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讀書

黃宇菲

歡迎收聽《i讀書》──一本書,換一種活法。 這裡是我,一個熱愛學習、也喜歡說書的靈魂,開的一個溫柔而直白的小頻道。 我會在這裡,慢慢介紹那些我喜歡的書。不一定是排行榜上的爆款,但一定是在我生命某個轉彎處,曾經照亮我、提醒我、甚至狠狠戳醒我的那幾本。 因為我相信,人生會痛,不總是因為現實太殘酷,而是因為腦袋裡的東西還不夠多、還不夠深、還不夠自由。 讀書,不是高尚的姿態,是求生的本能。 是當世界逼你跪下時,你還能在字裡行間站起來的方式。 聽完如果喜歡,也歡迎自己去買一本實體書翻翻看,感覺會不一樣── 因為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靠近自己。 這裡沒有批判、沒有說教,只有一個人在夜裡說書給你聽。 你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從第一頁開始。 i讀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platforms 靈性煉金術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fwubsttyp60801lxgb12w3/platforms 歌聲後的故事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platforms 菲你莫屬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8dm53001e8010c449sdm9v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在一起孤獨 #雪莉特克「科技越進步,我們越孤單?」  「連結越多,孤獨越深?」

    -18 Ч

    #在一起孤獨 #雪莉特克「科技越進步,我們越孤單?」 「連結越多,孤獨越深?」

    被連結吞噬的親密感 有沒有一種時刻,你明明和最親密的人坐在同一張餐桌上,卻彼此無話可說,只是在各自滑著手機?你們的臉書互相關注,IG限動天天更新,卻好像越來越不了解對方。這就是《在一起孤獨》要說的殘酷真相:我們被科技綁住了,擁有前所未有的聯繫方式,卻從未如此孤單。這本書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被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她提出一個問題——在我們擁有「連結自由」的時代,為什麼我們害怕真正的親密? 我們用訊息取代語音,用貼文代替眼神,用表情符號代替情緒。看起來人脈滿天飛,但當要真的一通電話、一次面對面,我們卻退縮、尷尬、害怕暴露脆弱。我們變得擅長編輯自己,卻不懂怎麼赤裸地相處。雪莉.特克花了超過三十年觀察這場數位變革,她說,我們並不孤單,但我們害怕「在一起」。 從小孩開始使用手機到長輩迷上LINE群組,這不是一代人的問題,而是全人類的集體變化。我們每天與幾十人在線上互動,卻不再真正傾聽彼此說話。她在書中提出「連結不等於溝通」,我們不斷追求連線,卻忘了心與心的距離從來不是靠Wi-Fi就能縮短的。甚至有些人,寧可和機器人說話,也比跟家人來得自在——這不是未來科幻片,是現在正在發生的現實。 更殘酷的是,我們的數位習慣改變了「親密」的定義。在線上,我們可以選擇展現的版本、設計反應時間、逃避即時衝突,這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溝通變得輕鬆了。然而,這種「輕鬆」其實建立在「疏離」之上。我們變得越來越不會處理「即時情緒」——憤怒、悲傷、失望這些複雜感受,都被濾鏡、表情包、已讀不回給掩蓋了。 但書中也沒有要我們全面否定科技,特克提醒的是:要覺察「使用」與「被使用」的界線。我們可以使用社群媒體與親友保持連結,但不能讓它取代我們與人相處的勇氣;我們可以透過訊息了解彼此的近況,但真正的信任,仍然要靠眼神、聲音、肢體與時間累積。當我們能重新學會傾聽、等待與停留,也許我們終於能「在一起」,不再孤獨。 ■作者簡介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 現居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MIT科技和自我創新計畫(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and Self)創辦人兼主任,也是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投身科技心理研究超過三十年,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著有《電腦革命:人工智慧所引發的人文省思》(The Second Self)、《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Life on the Screen)(皆為遠流出版),以上兩書與《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構成三部曲。她曾獲《女性》雜誌票選為年度女性,《君子》雜誌評選為改變國家「40歲以下的40人」之一,《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和《連線》等都曾報導過她和她的研究成果,並獲邀CNN、CBS、NBC、ABC、BBC等眾多媒體嘉賓。 #在一起孤獨 #數位孤單 #現代人焦慮 #社群焦慮 #雪莉特克 #人際關係 #網路文化 #科技與孤獨 #親密感喪失 #TED演講推薦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ч. 14 мин.
  2. #煤氣燈效應 《你不是太敏感,是他在操控你》 《當他說你想太多,其實是他怕你想通》《從討好到自由:走出煤氣燈的七個覺醒》 

    -4 ДН.

    #煤氣燈效應 《你不是太敏感,是他在操控你》 《當他說你想太多,其實是他怕你想通》《從討好到自由:走出煤氣燈的七個覺醒》 

    背景音樂[不要再對我PUA]https://artists.landr.com/055905045151 你努力改變自己,希望成為好伴侶、好員工、好兒女,卻始終無法獲得肯定。 也許這不是因為你還不夠好,而是你無意識地被操控了…… 你對自己的看法往往來自周圍人的評價?你是否總在向父母、伴侶和領導道歉?你的父母數落你的穿著、工作、朋友還有交往對象,你卻反思也許他們的意見都是對的?你很難做出簡單的決定,並且經常自我懷疑? 如果你也符合以上的情形,小心!你很可能已經被“煤氣燈操縱”了! “煤氣燈操縱”是一種陰險的情感虐待和操縱形式,很難識別,甚至很難擺脫。這是因為它觸發了我們內心無比恐懼的誘因:被遺棄;還觸發了我們內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賞識和被愛的需求。 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擁有超過3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知名心理治療師羅賓‧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氣燈操縱的運作模式,從認清煤氣燈操縱的三個階段,到停止煤氣燈操縱的五種方法,以及你該如何決定哪些關係還有救、哪些需要儘早離開的判斷準則。只要提高警覺、保持坦誠、學會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終止這些“毒性關係”。你也會發現,你值得對自己更好一點!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1 мин.
  3.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斯蒂芬平克 「你絕想不到的和平真相」「人性光與暗,一書看盡!」

    26 ИЮЛ.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斯蒂芬平克 「你絕想不到的和平真相」「人性光與暗,一書看盡!」

    背景音樂[這世界會更好嗎] https://artists.landr.com/057829075245 人性的光與暗:暴力歷程的啟示 回溯至帕斯卡對人性的洞察,恩怨與矛盾同時存在於精神深處,暴力與理性交織,正是平克探究的起點。人在矛盾與破碎中成形,既能製造浩劫,也能成就和平。斯蒂芬·平克以實驗心理學與認知科學視角,挑戰我們對暴力的直覺認知,揭示人類歷史上因各種制度與文化進步,竟造就了最和平的時代。   書中凝聚了大量血腥歷史範例:從《舊約》中屠殺與獻祭,到莎士比亞劇作與格林童話的血腥肢解,中世紀歐洲的暴力常態與公開行刑,再到美國建國者之間的決鬥與奴隸販賣。殘酷刑罰與死刑濫用曾經是社會日常,人們對婦女毆打、孩童虐待、原住民滅絕都冷漠以對,那些早已成為史書裡的血淚痕跡。   平克以數百幅圖表與地圖,結合量化資料,呈現暴力下降的驚人趨勢:部落間戰事的死亡率曾是20世紀大規模衝突的9倍,中世紀歐洲凶殺率高出現代30倍;強姦、家暴、仇恨犯罪和嚴重騷亂都有顯著減少;發達國家自二次大戰後再無交戰,發展中國家衝突死亡人數也已降至過去的零頭。奴隸制度、殘酷刑罰與死刑濫用也成為歷史,前者被立法廢除,後者被人道理念取代。   究竟是什麼驅動這股和平潮流?平克指出,關鍵在於人類理性的覺醒與文明制度的建立:政府組織增強了秩序與監管,識字率與教育普及孕育同理心,商業與都市文明促成和平交易,法治與人權意識揭露毒害社會的意識形態。此外,閱讀小說、餐桌禮儀與媒體報導也提升共情能力,原子彈威懾與文化變遷則在複雜影響下發揮作用,但核心仍在制度與理性的力量。   這部跨學科鉅著不僅以宏觀視野整合歷史學、人類學、社會生物學、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更引領讀者重新審視現代性與進步的意義。平克的結論雖具爭議,卻為我們提供了全新視角,看見人性中那雙善良天使如何馭制暗黑本能,引領人類走向未來的命運。編織出一場關於和平與暴力的浪漫幻境,同時呼喚政策制定者與公民反思如何延續這股向善趨勢,為世界寫下更美好的篇章。   「為何暴力在消失?」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人性 #暴力下降 #斯蒂芬平克 #社會進步 #歷史真相 #理性力量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9 мин.
  4. #形而上學 #亞里斯多德  他揭開萬物真相,卻沒想到名字是後人取的「這本書藏了200年,最後改變全人類的思維!」

    22 ИЮЛ.

    #形而上學 #亞里斯多德 他揭開萬物真相,卻沒想到名字是後人取的「這本書藏了200年,最後改變全人類的思維!」

    背景音樂[存在之前] 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921870 如果你問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哲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會給出同一個答案——為了探究事物的本質,獲得「共相」。這個「共相」不是數據、不是實驗結果,而是一種超越表象、直指存在根源的抽象真理。而這種真理的最高型態,就被後人稱為《形而上學》。但你知道嗎?這部哲學巨著的名字,根本不是亞里斯多德自己取的。他甚至從未使用過「形而上學」這個詞來命名他的作品。真正為這部經典命名的,是亞里斯多德死後兩百年才出生的第11代弟子——安卓尼庫斯。一個名字的誕生,卻影響了整個哲學世界兩千年。       亞里斯多德寫這本書時,原本只叫它「第一哲學」或「神學」,因為它講的是最根本、最普遍、最難懂的問題:萬物為何存在?存在的本質是什麼?所有其他科學與學問都在研究「某類」事物,只有形上學,研究的是「任何事物」與「事物本身」。他不是在問「人為什麼會生病」或「星星怎麼運行」,而是在問「為什麼會有『人』這種東西」和「為什麼宇宙中會有『星星』可以被看見」。這種問題,是世界上最深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因為太抽象、太難回答、太像夢話。但正因如此,亞里斯多德才說:這是哲學的原點,是所有思考的起點。       如果說柏拉圖相信「理型世界」才是真實,那亞里斯多德的思考路線則完全不同。他從經驗出發、從觀察自然開始,他相信真理就在萬物之中,而不是在某個看不見的世界裡。所以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其實不是空談玄理,而是一步一步思辨邏輯、分類定義、抽絲剝繭的理性之書。他問「什麼是存在?」「一個東西為什麼會變化?」「第一因是什麼?」這些問題不是空想,而是為了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不只是表面運行,而是有一套深層秩序。正如他所說:「我們希望知道『為什麼』,而不是只是知道『那是什麼』。」       你可能想不到,這本書曾經一度消失。亞里斯多德去世後,為了不讓當時的政權奪走他的思想遺產,手稿被秘密藏起來,整整兩百多年無人知曉。直到漫步學派第11代弟子安卓尼庫斯,才將這批手稿重新整理編排,並將探討存在根源的內容,命名為《形而上學》(Meta-physics),意思是「在自然學(Physics)之後」,因為他把這部手稿放在亞里斯多德自然學後面。這不是說「超自然」,而是指「邏輯上的次序」。但也正是這個名稱,開啟了後世無數哲學家對「存在」的追問旅程。從托馬斯·阿奎納到康德、海德格,再到現代哲學與AI討論,這本書一直在暗暗地影響著每一代思考者。       所以說,《形而上學》不只是一本古書,而是一種治學的態度。柏拉圖代表了理想與理念,亞里斯多德則代表了經驗與邏輯,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相信這個世界值得被理解。而我們作為後人,不一定要學他們怎麼思考,但我們可以學他們為什麼思考。每一次提問「為什麼」,每一次堅持找出真相,其實我們就在走向自己的形上學。哲學從來不是為了炫耀知識,而是為了成為更清醒的人。   #形而上學 #亞里斯多德 #哲學思考 #柏拉圖 #古希臘智慧 #哲學冷知識 #思辨的力量 #宇宙的起點 #第一性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6 мин.
  5. #百萬富翁快車道 「你選錯路了嗎?」 「為什麼你努力一輩子還是財務平庸?」 「這本書,讓你提早40年退休。」

    19 ИЮЛ.

    #百萬富翁快車道 「你選錯路了嗎?」 「為什麼你努力一輩子還是財務平庸?」 「這本書,讓你提早40年退休。」

    破譯了終生富足的密碼,是解開致富快捷之路的密鑰。   變更車道,找到你的爆炸性財富加速器,跳出財務平庸處境,脫離朝九晚五打工生活,縮短致富時間40年!   大多數人都遵循以下三種財富路徑:   人行道——月光族,今朝有酒今朝醉。人行道的終點是貧困。   慢車道——上班族,犧牲當下,投資未來(40~50年后)。慢車道的終點是普通人。   快車道——創業者,掌控自己,努力工作,專注於為客戶帶來價值。快車道有望在未來5~10年內變得富有。   你現在處於哪條道上?《百萬富翁快車道》作者顛覆性地認為,投資復利並不是一個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的好方法。本書通過很多故事並結合當前*熱門的行業(如互聯網、電商、自媒體等)描述了三種財富路徑及其風險,同時提出你是否需要踏上快車道,並如何踏上財務自由之路——需要遵循哪些戒律、做出哪些決定、擺脫哪些錯誤思維、避免哪些風險、處理哪些問題等。   「用兩天時間讀讀這本書,你的收獲將比讀兩年商學院課程還要多,卻只需花后者1%的費用。」     作者介紹 MJ·德馬科是一位徒手致富的百萬富翁,創業家、投資人和作家。他30多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目前住在美麗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他愛好賽車、健身和快車道財富教育。     #百萬富翁快車道 #財務自由 #創業思維 #快速致富 #MJ德馬科 #職場覺醒 #財商教育 #自媒體創業 #書單推薦 #投資理財 #網路副業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8 мин.
  6. 一如既往 預測不了未來?不如看懂那些「永遠不變的事」🔥「想變有錢?你得先看懂人性不變!」 💥每一個搞砸投資的人,其實都輸給了這件事 📉不是你不夠聰明,而是你錯看了這個

    15 ИЮЛ.

    一如既往 預測不了未來?不如看懂那些「永遠不變的事」🔥「想變有錢?你得先看懂人性不變!」 💥每一個搞砸投資的人,其實都輸給了這件事 📉不是你不夠聰明,而是你錯看了這個

    背景音樂[一如既往]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850316 關於金錢、歷史與人性不變的23件事   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全新力作 迎接難以預測的未來與種種人生挑戰最有效的新工具   綠角、雷浩斯、陳鳳馨、財女Jenny 好評推薦 ☆ Amazon 4.5星好評 ☆ 出版即登紐約時報暢銷榜 ☆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一致推薦選書   人們在設立投資計畫時,都講求精確的數據、對未來的預測,以及合乎常理的邏輯。但是,我們很常看到的狀況是:結果不如預期、受到情緒影響而更動計畫、預測完全失準,或是被突如其來的事件給打擊。   本書作者摩根‧豪瑟指出,與其拚命預測不確定的事件,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理解恆常的行為。不論是投資或人生,都應該反其道而行:回頭看,而且視野要廣闊,並且專注在不曾改變的事物。   本書延續前作,作者以各式各樣極具說服力的案例,交織絕佳的故事編排手法,用最平實的敘述,帶讀者了解關於風險、機會、數據、誘因、情緒與人性的真實面。你可以從中學到:   *要根據人的行為方式做預測,而不是根據特定事件做預測。 *想要活得幸福快樂,管理期望非常重要。 *股價是今天的數字乘以明天的故事。 *無法測量與預測的事,在商業與投資領域是最強大的力量。 *要知道股價高點在哪裡,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市場漲過頭。 *最好的財務規畫是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並且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 *一項完美的能力,是以犧牲另一項攸關存亡的能力為代價。   每個人都想看到未來的商業、經濟、政治到社會趨勢,但我們都不擅於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唯有當你不再執著於預測未知,專注在恆久不變的事,才能在人生與投資路上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   綠角、雷浩斯、陳鳳馨、財女Jenny 好評推薦 ☆ Amazon 4.5星好評 ☆ 出版即登紐約時報暢銷榜 ☆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一致推薦選書   各界推薦   許多人不斷追逐層出不窮的新現象,卻沒看懂其背後的道理,只能不停的摸索前進。《一如既往》讓你看懂花花萬象的基本原理,以穩定的心性,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綠角,財經作家   《一如既往》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投資世界中的變與不變。即使世界不斷改變,但恆久的原則仍然不變。──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背景音樂 [一如既往] 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850316 想要理解這個變動的世界嗎?就從恆常不變的事物開始。這項令人讚嘆的結論,來自摩根‧豪瑟這本引人入勝、實用而逸趣橫生的著作。──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哈佛甘迺迪學院與哈佛商學院教授、《紐約時報》暢銷冠軍書作者   摩根‧豪瑟再次完成一本精采著作。本書充滿智慧與風趣。關於金錢、生活、故事的力量、抱負與滿足感,豪瑟巧妙的挑選完美而難忘的故事,鮮明刻畫出一個個歷久彌新的課題。這本精簡的小書容納了一整座圖書館的智慧。──德瑞克‧湯普森(Derek Thompson)《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本書鞭辟入裡而發人深省,拿起來一讀就幾乎無法放下,而且內容都相當重要。豪瑟解釋,我們的命運多半取決於隨機、看似懸於一線的事物,然而,其中也有歷經好幾個世紀也不曾改變的普世真理。豪瑟為我們指出如何找到那些真理。──貝瑟妮‧麥克林恩(Bethany McLean)暢銷書作家   來自一位說故事高手的真知灼見,深具扭轉生活的力量。──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駕馭沉靜》、《滾動內容複利》作者   想要把歷史的後見之明轉化為現時的先見之明,本書是必讀之作。──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Farnam Street創辦人、《思考的框架》作者   你愈快理解本書中的觀念,就能愈快展開更富有、更豐盛的生活。──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四騎士主宰的未來》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摩根.豪瑟   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兩次贏得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曾獲《紐約時報》希尼獎(New York Times Sidney Award),並兩度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與財經新聞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 and Financial Journalism)。和妻子與兩個孩子現居美國西雅圖。 #一如既往 #致富心態 #投資心理學 #財務自由 #人生思維 #商業智慧 #摩根豪瑟 #綠角推薦 #雷浩斯推薦 #自我成長 #理財書單 #穩定致富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1 мин.
  7. #象與騎象人 (你以為自己做決定,其實是「象」先走了 )(當幸福不是目標,而是象與騎象人同行的節奏)( 我們都太會寫劇本,卻忘了問那頭象想去哪)

    12 ИЮЛ.

    #象與騎象人 (你以為自己做決定,其實是「象」先走了 )(當幸福不是目標,而是象與騎象人同行的節奏)( 我們都太會寫劇本,卻忘了問那頭象想去哪)

    背景音樂 [象與騎象人] 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769359 ★正向心理學經典之作 ★「心流之父」契克森米哈伊、「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等高度評價,國際媒體齊聲推薦! ★吳相儀、海苔熊、許皓宜、賴佩霞、蘇絢慧 大力推薦 啟動你我內在如大象般強大的力量 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 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 心與智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 如何破除人象的對峙、拉扯? 如何引領大象找到人生幸福的方向? 學會馭象,就能獲得 愛、工作、審美、管理、人際關係、靈性覺醒上的諸多能力! 強納森.海德把人類思考了兩千多年的問題,歸結為十個假設,放在科學的天平上,探討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謬誤。他融合了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以及人類學等學科知識,並且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哲學、文學與宗教中有關人心的看法,再用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驗證關於古老的關於幸福的假設。 他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一半像桀驁不馴的大象,另一半則是理性的騎象人,面對改變時,理智與情感的拉扯就像是「象與騎象人」。這種人象的對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也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 當我們學會駕馭心中的大象,我們就整合了各個面向的自我,而能全心投入愛、工作、關係、智慧成長中,最終能騎著大象,去到自己心中嚮往的幸福天地。 各界推薦 有人說,尋找人生智慧,要從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始。 希望每位惜時如金的讀者都可以從《象與騎象人》這本智慧之作中收穫意想不到的感悟。本書無論哪個方面,都能為大家帶來裨益。──全球華人正向心理學協會主席、劍橋大學幸福研究院亞太主任 蘇德中 駕馭內在的力量並不容易,但它值得我們用一生探究和學習。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理學堂總監 蘇絢慧 我個人特別推薦第六章〈愛與依附〉及第九章〈靈性的覺醒〉,作者撰寫的方式具科學實證又能深入淺出,本書確為正向心理學經典之作。 ──高雄醫學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主任 吳相儀 要理解幸福,建議就從跟隨本書作者海德開始吧! ──正向心理學之父 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這是一本重要的、可讀性特別強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愉悅的享受。 ──心流之父米 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這是一部令人欣喜的作品……是一部源於正向心理學運動、內容充實的智慧之作。 ──《自然》(Nature) 從來沒有哪本書能如此清晰、如此充滿智慧地展示出對人類境況的理解。 ──《衛報》(The Guardian) 這本書引人入勝、令人欣慰,充滿了人文關懷與情趣,它將古代文明的洞見與現代心理學知識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一項鼓舞人心、細緻入微的研究。──《人物》(People) 本書能夠引導我們把每一天過得更好,它的觀點新穎、嚴謹、令人鼓舞。──《圖書館雜誌》( Library Journal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強納森.海德(Jonathan Haidt) 現居紐約市,是著名心理學家,在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擔任倫理領導學教授,主要研究如何在組織中運用積極心理學和道德心理學,被稱為「21世紀最不該被忽視的心理學家」。 1992年獲得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即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十六年之久。自1999年,他活躍參與正向心理學相關的活動,並因而在2001年獲得「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是正向心理學先鋒派領袖。 《象與騎象人》一書是他的思想精華,一出版就登上亞馬遜心理學類排行榜榜首,熱銷不墜,更榮獲來自媒體、學界、企業界的各方好評。 #象與騎象人 #幸福心理學 #直覺與理性 #內心衝突 #宇菲說書 #情緒先行 #心理探問 #自我覺察 #幸福的假設 #I讀書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2 мин.
  8.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枡野俊明 👉「放下,不是逃避,是放過自己」  👉「這99句話,救了無數疲憊的人」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8 ИЮЛ.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枡野俊明 👉「放下,不是逃避,是放過自己」 👉「這99句話,救了無數疲憊的人」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背景音樂 [晚一點再說]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802957   入選「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名日本人」之 百萬暢銷作家──枡野俊明, 突破20萬冊超強新作! 以禪學教會我們「舒適地度過人生」!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 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世界變遷快速,環境動盪不安, 網路資訊、社群言論等,令人喜憂參半, 找不回心靈的平靜,也擺不平情緒的波動, 人與人之間物理及心理的距離,也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禪語「放下著」,意指捨去一切的執著。   這世上有許多事情,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控制的, 正因為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 以及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看透未來、改寫過去, 不如把這些都放下吧,別再浪費心力和能量, 集中在「此刻正在進行的事」、「現在能做的事」。   本書透過「人際關係」、「擺脫負面情緒」、「停止磨耗心靈」、「不自討苦吃」、「活出快意人生」五大分類,介紹能讓你的心重獲自由的99個準則。   當疲憊於生活上各種事物,以及與他人的關係時, 閱讀本書,必定能讓你成為———   不受人際關係擺佈的人。 對工作態度積極的人。 每天都過得愉快的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一九五三年出生,神奈川縣人。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庭園設計師。大學畢業後,在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從事以禪思想與日本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禪庭園」創作活動,在日本及國際均有很高的評價。以庭園設計師身分首次得到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也曾獲頒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勳章功勞十字小級章。二○○六年,被日本版《News Week》雜誌選為「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近年來積極從事創作與演講活動。   主要著作有《領導禪:頂尖領袖應具備的五種能力》(悅知文化)、《你所不安的事,有九成都可以消除》、《不完美,也很好:找回心靈能量,遇見更好的自己》、《微領悟:99個禪學思維,找出人生需要的小答案》、《禪,簡單生活的建議》等。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放下執著 #枡野俊明 #禪學生活 #舒適人生 #心靈療癒 #人生整理術 #不完美也很好 #斷捨離思維 #慢慢來比較快 #情緒管理指南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9 мин.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歡迎收聽《i讀書》──一本書,換一種活法。 這裡是我,一個熱愛學習、也喜歡說書的靈魂,開的一個溫柔而直白的小頻道。 我會在這裡,慢慢介紹那些我喜歡的書。不一定是排行榜上的爆款,但一定是在我生命某個轉彎處,曾經照亮我、提醒我、甚至狠狠戳醒我的那幾本。 因為我相信,人生會痛,不總是因為現實太殘酷,而是因為腦袋裡的東西還不夠多、還不夠深、還不夠自由。 讀書,不是高尚的姿態,是求生的本能。 是當世界逼你跪下時,你還能在字裡行間站起來的方式。 聽完如果喜歡,也歡迎自己去買一本實體書翻翻看,感覺會不一樣── 因為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靠近自己。 這裡沒有批判、沒有說教,只有一個人在夜裡說書給你聽。 你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從第一頁開始。 i讀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platforms 靈性煉金術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fwubsttyp60801lxgb12w3/platforms 歌聲後的故事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platforms 菲你莫屬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8dm53001e8010c449sdm9v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