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中國

這樣看中國

  1. 17 JUIN

    【林廷輝時間】香格里拉會議的觀察

    主持人林廷輝邀訪全球話智庫執行長黃惠華共同探討此次香格里拉會議的亮點與背後的意涵。 林廷輝提到,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首次參與香格里拉會議,外界預測會議的焦點會集中在美國與中國的互動上,但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卻沒有出席,僅派出一名少將做代表,林廷輝認為這可能與中國的政治內部動盪有關。於此會議中,赫格塞斯發表談話,明確警告中國若入侵台灣將引發毀滅性的後果,這顯示美方已做好應對準備。 黃惠華表示,此次會議可從幾個地方觀察,首先在戰略主軸方面,內容聚焦在印太戰略架構的深化,特別是海上安全保障,還有新型態的科技戰,包括無人系統、AI用在軍事領域還有軍事力量整合等等,若是從地緣代表性來看頗為多元,參與國有許多歐盟國家或跟北約有關的國家,甚至於是南太平洋小島的國家,黃惠華形容,香格里拉會議其實是美國主導的大拜拜與軍售場合,美國希望盟友提高國防支出,實則是為推銷美製武器、鞏固以美國為核心的威懾力量。 黃惠華分析,這次會議的亮點,在於新型態的戰爭,包括網路、海底電纜及太空安全等非傳統領域。這不僅是法國、紐西蘭、芬蘭等國的關注重點,也完全符合近年美國推動的多重領域作戰,也就是整合海、陸、空、太空、網路等領域同步進行聯合作戰的戰略。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2. 16 JUIN

    【張正霖時間】洛杉磯動亂越演越烈 川普讓美國內戰進行中?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與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一同探討美國加州洛杉磯因移民問題引發的動亂。 主持人張正霖首先提到,此次動亂的導火線是美國川普政府下令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對非法移民進行大規模掃蕩,行動不分對象,連從事低階勞動的工人都被逮捕,引發移民社群及同情民眾的強烈抗議。事件的關鍵升級點在於,美國總統川普繞過州政府,直接調派國民兵與海軍陸戰隊介入平息,此舉被視為可能引爆新美國內戰的危險舉動。這場衝突不僅是執法問題,更演變為聯邦與州政府權力對抗的憲政危機,後續發展值得高度關注。 王占璽表示,將此事件視為內戰的開端並非危言聳聽,它反映了美國主流價值的混淆與內部治理的撕裂。他分析,過去美國移民政策較為寬容,主要針對有犯罪行為的非法移民,但川普的強勢政策採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破壞了社會運作的基本秩序。這場衝突的核心是價值觀的對立,一方是傳統的寬容移民價值,另一方是強硬排外的保守主義。更嚴重的是,川普越過州長指揮國民兵,已嚴重侵犯州權,破壞了美國立國的憲政精神,使衝突從社會層面升級至聯邦與州的權力鬥爭。 陳文甲認為,這場動亂背後充滿政治算計,川普選擇在民主黨的大本營加州動手,意在塑造法律與秩序的強人形象,並將民主黨與包庇非法移民劃上等號,用此鞏固保守派選票,可謂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而加州州長紐森則抓住機會,將自己塑造成對抗川普威權的領袖,搶佔道德制高點,為未來政治生涯鋪路。這場衝突導致美國社會觀感嚴重兩極化,雖然川普的強硬手段能獲得部分選民支持,但也激化了另一方的反彈,使單純的移民議題演變成兩黨尖銳對立的政治鬥爭。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3. 12 JUIN

    【林子立時間】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法律戰?

    國防安全研究院李俊毅副研究員接受主持人林子立專訪時表示,法律戰是中國三戰,也就是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一環,意在選擇性使用或濫用法律以實現政治與軍事目標。在國際層面中,中國宣稱捍衛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卻片面強調聯合國憲章中的主權原則,刻意忽略關於武力使用的限制,在區域層面中,中國更透過國內立法,創造國際法中不存在的管轄海域概念,為其在南海、台海的執法行動提供藉口,他舉例,中國的禁漁令看似環保,卻迫使自家漁船進入鄰國海域,再派出海警船以執法為名,行使管轄權。 對於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的部分,李俊毅指出,此決議文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通篇未提台灣,但中國卻擴張解釋為已解決台灣主權歸屬,並在近期中國與諾魯的建交公報中,首次強迫對方將一中原則與2758號決議連結,林子立補充,此舉也引發了民主國家的反制,美國、歐洲議會等紛紛發聲,澄清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主權,使此議題成為法律戰的攻防前線。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4. 11 JUIN

    【蔡明芳時間】解讀台灣五月出口數據

    主持人蔡明芳提到財政部公布的出口數據,指出2025年5月出口額不僅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更顯示了台灣經濟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轉變。 蔡明芳表示,這份數據最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出口產品的「質變」。過去台灣以出口電子零組件等中間財為主,但如今以AI伺服器為首的資本財出口大幅成長,他認為,這代表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已從單純的零件供應商,成功轉型為高階產品的整合製造者。 其次,蔡明芳分析,出口市場也出現了改變,5月份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首次超越了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總和。他認為,這顛覆了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說法。蔡明芳解釋,過去許多銷往中國的產品,實質上是送去組裝後再賣到歐美,台灣真正依賴的是蘋果等國際品牌,而非中國市場。隨著供應鏈移轉、台商回流設廠,高階產品如今在台灣組裝後直接銷往美國,才真實反映了市場的樣貌。 節目中還談到,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正快速擴大,今年前五個月的順差已逼近去年全年總額,這勢必會成為未來台美貿易談判,尤其是在關稅議題上的重要焦點。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5. 10 JUIN

    【林廷輝時間】深入探討「單一戰區」

    主持人林廷輝邀請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尊彥一同深入探討日本向美國提出的「單一戰區」(one theater)構想。 副研究員王尊彥分析,此概念具其合理性,主要是為了因應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及南海等東亞三大熱點安全情勢的連動性。他認為,這可被視為亞洲版北約的另一種實踐形式,目的在建立一個更緊密的集體防禦框架。 然而,「單一戰區」的構想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各國間對威脅認知的差異,例如,日本已將中國視為首要威脅,但對韓國而言,其主要威脅來自北韓,且中國是其無法忽視的重要經濟夥伴,這使得各國在戰略排序上難以完全一致,再者,此提案也被解讀為日本的策略性倡議,意在確保美軍在此整合戰區中繼續扮演核心指揮角色,而非將日本獨自推向第一線。美國對此構想的初步反應較為平淡,顯示該計畫尚需大量的溝通與協調。 王尊彥認為,要成功實現「單一戰區」,首要任務是參與國之間必須就共同威脅達成共識並進行深度溝通,儘管各國國家利益與立場不同,但面對一個共同且日益增強的潛在威脅,透過協調建立互信是計畫成功的第一步,且若能有效整合,將對區域形成強大的嚇阻力量。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6. 9 JUIN

    【張正霖時間】習近平將退位?真真假假如何解讀?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吳瑟致主任和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助理教授徐浤馨深入探討了近期關於習近平權力不穩的各種傳聞,分析其背後複雜的政治訊號。 吳瑟致表示,這類傳聞的出現已形成一種固定模式,總是在一些重大政治議程召開前達到高峰。他認為,在習近平高度不透明的體制下,任何動靜都會被放大解讀,吳瑟致分析,這可能是習近平主動的權力操作,而非被動的危機反應。特別是在軍隊高層人事頻繁異動、多位將領出事的背景下,習近平可能正利用這些傳聞來測試忠誠度、清除潛在威脅,為接下來在四中全會上佈局以及未來五年的規劃方向,鋪平道路,確保權力基礎的穩固。 徐浤馨認為,所有傳聞的根源,來自於習近平打破任期制後所造成的制度性接班危機,以及他個人無法抗拒的天命,也就是年齡與健康的限制。他形容習近平的統治一路上腥風血雨,樹立了許多敵人,也威脅到他自身的權力穩定。徐浤馨強調,隨著習近平年事漸高,即便其想繼續連任,黨內各方勢力對於「建儲君」的壓力與期待也會增加,屆時,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7. 5 JUIN

    【林子立時間】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混合威脅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毅接受主持人林子立訪問時表示,所謂混合威脅,指的是國家同時運用政治、經濟、資訊等多種不同工具來達到更大的效果。而灰色地帶衝突,則是以漸進的方式,逐步改變現狀,造成事實,且行動強度控制在戰爭門檻之下,避免引發對手大規模軍事回應。李俊毅指出,中國官方雖不使用這些西方詞彙,但其自身發展出的三戰概念,也就是法律戰、心理戰及輿論戰,可視為對應的策略。他舉例,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行動,即是逐步擴大島礁,使周邊國家難以應對的灰色地帶操作。 對於台灣,李俊毅分析,中國的目標是透過持續的文攻武嚇與認知作戰,放大台灣內部的不同聲音,讓部分民眾質疑政府的政策,而中國的這些作為,並非單純因應台灣的某些挑釁行為,最終目標乃是影響台灣民眾的看法。 談及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李俊毅解釋,中國官方將其視為一種新型態的混合戰的展現,解放軍內部甚至認為,未來的戰爭將是混合戰的形式,這意味著中國對台的威脅模式可能會更加複雜多樣。 李俊毅還認為,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並非旨在直接干預選舉結果,而是透過長期的資訊滲透與認知操作,影響民眾的看法,進而間接影響選舉,但李俊毅也強調,民主社會雖然脆弱,但也具備韌性,透過識別這些手段,並在多元意見中尋求共同的價值,台灣社會仍能建立起抵抗力。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8. 4 JUIN

    【蔡明芳時間】剖析美國對貿易國談對等關稅背後的問題點與合理性

    蔡明芳表示,美中原訂在日內瓦的協議,本來說要暫停90天關稅,但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又在社群媒體上發言,認為中國不夠誠實,甚至可能反悔釋出稀土,導致後續談判不順。另外,川普政府試圖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PA)對各國加徵關稅,儘管美國貿易法院曾判定此舉無權,但川普團隊仍持續上訴。蔡明芳認為,任何國家與美國談判時,不僅要設想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更要思考不利情況發生時的應對,因為無法預測美國聯邦法院最終會如何判定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是否有效。 蔡明芳提到,台灣最大的出口仍是以半導體為主,因此全球都在關注美國是否會依據232條款對台灣半導體加徵關稅。他指出,美國主要的半導體製造商也已向華府表達意見,認為對半導體加徵關稅,事實上會對美國的業者帶來很大的損傷。 在關稅的轉嫁機制上,蔡明芳解釋,關稅並非由單一廠商承擔,而是由出口商和進口商共同分攤,負擔比例則視雙方的談判力和供應鏈長短而定,以蘋果手機為例,如果iPhone被加徵高額關稅,其價格上漲幅度會比低價的Android手機更大,可能導致部分原先在兩者間猶豫的消費者轉向購買Android手機。蔡明芳還強調,即使出口商表面上不直接支付關稅,但因關稅導致的產量下跌、訂單減少,仍會蒙受銷售下滑的損失。 節目中還談到近期美國債務上升的問題,不能單純只看美國債務比例上升就斷定其經濟狀況惡化,因為有時候經濟好壞是相較的,他舉例,像是中國對美國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若此順差因關稅或供應鏈轉移而消失,中國經濟將受到重創,同樣,若是歐盟主要國家的出口受阻,其經濟也會面臨問題。因此,評估一國經濟不能只看單一指標,美國的債務雖然高,但還要考量其資產、整體經濟實力以及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位置的影響。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Notes et avis

5
sur 5
4 notes

À propos

這樣看中國

Plus de contenus par Rti 中央廣播電臺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