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编集室

开放编集室

开放编集室 OPEN COFFICE,是内容创意公司 DCP 的办公空间。本节目,是在这个空间内诞生的同名播客。 我们热爱自然,也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们会在这里持续分享一切让我们在这个空间内得到舒展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自己的出版物、创意项目、商业实践。 以下均由 DCP 出品。 💡 小红书:地球的周末、开放编集室 ☁️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1. 2D AGO

    13. 第一次去厦门是什么体验?就像是回到了世界的餐桌

    🍜 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是一档由文化创意机构 DCP 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最近 Hannah 刚从厦门出差回来,我就立刻把她拉进了录音室。老听众应该还记得,Hannah 来自马来西亚。 而闽南一带,因为历史上华人下南洋的渊源,当地的食物与文化,始终和南洋有着剪不断的联结。所以,本来这期节目想叫:大马华人第一次去厦门,吃出了 “回家” 的感觉? 但聊完之后,我们发现,这种预设并不成立。与其说是吃出了 “回家” 的感觉,不如说吃到 “进化”、“开放” 的感觉——世界性,或许才是福建菜的精髓所在。 总之,这次 Hannah 的分享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希望这期节目同样地,能带你看见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引子 01:21 回家的信号,由身体率先发出:海岛长大的人,竟然一回家就会伤风(此处还有关于海风的顿悟时刻 🏝️ 第一部分 厦门的福建菜初体验 02:48 三日行程安排是什么样?从一片城市绿洲,到另一片城市绿洲 04:51 在鼓浪屿的酒窖里,吃到了此行最美味的一餐!别出心裁的五香卷、三杯鸡同款做法的河鳗......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容器 13:25 大马华人第一次来福建,有吃出回家的感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福州没有的福州面说起 22:17《一饭封神》里那道永春白鸭汤炖午鱼狮子头,让 Hannah 体会到何为“普通人形容美食的语言还是太匮乏了”! 第二部分 在味觉、城市记忆中,找到两种文化的联系 24:42 某种程度上,阿嬷做的饼(潮州粿、水粿、黄梨饼,等等)暗藏着现代美味甜品的线索 🤔 34:03 厦门的槟城道 V.S. 槟城的厦门巷,在酒店原地收获“回家”一般的体验 35:36 观鸟前,看白鹭就是看白鹭 🔭 观鸟后,白鹭、白头鹎令鸟人幸福感拉满,也让人看见了它们喜欢的湿地 39:43 “一杯敬世界公民、一杯敬永春白鸭汤、一杯敬午鱼狮子头”🥂 彩蛋 43:19 Adrian Brody 享用福建菜的餐厅是什么样的? 04:51 七尚榕舍餐厅里的“Windows” & 印有食器 emoji 的菜单 15:45 福建卤面(左)永春白鸭汤炖午鱼狮子头(右) 35:36 白鹭喜欢的城市 43:19 Adrian Brody 享用福建菜的餐厅,竟然已经排到了明年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主持制作:🐑 一知羊|金牌嘉宾:✌️ Hannah|金牌后期:🏅 DONG|金牌摄影:📸 Andy|金牌出品:☁️ DCP 乌云文化

    46 min
  2. AUG 24

    12. 如果不是在书店工作,我们不会知道......

    📘 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是一档由文化创意机构 DCP 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熟悉我们的朋友可能知道,Jetlag Books 是我司在 2020 年联合创办的一家独立书店。 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它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杂志和外文书籍,同时在中文书架上专注于世界文学与人文地理。五年来,它在北京的不同地点“漂移”,却也像树一般,在人群之中扎下了根。 作为由同一个创始团队发起的项目,我们的媒体业务与书店始终共享着相同的愿景。但直到最近,我和书店的同事一起运营公众号时,才第一次真正近距离地看见书店的日常经营。 也许是因为阅读和书店本身就带着一种吸引力,所以每次我们的招聘信息一发出,总能收到很多投递。大家也常常好奇:在这里工作究竟会是怎样的体验? 于是,我邀请了 Jetlag Books 的店长小鹿,以及店员子勍,来聊聊那些不在书店工作就不会知道的故事。 📚 第一部分 在书店上班,和想象不一样 02:07 小鹿、子勍怎么和 Jetlag Books 结缘的? 05:15 胡同里的山海四合 V.S. 时髦地标里的日夜公园,工作体验有什么不一样的? 06:18 “诗”,是怎么变成山海四合的核心主题的? 07:24 在日夜公园当店员,要接受的第一个考验是_____(别看日夜公园小小的,却总有意外事件发生) 🌞 第二部分 阅读与人、人与城市的连接 10:01 帮大家确认了!在书店上班,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有针对性的工资回收计划(举个例子:《想象海》的签名本确实太艺术了 🦭💭💧) 11:37 所以,书店多久选一次书?书籍畅销与否,有规律可循吗? 15:49 开业以来,山海四合每周六早上都有日光诗会!在这个很少有人读诗的年代,说真的,体验如何? 20:19 像电影情节一样的事情,也在实际经营中发生着——子勍每周都会在诗会群里,分享书店日记、为顾客补充跟诗歌有关的内容...... ☕ 第三部分 书店,不只是书 21:50 书店不被看见的日常:店员在持续为读者制造新鲜感、不同年龄和背景的顾客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理由进店、持续产出创意周边(比如,五周年庆时推出的的巨大盲盒)、提供面向企业的服务....... 34:15 在书店工作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小鹿:自己挑的书被顾客喜欢;子勍:对诗歌的理解有长进!(更重要的是,能够遇到可以与之成为朋友的人 39:29 “我们不是网红店”,从选书到内容,再到饮品研发,每一位同事都在认真且专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44:46 想对潜在的书店从业者说:_______ 点此查看:日光诗会海报合集.gif 欢迎光临山海四合 by Jetlag Books!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 303-2 号 欢迎光临日夜公园 by Jetlag Books!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北区 N2 东侧林荫道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主持制作:🐑 一知羊|金牌嘉宾:📖 小鹿 📚 子勍|金牌后期:🏅 DONG|金牌出品:DCP 乌云文化

    48 min
  3. AUG 17

    11. 一个建筑事务所,为什么会需要一位花园主理人?

    🪾 秋日好!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是一档由文化创意机构 DCP 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一周前,我在青亭建筑的公众号看到一则“花园主理人”的招聘启事。 对于这家年轻的建筑事务所,我之所以有印象,因为在念建筑系的妹妹曾在这里实习,当时常听她说起同事搜罗的美丽绿植,没想到三年过去,这儿竟然拥有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甚至,还要请专人照料。 初秋的北京,一个异常湿热的下午,让胡同显得灰扑扑的。 走过鼓楼西剧场、拈花寺和一间间平房,我停在了一扇蓝色铁门前,门的右上角是一只蜻蜓。我来到了青亭建筑的工作室。 门一打开,绿意扑面涌来,整个世界仿佛被重新点亮。 眼前这条狭窄巷道,就是花园的起点。室内室外加起来,十来步就能走完。可这里的植物,却有上百种,几乎每一种都有中文和拉丁文名片。 为什么建筑师们要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费这么大心思去养植物?花园和建筑有什么关系?和城市的生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又能发生怎样的连接?这些问题的背后,似乎还藏着这个事务所更广阔的雄心?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这次探访。 🪴 本期嘉宾周亭婷(tt):青亭建筑合伙人,为花园种下了第一棵植物叶青:青亭建筑合伙人,常常在加班的夜晚与花园为伴刘畅:青亭建筑现任花园主理人,观鸟爱好者引子 02:20 从两平米露台到上百种植物,青亭建筑的花园不只是为了装饰,还有更多元的职责 🪏 第一部分 建造一座花园,需要分为几步 03:43 第一步:在第一代面积最小的办公室花园里专注华北本土植物,为花园打下基础 04:29 花园带来的遮蔽和“丰容”,几乎立刻赢得了动物们的认可:在流浪猫压力下的黄鼠狼从迅速路过,变成了遛弯,打盹...... 06:28 原本在窗外匆匆“通勤”的动物们,在花园停留时,都和哪些植物一起玩儿? 08:07 第二步:从第二代花园有更大的操作面积后,开始与项目有关的种植实验。引入项目里的本地对象,比如,木姜子、连香、枫香 10:30 但,意外的是,如若想为项目大批量采购本地树木......这件事却并不容易?且听 8 分钟都市园艺经济 + 人文地理小课堂💡 🍃 第二部分 “自然景观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18:11 比起“花园是否美丽”、“花园的实验成果,是否对于项目有直接贡献”,青亭更希望能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的思考💡 23:36 什么时候花园的两位主理人,开始真正和自然做朋友的?出生的时候!(😅 划掉,其实是开始观鸟的时候 🕊️ 26:01 来过花园的飞鸟有哪些?去年秋季,一只北红尾鸲曾造访过一次;一对白头鹎夫妻,还来此看过“房”! 28:53 自然生态需要的,不一定是更多的“绿色” 🦉 比如,这只沙河著名的猫头鹰,喜欢待在看上去并不“自然”的水管里(附,近期的沙河纵纹腹小鸮观测记录) 32:47 花园下一个阶段:让蜜源的周期衔接得更饱满一点,确保全年都有花开 37:01 花园主理人在日常照护之外,最重要的职责:记录昆虫和植物的交互 🪲 🏗️ 第三部分 建筑自然 40:02 花园对于青亭建筑的业务来说,有多重要?tt:不重要 😊 叶工:非常重要 😉 42:21 建筑师都怎么看场地,会用到在花园里累积的知识吗? 47:32 💦 此处,刘工要去给植物浇水了 💦 在她起身离开之前,我代各位潜在求职者问了问,这份工作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什么! 51:42 从 2021 年成立以来,青亭的项目都挺“野”的,这是刻意而为之的吗? 60:10 现在对比 2010 年前后的红利期,建筑行业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变化? 67:15 许许多多的独立事务所,在新一轮的周期里积极表达自我(如果你对这些充满活力的表达感兴趣,可以关注北京建筑大学 HALF半场STAGE 的展览信息,今年九月份,会有青亭的展览) 70:33 现在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建筑师依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吗? 尾声 78:04 “建筑学本质无非两个核心问题:现在的世界你认为如何?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 📝 写在最后 《青亭研究:一个建筑事务所的城市生态记录》和本期节目一样,有趣指数拉满:🌟🌟🌟🌟🌟,十分推荐你配合音频一起享用,你将看到天蛾、各种蜻蜓、各种城市野生动物如何在花园里玩耍。 聊天过程中提到的建筑项目青亭建筑:山野校园,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学校 青亭建筑:深圳市塘朗山郊野公园城市看台 青亭建筑:猫盟华北自然生态博物馆,山西 花园02:19 工作室门口 V.S. 花园里 27:33 作为胡同里的洼地,花园蓬勃向上生长的植物吸引了许多过路的生物在此停留 34:21 八月中旬,花园里发生的惊喜之一:一般在北方不开花的红姜花,今年开出了鲜红色的花,原因是北京的湿热让它误以为自己回到了岭南老家 😅 但,只有(北京没有的)太阳鸟可以和它产生互动 38:17 每株植物都有身份卡片,包括迷你到只有拇指大的香花匙唇兰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主持制作:🐑 一知羊|金牌嘉宾:🪴 叶青、tt、刘畅|金牌后期:🏅 DONG|金牌协助:🎋 小知羊|金牌出品:DCP 乌云文化

    1h 23m
  4. AUG 1

    10. 钻进粤北乡下,我们见到了一些改变国产包印象的人

    🪄 周五好!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里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 的办公空间,也是这档同名播客节目的诞生地。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国产包正在悄悄改写我们对它的印象 —— 是电影《好东西》里铁梅肩头那只让人记住的款式,是线下商场里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的门店,也是小红书里用户分享“不输大牌”的惊叹。 每当看到这些包,我很容易想起那些关于外国匠人手工制包的经典画面。但转而会想:在中国,是谁在做这些包? 不久前,我的同事时雨收到了国产包袋品牌裘真的邀请,走进了粤北乐昌的梅花镇,在那里找到了一些答案——可以说,和我们通常所想象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却令人反复回味。 或许未来,我们会更频繁地看到国产包销售额创新高的消息。但今天,我想邀请你以观察者的视角,跟我和时雨一起去这个镇里看看,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国产包能被更多人放在心上,恰恰是因为这些具体的人。 时雨此行的文章《广东小镇上的皮具厂,和它创造的另一种生活》已发布,十分推荐阅读! 引子 00:27 国产包给人留下的印象,正在悄悄转变?编辑时雨去了工厂第一线找到了一些答案 第一部分:深山里的工厂,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01:51 工厂不建在城市,而是群山环抱的乡野,这是咋想的?时雨来探访的是,品牌在繁荣的粤南之外,唯一的工厂 04:35 反差感拉满:一边是黄墙黑瓦的客家老房,一边是满是脚手架与大货车的主路 09:41 从不做品牌到年销过亿:原本讨厌应酬、“半退休”的皮革商人,被妻子一句“我相信你”拉回了赛道 13:55 顿悟时刻 01:好皮不只来自意大利。中国也有“黄金产区”,而皮料的生长条件,竟然和人喜欢的环境高度一致 15:46 手工不是情怀,是现实选择:拼装环节机器根本造不出,只能靠人手一针一线缝出来 第二部分:是她们和他们,在改变国产包给人留下的印象🪡 18:07 顿悟时刻 02:厂里的工人也许不知道品牌有多火,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真皮包”——因为做皮和做革,是两回事 20:25 老一辈工人靠“偷学”,这个厂却给新手工人提供完整培训——在当下仍属罕见 25:54 很多工友白天做包,早晚下地干活。工厂与农田并行的生活状态,今天还存在 29:59 从不识字也要远走打工,到回到家乡、日夜不歇,这位工友的“打工生涯”可能也是无数中国故事的缩影 31:04 工友们晚上去哪?在奶茶店包场、抽烟、打牌——这是乡镇版本的“夜生活” 36:39 工厂之外的另一种节奏:在村里老房改成的手工坊里,奶奶们穿上喜欢的裙子,边做包饰边照看小孩 41:07 顿悟时刻 03:回流的工友,最初为何外流?原来梅花镇没河、缺水,发展制造业一度举步维艰——如今,是在外习得的手艺把他们带回了家门口 43:09 盛情难却的青李(本期封面图上长得像爱心的这种大果子)、香瓜和没熟的桃子,是无可替代的美味 尾声 46:33 什么样的老板,会总是说自己是个“很有信念的人”?不一定是那种站上舞台讲愿景的人,而是那个在群山之间、在认知范围内,一步步把事做扎实的人 初到梅花镇 ⬇️ 村子里的寻常夏日 ⬇️ 最后一天,没泡成温泉但和工友一起看了山 ⬇️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主持制作:🐑 一知羊|金牌嘉宾:🌧️ 时雨|金牌后期:🏅 DONG|金牌设计:✌ 许烨 🍬 小糖|金牌摄影:📸 Andy|金牌协助:🐕 表姐|金牌出品:DCP 乌云文化

    49 min
  5. JUL 3

    09. 真的有人在意衣服的来处和去向吗?其实答案已经在你衣柜里了

    🧢 七月好!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里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 的办公空间,也是这档同名播客节目的诞生地。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再生面料做的衣服,已经成为衣橱和货架上的常客;回收卡车篷布做的挎包,随着骑行热流行起来,一度一包难求;把自己“捐给地球”的 Patagonia,也把“缝缝补补”的理念重新带回了我们的视野。 —— 这些悄悄发生在我们日常里的可持续实践,如此真实,却往往让人难以察觉: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怎么一点点融入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中?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期节目,我和地球的周末执行主编 Lili,一起请来了佳默老师 —— 她是北京服装学院的副教授,率先在国内开设《可持续时尚与职业发展》课程,也是少数从传播角度切入这一话题的学者之一。 她不仅在学院里影响着未来的时尚从业者,对产业保持着长时间的观察,她还参与了自然之友发起的“玲珑计划”,把视野从课堂延展到更广阔的生态现场,从而以更整体的角度重新思考时尚的未来。 时尚,来自我们内心对美的向往。看到产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它,而是要用创新和创意去解决问题,用魔法打败魔法。这是节目结束后,佳默老师和我们分享的话,也是这一期节目想为你呈现的图景:“美” 诚然带来了问题,但“美”也正在通过自身找到解法。 ****** 玲珑计划 ****** 玲珑计划,是一项公民气候行动计划。 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导师陪伴辅导、社群共学和讨论、在线资源中心、资金和平台支持等一系列方式,支持卓越的公民气候行动者和领导者,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领域的真问题,同时影响更多绿色公民关注、参与和回应气候变化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玲珑计划第六期报名,即将于 2025 年 7 月 13 日 24 时截止。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欢迎点击这个链接报名参与! 引子 02:52 都说时尚是个圈!在你的观察中,什么潮流回来了? 第一部分 向往 “美” 是我们的天性 03:34 时尚的一面:是社会化的外观,反映人在整个环境里的处境;另一面:是一个以“趋势预测”驱动的产业,过量生产和过量消费几乎是必然 08:37 “可持续” 所改变的不是一时的时尚趋势,而是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1:39 服装行业仍是高度依赖人工、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产业,不可简单“减产减排”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 在产业里,那些已经发生的解法 14:12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时尚真相 01:如果你翻开衣服的标签,可能会发现自己根本不太了解身上这件衣服(多年穿着的毛衣,佳默以为是纯羊毛,实则仅含 30%) 16:01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时尚真相 02:“设计” 环节决定了 80% 的环境影响 17:07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时尚真相 03:你家里那张会长衣服的凳子,为海洋做了很大的贡献 18:18 关于可持续时尚,听到的都似乎都是国外的声音,国内的工厂、时装周等等,都在往哪里使劲呢?有什么样的效果? 22:51 具体到工厂这一端,有什么尝试很棒,但还不为人所知?(听完答案,感觉想象力被打开了) 26:49 回到产业二次就业的旧衣服不到 1%,为什么这么难啊?(答案和上一题有关) 28:45 老生常谈,是最不可能出现在可持续时尚里的东西......产品的迭代速度,太快了 第三部分 日常里的兴趣探索,或成最有潜力的突破口 32:57 举双手双脚赞成,向大小朋友推广缝缝补补! 34:28 接触可持续时尚后,大家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哪些转变? 37:28 回收箱那么普遍,但衣服到底去了哪里呢? 40:29 专门抽时间参与到“玲珑计划”,有什么收获?为什么最大的困难永远是时间精力不够用? 44:26 近些年人们对小鸟、对树木、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也让时尚变得更加“可持续”了 尾声 46:24 从单独和自然做朋友,到找到一大群热爱自然的朋友、获得行动的知识和力量,这段旅程有太多美好的相遇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出品:DCP|主持、制作:🐑 一知羊|后期:🏅 DONG|设计:✌ 许烨 🍬 小糖|音乐:Funny Kids、Shape Your Future

    53 min
  6. JUN 24

    08. “我们在荒漠种了 100000000 棵树。”

    🏜️ ᠰᠠᠢᠨ ᠤᠤ!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里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 的办公空间,也是这档同名播客节目的诞生地。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主持人,一知羊。 6 月 17 日,亮马河边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展览 —— 它把来自荒漠的植物、动物、沙和水,带进了北京最有活力的滨水空间。这个名叫“荒漠与我之间”的展览,正是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主办、我们乌云文化 DCP 制作。 在这个展览里,你既能近距离地跟美丽的沙漠生命打招呼,也能看到过去 20 年,无数人在远方为荒漠化防治付出的努力、积累的智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请来了一位真正站在风沙第一线的人——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项目总监,孙静。过去十三年,她和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支持当地牧民种下了 “一亿棵梭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将在 6 月 30 日落幕。到时候,这些来自荒漠的“客人”也将告别城市。欢迎你在此之前去亮马河边走走,抓住在北京 CBD 看见荒漠的最后机会,现场还有由 DCP 制作的小报可以免费领取。 祝你逛展愉快,也希望你因此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快乐夏日或是夏夜。 *在 SEE 基金会和超过 6 亿参与人的共同努力下,此时此刻,有 9553.93 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正在荒漠生长。 第一部分 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人生选择,但好奇心始终在指引 01:59 滚烫的“冷知识” 01:沙漠是真的缺水......北京一场雨可能约等沙漠一年的所有降水 02:31 滚烫的“冷知识” 02:但,与此同时,沙漠本身竟是一个巨大的储水库! 03:14 滚烫的“冷知识” 03:沙漠只是荒漠的其中一种!沙漠和荒漠化,也不是一回事 04:18 孙静女士的防治荒漠化这段路,起点竟是养羊?! 07:31 2008 年发生的那件改变了整个成都的事,也改写了孙静女士的人生道路 11:24 第一次去阿拉善发现,路上最多的就是电线杆和沙子,再无其他(然而,阿拉善羊肉的至尊美味秘诀,亦与此有关! 第二部分 强得可怕!在荒漠里种下 100000000 棵树,原来需要这么多人一起努力 14:58 自 2004 年成立以来,整个团队就想在源头解决沙尘暴的问题,但......现实中的执行难度,衍生出了太多任务支线 20:51 在众多项目中,“一亿棵梭梭”因何脱颖而出? 23:20 我们在手机这头种下的梭梭树,要如何才能在沙漠那头被栽下,并且得到有效照看? 26:41 “本来阿拉善就缺水,大规模种梭梭树会不会让沙漠更缺水?” 30:35 因为梭梭,青年人开始回到阿拉善 第三部分 荒漠不只是绿色变多了,还有...... 34:28 一个公益项目最理想的状态:公众、政府、企业、科研和公益机构,一起实现了在荒漠种 100000000 棵树 的宏愿 38:08 除了卫星图上都能看见的绿色变化,黄羊、喉羚和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都回来了 42:01 “这个事情没做完”,从阿拉善总结出来的荒漠化防治经验,正在更远的地方发挥作用 43:50 接下来的目标不仅是更多钱、人力,而且要在未来的日子里,确保过去这十来年的努力不至于白费 最后的最后! 由SEE基金会主办、我们制作的 “荒漠与我之间” 荒漠化防治主题公益展,正在北京亮马河畔启皓中心河岸剧场,限时呈现。 📍 亮马河畔 · 启皓中心河岸剧场(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8号)🕘 展览时间:6月17日-6月30日 9:00-20:00🎫 无需预约,无需门票 除了展览呈现的信息之外,现场还准备了一份只送不卖的 “锁住荒漠 LOCK UP THE DESERT” 小报,以更广阔的视野 “锁” 住来自荒漠的趣味与生机,在纸面上留存更久。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出品:DCP|主持、制作:🐑 一知羊|后期:🏅 DONG|设计:✌ 许烨 🍬 小糖|音乐:Midnight Tavern、Desert Caravan

    47 min
  7. JUN 5

    07. 🎋 + ♻️ + 💻|世界环境日,我们想分享一件做了 20 年的好事

    🎋 世界环境日好!欢迎来到开放编辑室。这里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 的办公空间,也是这档同名播客节目的诞生地。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一知羊。 最近,我们从在联想集团工作的朋友那里得知,联想集团和 Grid Coffee 在成都合作打造了一个名为 “你好 · 中国竹” 主题空间。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一来,虽然成立才第 4 年,但 Grid Coffee 目前为止的每一次跨界联名事件,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次跟联想集团的合作,更是之前没有过的 —— 它们一起做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空间。 再者,让我们好奇的还有联想这家公司本身。你一定知道,早在 “出海” 变成热词之前,它就开始出海了,至今仍在全球保持着领先的身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收购后的摩托罗拉手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目前稳居前四。因此,不仅是现在,早在 2004 年从 IBM 收购了个人电脑业务后,它就开始琢磨 “可持续” 这件事了。 这次和 Grid Coffee 的合作,也正是因 “竹纤维包装” 而起。这种竹子做的包装,轻盈、坚固、可回收,你熟悉的 ThinkPad 电脑已经全线使用,摩托罗拉手机也刚刚开始用了。 我们很想知道,作为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司,联想集团这些年究竟是怎么做 “可持续” 的?具体而言,“以竹代塑” 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实实在在改变了什么? 于是,我们来到了成都麓镇的 “你好 · 中国竹” 主题空间,邀请到了在联想集团内部从事 ESG 工作 17 年的工程师龚勋,还有本次合作的两位创作者——艺术家吴鸣,和 Grid Coffee 的空间设计师 Cris,一起坐下来聊了聊:这个听起来有点遥远的 “可持续”,到底怎么在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展开。 🎋 本期嘉宾 龚勋:联想集团主任工程师,全球标准与环境工程高级经理吴鸣:新锐艺术家,WILD野生创意事务所创始人Cris:Grid Coffee 空间设计师 引子 00:07 在出海方面拥有一整本参考答案的联想,在可持续这方面,想必也有人无我有的洞察 📍第一部分 想象中的“可持续” V.S. 真实的 “可持续” 02:26 联想和 Grid Coffee 真的很会玩儿!一进门就能看到像竹子一样升起来的电脑,还有...... 05:37 当一个巨型企业要做 “可持续”,要考虑哪些维度? 08:57 建筑也是巨大的工程!作为对比,听听做 “零耗能建筑” 要考虑什么? 11:09 “可持续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而是不断渗透的过程” 13:48 怎么评价一个材料到底是否 “环保”? 📍第二部分 往往身体想靠近的,就是更好的 17:13 哪些包装是你更愿意留下的?Cris 总把鸡蛋包装盒当首饰托盘用(主持人内心 OS:兼具分类功能,也太智慧了一点吧 19:36 往往身体想靠近的,就是更好的!白色塑料和竹子放在一起,人会天然地想亲近后者 21:20 从不锈钢桌到地毯同款材质做的 “竹” 屏风,背后是可持续的另一面:要经得起长时间的使用 24:55 竹子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意象,它在创作、经济、材料上都制造了太多的惊喜,且,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特质...... 📍第三部分 竹子背后的全球协作与文化重构 31:09 一个竹纤维包装,背后是工程团队的反复测试、交付周期、成本平衡…… 34:40 环保行业的特性:一面是激烈的(技术永远在进化),一面是温柔的(只有共享技术,大家一起进步,才能作为一个整体保持领先) 36:57 主板为什么是绿色的?行业里约定俗成的选择看似不起眼,反而最能体现,标准一旦建立将撬动整个系统的效率 37:38 可持续探索,甚至可以让中国制造在竞争中早早领先、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立讯精密(联想集团的线材供应商、苹果代工厂)和金发科技(联想集团的回收塑料供应商、亚洲最大改性塑料生产商)就是很好例子 40:09 什么是中国的可持续表达?不是简单的回到自然,而是构建新的设计语言与文化秩序 51:14 科技行业的可持续探索,其实会溢出到更广阔的生活图景之中的!不管是透过材料,还是通过别的方式 尾声 53:15 大家在可持续领域的“榜样”分别是......? 59:07 从 CSR 到可持续发展,再到 ESG —— 从词汇可见,我们人类对于更好未来的 “颗粒度” 正在逐渐变得更细致 61:38 所以,联想为什么和 Grid Coffee 一起开了家店? 02:26 联想做的透明电脑、地毯同款材质的“竹”屏风、用回收主板做的“竹”主题艺术装置 13:48 ThinkPad 系列使用的竹纤维包装长这样,体积和重量变得更小,运同一数量的货物所需次数更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就随之减少了 61:38 耐用的物品、具备秩序感和生命力的创作、窗外的自然,加在一起可能就是这个空间意义 “开放编辑室” 是内容创意公司 DCP 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出品: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嘉宾:龚勋、吴鸣、Cris|制作:🐑 一知羊|后期:💭 梦昕 🎙️ 柯霖|设计:✌ 许烨 🍬 小糖|音乐:Graceful Nature、Force Of Nature

    1h 7m
  8. MAY 31

    06. Hoxton Mini Press:从东伦敦走向世界,这家出版社 12 年只做了一件事

    🇬🇧 夏天好!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里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 的办公空间。我是一知羊,今天和我一起在北京向你问好的,还有 DCP 的编辑 Hannah 和设计师小糖(两位都是 “地球的周末” 精美图文的主创人员)。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最近聊得很开心的话题:一个来自东伦敦的独立出版品牌 —— Hoxton Mini Press。 这个选题其实带着点偶然的巧合。Hannah 最近翻到他们出版的一本关于 Fake News 的书,开篇从古希腊开始,讲到特朗普时代的假新闻,视角别致又犀利。 这也让我想起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品牌,是在公众号刚兴起的 2014 年。那时候,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他们出版的第一本摄影书《我在东伦敦住了 86½ 年》*,一下就被打动了。书里记录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Joseph Markovitch 的日常:他一生只离开过伦敦一次,是和妈妈一起去海边。他喜欢 Nicolas Cage,喝茶要加五勺糖,曾梦想娶一个六英尺二的西班牙裔女人,但最终终身未婚。 这本书温柔又幽默,真实中透出诗意,也让我第一次记住了 Hoxton Mini Press 这个名字。 Hoxton Mini Press 创立于 2013 年,如今已经走过了 12 年,推出了更多新系列,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灵感。 这期节目,我们想借 Hoxton Mini Press 的镜头,一起看看他们所记录下的东伦敦 —— 一个总能带来惊喜的地方。而小糖,也会作为一位 “精神伦敦人”,和我们聊聊她在那座城市生活的故事。 *编注:初版原名是 I've Lived in East London for 85 ½ Years,但遗憾的是 Joseph 在出版那一年年尾就去世了,生命定格在了 87 岁生日前夕,随后书名添上了一岁。 引子 02:52 Hoxton Mini Press 出了一本 Fake News 的书,为什么会引起 Hannah 的注意? 🦊 Hoxton Mini Press 的出版哲学 06:23 东伦敦有什么特别之处? 东西伦敦为什么仿佛两个世界? 08:37 Hoxton Mini Press 生于东伦敦,也完全关于东伦敦 10:00 “书是所有好摄影作品的终点” —— 原本摄影就是用来对抗遗忘的,Hoxton Mini Press 不只是传递信息,而是在出版 “观点与视角” 13:01 为什么 Hoxton Mini Press 的 LOGO 是狐狸?关于伦敦经常有狐狸出没这件事情,还......挺迷人的! 📚 一本本“折叠”的伦敦: Hoxton Mini Press 的编辑视角 19:05 在 Vintage Britain 系列和 Portrait of Britain 系列,Hoxton Mini Press(以下简称 “HMP”)如何捕捉过去与当下? 26:01 Hackney 地区的上百种发型,不止是酷这么简单! 30:33 “固执己见”的指南系列: Free London(伦敦的免费去处)、Secret London(地下伦敦)、 Big Kids' London(小孩哥能去的伦敦)......伦敦的打开方式似乎无穷无尽 35:24 离开伦敦也是伦敦故事的一部分;从单亲爸爸到姐妹关系,记录真诚又复杂的人生 46:09 如果 HMP 的书引起了你的注意,猜你也会想看:《伦敦人》《贫穷的质感》,还有 My Tinder Boys 这个来自中国艺术家的摄影项目 47:50 HMP 怎么确保每一本书都是可持续的?除了你知道的那些方式,延长一本书的生命周期也是可持续的 51:08 HMP 最初的构想就不止于出版一本有趣的书,而是一个个有趣的系列 🗺️ 如果你打算去伦敦…… 53:43 小糖心中最好的伦敦去处:Prince Charles Cinema 和 Greenwich Park 55:44 六月即将到来!Hannah 说的这个 Open Garden Squares Weekend,听上去实在不可错过 56:50 如果对 “地下伦敦” 情有独钟,不妨关注这个叫做 Open City 的组织,也会定期打开伦敦公与私的边界 尾声 58:06 东伦敦最魅力四射的是那些真实存在过的、闪光的日常 ✨ 是小糖记忆里的轮滑少年,也是 Hoxton Mini Press 摄影书中,80 年代堵在路上的司机 19:05 “Vintage Britain” 系列记录上个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Portrait of Britain” 系列是与《英国摄影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合作,从其公开征集比赛中选出的获奖照片——这些照片将在全国各地的数字广告牌屏幕上展出,包括火车站、机场、购物中心和大街小巷——编辑成册,用 200 幅摄影作品捕捉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国家的面貌。目前已出版至第五册。 51:08 HMP 在一开始就想好要做一脉相承的书系(a family of books,点此可以查看创始人的采访) “固执己见的指南” 系列 “老派英伦”系列🌟 去哪儿看 Hoxton Mini Press 的书? 除了在官网查看,也欢迎大家前往在北京的 Jetlag Books 线下书店 —— 三里屯北区的日夜公园看!目前有 “固执己见的指南” 系列,可能是因为夏天的缘故,计划去伦敦的旅行的人多了,所以,这个系列卖一本少一本。 欢迎大家路过的时候,拿在手上感受一下。不在北京的话,可以微信搜 “Jetlag Books” 的小程序。 “开放编辑室” 是内容创意公司 DCP 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微博:荒野气象☁️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出品: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伙伴:📻 Hannah 🍬 小糖|制作、后期:🐑 一知羊|设计:✌ 许烨 🍬 小糖|音乐:London Groove、London Bridge

    1h 3m

About

开放编集室 OPEN COFFICE,是内容创意公司 DCP 的办公空间。本节目,是在这个空间内诞生的同名播客。 我们热爱自然,也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们会在这里持续分享一切让我们在这个空间内得到舒展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自己的出版物、创意项目、商业实践。 以下均由 DCP 出品。 💡 小红书:地球的周末、开放编集室 ☁️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