导览等多个领域,为培育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优化运营管理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展现出广东“AI+文旅”的N种可能。 在文化传承与服务方面,“文化通”项目以岭南文化大模型为底座,让AI化身文化专家型助手,适用文化传承、文旅服务等多个场景,提供从文化资源查询到行程规划、预订的全流程服务。 在沉浸式体验方面,深圳元象信息科技的“AI赋能端云协同的行浸式大空间VR项目‘VISION WALK 幻旅之门’”项目,以“智能生成+高效渲染+沉浸交互”为核心,构建了可适配文博场馆、景区等多场景的大空间VR应用体系,实现沉浸式体验多领域规模化应用与用户体验升级。 在产业效能提升方面,“三七互娱‘小七’大模型研发与应用”项目,构建了网络游戏垂类大模型“小七”,利用AI赋能游戏产品立项、内容生成、发行运营和资产沉淀,有效提升游戏研运的工业化水平;“趣丸千音”项目提供一站式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影视动漫、有声读物等行业优质内容出海。 在智能文旅服务方面,深圳优必选的“具身智能导览大使”项目打造了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国家形象传播”于一体的智慧导览解决方案,以“类人形态+具身交互”为核心,满足全天候、沉浸式、多模态导览讲解任务;深圳肯綮科技的“运动助力机器人π在智慧文旅场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通过仿生髋关节主动助力、运动辅助与健康管理服务,在登山、徒步等文旅场景下为游客提供更轻松舒适的游览体验…… 政策持续助力,构建“AI+文旅”新生态 人工智能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文旅行业发展新格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和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将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强“人工智能+文旅”政策引导,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落地应用,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发展生态,让AI技术真正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不断扩大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视频 | 主办方提供

    4 мин.
  3. -4 Ч

    【视频】15家!“粤式新业态”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名单正式公布

    在9月12日举办的2025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金秋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了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名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今年5月份启动2025年促文旅消费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组织各地市及厅属各单位申报,通过合规性审查、召开专家评审会等形式,按照树标杆、作示范的原则,确定了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 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有:“‘湾区音乐汇’系列活动”“2024年国庆假期‘天空之城 大有可能’无人机主题表演城市综合营销”“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创新‘古村庄活化+戏剧文化供给’模式 探索基层优质文化促文旅消费新范式”“唐家古镇——以‘绣花精神’激活历史文化名镇”“‘潮·湃’2025汕头文旅时尚周活动”“禅城区‘Show Plus’计划打造演艺生态圈”“‘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岭南名山焕新篇——罗浮山文旅消费升级的创新实践与成效”“东莞草莓2.0引爆城市文旅流量”“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湛江‘鲜味经济’驱动滨海文旅消费升级”“美荔天地‘交农文旅商’融合促消费项目”“以赛事为媒激活文旅消费新引擎——清远好风土·2024清远马拉松赛‘百校千人游北江’活动”“‘心想事成,遇见府楼猴’系列文旅主题活动”“活力揭阳任你游——2024年揭阳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 本次获评的优秀案例聚焦文旅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包括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能较好体现广东省在促文旅消费实践探索的成效,为全省促进文旅消费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下一步,将以案例汇编、经验交流、媒体报道等形式对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优秀案例社会关注度,发挥优秀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把以文旅消费助力经济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从供需两端发力,助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2025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名单 广州市:“湾区音乐汇”系列活动 为发挥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和流行音乐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广州市自2023年起创新打造“湾区音乐汇”品牌活动,以“国际视角、湾区特色、专业平台、多元融合”为核心理念,采用“政府统筹协调、市场主导运营”的创新模式,通过系列高品质音乐活动联动文商旅体资源,激发消费新动能。 2024年共举办演出46场,票房近1亿元,累计拉动消费7亿元,2023、2024两年累计现场参与观众超46.5万人次,实现“音乐+赛事”双向赋能,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活力。 深圳市:2024年国庆假期“天空之城 大有可能”无人机主题表演城市综合营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2024年国庆假期“天空之城 大有可能”无人机主题表演。 活动以“文旅+科技+低空”为核心理念,举办一场万架无人机国庆启幕大秀,国庆连续七天全城万架无人机表演,发放低空飞行体验券,并通过央媒、境外媒体、自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宣传,实现全方位传播。 活动相关内容共有超过700家境内外媒体转载,全网观看量超过7.5亿次。表演内容获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转发,向全球推介深圳。2024年国庆假期7天,全市共接待游客818.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11.3%。 深圳市: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创新“古村庄活化+戏剧文化供给”模式 探索基层优质文化促文旅消费新范式 2023年以来,坪山区引入国内顶尖戏剧机构龙马社,共同推进长守戏剧谷核心戏剧公社与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建设。 双方在保持客家村落原生态不变的前提下,对老围屋进行岭南风格的修缮,注入戏剧文化元素,培育戏剧文化IP,将老围屋改造为集戏剧演出、艺术展出、休闲文艺配套于一体的长守戏剧公社。 2024年龙马社总部落户坪山后,推出原创大剧3部,举办精品小剧场超20场、主题艺术展览4场、各类文化活动超50场,形成“坪山戏剧”品牌雏形。 2025年,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获评2024年深圳市“百千万工程”十件大事、2024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优秀案例等。 珠海市:唐家古镇——以“绣花精神”激活历史文化名镇 唐家古镇位于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核心区域,是第三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核心保护区拥有33处不可移动文物、16处历史建筑、90处传统风貌建筑及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珠海高新区管委会6年“绣花式”精雕细琢,唐家古镇实现从“历史包袱”到“发展引擎”的蜕变,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古镇坚持多元宣传推广,依托“大唐妙会”等系列IP活动,2024年举办非遗节、留学生节等37场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2024年“十一”接待游客22万人次,成功树立“大湾区节庆旅游首选地”品牌。 汕头市:“潮·湃”2025汕头文旅时尚周活动 为深入贯彻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展示汕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滨海城市魅力和蓬勃的现代产业活力,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于2025年7月14至20日成功举办“潮·湃”2025汕头文旅时尚周活动。 活动以“传统与时尚共生、文旅与产业共融”为核心理念,通过1场文旅时尚秀开幕式、4大主题板块、60余项特色活动,联动全市文旅地标,吸引线上线下超120万人次参与,全网总曝光量突破1.3亿次,有效激活城市消费活力,显著提升汕头文旅品牌影响力。 佛山市:禅城区“Show Plus”计划打造演艺生态圈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敏锐捕捉“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消费新风尚,着力打造“音悦之城”城市IP,重构音乐演艺价值链。 从2023年举办的大型户外音乐节活动1.0版本,到2024年构建的“2+4+N”演艺资源体系2.0版本,再到2025年推出的音乐演艺“Show Plus计划”3.0版本,经过三年培育和打造演艺全产业链,禅城区从单一活动举办转向产业生态构建,从传统观演消费升级为沉浸式体验经济,从区域文化品牌跃升为全国音乐旅游目的地。 2024gapday音乐节佛山站火遍全网,吸引超7万乐迷,话题浏览量近20亿次,“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持续3天登上抖音热搜榜佛山榜TOP1。2024年禅城区实现全年旅游人次增长23.4%,旅游收入增长32.9%。 梅州市:“‘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 为做好“高铁文旅经济”文章,结合梅州获评“中国米香白酒之都”称号契机,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相关单位成功举办“‘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梅州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类活动159场,涵盖文艺演出、文博展览、百姓舞台、非遗活动、公共文化活动、景区酒店优惠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据携程数据显示,梅州是2024年国庆假期7天广东旅游订单增长最高的城市,日均增长率同比上涨49.3%。其中,全市主要景区和酒店接待游客88.48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39.7%。 惠州市:岭南名山焕新篇:罗浮山文旅消费升级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面对文旅消费市场多元化、体验化、深度化新趋势,罗浮山景区积极突破传统观光模式,精准把握“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核心,系统性推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国家战略指引及广东省“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区域政策赋能下,罗浮山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演艺为媒推出《罗浮医道:道医济世篇》等原创情景剧,以研促学推出“青蒿素探究之旅”等研学产品,以葛洪与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开发文创产品,并举办环罗浮山骑行嘉年华、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竞速大赛等多项“赛事+文旅”活动。 据统计,2024年朱明洞景区接待游客达157.58万人次,同比增幅超20%,2024年葛洪博物馆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2024年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49万元,同比增长超470%。 东莞市:东莞草莓2.0引爆城市文旅流量 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举办以“潮流东莞·五一进莞来”“Hi,虎门湾区Go购够”为主题的“2+15+N”商贸文旅促消费活动,配套“七大宠粉”措施,让音乐节“流量”变成“留量”,拉动“后一天经济”增长,让优质演出成为引爆城市文旅的流量入口。 根据美团平台统计数据,虎门镇5月1日至4日平台消费规模同比增长65.7%。#东莞草莓音乐节#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2亿次,抖音话题#东莞草莓音乐节#连续三天稳居同城热榜第一。 江门市: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 近年来

    17 мин.
  4. -4 Ч

    冯少协油画新作致敬国学泰斗饶宗颐

    近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原副院长冯少协最新创作的大幅油画作品《国学泰斗——饶宗颐》正式完成。据悉,该作将于11月捐赠潮州有关部门。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1917年生于广东省潮安县,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艺术家和翻译家。饶宗颐曾任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出版了逾千万字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油画作品《国学泰斗——饶宗颐》,以现实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晚年饶公的头像形象为主体描绘对象,人物形象整体刻画微妙细腻,形神兼备。 画作中,饶宗颐戴着眼镜,眼睛平望左前方,宽大前额布满皱纹,头发灰白,耳廓舒展,嘴唇轻闭,肌肤纹理细密深刻,竖起的浅色外套衣领和围巾,更显平常随意。 画面背景以淡墨色荷花呼应饶公高洁的品格。画面右下方附有“选堂”题字及其两枚印章,强化人物的名号身份。在表现手法上,前景人物头像具体写实,背景则注入东方写意精神,虚实相生,和谐统一。整幅作品兼具油画的真实细腻质感和水墨的流韵渲染,生动形象再现了一代国学宗师饶宗颐的晚年风采。 冯少协多年来致力于系列主题性油画创作,特别是在人物题材创作上。2025年,冯少协迎来其创作的丰盛期。自年初以来,他已创作完成了表现科技主题作品《未来已来》及历史人物《爱国灵魂——庄世平》等多幅大型油画,题材跨越历史与未来愿景。 《国学泰斗——饶宗颐》是冯少协继《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黄旭华——想起母亲的牵挂》等时代人物油画创作之后的又一代表性创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评价道:“冯少协是中国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代表性画家,他一直以重大题材为引领,近年来更是在历史人物、时代人物、英雄人物的创作上持续用力,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冯少协笔下的肖像具有强烈的精神性,他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神韵,那些微妙的表情不仅揭示了人物的身世、气质与性格,更是少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敏锐洞察。他的新作《国学泰斗——饶宗颐》,以特写镜头式的构图,形神兼备地再现了这位东方鸿儒所独有的文化气质。饶宗颐先生具有广博的学术视野,是当代国学研究上的一位巨擘。今天,画家冯少协用精湛的笔墨为饶宗颐先生立像,这不仅是对一位国学泰斗的纪念,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崇高致敬。”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广东画院原院长许钦松认为,“与冯少协以往的作品相比,该作品以强烈的探索性创作语言阐释了‘国学’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生命活力——它并非尘封于历史中的静态知识,而是一种贯通古今、流淌于血脉中的精神传承。” 文 | 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 | 受访者提供

    3 мин.
  5. -17 Ч

    千年金石技艺焕发现代生机:牧心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在穗开幕

    9月10日,“牧心金石录——牧心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在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馆与广州牧心印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持续展至10月9日。 作为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篆刻”,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其历史、文化和技艺与传承,展示实物印章170方,卷轴一百多幅,配套多场技法演示、互动体验、专家导赏、科普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全方位展现篆刻艺术的魅力和岭南篆刻流派的鲜明特色。 展览共设四大展区,包括“篆刻溯源”“社员及其作品”“主题套印作品”及“技艺展示与体验”版块。 其中,“篆刻溯源”板块追溯了从新石器起源的篆刻发展史,现场展示了牧心印社收藏的多件珍贵历史实物,让观众们领略从商周时期的“印”之滥觞,到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玺印”高峰,再到魏晋至宋元的“篆刻”萌芽,进而到明清“篆刻”艺术确立的全过程。 “社员及其作品”板块展示了洪四海、宋明、陈连博、梁丕、徐俊豪、徐子恒、雷鸣、张炳平、南山、林文学、李文杰、攻玉等多位牧心印社社员的代表作。 其中,洪四海形成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陈连博参悟战国三晋小玺风格溶入自己篆刻作品当中……他们的作品各树一帜,各具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套印”展区,集中呈现了“羊城八景”“增城八景”“抗战胜利80周年”和“广州非遗”四大主题创作。社员们以刀代笔,将历史风景、城市记忆与人文精神凝聚于方寸之间,展现出篆刻艺术的时代生命力。 “技艺展示与体验”展区彰显篆刻是一种活态的非遗项目。展览期间,牧心印社将组织资深社员轮值开展篆刻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观众不仅可以观摩一方印石的诞生历程,还可亲身尝试执刀刻石,感受金石艺术的魅力。 展览开幕现场,牧心印社社员们以广州市2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篆刻作品并捐赠给广州市文化馆永久收藏。捐赠作品包括:洪四海创作的“广东音乐、古琴艺术”、李文杰创作的“岭南陈氏针法、粤曲”、宋明创作的“广彩”、徐子恒创作的“广东木偶戏、乞巧节”等。 牧心印社作为广州市篆刻非遗保护单位,目前已形成30余人的专业团队,在全国拥有特约篆刻家200余人,年均创作印章数万方,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篆刻艺术机构之一。 本次展览既是牧心印社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篆刻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实践,为市民带来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的金石艺术盛宴。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陈浩 图|主办方提供

    3 мин.
  6. -17 Ч

    羊晚等代表揭示文化产业园区升级密码,广东对接会专场活动举办

    9月11日,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一场以园区为枢纽,串联政策、资本与创新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对话,开启了“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首场活动——“文化产业园区”专场。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主理人经济”专场。来自主办单位、投资机构、文旅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及媒体等代表共约300人参加活动。 本届广东对接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协办。 据悉,大会共有332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参加,其中广东省内249个、省外83个,42个地方政府部门申报推介。经遴选,共有12个项目进行现场招商推介,32个文旅项目做现场路演。 “文化产业园区”专场中,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韶关南雄产业园区和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带来了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最新探索案例,包括“岭南文化大模型”和文化大数据资产化运营新模式等。 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励弘文创旗舰园等8个产业园区分别进行路演,集中展示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在科技赋能、生态升级、区域协同方面的创新成果,现场发布引资需求约1.8亿元。 从资源集聚到生态共荣 文化产业园区,既是政策推广落地的“枢纽”,也是高端产业要素集聚的“黄金平台”,更是构建从“孵化”到“腾飞”的产业生态链的载体。羊城创意产业园是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绕不开的成功案例,更是“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注脚。 作为第一位分享嘉宾,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会长、羊城创意产业园董事兼总经理、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华作“从资源集聚到生态共荣:数创热带雨林的升级密码”主题分享。 他透露,当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蓝图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文化产业的资源集聚效应,真正转化为产业生态的‘热带雨林’。如今正以竖起来的创意产业园为时代答卷。这里既有延续了羊城创意产业园210家数字文化企业构建的产业群落,480亿元年产值的坚实根基,更有岭南数字创意大厦,12万平方米垂直空间正在野蛮生长,共同构筑出‘传统工业记忆+传统数字文明’的独特产业地标。” 今年,羊城创意产业园园区在天河区的纳税有望突破12亿元,同时拥有4块“国字号”牌匾与13项省级荣誉,这印证着羊城创意产业园已然成为国内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标杆。 丁华介绍,作为园区升级的核心载体,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以主流媒体变革的“试验田”、“竖起来”的文化创意园、“年轻态”的人才汇聚地、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实验室四大战略定位,为企业绘制从孵化到领航的全周期成长图谱;同时,深知企业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全方位滋养,围绕产业需求打造“文化基因赋能创新、跨界融合的生态雨林、百亿集群成熟沃土、湾区的枢纽黄金区位、生态智慧办公范本、全维服务合规护航”六大核心优势,为入驻企业解锁发展新机遇。 丁华进一步透露,今年9月,羊城创意产业园将成功落地“广州市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同时,推进“Young创设计谷”建设,打造以设计师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新高地;“广东省大模型服务中心”也将在羊城创意产业园落户。 用数字化转型破局产业园区增长困境 当下,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专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的核心载体。但是受困于传统运营模式和传统的信息化底座,产业园区普遍面临增长困境和“招商困局,政策之困、服务之困、数据之困”等共同瓶颈。 “破局的关键是从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运营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物理空间提供商,向产业生态服务商去转变,那么这个转变过程中,数字化的转型就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高级行业咨询师李明翔以韶关南雄产业园区为例,通过打造数字化招商门户,破解好资源无人知的困局;部署政策AI助手,让红利精准直达,破解好政策传不远的问题;建立一体化的服务链条,让诉求高效闭环,破解服务响应慢。这些措施,让南雄产业园区成为了粤北地区数字化招商和服务的标杆。 近年来,传统文博文旅产业提升,新文博新文旅的发展与科技赋能紧密结合,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正逐步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阵地。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袁梦源以“数据价值挖掘赋能文化产业”为主题分享,认为文化行业不缺资源,缺的是将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赋能和传播的现代产业思维和技术手段。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廖巧 实习生 李岑 图 | 主办方提供

    6 мин.
  7. -18 Ч

    不只免签,更有直航!塞尔维亚首次参加广东旅博会(CITIE)

    9月11日,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携手10家当地旅游资源合作伙伴在广州举办旅游推介会。值此2025广东旅博会即将开幕之际,塞尔维亚展现了对中国出境游市场的高度重视。 此次是自贝尔格莱德与广州直航开通以来,塞尔维亚首次在广州举办大型旅游推广活动,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还将首次参加12日在广交会展馆隆重开启的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 当前,塞尔维亚正持续强化其作为中国游客新兴欧洲目的地的市场定位,凸显对中国市场长期培育的决心。 第一次来穗的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首席执行官玛丽亚·拉博维奇女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对广州的印象非常好,不光因为城市美丽,更因为这里的美食令人惊艳,“食在广州”名不虚传!当晚,她和伙伴们一同体验了美妙的珠江夜游。 北上广三地直航增添无限市场潜力 “广州直航的开通极大缩短了中国华南地区游客前往塞尔维亚旅游的距离,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均有直航航线,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玛丽亚·拉博维奇女士表示,塞尔维亚是唯一一个中国游客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欧洲国家。 截至2024年底,全球游客至塞尔维亚的总夜间数相比2019年增长了52%,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增长最快。其中,中国游客的夜间数增长了近一倍。 “2025年1月-7月,中国游客数同比增长35%,间夜数同比增长29%。直航和免签的优势继续扩大,使得塞尔维亚成为中国游客赴欧最便捷的目的地之一。” 2027贝尔格莱德世博会预计吸引超400万游客 据悉,塞尔维亚将承办2027贝尔格莱德世博会,主题定为“Play for Humanity”,旨在通过体育、舞蹈、游戏、音乐或创意互动等“玩”的形式,促进全球合作与文化交融,强调协作、文化交流与创新。 这一国际盛事为塞尔维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并从旅游业蔓延至各行各业。据透露,世博会将成为塞尔维亚向世界展示其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美食和热情好客民风的绝佳平台,预计在2027年5月至8月期间吸引超过400万游客。 “非常欢迎中国游客到塞尔维亚旅行!” “塞尔维亚是一种体验。”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以“感受!塞尔维亚”为主题,希望旅行者可通过味觉、声音和触感探索塞尔维亚。 这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心的国度,有着数千年丰富的文明遗迹,拥有古老的村落、美丽的多瑙河、沧桑的古堡和要塞、数百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欧洲最受欢迎的音乐节、世界最精彩的夜生活以及闻名遐迩的葡萄酒。 据介绍,塞尔维亚拥有五个国家公园和多个自然保护区,是热爱冒险和户外爱好者的天堂。作为不同时代风格的艺术和建筑杰作,当地修道院是欧洲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的中世纪修道院,见证了现代塞尔维亚的成长与光辉。 塞尔维亚鼓励游客以休闲、沉浸式的方式旅行,如:在大自然中放慢脚步,品尝农家美味,入住山间小屋;选择更环保的旅行方式徒步、骑行,感受不一样的风景;享受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参与果园采摘、手工制作、与当地人闲聊…… 玛丽亚·拉博维奇女士告诉记者,据她观察,前往塞尔维亚的中国游客普遍喜欢前往贝尔格莱德等大城市,他们对历史和文化兴趣甚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是必到之处。 此外,中国游客对于塞尔维亚的美食美酒也特别感兴趣,一些个性化的旅行团还会带中国游客前往当地的传统村庄,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一场独具塞尔维亚特色的传统婚礼。 “中国游客在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很多人见到中国游客都会主动打招呼,因此大家在当地能够感受到何为宾至如归。”据介绍,当前,塞尔维亚的主要景点都配有中文标识,很多酒店配有热水壶、中餐厅,大量商户可使用支付宝、微信付款。 “广东市场对于塞尔维亚相当重要,希望通过这次参加广东旅博会,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非常欢迎中国游客到塞尔维亚旅行!”玛丽亚·拉博维奇女士说。 文|记者 刘星彤 图|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提供

    5 мин.
  8. -18 Ч

    明日9时开抢!2025年广东“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正式发放

    记者今天获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2025年9月12日至11月20日,开展2025年广东“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 活动设置旅博会专场和线上专场,面向广东本地居民、全国来粤游客及入境游客,发放总计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 广东金秋文旅消费券将于9月12日上午9:00开始发放,每日限量发放,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额满为止,具体时间将根据实际适当调整。 活动覆盖中秋国庆、十五运会等重要节点,诚邀广大海内外游客来广东庆国庆、贺中秋、看全运,共同领略传统与潮流的交响,沉浸式体验“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的独特魅力。 旅博会专场:公众可通过“广东文旅”微信公众号、云闪付APP领取消费券并线下核销,或在旅博会现场刷卡消费,在参展商家购买指定文旅产品可享满999元减200元、满499元减100元、满199元减40元、满99元减20元、满49元减10元优惠。 线上专场:公众可通过携程旅行、美团、飞猪旅行等平台购买指定文旅产品或服务等,享8折优惠或满减优惠,单笔消费最高减200元。 公众领取消费券后,可在消费券有效期内,预订参与活动的省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艺术演出场馆及相关文旅企业所提供的省内游、国内游、入境游度假线路,省内有关景区门票、文艺演出票、酒店住宿,入境旅游、低空旅游、游艇旅游、赛事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银发旅游、文物主题游等产品和服务,以及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文旅装备等。 同一用户同一平台、同一类别、同一档次仅可领取、核销一张消费券,消费券不可拆分、不可提现、不可售卖,用券购买的文旅产品和服务等,最晚使用时间为2025年11月30日。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 | 主办方提供

    2 мин.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Еще от провайдера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