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

主持人陳樂融身兼作家、作詞家、編劇等多種角色,除了創作包括「瀟灑走一回」、「感恩的心」等 500 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讓人津津樂道,他跨領域的精彩展現,也將在《理性與感性》節目中與您分享。 每集節目陳樂融會精選兩本新書,邀請特別來賓對談,讓您聽見智慧的火花迸放。 陪你談人文、聽好歌,一個交織理性與感性的節目,歡迎按時收聽!

  1. 2024. 12. 26.

    常見的小東西,乘載女性重要生命文化《她物誌》

    📖一本好書:《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本集來賓:責編 翁仲琪📝本集重點:▸ 作者安納貝爾.赫希是德法混血作家,常於雜誌發表專欄文章。本書從100個物件中探討與女性生命力、價值之間的關係,作者於序言中提及,只能寫100件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由其歷史意義作為挑選標準。▸ 現在的服裝常常會看到口袋,並不覺得口袋是個特別的東西,實際上在古人的服裝中是沒有口袋的,古代大家會拿著一個小布包,隨身攜帶重要東西,十七世紀時,男性的服裝裡開始有了口袋,也開始象徵隨興與自由,到了中世紀,口袋更成為評判女性貞潔的指標。▸ 講到縫紉機,通常都會跟女性聯想在一起,但1851年最早被發明出來的機械化珍妮縫紉機,其實是為了供應成衣工廠的需求,當時的女性因此獲得出外工作的機會,但卻也變相成為血汗工廠裡的一員,十九世紀下半葉,出現了標榜家庭用的勝家縫紉機,自此女性可以在家接零工賺錢,遠離辛苦的工廠,但某種程度上又把她們鎖回家了。--✒ ✒ ✒--∗ 每週四19:00上線全新兩集∗ 邀請您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也歡迎在Apple Podcast留下五星好評及您寶貴的建議,讓我們陪伴更多人「理性與感性」!∗ 收聽《理性與感性》:https://www.ic975.com/programs/29/∗ 異業合作洽詢:service@ic975.com

    15분
  2. 2024. 12. 26.

    中國夢還是全球噩夢,誰能在國際局勢擂台突破重圍?《中華博弈》

    📖一本好書:《中華博弈:抉擇世界秩序的全球競爭》🎙本集來賓:責編 李銳俊📝本集重點:▸ 作者王飛凌教授現任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納恩國際事務學院,主要研究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和中美關係,透過「中國三部曲」系列,對中共政權深度且透徹的分析。《中華秩序》中,作者重新解讀還原被竄改過的中國歷史;而在《中國紀錄》裡,作者試圖評估中共執政70多年來各方面的數據紀錄,本書《中華博弈》講述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的國際競爭。▸ 中國境內曾發生許多天災、飢荒等事件,政府在過去60年間共接受西方超過1000多億美元援助,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非常強調外交政策,但多年下來,卻從未公布在外交上所花費的金額,作者在書中發表非官方統計,截至2009年中共已資助了全球110多國約366億美元。在中共次優化的治理下,人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卻看不見政府對國內建設的作為。▸ 如何應對日益龐大的中美博弈狀況?王飛凌教授在書中提出了「遏轉策略」,依重要程度排序為:1. 防治中共黨國奪取世界領導地位2. 避免中美戰爭3. 實現中國人民意識形態轉型--✒ ✒ ✒--∗ 每週四19:00上線全新兩集∗ 邀請您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也歡迎在Apple Podcast留下五星好評及您寶貴的建議,讓我們陪伴更多人「理性與感性」!∗ 收聽《理性與感性》:https://www.ic975.com/programs/29/∗ 異業合作洽詢:service@ic975.com

    17분
  3. 2024. 12. 19.

    從生活、病痛、死亡到思想覺醒,接近尼采的自我哲學《我是炸藥:尼采傳》

    📖一本好書:《我是炸藥:尼采傳》🎙本集來賓:譯者 邱振訓📝本集重點:▸ 傳記作家蘇.普莉朵在本書之前的傳記著作分別是《愛德華.孟克:吶喊之後》及《史特林堡傳》,普莉朵特別為了重新踏上尼采走過的路,跑遍整個歐洲,可惜的是中文版沒有將其照片記錄印刷出來。▸ 尼采出生於牧師家庭,因父親英年早逝、弟弟年幼夭折,尼采成為家裡唯一的男性,從小背負著家人的要求與期望,以及學校的規矩眾多,對他產生極大的壓力,在基督教環境的薰陶下,非常在意生死議題的尼采,也因此提出自我生命價值等,深深影響後世的哲學理論。▸ 在尼采非常想成名的日子裡,著作總是銷售不佳,但後期精神狀況促使創作迸發,而在病倒沒辦法說話、寫作後,妹妹伊莉莎白將其作品加油添醋、七拼八湊改寫,推向了歐洲知識界,恰巧契合當時德國年輕人欲掙脫舊體制的思想,在風潮推波助瀾下,尼采的哲學理論不斷向外擴張。--✒ ✒ ✒--∗ 每週四19:00上線全新兩集∗ 邀請您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也歡迎在Apple Podcast留下五星好評及您寶貴的建議,讓我們陪伴更多人「理性與感性」!∗ 收聽《理性與感性》:https://www.ic975.com/programs/29/∗ 異業合作洽詢:service@ic975.com

    18분
  4. 2024. 12. 12.

    人際關係難題其實有解!覺察創傷找到必然因素,尋求自由人生《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

    📖一本好書:《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走出家庭的傷,從認識自己的依附關係開始》🎙本集來賓:譯者 徐天樂📝本集重點:▸ 作者高橋和巳是日本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心理輔導師的培訓和督導。書名副標題所提到的「依附關係」指的是媽媽與孩子之間最原始本能的關係,高橋醫師認為一個人與母親的依附關係,深深影響著往後的人際關係。而「否定依附」是高橋醫師長年臨床經驗中,總結出的人類心理狀態,意思是刻意壓抑自己對愛的渴望與需求,也因為這樣的心理暗示,造就人際關係中各種課題,如與家庭成員、感情對象、職場人際……等。▸ 人一出生都有渴望愛的基本需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便會在童年留下心理創傷,進而壓抑自己的需求,當表現在症狀上時,往往被誤認為是心理疾病。一個人的心理發展進程可分為下面幾個階段:嬰幼兒期:依附關係形成,是人際關係的最大基礎。第一反抗期:約2歲左右,是學齡期前的過渡期。學齡期:此時期的價值觀依附在父母之下,再轉變為自己的價值觀。青春期:即第二反抗期。▸ 20歲的成年人,心理未必也跟著成熟,心理學中的成年期劃分為三個階段:成人Ⅰ期:青春期結束約13歲至30歲,此時開始有自我責任感,與他人保持著平等關係。成人Ⅱ期:人生中歷時最久的心理狀態,不只考慮到自己,更開始關愛、照顧晚輩、孩子或父母,稱為「父母性獲得」。成人Ⅲ期:65歲之後,開始會反思人生並接受死亡。--✒ ✒ ✒--∗ 每週四19:00上線全新兩集∗ 邀請您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也歡迎在Apple Podcast留下五星好評及您寶貴的建議,讓我們陪伴更多人「理性與感性」!∗ 收聽《理性與感性》:https://www.ic975.com/programs/29/∗ 異業合作洽詢:service@ic975.com

    16분

평가 및 리뷰

5
최고 5점
4개의 평가

소개

主持人陳樂融身兼作家、作詞家、編劇等多種角色,除了創作包括「瀟灑走一回」、「感恩的心」等 500 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讓人津津樂道,他跨領域的精彩展現,也將在《理性與感性》節目中與您分享。 每集節目陳樂融會精選兩本新書,邀請特別來賓對談,讓您聽見智慧的火花迸放。 陪你談人文、聽好歌,一個交織理性與感性的節目,歡迎按時收聽!

IC之音의 콘텐츠 더 보기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