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

一言一吾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由一言一吾发起,国内首个原创实地访谈类建筑人物短视频栏目,来到建筑现场,对话明星建筑师,捕捉灵感涌现的刹那,探寻时代精神。 节目旨在让大众深入了解建筑的本质——建筑不只是建筑师思想的传达,更是每个人都能用脚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间。 节目第一季邀请到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张永和,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等多位大师级人物,叙述当下世界建筑风貌的同时,给予人们丰富的灵感启迪。

  1. 朱锫|自然之燃

    ١٧‏/٠١‏/٢٠٢٢

    朱锫|自然之燃

    景德镇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瓷都,素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名。千年来窑火不断,为中国古代宫廷乃至全世界,贡献了无数珍品美器。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以帝王年号得名。那时候,景德镇就已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因此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I-TALK 人们千里迢迢来到景德镇,依山而建,择水而居,一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人与窑,人与瓷,劳作与生活,艰辛与喜悦……交织密缝,融为一体。 纪录片截图  ©I-TALK “你要问瓷器从哪里来?它一定说我从柴窑里来。你要问砖想做什么?它一定说我想变成拱券。”建筑师朱锫从柴窑中找到了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砖,又从柴窑中发现了景德镇最自然的建筑结构:拱券,受景德镇建窑所用的传统“挛窑”技艺启发,建造出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这样一座建筑。 灵感之燃,恰恰来自于这片土地最平凡的生活图景。 一言  吾 自然建筑,从艺术中来            吾               一                   吾 在影片中,朱锫谈到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哲学,受到艺术的启发,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人崇尚自然,在传统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深刻。不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是高克恭的《雨山图》,都将自然置于建筑之上,虽然也有文明的建造物,但是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包括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纪录片截图 ©I-TALK “绘画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是因为它有很多留白。这种不完整的完整,才是建筑要追求的。我的自然建筑的很多理念,都建立在这样一种和艺术的交流之上。”朱锫认为一座好的建筑应该“可息、可居、可游、可望”,御窑博物馆能够吸引人们走入,在里面感受到视线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人们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遇见惊喜。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型 ©I-TALK 景德镇人的生存智慧,带给朱锫很多灵感。人们的生活围绕着瓷和窑,窑火绵延不断,砖是窑的组成部分。这座城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砖”。 纪录片花絮 徐家窑 ©I-TALK 砖的尺度很小,人手就能握住,而你把它一块一块垒起来时,它又能够成为柴窑这样的“建筑”。所以在朱锫看来:“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创造,用最小解决最大,这也是中国人的哲学,举重若轻,以小搏大。” 纪录片花絮 建筑师朱锫 ©I-TALK 除此之外,砖也很有情感, 在景德镇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持续了上千年。因为窑是“易耗品”,过一两年就要拆,拆完之后,当地人用碎砖来建造房屋,房屋老了再拆,掺上新砖再建。“每一块砖都记忆了某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我觉得它是有情感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御窑博物馆中砌筑起来的带着窑汗的砖,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会想象这是源于落马桥、还是三宝,还是御窑,或者谁家的房子……材料都是拆旧复用的,你会有很多想象。”正如朱锫所说:“砖具有一种文化属性,它承载了这个城市人的集体记忆。”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 ©I-TALK 一言  吾 思考未来,古今与东西            吾               一                   吾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屡获国际建筑奖项,亦展露了中国建筑的世界性。日前,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展览《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代建筑展》(Reuse, Renew, Recycle: Recent Architecture from China),这是MoMA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中国建筑展,精选出八个既能代表中国的精神文化,又能折射出物质传统的建筑,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亦在其中。“MoMA的展览试图挖掘建筑或者艺术未来的一个走向”,朱锫告诉我们:“通过这个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建筑实践与建筑实验,并且映射这个地域,我们该如何思考建筑的未来。” 纪录片截图 MoMA展览 ©I-TALK 一言一吾i-Talk的创始人朱丽康,恰好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对这片土地很有深的情感。御窑博物馆打破了她对故乡的记忆,树立了一种崭新的,现代的建筑风格,但又能够与这里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这座建筑就像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纪录片截图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户外 ©I-TALK 御窑博物馆坐落于龙珠阁旁,而龙珠阁就是御窑厂的“瓷坑”所在地,精美的官窑瓷器因为统治阶级的占有欲而成为碎片,埋身泥土之中,这似乎是个伤感的故事。而今天,美器的价值再度被看见,碎片不仅得到了修复,还被置于玻璃展柜里,重现当年的华彩。“这是一种古物的新生”,朱丽康觉得,这正是空间所带来的一种让古今交融的奇妙瞬间。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瓷器 ©I-TALK 如果将目光放远到十年、二十年之后,这座空间会变成什么?正如朱锫所说:“陶瓷是一个媒介,是东西方文明的载体。而我也希望御窑博物馆未来也能成为一个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载体。”

    ١١ من الدقائق
  2. 张永和:时间漫游

    ١٨‏/٠٦‏/٢٠٢١

    张永和:时间漫游

    建筑师能否设计时间? 带着这个疑问,《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自2019-2021年,陆续跟拍了建筑师张永和的2个建筑项目:乌镇吴大羽美术馆和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 在上一期节目《张永和:建筑可亲》中,我们穿越施工现场,在未完成的时态中,体验了建筑的进程。 新片《张永和:时间漫游》则聚焦完成后的建筑本体,以建筑师的主观视角,带大家探秘这两处即将与公众见面的新作。 建筑师张永和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本 期 主 角 张永和 当代中国第一位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1999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曾任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4年任美国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授教席。2005-201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1-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 建筑,为时空赋形 地点: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2019-2021年 张永和在乌镇吴大羽美术馆制造了一种物理空间与心理时间的错位,通过透视关系和建筑手法,改变了人对“大与小”、“远与近”的理解。用他的话来说:“就像在逛迷宫”。 吴大羽美术馆的空间承载了巨大的信息量,大脑的处理几乎是跟不上的。在有限的空间,能够扩展出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这种体验或许来自于张永和对东西方时间观的深刻理解。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西方的时间观,强调的是时间的“物理性质”。时间是一个量化的概念,体现在建筑中,恰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纪念碑式的“永恒”;而东方的时间表达,在于“恒常”。事物瞬息万变,在变化中流淌的,是无法停留的“逝者如斯”。所以东方的建筑讲求“移步易景”,在有限的空间里体现出无穷的变化。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画家吴大羽的作品,也展现了时间的东方性。不仅仅是画作,吴大羽在《金刚》这首诗中写到: 影子想骗过形体 时间在嘲笑空间 我没声又没踪影 出入光阴的黑暗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这首诗是吴大羽对佛学的体会,而张永和却在里面读到了建筑——影子和形体、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张永和用中国园林中常见的九曲桥来诠释这种东方的时间观,本来20步走完的距离,在九曲桥上可能要花60步,每一折所带来的空间变化,目力所及的景观变化,都在心理上拉长了时间。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张永和的乌镇吴大羽美术馆,正是以西方的建筑手法,搭载东方的时间观来设计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张永和认为,“每一个个体又回到个体,变为一种跨文化的融合体……一种文化混血儿。”建筑也是如此。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十字院宅,一线风景 地点: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 时间:1990-2020年 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 《时间漫游》花絮 ©I-TALK 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从图纸到建筑落成,跨度是三十年。三栋住宅(一二三号+宅)的构想,来自张永和1990年代的3张设计图纸,其中两分宅、十字宅的概念也分别体现在他过往的作品中。 这个项目对张永和而言,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刚入行时,他关注的是建筑的“基本问题”,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他开始质疑这种准则,尝试新的手法。如今则又回归到建筑的本源,开始重新思

    ١٢ من الدقائق
  3. ١٠‏/٠٩‏/٢٠٢٠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包赞巴克: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What's Beyond Architecture

    法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建筑大师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2019 年 9 月,上海市汾阳路 6 号的上音歌剧院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包赞巴克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一个优 雅、精巧、衔接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的建筑。2020 年 8 月,体量惊人的北京会议中心二期工程也已结构封 顶。建筑纪录片《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在建筑的边界之外》将走进这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探索他 截然不同的两个建筑项目,发现他“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空间来构筑实体,而非以实体的叠加组合来构筑空间” 的独特主张。   蔓延街区,衔接历史 在过去的 20 年中,包赞巴克常常来到中国。但去年 9 月开幕的上音歌剧院,是包赞巴克在中国的第一 个项目,也是他目前唯一在中国建成的作品。 上音歌剧院鸟瞰图 ©I-TALK 上音歌剧院地处上海曾经的法租界,这与包赞巴克本人的身份形成了妙不可言的呼应。在设计歌剧院 类型的建筑中,创造一个大体量建筑是很常见的。但在包赞巴克的方案里,历史文化得到了充分尊重。歌 剧院被化整为零,与城市古老的部分产生了紧密联系。 “在上海,城市既有水平性,又有垂直性。但是我们有一部分历史留存得非常好,它为城市又增加了一 个维度。” 正因为歌剧院所处的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在他的方案设计过程中,街道的尺度,建筑的体量,城市节 奏,甚至是外墙的材质,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我不想让歌剧院只有金属和玻璃幕墙。一个好建筑的品质是由街道和数目的韵律及比例决定的。我更 想做一个延续这些元素的建筑。“ 上音歌剧院室内空间 ©I-TALK 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巨无霸工程 关于体量,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中方第一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刘淼在接 受采访时说到:“中国速度、中国体量对于外国设计师都是巨无霸,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建筑面积达 74 万 平米,更是难得一见的巨大工程”。 2022 年就是北京冬奥会,所以工地全是新闻中心和记者中心。在项目的土建完成之后,会被移交给国 际奥组委。在冬奥会结束之后,又会把这些都拆除,继续做建筑。这就导致目前的项目难度特别大,需要 同时考虑赛后和赛时。 国家会议中心的项目反映了包赞巴克个人风格的延续。好的建筑师不会模仿自己,更不需要模仿别人。 在刘淼的解读中,包赞巴克的方案恰是在他自己成熟的审美上继续往前突破。 “在样板白色幕墙下面,有许多参数布局,包赞巴克想在优雅的架子下面,找到一种新的建筑语言。这是他 从来没有的尝试。”   建筑纪录片《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在建筑的边界之外》花絮 ©I-TALK 古老的媒介,飞速生长的城市 在中国,很多城市在飞速地发展,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包赞巴克说:“自从语言的发明以来,传统知 识就开始不断地发展,我们都很熟悉它是如何影响通信速度、计算以及技术的进步。相比语言媒介,空间 媒介是非常古老的,它是我们的童年,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动物天性,我们的家。”过去人们认为,街道是 一种工具,这让一切都显得简单和便捷。 “对我来说,我们的建筑需要更加尊重城市设计。” 包赞巴克与老子 每一栋建筑,无论好与坏,对人们都会产生影响。生活在城市,就是生活在各种体量空间之中。城市 之美在于它是由千千万万人的行动创造出来的。它是在时间中累积未来,也是在转化时间。就像老子说的, ‘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不想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复制历史,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现代和未来的方式去转化外围世界。” 在 20 多年与中国的奇妙缘分中,包赞巴克将老子千年前的思想解读出了自己的理念。不知如今的他回 想起 1981 年的巴黎工作室,面对中国学生采访时提出的“什么是建筑师”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时,又了 怎样的答案· · · ——END—— 关于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1944 年出生于卡萨布兰卡,是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法国第一位普立兹克奖获得者。荣获法国荣 誉功勋勋章、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法国国家荣誉勋章等诸多荣誉。代表作品:巴黎音乐城、卢森堡爱乐 音乐厅、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之城”、上音歌剧院、苏州湾文博中心、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海报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由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出品,是国内首个建筑纪录片栏目,旨在 回到建筑现场,对话明星建筑师,捕捉灵感涌现的刹那,探寻时代精神。节目期待让大众深入了解建筑的 本质——建筑不只是建筑师思想的传达,更是每个人都能用脚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间。 栏目第一季邀请到中国建筑师张永和,马岩松、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 赞巴克、加拿大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等多位大师级人物,叙述当下世界建筑风貌的同时,给予人们丰富的 灵感启迪。 一言一吾: 《一言一吾》是一个建筑人文媒体,创办以来打造了一系列音视频作品,受到建筑与人文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个“知识浪潮”和“碎片信息”的时代,《一言一吾》旨在为受众带来小而美的,具有启迪性的人文新知。 更多视频新栏目和综艺将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١٠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由一言一吾发起,国内首个原创实地访谈类建筑人物短视频栏目,来到建筑现场,对话明星建筑师,捕捉灵感涌现的刹那,探寻时代精神。 节目旨在让大众深入了解建筑的本质——建筑不只是建筑师思想的传达,更是每个人都能用脚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间。 节目第一季邀请到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张永和,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等多位大师级人物,叙述当下世界建筑风貌的同时,给予人们丰富的灵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